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发明巨匠
31889400000022

第22章 天才的火器发明家戴梓

戴梓(1649年~1726年),字文开,号耕烟老人。生于浙江仁和,即今浙江杭州。清代著名的机械,兵器制造家。

他制造出多种火器,其中的“连珠火铳”和“子母炮”,威力巨大,享誉中外。《啸亭杂录·戴学士》一书中,称戴梓“少有机悟,自制火器”,小小年纪就被人们誉称为“天才火器发明家”。

戴梓出生在官吏之家。其父戴苍,曾任明朝监军,擅长制造军械,又喜欢绘画,为当时知名画家。戴梓幼承家学,11岁时就能写诗作文,尤爱军器制造。

父亲所珍藏的军器制造图籍,他废寝忘食地研读,力求精通原理。少年之时就试制成功一种火铳,能射百步之外。

三藩之乱时,耿精忠自福建起兵响应吴三桂叛乱,康熙帝派遣康亲王杰书为奉命大将军,率清军赴闽浙征讨耿精忠。康亲王杰书闻知戴梓才名,礼聘其从军。时年25岁的戴梓欣然弃笔从戎,随军出征,并向康亲王献“连珠火铳”。

在围攻耿精忠大营时,耿精忠负隅顽抗,战事进行得异常惨烈。为避免更大的伤亡,戴梓再次请命赴敌营进行招降。

戴梓单人单骑来到耿精忠大营时,耿精忠布下刀枪阵,夹道列戟如蟒。戴梓面不改色,从容在刀阵中走过,在气势上反倒镇住了耿精忠。会谈中,戴梓时而声色俱厉,时而推心置腹,对耿精忠晓之以利害,动之以情理,终于劝得耿精忠率部归降。

康亲王班师回朝,康熙帝召见戴梓,很欣赏他的才华,授其翰林院侍讲官职,入南书房,并命他参与纂修《律吕正义》。

连珠火铳也叫“二十八连珠火铳”。铳背是弹匣,可贮存28发火药铅丸。铳机有两个,相互衔接,扣动一机,弹药自落于筒中,同时解脱另一机而击发。它的形状很像琵琶,能够连续射击28发子弹。

连珠火铳的设计十分巧妙,不仅解决了旧式火铳用火绳点火,容易遭受风雨潮湿影响的难题,同时也吸收了西方洋火器能够连续射击的优点,使用方便,能够提高战斗力,比欧洲人发明使用机关枪早200多年,威力和优越性超过当时世界强国的同类火器。

这种连珠铣非但在我国算是首创,就是当时在世界上也可算是新颖的武器。有人认为这种能连续发射弹丸的火铣和现代的机枪非常相似,可以说是现代机枪的祖先,并称之为“世界上第一种机关枪”。

后来圆明园被劫时,外国强盗发现了这种武器,竟然把它当成了一种玩具,可见外国人以前从未有过这种火器。

1686年,荷兰政府派遣使者来到中国,并进贡蟠肠鸟枪,戴梓奉命仿造了10枝枪,康熙将仿造的枪回赠给了荷兰使者,令荷兰使者大为吃惊。不久,戴梓又奉命仿造西班牙、葡萄牙所造的佛郎机炮,只花了5天就完成了。

其后,康熙帝又指令戴梓监造“子母炮”,8天即造成。子母炮造好后,康熙率众臣亲临现场观看试射,子母炮的火力威猛,弹无虚发,康熙非常高兴,并且大加赞赏,立刻为此炮赐名为“威远大将军”,并下令把制造者戴梓的姓名镌刻在炮身上以示纪念。

子母炮即冲天炮,是当时所用最小的轻型火炮,按构造可分为两种:

第一种,炮身长5.3尺,重95斤,安装在四轮平板车上,车有四轮。炮身前细后粗,底如覆笠,有五道箍,两侧各有炮耳。炮身后腹有一个敞口形装药室,可安子炮。子炮是一个空心圆筒,里面事先装好霰弹和火药,类似现在的定装弹。

战斗时,先将一个子炮装入室中,发射后退出空子炮,然后再换装第二个子炮,由于可以轮流换装子炮,不需要像其他火炮那样分别装火药和炮弹,所以射速非常高。而且空子炮还可以重新装填,以供下次使用。

每门子炮重8斤,有5个,各装火药2两2钱,铁子5两。子炮大小与装弹室匹配;发射时将子炮放入室内,并以铁钮固连,以防跌落。

第二种,炮身长5.8尺,重85斤,配子炮4个。炮身呈直筒形,炮尾加一个木柄,木柄后部向下弯曲,用铁锁连于四轮平板车上,可推挽运行。

上述两种子母炮,起初使用实心弹丸和小弹子,到1717年以后,改用爆炸弹,命中率高,杀伤力大。使用时,将子炮放入母炮后腹开口处,用铁闩固定,然后点燃子炮,弹头从母炮口飞出。

清兵入关以前,不重视制造火炮,战斗中主要靠骑射取胜。但在1626年至1627年,明军在宁远、锦州守卫战中凭恃火炮重创清军后,清政府才认识到利用火炮的重要性,自此开始组建火器部队。

子母炮是当时较为先进的兵器,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记载,在康熙帝亲征准格尔叛乱战争中,就带上了母子炮,在昭莫多战役中,母子炮大显神威,仅向葛尔丹大营开了三炮,敌军就吓得败逃。

1691年设立八旗火器营,给每名士兵发鸟枪一支,并于每旗设子母炮五尊。

戴梓不仅在研制火器方面做出很大的贡献,而且在艺术上也有很高的造诣。戴梓晚年仍然保持着耿直的性格,他的诗大多基调悲愤,以纪实、感怀为主,曾著《耕烟草堂诗钞》。

戴梓还总结前人的治水经验,写了一本《治河十策》的著作。

戴梓的才华遭到同事的妒忌,加上为人刚正不阿,敢言人过,在朝中也得罪不少人,埋下了祸根。有人诬陷戴梓“私通东洋”,结果康熙轻信谗言,将戴梓流放到了盛京,即今沈阳,直至77岁才被赦免,不久后,因贫病交加,溘然辞世。

戴梓在吸收西方佛郎机炮等枪炮的先进技术后,对我国古炮进行改进或重新制造,从而大大提高了炮弹的命中率和杀伤效能,推动了我国火炮业的发展。

“磨剑半生虚售世,著书千载枉惊人。”这就是后人对戴梓一生成就的评价。

[旁注]

三藩之乱 是我国清朝初期,在1673年至1681年间,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发起的叛乱事件。它使清政府不仅在经济受到极大损失,而且威胁到清政权。平定三藩,是清政府真正完成统一、确立稳定的皇朝统治的标志。

南书房 清官署名。在北京故宫乾清宫西南,本康熙帝读书处,俗称南斋。命侍讲学士张英、内阁学士衔高士奇入值。此为选翰林文人入值南书房之始。进而常代皇帝撰拟诏令、谕旨,参与机务。

准格尔叛乱 是一次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正义战争。这次战争起于1690年,迄于1757年,迭经三朝,历时70年,最终取得了完全胜利。平定准格尔贵族叛乱,消除了西部边疆的分裂割据状况,加强了对西部边疆地区的管理,进一步促进了全国的统一。

康亲王杰书(1645年~1697年),名爱新觉罗·杰书,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孙,爱新觉罗·祜塞第三子,康熙族兄。1651年,加封号为康郡王。康熙初、中期将领,正白旗督统,奉命大将军,平定耿精忠叛乱,逐郑经回台湾。谥号“良”。

康熙帝(1654年~1722年),名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在位61年,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阅读链接]

戴梓刚刚发明“连珠火铳”时,并没有将它献给军营,而是藏在家里。原因据说是被一个梦给吓怕了。

有一天晚上,他在睡觉时做了一个梦,在梦中有个人斥责他说:“上天有好生之德,你如果将此器献给军人,使其‘流布人间’,杀伤人命,你的子孙后代将不会再有活着的人。”

梦中的人声色俱厉,实在骇人。醒来后,戴梓觉得冥冥之中似有神人指点。于是,他决定“器藏于家”。后来康亲王杰书礼聘于他,他才献出武器并随军出征,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