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要学会的社交与口才
31879800000026

第26章 辩论篇(2)

171、连环辩论的口才

【言论纵横】

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的、环环相扣的必然条件联系,甲现象必然引起乙现象,乙现象又可必然引起丙现象。根据这种环环相扣的必然条件联系进行论辩的方法,便是连环辩论术。

【案例检索】

据《韩非了·喻老》载:有一次,纣王要人给他制了一双象牙筷子。箕子见后,感到忧愁恐惧。他说:“如果有象牙筷子,就不会再用土陶器,而用犀玉之杯;象牙筷子、犀玉之杯不会用来盛豆叶蔬菜,而必定是旄象豹胎;旄象豹胎这样的食物,必定不会穿着粗布短衣进食于茅屋之下,而必定会锦衣九重、广室高台;要供给这些东西,尽天下之力也难以办到!这种后果不能不令人恐惧啊!”

过了五年时间,纣王果然设置酒池肉林,炮烙之刑,于是纣便灭亡了。由于箕子正确地把握了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条件联系,所以能高瞻远瞩,见微知著,见象著而知天下之祸。

前汉时,黄霸为颖川郡的郡守,他刚到任就有两个妇人为争夺一个小男孩吵着到官府告状来了。黄霸派人抱了那个孩子放在坪院中间,对两个妇人说:“你们抢吧,谁抢着了归谁。”那两个妇人都没命地扑向孩子,一个抱着孩子的腰,一个抱着孩子的腿,果真抢了起来。那孩子哪受得了呢?于是就哇哇大哭起来。孩子一哭,一个妇人就松了手,也哭了起来。黄霸指着夺得了孩子的妇女说:“这孩子不是你的,你怎么赖人家的孩子?”

她却分辩道:“你明明说谁抢到了孩子,孩子就是谁的,我抢到了孩子,怎么又说不是我的呢?”

黄霸厉声喝道:“如果这孩子真是你的,你是孩子的母亲,你就会心疼孩子;如果你心疼孩子,你就会怕孩子受伤;如果你怕孩子受伤,你就不会咬牙切齿地抢孩子而不松手。现在你死命地拖抢孩子,可见这孩子不是你的!”黄霸在与这一妇女的论辩中,使用了连环辩论术,通过否定最后一个条件命题的后件“你死命地抢抱孩子”,得出否定第一个条件命题的前件的结论:“这孩子不是你的。”黄霸的诡辩有着不容置疑的说服力。

【应用解析】

客观事物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环扣一环的复杂的条件联系。在论辩中,利用这种连环条件联系,可以步步深入地揭示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把前后论辩过程密切地串连在一起,使我们的论辩语言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雄辩的说服力。

172、比喻论证的辩论口才

【言论纵横】

比喻论证就是常说的喻证法,这是一种人们常用的论证手段。这种手法是以某一类的属性来证明另一对象(即类)也具有某种相似的特征与共性(即瞩性)。这就叫做喻证法。喻证诡辩术则是在论辩中利用关系迁移的合理性证明来满足其主观意识的、有效的诡辩手法。

【案例检索】

有人到魏王面前进谗言:“惠施说话爱用喻证,假使不让他用,他就什么事情都说不清楚。”第二天,魏王看见惠施说:“请你以后说话直截了当,不要用什么喻证。”惠施:“现在有人不知道什么是‘弹’,如果他问‘弹’是什么样的?就告诉他说‘弹就是弹’,能明白吗?”魏王:“不能明白。”惠施:“如果告诉他:‘弹的形状像弓,它的弦是用竹子做成的’。他可以明白不?”魏王:“可以明白。”惠施:“比喻就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之。你叫我不用比喻,那怎么行呢?”魏王:“你说得很对。”魏王的本意是希望惠施直言而无“譬”,但惠施却用“譬”的方法使魏王信服了“譬”的重要性。

喻证诡辩术可用于驳斥对方,它在论辩场合的运用,有着出乎意料的针对性和征服性。

肖伯纳喜种花卉,几座大花园是他的重要产业。一日,一位朋友去拜访他,发现他的屋内只有几个作为装饰品的花瓶,感到很奇怪,于是问肖伯纳:“我一向以为你是爱花的,没想到你的屋内却连一朵花也找不到。”肖伯纳不慌不忙地回答:“我也很喜欢儿童,但是我并不把他们的头割下来供养在瓶子里。”人们把儿童比喻为花朵,肖伯纳偏把花朵比为儿童,虽然是位置的变换,竟然尖锐得令人心头发紧。

【应用解析】

喻证诡辩术若用于自辩,能造成绝佳的效果。《福尔摩斯探案集》的作者阿瑟·柯南道尔,曾当过杂志编缉,每天要处理大量退稿。一天,他收到一封信,信上说,“您退回我的小说,但我知道您并没有把它读完,因为我故意把几页稿纸粘在一起,您并没有把它们拆开,您这样做是很不好的。”柯南道尔回信说:“如果您用早餐时盘子里放着一只鸡蛋,您为了证明这只鸡蛋变味了,大可不必把它吃完。”

173、对比辩论的口才

【言论纵横】

对比诡辩术就是将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并举出来,造成一种强烈的语言,使真的、善的、美的,显得更真、更善、更美,使假的、恶的、丑的,显得更假、更恶、更丑的一种诡辩技巧。

【案例检索】

战国时期,有一次齐宣王召见颜斶。齐王对颜斶说:“你过来!”颜斶反对齐王说:“你过来!”齐王很不高兴。齐王左右的人指责颜斶说:“齐王是国君,你是国君的臣下,你这样跟齐王说话成什么体统?”颜斶不慌不忙地说:“我到国君面前去是趋炎附势,国王到我面前来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趋炎附势,不如让齐王礼贤下土。”齐王怒容满面,气势汹汹地质问:“到底是国王高贵还是士高贵?”颜斶说:“士高贵,国王不高贵。从前秦国出兵攻打齐国,他们的军队路过士人柳下惠的墓地时,发出一道命令说:‘有到柳下惠墓地五十步范围内打柴煮饭、割草喂马的,死无赦!’后来与齐国军队交战时,秦王又发出了一道命令:‘有能割下齐王脑袋的,封他万户侯,同时赏黄金万两!’从这两道军事命令就可以看出。一个活着的国君脑袋,还比不上死掉了的士人坟堆上的一根柴草!”

颜斶通过“趋炎附势”与“礼贤下士”的对比;“士人坟头的柴草”与“活着的国君的脑袋”对比,造成一种强烈的反差,论证了他的“士高贵、国王不高贵”的观点。几句话说得齐王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中有一段哈姆雷特与霍拉旭的对白:

霍:“殿下,我是来参加您的父王的葬礼的。”

哈:“请你不要取笑,我的同学!我想你是来参加我的母后的婚礼的。”

霍:“真的,殿下,这两件事相去得太近了。”

哈:“这是一举两得的方法,霍拉旭!葬礼中剩下来的残羹冷饭,正好宴请婚礼上的宾客。”

哈姆雷特的父亲是丹麦国王,他的叔父谋杀了他的父亲,夺了王位,又向他的母亲谄媚,他的母亲就嫁给了他的叔父。这些故事都发生在短短的四个月之内。“葬礼中剩下来的残羹冷饭,正好宴请婚礼上的宾客。”这一句尖刻的对比,强烈他说明了他叔父的恶毒和他母亲的无耻,形象之鲜明,可谓极尽对比之能事。

【应用解析】

运用对比诡辩术取胜的关键就在于显示所比较事物的强烈反差,造成鲜明的形象,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74、曲解原意的辩论口才

【言论纵横】

曲解原意是诡辩者明知正确的语义,而故意另做阐释,从歧义上去认识和理解某物,造成概念所指与概念所解的分离,达到攻其不意,出奇制胜的辩论技巧。

【案例检索】

英国首相威尔逊在一次竞选时,演说刚到一半,有个捣乱分子高声打断他:“****!垃圾!”显然,这人的意思是“少说空话”或“别胡说八道”。可威尔逊故意不理会他的本意,只是报之一笑,安抚地说:“这位先生,我马上就要谈到您提出的脏乱问题了。”捣乱者一下子语塞。

“****、垃圾”这里比喻“空话、废话”,也可以借指“脏乱问题”。威尔逊根据自己当时正在进行竞选演说的特定环境,对“****、垃圾”作了别解,使对方的攻击扑了个空。

运用歪解诡辩术,不仅仅在语义的多义上打圈子,有时还可以利用类比的方式来巧解。

一个人在市场上买了六只来自中国的麻雀,决定用它们去讨好国王。按照这个国家的习惯,七是大吉大利的数字。要是送去六只,国王兴许会不高兴的。要是国王真的发怒,可就麻烦了。但是,中国麻雀只有六只,怎么办呢?他想了半天,决定混进一只本国麻雀,凑足七只献给国王。国王一见,果然高兴。他仔细地把它们逐一玩赏了一遍,突然发现有一只本国麻雀混在里边,立即大怒,责问道:“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你自恃博学多识,欺我寡陋无知?”那人吓了一跳,但他马上回答:“陛下果然是火眼金睛,洞察分明,可这只本国麻雀是一位翻译。”国王见他奉承得体,便嘉奖了他。

【应用解析】

辩论者利用类比思维,做出了巧妙的别解,正中有歪,歪中有正,几分正确,几分荒谬,虽与事实不符,但说理透彻,其中又带有几分诙谐与调侃,让人一时找不出头绪如何辩驳。

175、善于自嘲的口才

【言论纵横】

自嘲诡辩术,是利用人们的上述心理因素,当自己陷入窘境时,自我超脱,采取自嘲自讽,自贬自抑的方法,嘲笑自己的缺点,嘲弄自己的缺陷,贬低自己的优点,以此作为摆脱窘境的良方。

【案例检索】

前苏联总统**********最爱讲一个关于他本人的笑话,用来嘲笑他自己改革前苏联经济所作出的努力。他在一次俄罗斯联邦大会上对记者说:“有一个总统拥有一百个情妇,其中一个染有艾滋病,但很不幸,他分不出是哪一个;另一位总统有一百个保镖,其中一个是恐怖分子,但很不幸,他不知是哪一个。”**********环视了一下周围的记者自我嘲笑说:“而**********有一百名经济专家,其中有一个是聪明的,但很不幸,他不晓得是哪一个。”

**********想用经济改革的成就来换救他政治体制改革的失败,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仍无济于事。他在这里的自我嘲弄,实际上是把经济改革的失败归罪于经济专家的“愚蠢”,为自己制定的政策失败开脱罪责。

某作家写作太累,在开会时睡着了,渐渐地,他的鼾声大震,逗得与会者哈哈大笑。他醒来发觉众人在笑自己,一位同仁说:“你的‘呼噜’打得太有水平了。”他立即接茬说:“这可是我的祖传秘方,高水平还没有发挥出来呢?”这样,在大家的一片哄笑中,他解了围。当然,自我嘲弄,要注意场合,要审时度势,相机而行,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独特效果。自嘲诡辩术的巧用,既可以使自己在论辩中平添风采,又能使论辩在幽默、风趣、令人愉悦的情况下,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应用解析】

一个人如果有了缺点或缺陷,这本不是件好事。但如果能够勇于自我暴露问题,揭露自己的缺点,明示自己的缺陷,更能显示一个人的坦诚和责任感,往往被人视为可靠和勇敢的人,使自己显得豁达和自信,从而淡化缺点或缺陷,甚至于会被人视为一种“美德”。

在交谈中,有时会遇到对方有意或者无意地触犯自己,把自己置于尴尬境地的情况。这时候如果缺少应变的能力,在感到自尊心受到损害的情况下失去了心理平衡,就有可能出现有失风度的言行。这时,自嘲诡辩术无疑是摆脱窘境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