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要学会的社交与口才
31879800000009

第9章 办公室篇(2)

51、找接口化解尴尬的社交

【社交箴言】

人做事情总是要名正言顺,要有个说法给个交代,要找个托辞做个解释,仿佛有了理便一切有了着落。有时人们迷恋理由甚至到了掩耳盗铃的程度。

【人际博客】

某人为了推销百叶窗帘,他知道某公司的经理与某局长是老相识,便打听到经理的住处,提一袋水果前往拜访,彼此寒暄后,他说出了几句这样的话:“这次能找到你的门,是得到了王局长的介绍,他还请我替他向您问好……”“说实在的,第一次见面就使我十分高兴……听王局长说,你们的公司没有装百叶窗帘……”

第二天,百叶窗帘便成交了。此人高明之处就是有意撇开自己,用“得到了王局长的介绍”这种借人口中言,传我心腹事,借他人之力的迂回之法,令对方很快就接受了。

一天,一位办理房地产转让的房产公司推销员来到一位朋友家,带着朋友的朋友的介绍信。彼此一番寒喧客套之后,他就讲开了:“此次幸会,是因为我的上司赵科长极为敬佩您,叮嘱我若拜访阁下时,务请先生您在这本书上签名……”边说边从公文包里取出这位朋友最近出版的新着。于是这位朋友不由自主地信任他。在这里,赵科长的仰慕和签书的要求只不过是个借口,目的是对这位朋友进行恭维,使他开怀。

在被恭维者面前,若以第一人称的语气这样说,则必有谄媚的味道,会使人很容易观察其目的。但这位高明的推销员有意撇开自己,用“我的上司是您的忠实读者”这种借他人之口的迂回之法,就比我崇拜您更巧妙、更有效,更容易使人接受,尤为高超的是,一旦遭到拒绝,是第三者的面子不够大,与本人无关。

【精粹解读】

所谓借口,其实是“没理找理”,所以找借口时便要绷起脸来,一副“理直才气壮”的样子,方能得逞。而时机未到便慌慌张张地辩解,只会勾起人们的怀疑和警惕。

52、白领的理智社交

【社交箴言】

在IT界、新闻媒体、律师所、网络公司等聚集了高文化高素质青年人才的行业里,同事关系与过去相比已有了很大变化。同事间不再像过去那样暗地里使绊子,不屑于用那些背后损人的花招,他们关心的是怎样才能通过最佳的合作达到资源的最好组合,带来最多的效益。不仅在工作上这样,在生活上也是如此,他们认为这种新型的同事关系是互动互惠的。如果你是一个已身置这些职场或是准备投入其中的白领,对这种新的“游戏规则”就要有更多的了解,才能与他们和谐相处,并从中享受这样的同事关系所带来的好处和乐趣。

【人际博客】

交友有度,不要过问隐私。新新同事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大都较为前卫,许多的私事不喜欢让人知道,哪怕是最要好的朋友。他们比其他的群体更注意捍卫自己的隐私权,所以你可别轻易侵入对方的这个“领地”,除非对方自己主动向你说起。

不要把个人喜恶带入办公室。你有自己的喜恶,但要记住切勿将此带入职场,因为你的那帮新新同事可能都很有个性,有自己独特的眼光,要是为此而惹恼他们,那你会树敌过多,在办公室的处境就大大不妙了。相反的,你的包容则会赢得他们对你的尊重与支持。

透明竞争,不可玩弄阴招。许多的新行业需要的是团队的配合,同事时常一起加班研讨,长时间的共处,彼此更为了解,往往成为知心朋友,这点与传统的职场人际完全不同。所以你不要抱着同事是“冤家”、“敌人”的成见,否则你难以立足,更难发展了。

寻找相近的乐趣,增加亲密度。作为新新同事,他们不怕加班,可他们更懂得享受,所以你不妨多找些与他们相近的爱好和乐趣,邀他们一起行动,共同分享,稀释内心的压力,更有助于培养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在工作上“配置”得更好。

不要拒绝做他们的生活伙伴。在传统职场上,同事间除了工作上的接触,生活上几乎没有来往,甚至大家都在有意躲避,可对于新新同事来说,同事间应当是最好的生活伙伴,互相帮忙和照应是最方便不过的。

经济往来,AA制是最佳选择。对于新新同事来说会经常聚会游玩,还有产生各种新型的生活组合,经济上的来往较多,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采用AA制。这样大家心里头没有负担,经济上也都承受得起,当然如果是碰上同事有了高兴的事主动提出做东,你就给对方一个面子吧,不过最好多说些祝贺的话。

【精粹解读】

与同事相处,只要你按规则处世,就会觉得更轻松更有乐趣,他们对你的事业和生活会有更多的益处,你完全可以怀着快乐的心情走进他们的中间,成为其中的一员。

53、看穿同事心的社交

【社交箴言】

无论同事在工作中可能给你带来怎样的麻烦,但假若你觉得在某一个单位内工作一直不顺心,那么恐怕归根结底很少是别人的错,十有八九是因为你根本不了解你那些朝夕相处的同事们,更不懂得如何去驾驭并获益于他们。如果你以为要成功只需要知道要做什么,如何去做,就可以的适,那你就太过于天真了。事实上,工作中任何一个步骤的推进都不得不连别人也考虑进去,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处理与他们之间的问题。

【人际博客】

如果我们加以留心,那么大多数社交信号,特别是处于较正式水平的那些,是不难加以识别的。表示听者不耐烦、急于赶时间或紧张不安的社交信号,包括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夸张地叹气、向表或门扫视、从椅子上欠起身子、表情不悦、呼吸急促、向上凝视、手和身体不安地移动、紧张地清嗓子、态度与姿势紧张、多次试图拦住话头。

这些可能由下列句子(经常是不完整的)加以补充:“噢,我真是必须要……”;“好的,我们能不能下次再……?”;“真遗憾我没时间……”。表示感兴趣和被吸引的正面社交信号则较为直接,还包括机警的表情、目光交流、身体前倾、生动活泼的谈话与微笑、自发的笑声、表示鼓励的点头和姿势。

这些例子看起来已足够明显,但很多人还是感觉不到。使我不耐烦或毫无益处地延长交际时间,对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极大的浪费。这样甚至可能起反作用,我们使得我们与之谈话的人不得不干脆什么也不听,因而漏掉了关键的信息。我们还使得他或她以后不那么想再见到我们,因而对我们力图建立的友好关系构成威胁。

这种不敏感行为中最应受谴责的是实施于不能自主的听众,例如当一个上级同事对一个下级同事谈话时。下级同事可能因不能冒犯对方面无法结束会面,尽管他或她可能时间更紧迫,可能有更好的职业上的理由想要结束事情回去工作。有时这种情况表示上级微妙地实施着对下级的权利。上级很清楚地意识到谈话已进行得太长,但没有说出来的却是“我让你走你才能走,在这之前可不行。”

【精粹解读】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察言观色,极时地改变先前的决定,及时地退或进,及时地把自己的言行组合或分解,及时地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那么,人际交往一定会更加和谐。当然那种阿谀奉承,吹牛拍马,唯上司命是从,为了个人一己利益,专看脸色行事的“小人”,理应受到的是鄙弃。因为察言观色不是瞄准后准确地射击,而是与他人站在同一水平面上,旋转或是飞跃。“察言观色,不是为了自己的安全,而是为了与他人一起乘舟出航,共同前进。”整日周旋于没有硝烟却似战场的办公室里,看穿同事心固然是最基本的生存与自我保护之道,但过度的敏感与“过敏”都是不可取的。

54、以柔克钢的社交

【社交箴言】

孙子兵法中有一招叫“以柔克刚”,讲的是要想制服一个大发脾气的人,再没有比“低声下气”更好的了。对方愈是发怒,我方愈应镇定温和,愈是紧张的场合,愈应保持冷静的头脑。唯其如此,才能发觉对方因兴奋过度而显出的种种弱点,进而攻破他,说服他。

【人际博客】

凯瑟琳·亚尔佛瑞德是一家纺纱厂的工业工程督导,她才华横溢、雷厉风行,深得上司器重,只是由于过于自信且脾气暴躁,经常与同事、下属发生争吵。而吵过之后她忘了,别人却心里始终很不痛快,私下里送了她一个绰号“怒吼的母狮子”。令凯瑟琳很委屈,也很苦恼。后来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脾气,不再轻易与同事争吵,哪怕明知自己是正确的。以前,她参加过一个会议,她决心要向厂里的高级职员证明我的办法是正确的。她详细地说明他们过去用的办法是错误的,但是,她完全失败了。她改变做事方法以后,请求召开另一次会议,而在这一次会议之中,她请他们说最好的解决办法。在适当的时候,她以低调的建议引导他们按照她的意思把办法提出来。等到会议终止的时候,实际上也就等于是她把她的办法提出来,而他们也热烈地接受这个办法。

【精粹解读】

同事之间,与公与私都不会有天大的原则性冲突,即使有矛盾,有争异也纯属正常,完全没必要争个脸红脖子粗,吵个彻底撕破脸皮,脾气人人都有,却并非人人都去胡乱发,这不仅是个修养的问题,甚至还是个智商高低的问题。聪明的人不仅深知发脾气是最愚蠢的解决问题方式,而且可以根据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发脾气的情形来测定这个人的肚量和成就究竟有多大。绵里藏针,以柔克刚往往是他们既避免争吵,又达到目的的典型策略。

55、避免争论的社交

【社交箴言】

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家代尔·卡耐基认为,“在多数情况下,同事间争论的结果只会使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是绝对正确的,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如果你赢了,还是输了。为什么?如果你的胜利,使同事的论点被攻击得千疮百孔,证明他一无是处,那又怎样?你会觉得洋洋自得。但他呢?你使他自惭。你伤了他的自尊,他会怨恨你的胜利。而且一个人即使口服,但心里并不服。最糟糕的是,转过身来,你们还要不得不同在一个屋檐下共事。”

【人际博客】

一位所得税顾问为了一笔不该收所得税的款子,和税务稽核整整争论了一个小时,那位稽核傲慢而又顽固。顾问决定不再同他论理,改变了另一个话题。顾问说:“比起其他要你处理的重要的事情来,这件事实在不足挂齿。我也研究过税务问题,但那是书本上的死知识,你的知识却是从实践中来的。有时,我也真想有份像你这样的工作。”这下,稽核在椅子上伸直了身于,开始和顾问再谈他的工作,态度慢慢地友善起来。三天后,顾问收到了他的电话,说是那笔所得税决定不征了。

这位稽核要的是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顾问越和他争论,他越要强调职务上的权威。一旦承认了他的权威,争论自然堰旗息鼓了,而他,也同样变成了一位有宽容态度和同情心的人。正如睿智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的:“如果你老是争辩、反驳,也许偶尔能获胜;但那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因此,你自己要衡量一下:你宁愿要那样一种字面上的、表面上的胜利,还是别人对你的好感?

【精粹解读】

林肯有一次斥责一位和同事发生激烈争吵的青年军官。他说:“任何决心想有所作为的人,决不肯在私人争执上耗费时间。在跟别人正误参半的问题上,你要多让一点步;如果你确实是对的,就少让一点步。总之,不能失去自制。与其跟狗争道,被它咬一口,不如让它先走。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你的咬伤。”

56、适应新环境的社交

【社交箴言】

初到新环境中,必须学会与同事保持一段距离,凡事采取中道而行,适可而止。在大家面前不要轻易显露行动及言行,学习做个聆听者,“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公平对待每一位同事,避免建立任何小圈子,对谣言一笑置置,深藏不露,如此才能尽快适应新环境,打开新局面,成为办公室中的生存者,而非受害者。

【人际博客】

初来乍到,一切都是陌生的,多观察、多思考、多探听、少说话是尽快适应新环境的最明智之举。焦先生刚刚调入某局一个月,一个月来由于他处处小心做事,每每笑脸相迎,所以同事们对他的态度也颇为友善,竟不曾遇到他所担心的任何麻烦。一天全科室的人决定一块儿去餐厅聚餐以度周末,也邀了焦先生。席间大家有说有笑,无所不谈,其中有一名同事与焦先生最谈得来,几乎把局里的种种问题,以及科里每位同事的性格、缺点都尽诉无遗。焦先生一时受宠若惊,加之对局里的人事一无所知,属实很珍惜这样一位“知无不言,无言不尽”的同事,彼此显得相当投机,于是开始放松自己的防卫,便将一个月来看到的不顺眼,不服气的人和事通通向这位同事倾诉而后快,甚至还批评了科里一两个同事的不是之处,借以发泄心中的闷气。不料由于对这位同事了解甚少,这位同事竟是个翻云覆雨之人,不出几日便将这些“恶言”转达给了其他同事,立刻令焦先生狼狈之极,也孤立之极,几乎在科里没了立足之地,这时焦先生才如梦初醒,悔不该一时激动没管好自己的嘴巴,忘记了“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

【精粹解读】

初到一个新环境,人大都有紧张、陌生之感,但只要抓住“人人都爱先入为主”这个特点,从“一开始就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这条策略入手,就不难让新同事对你好感倍增,令你由被动到主动。一位副科级领导始终对科里新来的那个大学生没有好感,私下里,只有他自己知道那是为什么:从小伙子报到的第一天起,就始终口口声声高喊他:“陈副科长”。而别人都叫他“陈科长”的……

57、多小心少大错的社交

【社交箴言】

一般人都认为,在公司里只要尽心尽力,取得业务实绩,赢得上司的赏识和老总的欢心,加薪提升就指日可待了。而对于那些一般行政人员,则没有给予应有的尊重和礼貌,认为得到他们的协助是理所应当的,所以平日就对他们指手画脚,急躁起来甚至会对他们颐指气使,拍桌瞪眼,把人际关系学的一套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其实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认识误区。

【人际博客】

首先就是财务部,切勿以为财务部门只是做做财务报表、开开单据。在以数字化生存的时代里,财务部门的统计数据,决定着你的预算大小和业绩优劣。

人事部门更是不能轻视,进入公司要靠他们,求得生存也靠他们,加薪提升更要靠他们,因为他们无处不在。偶尔迟到、早退也许不算什么,但是只要他们想做,随时随地都可以揪你的小辫子,你的表现又会好到哪里去?

除了行政和业务主管,秘书绝对是公司的一号人物。他们是老总的亲信、参谋……得罪了他们,简直性命攸关,只要他在老总面前随便说上几句,你的多年努力就会毁于一旦。他们是决定你事业成败的关键人物,他们的三言两语抵得上你的百般辛劳。

还有老总的旧日同窗好友,童年伙伴、邻居,甚至可能是老总的太太,如果他们发起威来,经理主管们都惟恐避之不及,何况是你?大哥大姐无处不在。进入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他们认出来,保持距离是你的最佳选择。

同事与你隔桌相望,你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眼里,甚至你的电话交谈他们都听得一字不漏,如果他们变成跟你咫尺天涯的竞争对手,你就太危险了。

总务在表面看来,他们显得无足轻重,不那么显山露水,但总务无所不包,甚至包你的升迁机会。所以对他们要有礼貌和耐心,申领一本簿子按规定程序办有什么大不了,总比背后被他们说三道四强。

其他部门的共事也要适当予以重视,因为越想要出成绩,你就越需要其他部门的通力合作。如果一个项目在每个部门都耽搁一下,还有什么效率可言!如果再在你背后嘘上几声,或者把部门主管都拉扯进来,这里面的是非虚实谁能搞得清?

【精粹解读】

别轻视办公室里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它们往往能左右你的工作效率;更不能小看那些平日不起眼的所谓小人物,他们的潜能会让你大吃一惊,甚至影响到你的业绩和升迁。事实上,有些办公室人员的职位虽然不高,权力也不怎么大,跟你也没有什么直接的工作关系,但是,他们所处的地位都非常重要,他们的影响无处不在。他们的资历比你高,办公室的风浪经历比你多,要在你身上找点毛病、失误,实在是易如反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