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会社交好办事
31880600000008

第8章 倾听对方和观察对手

2.3.1 善于聆听别人的观点

“只要向他打听,必定可以得到不错的点子”,有些人在别人眼中具有这种魅力。但是,这种人并不是凡事针对别人的话都能提供有利的“情报”。被称为“说起话来亢奋起劲”抑或“头脑顶好”的人们也同样都善于聆听别人说话的内容。由于世上只喜欢谈论自己的人居大多数,因此愿意安静聆听自己说话的人最受欢迎。所以,成为聆听好手也是扩展人际关系的重点之一。

聆听别人说话时,懂得随声附和尤为重要。只要不时随声附和,对方便会觉得你将他的重点一字不漏地听进去了。成为帮腔附和好手的最好办法是仔细倾听对方说的话,如果心不在焉地听人说话,便有可能在不关痛痒的地方帮错腔。但是,有些不善倾听别人说话的人,由于拚命地想表达自己的意见,有时会在刹那间变得心不在焉。这是因为急着表现自己头脑好,打算向对方说些中听的话,因此对方的话只听到一半便心不在焉了。偶尔丢来几句中听话,是无法收到沟通效果的。彼此将内心想法完整地相互交换,才能达到沟通目的。为了思考说些合情合理的话因而忽略对方所说的内容,抑或在中途加以妨碍时,彼此将无法相互理解。与其如此。还不如从头到尾一言不发地仔细聆听,更能让对方感到称心:年岁大的人尤其喜欢向年轻人说道理。因为几乎无人是讨厌说话的,所以只要你练就洗耳恭听的工夫,对方必然会以相当亲切的态度对待你。虽然抱持“听老年人诉说往事令人心情沉闷”想法的人不少,然而除了可以建立人际关系之外,聆听上司或前辈说的话,也可以增加自己的见闻。毕竟,对于先出世的人而言,有义务向晚出世的人传递往事。他们并非单纯地陶醉于往事,或只谈过去显赫的功绩而已,他们说的话,大多是为了晚辈的利益。凭这种力量,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倘若倾听过前辈们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后未能进行个案研究,自己也有可能重蹈覆辙。由于前辈的话以独善的成分居多,所以你不可囫囵吞枣,应该自行过滤后再加以消化。

聆听他人说话是一种好习惯,仔细倾听并让对方感到心情愉快才是重点所在。你必须掌握的交际法则:奉承者总是靠听他话的人来养活自己的。

2.3.2 虚怀若谷

一个高明的谈话者,不仅要能体察别人的内心世界,而且还要有广阔的胸怀去吸取别人的意见,吸收别人的喜、怒、哀、乐等各种复杂的情感。

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一个高明的听讲者往往会仔细地听,不只是听语言,而且还听对方的声调。同时,他会以饶有兴趣、欣赏、友善的目光看着对方,观察对方的动作和表情。对方看到他那种友善的目光时,就会像春风解冻一样,浑身上下都有一种轻快的感觉,什么都想讲,并且越说越有劲。

在听别人说话的过程中,一位高明的谈话者往往体现出许多良好的素质。他有一颗精细的心,能够体察别人的感情;他富于同情,能乐人之乐,忧人之忧;他有深厚的涵养,能体谅别人的难处,宽恕别人的错误,容忍别人的缺点;他有良好的耐性,能够长时间地听取别人零乱、不成熟、甚至是语无伦次、前后矛盾的意见。他还具有发掘和吸收别人观点的热忱和能力,当别人因为顾虑而欲言又止的时候,他能诚恳而友善地鼓励他们讲下去;而别人偶尔说出有趣的话,他就发出会心的微笑;当别人讲出一些不错的道理时,他就连连点头;当别人试图说出一些难以表达的思想时,他就凝神细听,并且不时就没有听清楚的问题向别人请教;当别人的讲话告一段落时,他就把别人所讲的内容整理得条理清楚,并加以吸收。

由于有以上的良好素质,高明的谈话者往往能深刻细致地了解各式各样的人。他的语言,往往可以非常有效地打动人的心坎。这样,无论什么人见到他,都愿意把他当作知心朋友,愿意向他吐露自己的心事,把自己藏在心中的剧烈的痛苦、烦恼都向他倾吐出来,希望得到他的同情、安慰和帮助。

此外,一个高明的谈话者还必须谦虚谨慎。无论别人怎样敬佩他,他都应该态度谦虚,虚怀若谷。一个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人,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同他交谈的。同样,一个心地狭窄得只容得下他自己的人,也是不受欢迎的。你必须掌握的交际法则:幽默是双方都赢了,讽刺则有一方输了。

2.3.3 极力避免谈及对方的短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凡人皆有其长处,亦必有其短处。怎样在交谈中正确对待别人的短处,这是一门学问。人有短处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有的人也许因为长久以来形成一种固有的生活方式,而其他人大都对此看不惯,这便成了他的“短处”;有的人也许在自己的生活与处事中的确有些微小的毛病,但这些毛病对他的整个对外交往是无足轻重的;有的人也许不是出于主观的原因而出现一些较严重的缺点,但他自己却全然不知;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对待他人的短处,不同的人则用不同方法。有的人在与他人的谈话中,尽量多谈及对方的长处,极力避免谈及对方的短处;也有的人专好无事生非,兴波助澜有声有色地编撰别人的短处,逢人便夸大其辞地谈论别人的短处;有的人虽无专说别人短处的嗜好,但平时却对此不加注意,偶尔也不小心谈到别人的短处。用不同的方式对待别人的短处,所产生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避免谈及他人的短处,容易与他人建立起感情,形成融洽交谈气氛;好谈他人短处的人,最易刺伤他人的自尊心。打击人家某方面的积极性,还会引起他人的讨厌。不小心谈别人短处的人,虽无意刺伤他人,但很难想象人家怎样理解你的用意和对你所作出的反应,一般来说易引起别人的误解与不满。

由此可见,我们在与他人的交谈中,应该尽量避免谈论别人的短处。宇宙之大,谈话的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何必一定要把别人的短处作为话题?我们若仔细想想,就会明白,我们所知道的关于别人的事情不一定就完全可靠,也许别人还有许多难言之隐非我们所详悉。若我们贸然拿听到的片面之辞宣扬出去,那么就容易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我们若说出了什么话,就很难收回来了。

因此,若我们不是确切地知道某件事情的真相,切忌胡说八道。另外,如果别人向我们谈起某人短处的时候,我们该何以应对呢?最好的办法是听了便罢,不要深信这种传言,不必将此记在心中,更不可做传声筒。而且还要提醒谈论别人短处的人是否对所谈的事情有所调查。你必须掌握的交际法则:你的舌头就像一匹快马,它奔得太快,会把力气都奔完了。

2.3.4 读懂人心这本书

有人说,如果能把人心像书一样拿在手上阅读的话,你就会以热情和自信的态度来面对芸芸众生。这话颇有道理。其实,人就像是一本书似的,如果能知道阅读的方法的话。这种“阅读的方法”就是观察力,要能够“读”出你沟通对象的心理,这样在你与对方的沟通中你才能更有自信心。当然,“人心隔肚皮”,要掌握“人心”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人都有隐蔽着的内在思想、动机等,这些都是人们不愿轻易示人的,但是,这些隐蔽的东西总会不自觉地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出来,从而被人们觉察到。

一般来说,观察他人主要有两个方面:

1.观察对方主要的特征是杞人忧天的消极型还是爽朗开明的积极型

2.归纳出围绕在这种特征上的其他种种特征,比如消极型的人往往有“为难”的表示;而一个爽朗开明的沟通对象,则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要说的话。观察他人也有很多技巧,这一点在我国古代的一些经典著作中曾有过精辟的论述,现归纳于下:

(1)从对方的一言一行中考察他的为人和性格。

(2)观察一个人时,不能只听对方怎么说,更重要的是观察他的行动。我们不能被对方漂亮的言辞所迷惑,只看其现象,而看不到他的本质。

(3)根据对方的好恶以及交友原则去观察他的为人,这也是一种有效的观察他人的方法,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他所交结的朋友身上也可以看出他本人的性格特征。

(4)在与人沟通时,如果对方能真诚地对我们给予批评,这就说明他想要与你真正地交朋友,这也为我们观察他人和选择理想的交往对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5)观察一个人时,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人云亦云,轻信他人对他的评价,“众口铄金”的现象并不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