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改变:从平凡到优秀
31868900000004

第4章 认清时世,练达人情——待人圆融,处世机智,顺畅人生路

在中国,人们很看重人情关系。有的白手起家创大业,有的从穷光蛋一跃而成大富豪。究其原因,除了他们自身的能力之外,注重人脉是关键。在这个社会生态复杂的时世里,要想游刃有余,稳操人生胜券,至少待人要圆融,处世要机智灵敏。

一、戏谑调侃,左右逢源

幽默是当代社会的润滑剂与解愁丸。

——蔡文居

不懂得开玩笑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这样的人,即便才高八斗,也不算真正有智慧。

戏谑调侃,是一种带有机智、哲理的开玩笑,目的是增加沟通双方的亲切感。表面上看,它带有一定的攻击性,其实,在熟人之间,它并没有多少攻击意味,对越亲近的人越是如此。

一般情况下,亲朋好友之间,戏谑调侃用得最多,因为大家知根知底。相互调侃,既活跃了气氛,又增进了友情,是皆大欢喜的事儿。

抗战胜利后,国画大师张大千准备从上海回故里四川。临走前,朋友们为他设宴饯行,京剧大师梅兰芳知道后,也前往赴宴。

宴会上,张大千向梅兰芳敬酒,说:“梅先生,您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您一杯。”

梅兰芳有些不解其意,赶忙笑问张大千:“此作何解?”

张大千笑了笑,若有情趣地答道:“您是君子,您动口(指唱戏);我是小人,我动手(指画画)。”

张大千的诙谐幽默,博得诸位宾客哄堂大笑……

在众多幽默中,戏谑调侃算是很有个性的。若运用得好,它能使你左右逢源,赢得别人的好感。

人与人之间戏谑调侃,是常有的事,但把握好分寸感。这种戏谑要无伤大雅,最好是带有“笑果”的。这样,它就能展现你的智慧和情商,从而沟通双方的心灵。

运用戏谑调侃时,特别讲究适宜原则。在某些场合下,它能充分地展现你自己,但在别的场合,它的表现力则可能大打折扣。所以,面对不甚了解的人,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度。

二、小不忍,则乱大谋

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关汉卿

学会忍耐,是一个人成就大事的重要因素。不会容忍,就可能冒进,以致自毁前程。成大事者往往是:能忍则忍!

人人都有情绪,但有的人却能把它收放自如。这个时候,情绪已不仅仅是一种感情上的表达,更是成了攻防中的锐利武器。

“小不忍,则乱大谋”是古人告诉我们的一句金玉良言,意即:懂得容忍,不仅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更是在平常的细节小事上。

隋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许多官员纷纷倒戈投降。因此,隋炀帝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格外猜忌和警惕。李渊位居高官,广交朋友,声望很高。这样,大家很担心他遭到迫害。

正在这时,隋炀帝要召见李渊。李渊因病未去,隋炀帝十分恼火,遂对李渊起了疑心。那时,妃子王氏系李渊的外甥女。隋炀帝问王氏,“李渊为何未来朝见”。王氏说因为生病。隋炀帝又问:“他会死吗?”

这个消息很快传给了李渊,李渊更加谨慎。他深知,自己迟早为隋炀帝所不容,但若过早起兵,力量又不足,只好隐忍观望。于是,李渊故意败坏名声,整天沉湎于酒色之中,并大肆宣扬。

隋炀帝听到这些消息,果然放松了对他的监视。这样,才有后来的太原起兵,以及大唐帝国的创建。

懂得容忍,乃为人的一大智慧,它有助于你在攀登理想的征途中,消除潜在的情绪危机。因此,对于一个成功者来说,它既是实现既定目标的保证,又是取得更大成功的起点。

生活中,面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对手,有时,采用何种手段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要如何保持好自己的情绪。

懂得容忍,处理好情绪,可以化阻力为助力,可以帮你渡过人生难关!

三、重视感情投资

打动人心的最高明的办法,是跟他谈论他最珍贵的事物。

——[美]戴尔·卡耐基

袁世凯编练新军后,曹锟投入他的帐下。在清末,袁世凯地位显赫,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曹锟明白,要想升官发财,必须依靠袁世凯。曹锟做过生意,练就了一套溜须拍马的本领。但光会拍马还不行,见不到袁世凯什么用也没有。

正当曹锟犯愁时,他意外得知曹克忠与袁世凯有深交情。于是,他备上厚礼,登门造访曹克忠。

拜见曹克忠时,曹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与曹克忠攀起宗亲来。曹克忠在他花言巧语的蛊惑下,认了曹锟这个族孙,并当面答应他向袁世凯说说情。

曹锟走后,曹克忠让夫人亲自出马,为曹锟办事。曹夫人没少在袁世凯面前替曹锟说好话。有了曹克忠这个策应,加上自己的吹捧逢迎,曹锟很快就受到了重用。几年后,他由一个小帮带爬上了总兵的职位。

有人说,人是情感的动物,故情感有时能比理智起到更大的作用。为此,要多关注他人的情感变化,注重情感上的联络。

培植感情的办法很多,比如,平时和他人在无拘束的气氛中聊聊天,就是一种有效而又简便的方法。另外,一餐便饭,一封感谢信,一份小礼品,几句祝福语,也是不错的选择。

感情投资忌讳目光短浅,因为它是一项长期行为,“平时不烧香”,遇事只能“抱佛脚”。另外,不可轻易许诺,因为轻诺必寡言。再者,应避免带有恩赐色彩,否则可能会给双方造成损害。

要想搞好关系,就必须下足工夫培养相互间的感情。须知,良好的情感沟通,极具人情味的交往,可以产生良好的默契,大大提升你的人气指数。

四、常联络,多交流

常言道:亲戚只可走着,不可守着。朋友交往亦应如此:经常联络,经常交流。

——佚名

常联络,多交流,是培育出好人脉的秘密所在。生活中,人际关系的维持与拓展,简单地说,就是尽可能从既有的关系网络中创造出新的人脉来。

然而,在人际关系的维系上,重要的是应该树立“互利互重”观念。“互利”,即不要心存占便宜的动机,该掏钱的就掏钱,该出力的就出力。而“互重”,则是指尊重对方,哪怕对方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际关系并没有多大的用处。其实,这是很肤浅的认识。

比如:你认为,目前供职的这家公司的待遇不高,工作又枯燥无味,让自己感到很郁闷。于是,便心生跳槽之念。殊不知,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你的薪酬已相当不错了!

你在与朋友联络后发现,自己在许多方面还略胜他们一筹!另一方面,积极地看,说不定朋友的公司还正缺人,他们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呢!这“天上掉下的馅饼”,岂不正好“砸”到你的头上!

总之,在跟朋友联络、交流后,你再也不会那么冲动了。甚至,你会发觉,你的工作似乎变得有趣味了,心情也不再压抑了。这才是你与人联络后冷静得出的答案!

另外,保持联络,还是成功建立关系网络的关键。例如,纽约时报记者采访美国前总统克林顿,问他是如何保持自己的政治人脉的。克林顿回答道:“每天晚上睡觉前,我会在一张卡片上列出我当天联系过的名单,注明其中的重要信息(如有关细节、时间、会晤地点等),然后,添加到关系网数据库中……这些年来,朋友帮了我不少的忙。”

年轻时,不要只顾赚钱,要多跟朋友联络,多在别人身上投资。改善人际关系,完全是为了自己更美好的未来,为了自己更幸福的人生。

五、善机变,巧应对

不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凡事必须三思而行,对人要和气,可是不要过分狎昵。

——[英]莎士比亚

善机变,巧应对,是机智的外露,是人人都应该具备的一种技巧。但为人处世要做到“善机变,巧应对”,还需具备一定条件:

首先,自己得有个宽广的知识面。

其次,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能对外来信息迅速作出分析和反馈,并会出“言外之意”,听出“弦外之音”。

在交际中,“善机变,巧应对”有着重要的作用,其现实意义不容忽视:

第一,可以巧除尴尬。日常讲话中,有时会出现令人难堪的局面。处于不利的一方,若心慌意乱,无言以对,就越发被动。此时,需要沉着冷静,出其不意,巧妙地回答对方,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第二,可以化险为夷。说话失误在所难免,而且,有时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紧急发挥机变技能,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不良后果挽回来。

第三,可以变不利为有利。说话不当,可能要得罪人,要办的事还办不成,令自己十分不利。但若巧妙应付,则有助于窘况的改变。比如:

农历大年三十早六点,某煤气站门外,人们等着开门换气。工作人员正要开门,一小伙子隔门与负责换气的师傅对话:“刘师傅,有气儿吗?”“大年三十的,你小子会说话吗!”

显然,小伙子的话冒犯了换气的师傅。此时,另一人接过话,说:“刘师傅,他是问您有没有财气和喜气啦?”刘师傅一听,乐了:“这年头能没喜气儿吗?”于是,开门换气。一句机敏应变的话,变不利为有利,皆大欢喜。

六、礼尚往来,有情有义

今天的送礼人,如果明天高兴,又可变成取走礼物的人。

——贺拉斯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历来就讲究礼尚往来。朋友之间,你来我往,送点礼物,都很正常,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因为在中国,这是人际交往的一项重要内容。

人家送点东西给你,是他的一番诚意。盛情之下,却之不恭。怎么办呢?你可以暂时收下,待日后回访时,再带上一份更重的礼物。这样,你来我往,朋友之间的联系才会越来越密切。

在人际交往中,尽管礼尚往来是原则,但重要的学问还是在“送”字上。礼送得好,送得巧,你的才智将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你若一时糊涂,则可能落得个鸡飞蛋打。请看下面两个巧妙送礼的例子:

老邱想给一个朋友送点土特产,以联络联络感情。想来想去,他想到了一个好由头:“老家来人,捎来点土特产,东西不多,也没花钱,分点给你尝尝鲜……”朋友觉得老邱这人够意思,盛情之下也就收下了礼物。

张某有事,想求柳局长办。于是,想送点礼物疏通疏通关系,但又怕局长拒绝,驳了自己的面子。张某的爱人与局长的爱人同是一家单位的职工,两人关系挺好。张某便做起了“夫人文章”——他让爱人带着礼物去拜访局长爱人。果然,对方把礼收下了,事也给办了,两全其美!

另外,随便提一句,若礼送时机合适,地点得当,会使一般的礼品产生特殊的精神价值,使受礼者格外受感动。人们常说的“雨中送伞”、“雪中送炭”,就有这个意思。

朋友互帮互助,讲究礼尚往来是对的,不过,凡事都要讲个度,不要超过这个度,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七、良言一句三冬暖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俗语

一次,在一家食品公司的销售柜台前,许多顾客正拥挤在柜台前买东西,柜台里面只有一位营业员忙着接待顾客。忽然,一位女士嚷了起来:“我来了好半天,你们却不理我,你们就知道卖大号。”

这时,公司的销售经理正巧走过来,他赶忙答话道:“实在对不起,因为本公司人手紧缺,没有照顾到您,您买点什么,我来给您拿。”他迅速地给她拿了东西,还一再说:“让你久等了,您还需要别的东西吗?”这位女士接过东西,一肚子大气全消了,还不好意思地说:“都怪我态度不好,请别在意!”

顾客与销售人员争吵,这是常有的事。然而,主顾之间应和和美美,互谅互让,言归于好,这才是皆大欢喜的事。其实,消除矛盾的最好办法是:良言沟通。

所谓良言沟通,就是沟通时,应采用礼貌用语,以和蔼的态度调动对方的情感,使彼此在感情上达到融洽。在交往中,要达到感情融洽,就要学会多用良言美语。使用良言沟通法,要注意以下儿点:

第一,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因为礼貌用语是打动人心的最基本要求。

第二,正确使用称呼语。称呼语是表示对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的称谓。称呼应妥贴,要注意尊重各国的礼仪风俗。

第三,要注意使用文雅语。文雅的语言表明一个人的文化水平与修养,因而要谈吐得当。

第四,注意良言伴善行。在使用良言沟通法时,除了语言有感情色彩外,在表达方式上,也应辅之以必要的感情流露。语言的感情色彩除了来自词语本身外,表达者的语调、表情以及适当的形体语言都起着很大作用。

八、变则通,通则灵

当得意时,须寻一条退路;当失意时,须寻一条出路。

——陈继儒

有时候,当遇到对方的疑虑或拒绝时,你如果直接反驳他,则可能会越说越僵。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微笑着面对,将对方的拒绝暂时搁置起来;然后转换话题,用分散对方注意力的办法,来瓦解对方内心筑起的“心理防线”,等到时机成熟,再言归正传。

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可能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转机。请看下例:

中国某玻璃厂欲与美国某玻璃公司就引进玻璃生产线一事进行商谈,但是在部分引进还是全部引进的问题上陷入了僵局,中方的部分引进方案遭到美方拒绝。这时,我方的谈判代表刘女士适时改变战术:由直接讨论变为迂回说服。

“众所周知,贵公司的技术是一流的,设备是一流的,产品是一流的!”刘女士转换话题,在微笑中开始谈天说地。她三个“第一流”称赞,既显诚恳,又切实际,让对方舒畅了不少。

“如果贵公司能帮我厂跃居中国一流,那我们会非常感激。”这里,刚离开的话题,很快又转了回来。

“现在,几家欧洲玻璃公司也来我国商谈合作事宜。如果我们因一点点儿小事而谈判失败,那么,不仅是我厂,更重要的是贵公司将蒙受巨大的损失……”

“目前,我厂的确有资金困难问题,不能全部引进,这点请对方谅解……希望贵方能在我们困难的时候,伸出友谊之手……”

在这里,刘女士使用了迂回法,将话说到了对方的心坎上,声明双方是朋友,不是在做生意,是朋友间的互助,既通情,又达理。

迂回战术打破了僵局,问题迎刃而解。这样,协议很快就签订了。

九、细心赢得信赖

凡是不能获得他人信任的人,永远不要想获得成功。

——[法]纪德

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要时刻细心,万万不可疏忽大意!

历史上,关羽“大意失荆州”,成为千古遗恨。而在现实中这种事也比比皆是,譬如说,司机稍有疏忽,就可能酿成车祸。故凡事皆要细心,“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一个人不管从事什么,都切不可掉以轻心;否则,就像以网捞水,终不能有什么成就。

生活中,有些人尽管为人诚实,可就是大大咧咧的。有时,他虽然在帮别人的忙,但却让人哭笑不得。时间久了,其朋友都不敢把要事交由他办理,因为害怕他把事弄砸了。自然地,别人对他就失去了信赖。

小许是个乐于助人的小伙子,一旦别人有困难,他都主动搭把手。但他有个最大的毛病,就是丢三落四。

有一天,邻居家的王阿姨病了。小许听说后,冒雨把王阿姨送到医院,并及时通知了其儿子小刘。小刘很受感激,向小许表示感谢。

但王阿姨病重,须动手术。

然而,动手术需一大笔钱,小刘家一时难以周转过来。这时,小许又主动提出借给小刘一万元钱。

不料,小许一走就杳无音信,急得小刘团团转。无奈之下,小刘只得另想其他办法……几天后,手术刚做完,小许又身揣一万现金,急忙赶到了医院。

原来,小许回家取钱时,又遇到了急事。结果,他把借钱的事抛到了脑后。等他再想起时,已经是几天之后了……小许本是好心帮别人,却由于自己的粗心,把好事办成了坏事。

一般说来,粗心之人性格外向,待人热情,乐于交往,较容易冲动,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因此,在行为方式上,粗枝大叶,丢三落四,缺乏严谨性。虽然别人有时能够理解和原谅,但作为粗心大意的人,也应该正视自身的缺点,并加以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