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了学校的类别、层次和结构定位
“以教师教育为本”,明确了学校的类别是师范院校,应坚持以教师教育和师资培养为基础;在办学成分和规模上始终坚持教师教育的主体地位,即使今后发展成为了多科性大学后,教师教育仍然是学校的优势和强项。这是对乐山师范学院自身办学传统和优势的传承,是学校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继承、强化和创新这些传统特色和优势,一定会使学校在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中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以本科教育为主”,确立了学校人才培养的层次。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层次主要分为研究生、本科、专科(高职高专)三个层次。乐山师范学院作为新建的普通本科高校无疑应以本科教育为主。建院五年来,学校即实现了专科为主向本科为主的转化,目前在校本科生已达9624人,占在校普通本、专科学生的86%。
同时,乐山师范学院的办学定位还表明了“以教师教育为本”,还要“积极发展非教师教育”;“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发展非本科教育;以普通高等教育为主,积极发展非普通高等教育,即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结构定位。
“积极发展非教师教育”,首先是适应国家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着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经济社会发展和“十五”计划的实施、特别是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速了产业调整步伐。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实施,导致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同时传统产业的改组、改造、优化升级,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也将对高等学校专业结构调整提出新要求。产业结构调整导致人才结构的调整,人才结构的调整要求高等学校专业结构作出相应的调整,这是一种连锁反应。作为高等学校特别是设点在地市一级的新建本科院校,强化非师范专业的建设,积极发展非师范专业,培养能满足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已成为必然。其次,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正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在过渡时期,高等教育持续扩大规模,高等院校的大门正在逐步向非精英学生敞开,原有的高等教育能力满足不了市场发展和教育的需要。伴随大众化而来的是多样化的教育要求,原有的专业结构和数量已无法容纳随大众化趋势滚滚而来的生源大潮。多样化教育要求和多样化人才的培养迫切要求高校积极发展非教师教育,以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需要。最后,是加快地方本科院校改革发展、拓展发展空间的需要。面对以上新的形势,学校必须从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入手,走专业结构合理、规模比例适中、培养质量高和办学效益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教育教学改革,首要问题就是要重视学科专业建设,特别是新建的普通本科师范院校,更要积极加强非教师教育的学科专业建设,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要,认准一个,设置一个,建设一个,见效一个,并保证有稳定的招生规模和较高的培养质量,以此来拓展学校的发展空间,逐步为建设多科性的教学型大学打好基础。所以,学校必须在突出教师教育特色和优势的同时,加大非教师教育专业建设的力度,注意师范和非师范的融合与互补,巩固和加强基础优势专业,积极发展社会亟需的非师范应用型专业。
适度发展非本科教育,明确了学校在“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同时,不应忽视其他办学层次的发展。一是专科教育。这本来就是我校的强项,曾摸索积累了多年的办学经验,也有比较好的社会影响,不能因为升格而轻易放弃。当然,专科的专业设置要有新思路,要保留原有的优势专业、特色专业,适度增设社会急需的适销对路的新专业,在培养模式上也要按高职人才培养要求组织教学。二是研究生教育。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合格评估通过后,选取几个优势学科开展少量的研究生教育,有利于促进科研,提升师资水平,从而带动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所以,新建本科院校在建院初期,在发展本科教育的过程中,就应重视硕士点的培养,重视学科梯队建设,重视教学科研型实验室的建设,尽早明确教师的科研方向,在教师进修提高和师资引进配备上,不仅要考虑满足本科教育的需要,还要兼顾到未来硕士点的发展需要。正如乐山师范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所确定的,“要汇聚学科队伍,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提高学科队伍整体水平;要构筑学科基地,改善实验条件,提供较好的研究平台;要多出科研成果,达到硕士授权单位的条件”。
积极发展非普通高等教育,明确了学校主动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在办好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发展以教师教育为服务面向的继续教育,以终生学习、终生教育为服务面向的成人教育,形成与教师职前职后发展相协调、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教育并举的类型结构。
(二)明确了学校的服务面向、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定位
“立足四川”,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和区域经济建设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是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范围和层次的定位,也是对毕业生培养层次和就业方向的界定。根据这一服务面向的定位,学校在办好教师教育,不断为全川乃至其他地区输送合格的基础教育师资的同时,要着力发展应用学科专业,大力培养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应用型人才。这既是学校办学实践的薄弱环节,也是学校今后努力的方向。因此,在学校事业发展目标“三步走”战略部署的第二步,要通过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人才培养计划与教育教学改革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基地训练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地方输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和提供各类服务,从而取得地方政府、企业和人民的信任与支持,不断地发展自己。
“培养基础宽厚、素质全面、实践能力强的基础教育师资和区域经济建设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它规定了受教育者的培养方向及一定修业年限结束后所应达到的能胜任工作的要求和标准,这是对乐山师范学院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的定位。“基础宽厚”要求培养的学生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宽;“素质全面”要求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实践能力强”要求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技能,而且还要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上手快,后劲足,能尽快进入角色,适应各种岗位的需要。这样的培养规格定位既体现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和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也体现了普通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类型的基本特征。
(三)明确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发展目标的定位
特色就是水平,办出特色才能办出水平,没有特色的学校就不可能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可以说特色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教师教育特色和地方特色显着”,是乐山师范学院办学的特色定位。乐山师范学院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师教育经验,在师专阶段曾被誉为是“一所名校”,是全国师专的“三面红旗”之一。这是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一定要把这个特色保持和发扬好。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就是要办好师范类专业,为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师资;要面向中小学,开展基础教育研究,把学校建成乐山市基础教育研究的中心;要加强教师职后培训工作,把学校办成乐山市师资在职培训的主要基地。正如《乐山师范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的,“在保证规模,加强现有师范和非师范专业建设的基础上,要着力突出师范专业,把中文、外语、数学等相关师范专业做强,把与基础教育关系密切的教师教育相关专业做精”,为实现办学定位中明确的“教师教育特色显着”提供学科和学术支撑。
同时,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创建自己的“地方特色”。地方院校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依托地方,本地方特有的历史文化、经济环境、自然条件、自然人文景观是地方院校在学校专业设置和科学研究方面形成一定特色的重要客观因素,因而其优势也在于地方。所以“地方性”是地方院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特色之一,也是地方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作为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只有把自己的发展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做好与当地结合的“文章”才能有作为、有活力。因此,一定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由于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只有学生所学专业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到专业对口、学能致用,才能使地方获得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人才和智力支持。为此,地方本科院校应根据地方支柱产业和资源优势状况,抓好有地方特色的重点学科和专业建设;积极发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拓宽专业口径,提高人才的适应性。同时,要坚持科研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科研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院校自身发展是地方院校科研工作中的两大基本任务,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社会发展和院校自身发展的良性互动则是地方院校科研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对于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而言,要立足于地方或区域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为地方或区域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过程中培育具有地方特点的科研特色,以提高其科研竞争力。乐山师范学院为使科学研究更好地为地方服务,积极开展了区域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研究。先后成立了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旅游发展研究中心、郭沫若研究中心以及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开展了旅游规划与开发,世界“双遗产”、“三苏”、郭沫若、佛教文化的专题研究,在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具有地方特点的科研特色。
“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教育特色和地方特色显着,有一定学科优势,在同类院校中办学水平较高的多科性教学型大学”,这是学校在21世纪头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内生存与发展中带全局性、方向性的奋斗目标,是对学校未来发展趋势、发展方向的科学预见和创造性思考。
这一发展目标确立了学校的学科定位是多科性。多科型的学科结构,不仅有利于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培养应用型人才,而且也是促进学科交叉发展、整体提高的最佳选择。为了实现这一多科性的定位,乐山师范学院在“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中已经做了明确的部署,要“增设法学学科门类、经济学科门类和农学学科门类,使全校学科覆盖面由五大学科门类增加到八大学科门类”,“把我校建成文、理、经、法、教、管、工、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多科性本科院校。”
这一发展目标确立了学校的类型是教学型。教学型本科院校一般是指以教学为主的本科院校,是相对于研究型和研究教学型来说的。这一学校类型的定位告诉我们,学校应立足教学,以教学工作为主,培养合格人才,这是教学型大学应长期坚持的基本办学指导思想。教学工作搞不好,学校就无法生存和发展。所以,应花大力气熟悉、适应本科教育,建立健全本科教学规范,尽快达到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合格的评估要求。但强调教学并不排斥科研,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促进的。科研工作的开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既是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需要,也是为本科生有机会参与科研创造条件,提升本科教育质量的需要,同时还是增强学校办学功能,提高为社会服务水平的需要。因此,要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推动科研,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
此外,这一发展目标还对学校的学科优势和办学水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总之,乐山师范学院办学定位中所确立的21世纪头20年学校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既解放思想,又坚持实事求是,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可行性,为学校规划、设计了一幅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显然,这一发展目标的定位能起到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催人奋进的作用,给学校的改革发展带来强大的内驱动力。
在上述办学定位的基础上,乐山师范学院决定学校事业发展的目标分三步实施:第一步,立足教师教育,扩大规模、夯实基础,2005年前后使学校成为全日制学生万人以上、本专科并存本科为主、国家评估合格的师范学院;第二步,全面建设、稳步发展,大力加强非教师教育,努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到2010年使学校成为教师教育特色和地方特色显着的本科院校;第三步,到2020年把学校发展成为涵盖文、理、工、教、经、管等学科,在同类院校中办学实力较强、办学水平较高,有一定的学科优势和相当影响的地方多科性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