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要领悟的糊涂学
31879200000085

第85章 事君——隐忍二心才能专心做事

【原文】子路问事君于孔子,孔子教以勿欺而犯。唐有魏征,汉有汲黯。

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张禹有于帝师之称,李何颜于废后之对?

俯拾怒掷之奏札,力救就戮之绯,忠不避死,主耳忘身。一心可以事百君,百心不可以事一君。若景公之有晏子,乃是为社稷之臣。噫,可不忍欤!

【译文】子贡曾经向孔子询问怎样服侍君主,孔子回答说:“不要欺骗君主,要敢于直言进谏。”唐代的魏征,汉代的汲黯,都是敢于直言进谏的人。

辅助君王的大臣面对皇帝的过失不能谏止却顺从他,这种不忠之罪还小;如果皇帝的过失还没酿成,大臣却怂恿并引导他酿成,那么这就是罪大恶极了。西汉的张禹和唐代李就是这类人,张禹有愧于皇帝老师的称号,而李又有何颜面去见被废的太后呢?

赵普拾起引起皇帝怒气的奏札,赵绰则力救因穿红裤而将被杀的辛,他们都是尽忠而不怕死,为主忘记自身的安危。一心一意做事可以服侍一百个君主,三心二意却难侍奉一位君主。如果齐景公有晏子那样的臣子,那就可以称为社稷之臣了。唉!怎么能容忍服侍君主有二心呢!

【顿悟】商鞅不惧车裂之祸,直鞑朝政弊端;魏征无视君主权威,强谏其所不知。古人认为“为子当尽孝,事君当尽忠”,敢于指出君主的过错是衡量一个忠臣的标准。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不再需要我们侍奉君主,但道德准则要求我们要敢于直面错误,并勇于纠正自己及他人一切错误的行为。面对别人的错误缄口不言是不可取的,而怂恿他人的错误继续发展更是可耻的行为。我们应该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同时不畏权势,敢于讲真话,利人利己。

【学生运用】儒家伦理,包括社会、国家的内容,强调爱社会成员,以弟兄相待;对国家尽义务,讲忠诚。这些道理同样是当今时代青少年需要恪守的道德准则。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不应该仅仅看到自己的权利,更应该注意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把国家的利益放置在个人利益之前;与同学相处,要真诚相待,诚实守信,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不吝啬伸出援助之手,同学之间互敬互重,共同进步。

【为人处事】直率、诚实的态度,是正确的为人处事原则。如果行事谄上欺下,见风使舵,必然为大家所不齿,终将被排斥在集体之外。敢于指出他人的错误,是对他人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适度的直率是相当重要的,但是这种直率也不能无限度地扩大,讲话要注意场合,充分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否则容易出现争执不休或是恼羞成怒的尴尬局面。总之,我们在和人相处的时候要掌握好“度”这一原则。

【经商运用】顾客就是上帝,对经营者而言,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他笑傲商场的不二法门。把顾客真正放在“上帝”的位置,一方面应做到一切为顾客着想,真实准确地介绍商品及服务,货真价实,不以次充好,用良好的信用感染打动顾客。另一方面及时接受消费者的反馈,不因存在的问题恼羞成怒,虚心接受消费者的批评、建议,根据消费者的反映不断改进自身,创造消费者满意的消费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在众多商家中崭露头角,获得更多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