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要学会的社交与口才
31879800000025

第25章 辩论篇(1)

168、夸张的辩论口才

【言论纵横】

世界文豪高尔基曾经说过:“夸大好的东西,使它显得更好;夸大有害于人类的东西,使人望而生厌。”人们在语言交际中,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常常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夸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程度、数量和作用等,这就是夸张辩论术。

【案例检索】

有一次,马克·吐温乘火车去首都一所大学讲课。由于要在预定的时间内赶到,所以他十分着急,而火车却开得很慢。这时,查票员过来了,问马克·吐温:“您有票吗?”马克·吐温递给他一张票,查票员发现这是一张儿童票,就说:“真有意思,我看不出您还是一个孩子哩!”马克·吐温不紧不慢地说:“现在我已经不是孩子了,但我买票时还是孩子。您要知道,火车开得太慢了。”马克·吐温用夸张诡辩术非常幽默地表达了此时急迫而又无奈的心情,且对火车的慢速度进行了委婉而辛辣的嘲讽。

在运用夸张诡辩术时要注意,要有一定的根据。没有根据的辩驳苍白无力,而有根据的夸张则能让对手张口结舌无话可说。请看下面一段话。

甲:我很喜欢郭璞的《游仙诗》。

乙:我写的《游仙诗》胜过郭璞一倍。

甲:我不信。

乙:郭璞《游仙诗》中说:“青溪一千仞,中有一道士。”现在我说:

“青溪二千仞,中有二道士。”难道不是胜过他一倍吗?

甲……

虽然怎么看甲的水平也无法胜过郭璞,但是面对甲的有理有据的论述,乙则一筹莫展。

【应用解析】

夸张诡辩术最主要的特点是:从表面看言过其实,从本质上看,又有根有据,合情入理。一位妻子问丈夫:“为什么我在唱歌的时候,你总是跑到街上去呀?”丈夫回答说:“那样,邻居们就不会认为是我在虐待你了。”丈夫就是运用夸张诡辩术幽默地指出妻子歌唱水平太低。这样说过之后,这位妻子恐怕要忍耐一下“纵情高歌”的欲望了。夸张诡辩术,就是有意用超过客观事实和实际可能的说法来强调或突出某种思想或感情的一种诡辩技巧。

169、二难辩论的口才

【言论纵横】

二难辩论术,就是指在论辩过程中,只列出两种可能性除此以外别无选择,迫使论敌从中作出选择,不论对方选择哪一种,得出的结果都对他不利,迫使论敌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两难的境地,完全落入我方控制之中的诡辩技巧。

【案例检索】

利用虚假的前提制造出来“两难推理”,是诡辩常用的技巧之一。西藏解放前有所谓“乌拉差役制度”,规定农民每年请喇嘛念冰雹经,祈祷免除冰雹灾害。为了迫使农民交钱,他们做了如下诡辩:如果当年没有发生冰雹灾害,则农民要交钱表示酬谢;如果念经后当年还是下冰雹,则农民心不诚必须罚款。总之,无论念经后下不下冰雹,反正农民都必须向寺庙交钱。这就是二难诡辩术。组成这个二难“推理”的两个假言判断是虚假的,前后件没有理由和推断的关系,因而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传说古代******教将领阿马,放火烧毁了亚历山大图书馆,只留下一部“古兰经”。阿马为自己的焚书行为辩护说:“如果这些书的内容跟《古兰经》相符合,那么这些书就是不必要的了;如果这些书的内容跟《古兰经》不符合,那么,这些书就是要不得的。这些书的内容或者跟《古兰经》教义相同,或者不同,所以,除一部《古兰经》而外,其余的书都是应该烧或必须烧的。”阿马运用的就是二难诡辩术。在他构造的这个“二难推理”中,两个假言前提都是虚假的,前后件均无必然联系。

从前有个县官非常可恶,凡是来打官司的如果不给钱,就会被打得死去活来。当地有个艺人编了出戏,叫《没钱就要命》。演出那天,县官也去看戏,一看演的是他,当时就火了,没等戏演完,就回到县衙,命令衙役把这个艺人传来审问。那个艺人听说县官传他,就穿了龙袍,大摇大摆地跟着去了。县官一见艺人带到,便把惊堂木一拍,喝道:“大胆刁民,见了本官为何不跪!”艺人指了指身上的龙袍说:“我是皇帝,怎能给你下跪?”“你在演戏,分明是假的!”“既然你知道演戏是假的,为什么还要把我传来审问?”

这个艺人在与县官的论辩中使用了二难诡辩术。他假设了“演戏是真的”与“演戏是假的”两种情况,是真的则不能下跪,是假的则不能审问他。几句话,把县官问得张口结舌,县官只好看着艺人大摇大摆地走出了具衙。

【应用解析】

二难诡辩术是一种有效的诡辩技巧。我们要想运用二难诡辩术制服对方,就必须注意各路设卡,使对方不管作何种选择都感到为难,这样才能使对方无法逃遁,束手待擒。二难诡辩术实际上是以两个条件命题和一个析取命题为前提进行推演的诡辩方法。因此,要正确地运用二难诡辩就必须注意:一是,前提中条件命题必须真实;二是,析取命题必须将某个方面的情况列举完全;三是,必须遵守条件命题、析取命题的有关推演规则。

170、多难辩论的口才

【言论纵横】

多难辩论术,是指在论辩过程中,一方列举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情况,迫使对方在其中加以选择,而事实上不管选择哪种情况,都可能陷入一方布下的圈套之中,而处于一种欲罢不能、进退不得的尴尬境地。

【案例检索】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被西方尊为“无神论之父”,他以有力的论据证明了神不存在,对有神论进行了严厉的驳斥。他说:我们应该承认,神或是愿意但没有能力除掉世间的丑恶,或是有能力而不愿意除掉世间的丑恶;或是既有能力而且又愿意除掉世间的丑恶。

如果神愿意而没有能力除掉的丑恶,那么它就不算是万能的,而这种无能为力,是和神的本性相矛盾的。

如果神有能力而不愿意除掉世间的丑恶,那么这就证明了它的恶意,而这种恶意同样是和神的本性相矛盾的。

“如果神愿意而且有能力除掉世间的丑恶,那么,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世间还有丑恶呢?”

伊壁鸠鲁列举了各种关于神的解释的可能性,不管选择哪种可能,结论都是有神论者难以接受的。伊壁鸠鲁在这里使用的就是多难诡辩术。使用多难诡辩术和二难诡辩术一样,应在各路设卡,断其后路,使对方无法逃遁。

在阿凡提的故事里,就有这种机智回答的事例。

一天,阿凡提被请到清真寺演讲。当阿凡提走上清真寺的讲台上时,大声问听众:“我要跟你们说什么,诸位知道吗?”

“不,阿凡提,我们不知道。”听众答道。

“跟不知道我要说什么的人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阿凡提自言自语地说道,便走下了讲台。

过了几天,阿凡提又被请到清真寺演讲。他站在讲台上,又大声地问听众:“我要跟你们说什么,诸位知道吗?”

清真寺的听众想,上回我们说不知道,他没把话说出来,那我们这次就说知道吧,于是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我们知道啦!”

“既然你们都知道了,那我还说什么呢?”

阿凡提说完,又走下了讲台。

清真寺的听众坐在一起商量:这个阿凡提真是个难不倒,我们说不知道他不演讲,我们说知道他也不演讲,他要下次再来的话,那我们就一半人说知道,一半人说不知道,看那个臭要饭的还能使出什么花招?

隔了几天,阿凡提第三次被请到清真寺演讲,他还是把前两次的问话重复了一遍,下面的听众大声回答说:

“我们一半人知道,一半人不知道!”

“那好吧,知道的人就告诉不知道的人吧。”说完,阿凡提又离开清真寺了。听众这下可真傻眼了。阿凡提凭藉他那特有的机智,巧妙地作了回答,也可谓是个“三难不倒翁”了。

【应用解析】

运用多难诡辩术时,先要想好结局,即堵死对方回答问题的两个或几个路口,使他无论如何都必须按照你的意愿掉进语言“陷阱”。要善于引诱,想尽办法使问题让对方看起来简单,而实际回答起来较难,使他不知不觉地上当。运用多难诡辩术,其推理要严密,不能给对方以任何缝隙,否则,不但无法驳倒对方,自己反倒会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