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要领悟的糊涂学
31879200000084

第84章 背义——忍耐背信弃义的念头才能正直为人

【原文】古之义士,虽死不避。栾布器彭,郭亮丧孝。

王修葬谭,操嘉其义。晦送杨凭,擢为御史。此其用心,纯乎天理。

后之薄俗,奔走利欲,利在友则卖友,利在国则卖国。回视古人,有何面目?赵歧之遇孙嵩,张俭之逢李笃,非亲非旧,情同骨肉,坚守大义,甘婴重戮。噫,可不忍欤!

【译文】古代的义士即使面对死亡,也不会躲避。栾布祭祠彭越,郭亮哭悼李固,都是这种情形。

历史上王修请求埋葬袁谭,曹操因此赞美他忠义。徐晦送别杨凭,因此被升为御史。这是因为他们的情谊合乎天理。

后代的人都为利欲四处奔走,往往把礼仪看得很淡薄;朋友有利可图时就出卖朋友,国家有利可图时就出卖国家,与古人相比,这些人还有什么颜面在世上存活呢?赵岐遇到孙嵩,张俭碰到李笃,他们都非亲非故,却情同手足、坚守大义,心甘情愿承受被杀的危险。唉!怎么能不忍耐自己心中背信弃义的杂念呢!

【顿悟】“义”与“利”往往相对而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古人认为如果在“生”和“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而取义”。虽然在现代社会中,不能一味地排斥“利”,但要遵守“取之有道”的原则。如果人们心中不存在起码的道义准则,所有的社会系统、道德观念都将遭到颠覆,所以我们在获取个人利益的时候,既不能损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同时也不能违背法律和道德的原则。

【学生运用】人有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要,物质上的需求用“利”来满足,精神上的需求则要用“义”来满足。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一方面应该努力充实自己,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形成谦虚谨慎的性格,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避免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利欲熏心等不健康品质的形成。另一方面更不能曲解道义的涵义,盲目模仿所谓的兄弟义气,不拘小节、打架斗殴。真正的道义,是对需要帮助的人无条件伸出援助之手,是对跟自己有过节的人报以宽宏大量的态度,更是对国家、民族怀着深厚的感情。

【为人处事】君子以道义为重,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到道义的人就受到他人的尊重,丧失道义的人会遭人唾弃;遵循道义是光荣的,背离道义则意味着耻辱。多行不义的人,损人利己,遭到别人的怨怼,受到法律的惩罚。即使侥幸没有受到惩罚,也会时刻遭受良心上的谴责,担惊受怕,惶惶不可终日;而道德高尚的人,虽然物质上可能并不充裕,然而精神上的富足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生活充满阳光。因而我们应该正确选择生活的方向,抵制物质上的诱惑,做一个受大家欢迎的道德高尚的人。

【经商运用】在商业活动中,无论古今,最重要的就是诚信,没有诚信就失去了相互间最起码的信任,经营者自然会出师不利。利益的获取,应该依靠提高服务质量,推出新颖产品,创造幽雅环境,完善售后服务等正当的渠道,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诚实信用,不欺瞒、敲诈消费者。而在贪婪与利益驱使下,想要依靠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见利忘义、唯利是图,这不仅违反了道德要求,也触犯了我国法律的基本要求,必将会落得惨淡收场的结果。诚实信用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只有买卖双方都遵守“道义”的潜在规则,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