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潮汕商人赚钱全凭真本事
31868100000138

第138章 “信”是竞争取胜的法宝

一个人,如果说话前言不对后语,言行不一,就会大大失信于人。有意或无意不履行自己的责任,也会使自己失信。

——林连登

早年,潮汕人因为生活所迫,只得扔下嗷嗷待哺的妻儿老小,纷纷下南洋谋求出路。他们身在异乡,省吃俭用,攒下一点儿钱,就想方设法捎回家乡。于是,专为华侨往来捎钱的行业应运而生,逐渐发展成为“侨批”的形式。

这些从事“侨批”生意的潮汕人,乘坐木船往来于潮州与东南亚各地,既辛苦又危险,他们大多是穷苦人,没有别的资本,只有一个“信”字。

这些人手里掌握着在外打工人的全部血汗钱,寄托着家乡父老的期望,所以必须是值得信赖的人。后来,专门做这种生意的民间企业诞生了,这就是“侨批馆”、“侨批局”。做的人多了,竞争就加剧了,“信用”也就越来越重要,成为竞争取胜的法宝。

道理很简单,谁的信誉好,大家就信任谁。后来,在竞争中干脆出现了带保险性质的业务形式——接受了顾客的邮寄业务后,如果在海上被海盗抢劫了,要赔钱。这样一来,“侨批局”的信誉更高了,当然他们自己也从中赚了许多钱。

在长期的经商活动中,潮商看重个人信誉,把“信”作为竞争取胜的法宝。成功的潮人企业家无不看重“信”字的价值。

马来西亚潮商林连登,出生在惠来,家境贫寒。1895年,他借了十担红糖,贩卖后作为盘缠下了南洋。早期,他当过洗碗工,做过脚夫、车夫、屠夫,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

后来,林连登用牛车帮人拉货。由于诚实守信,能吃苦,收费又低,林连登很快得到了一位农场主的信任,被请去帮忙管理橡胶园。农场主死后,他对主人遗孀不欺不骗,事业继续兴旺。

农场主一家人为了感谢林连登,资助他与别人合资开锡矿。从此,林连登发达起来,最后成为富甲一方的企业家。

潮商明白,信守承诺是做成生意的关键,没有什么东西比失信对生意更具有严重的破坏作用了。做生意失信于人,产品假冒伪劣,可能会蒙蔽一时,但是时间一长就会露出马脚,到头来还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潮商也吃过不守信的亏。20世纪90年代,潮汕地区制假、贩假及走私活动猖獗,极大地破坏了本土潮商的信誉,也给一向恪守商业信誉的潮商蒙上了一层阴影。经历了失信的痛苦,潮商更懂得了“信”的可贵。

■守“信”会带来利润回报

对生意人来说,守“信”才能生存,才能获得利润回报。有时候,原料涨价,产业跟着涨价就行了,但是这会让你失去一些客户。相反,眼光长远一点儿,通过降低成本等手段渡过难关,客户会更信赖你,以后的日子会更好过。这就是守“信”带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