书城养生健康评估
31895600000017

第17章 腹泻

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黏液、脓血、未完全消化的食物。起病急,病程不足2个月者为急性腹泻;起病缓慢,病程超过2个月为慢性腹泻。

一、病因及发生机制

(一)病因

1.急性腹泻

①肠道疾病,由病毒、细菌、霉菌、原虫、蠕虫等感染所引起的肠炎及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Crohn(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等;②急性中毒,如进食河豚胆及砷、铅、汞、磷等化学物质;③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伤寒或副伤寒等;④其他,如过敏性紫癜、变态反应性肠炎等,以及服用氟尿嘧啶、利血平及新斯的明等药物。

2.慢性腹泻

(1)消化系统疾病

①胃部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酸缺乏等;②肠道疾病,如慢性细菌性痢疾、肠结核、血吸虫病、钩虫病、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癌、小肠淋巴瘤、吸收不良综合征等;③胰腺疾病,如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④肝胆疾病,如肝硬化、胆汁淤积性黄疸、慢性胆囊炎等。

(2)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胃泌素瘤及糖尿病性肠病。

(3)药源性腹泻如甲状腺素、消胆胺、洋地黄类药物。另外,某些抗肿瘤药物和抗生素等也可引起腹泻。

(4)神经功能紊乱如肠激惹综合征、神经功能性腹泻等。

(5)其他如尿毒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

(二)发生机制

1.分泌性腹泻

由于胃肠黏膜分泌过多液体所引起,能引起分泌性腹泻的因素有细菌外毒素、体液性促分泌物(如血管活性肠肽)等。霍乱弧菌外毒素引起的大量水样腹泻即属于典型分泌性腹泻。

2.渗出性腹泻

由于肠黏膜发生炎症时渗出大量黏液、脓血等所引起,常见于各种肠道炎症性疾病。

3.渗透性腹泻

由于肠腔内渗透压增加,阻碍肠内水与电解质的吸收所引起,常见于食物消化不良,如乳糖酶缺乏,乳糖不能水解造成肠内高渗状态;服用不易吸收的药物,如硫酸镁、甘露醇,以及黏膜运转机制障碍,如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等。

4.动力性腹泻

由于肠蠕动增快致使肠内食糜不能被充分吸收所引起,常见于神经官能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5.吸收不良性腹泻

由于肠黏膜吸收面积减少或吸收障碍所引起,常见于小肠大部切除术后、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二、临床表现

(一)主要表现

1.年龄、性别、居住地

肠结核多见于青壮年;肠激惹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常见于女性;结肠癌多见于中老年人;血吸虫病多见于流行区农民。

2.起病和病程

急性腹泻发病急骤,病程短,如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等;慢性腹泻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如溃疡性结肠炎、肠激惹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可长达数十年,且呈间歇性发作。

3.排便情况与粪便性状

急性腹泻每日排便可多达10次以上,慢性腹泻多每日排便数次;细菌性痢疾常为黏液脓血便;阿米巴痢疾的粪便颜色暗红或果酱样。霍乱的粪便呈稀水样,无脓血;小肠疾病腹泻排便次数不多而量多,粪便稀薄、黏液少,含油脂和不消化的食物;结肠疾病腹泻排便次数多而量少,粪便黏液多或带脓血;胰腺疾病腹泻粪便量多,呈灰色糊状,且有油光色彩,又称脂肪泻;肠激惹综合征多在清晨起床或早餐后发生腹泻,粪便含有大量黏液。

4.腹泻与腹痛的关系

小肠疾病腹泻,疼痛常在脐周,排便后腹痛多不缓解;结肠疾病腹泻则疼痛多在下腹部,排便后疼痛常可缓解或减轻。

(二)其他表现

1.身体反应:急性大量腹泻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严重时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危及病人生命;长期慢性腹泻可致营养缺乏、贫血、体重下降,甚至发生营养不良性水肿。另外,由于排便次数增多和粪便刺激,可致肛周皮肤糜烂、破损。

2.心理社会反应:急性腹泻病人常有不洁饮食史,起病急,有明显的粪便性状改变,病人没有心理准备,常感到恐慌;慢性腹泻病情经久不愈,病人对预后感到担忧;肛周局部不良刺激,病人自觉疼痛不适,加之腹泻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生活、工作、学习及社交活动,病人易产生情绪低落、抑郁、焦虑,不愿参加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另外,某些辅助检查有一定痛苦,病人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可出现紧张和惧怕心理。

3.伴随症状:伴发热,多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肠结核、伤寒或副伤寒、肠道恶性肿瘤等;伴里急后重者,多见于结肠直肠病变,如急性菌痢、直肠炎症和肿瘤等;伴显著消瘦或(和)营养不良,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消化道恶性肿瘤、各种原因所致的消化吸收不良等;伴皮疹或皮下出血,见于过敏性紫癜、麻疹、糙皮病等;伴腹部包块,见于胃肠恶性肿瘤、肠结核、血吸虫性肉芽肿等;伴重度脱水,见于霍乱、细菌性食物中毒等;伴关节肿痛,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肠结核等。

三、护理评估要点

1.病因或诱发因素评估:病人有无引起腹泻相关病史,如胃肠道疾病、胰腺疾病、肝胆疾病、内分泌疾病等,有无胃大部切除术史、长期应用抗生素以及服用番泻叶、硫酸镁等药物史;评估病人有无进食不洁或刺激性食物、受凉、疲劳、情绪紧张等诱发因素。

2.腹泻特点评估:腹泻发生的缓急、病程长短,每日排便次数,粪便的量、性状、颜色、气味、混杂物;评估腹泻与腹痛的关系,以及病人年龄、性别、居住地等。

3.伴随症状评估:病人是否伴有发热、里急后重、皮疹或皮下出血、消瘦、腹部包块。

4.身体反应:对急性严重腹泻病人评估应注意有无口渴、疲乏无力、心慌,以及皮肤黏膜干燥、无弹性、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有无恶心、腹胀、肌肉无力、心律失常等电解质紊乱的表现;评估有无、呼吸深大、口唇樱桃红色等代谢性酸中毒表现,必要时应做血清电解质及血气分析等检查。对长期慢性腹泻病人评估应注意有无消瘦、肛周皮肤破损以及睡眠与休息形态改变等。

5.心理社会反应评估:病人是否有紧张、恐惧、烦躁、焦虑、郁闷等情绪反应。

四、护理诊断和合作性问题

1.腹泻:与肠道感染有关;与结肠癌有关;与胃大部切除术有关。

2.体液不足/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腹泻所致的体液丢失过多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长期慢性腹泻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排便次数增多及排泄物刺激有关。

5.焦虑:与慢性腹泻迁延不愈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