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2
31829800000034

第34章 徐钟佩

徐钟佩(1918—),女,江苏常熟人,著有《英伦归来》、《伦敦和我》、《我在台北》、《余音》等。

书中情趣

我写信给一位文坛宿将,我说:“您问我在家干什么,我在家里,是生活在文学的天堂,终日和当年的才子为伴,我在读我手边的几本文学家传记。”

对读书,我是一个任性的人,也许可以说只是一个幼稚的读者。我爱读充满着人间趣味的轻松文章,为此有人批评我永远写不出有分量的东西,因为我从不读属于“重”的一类书籍。

我的借口:是人生有涯,而知无涯,在这无涯的知里,我有权选读我爱读的书籍,不必生吞铁蛋,患消化不良。

我也爱读一些幽默小品,更欣赏谈话中的风趣,海外归来,有人问我你生活在幽默的民族里,哪一句是你最欣赏的幽默?我说我最欣赏的是一个连杀四个女郎的犯人,临刑前夕给友人的一封信,他说:“从明天起,你早餐吃鸡蛋时,蛋壳轻敲,怕其中是我。”

我就是这样一个轻飘飘的没有分量的读者,我的伴侣爱读我认为枯燥无味的重书籍。我第一次认识他时,发现他竟在悄悄的读字典,使我大吃一惊。但是我们读书的兴趣尽管分歧,买书时他却常投我所好,时常在他工作回来,打开纸包,把手一扬,是一本我爱读的书。

我带着稚气的喜悦,结算他给我买的书籍,有《维多利亚女王传》,有《依利沙白女王传》,有《英国文学史》,有文学传记,有散文诗歌选辑,有各种新出的小说。他买书时无有标准,偶看到一本他认为我爱好的书,就随手买回来。

我自己很少买书,所以我只在他买给我的书籍里打转,关于读传记文学,是他在有意无意间给我培养的兴趣。

转辗来台,我虽也割爱了一部分书籍,但是大部分还跟着我流亡。我闲来无事,一遍二遍三遍的重复读我心爱的几本。每读一次,我庆幸一次自己没有半途把它们抛弃。

奇怪的是,一本Hesketh Pearson写的《王尔德传》和一本Mas.Gaskell写的《夏绿蒂·布朗脱传》,却是我到台湾以来才打开来读。在布家姐妹里,我更爱那位早天的妹妹爱弥儿,她的一本《Wuthering Height》我几乎是反复默记在心。

读完《布朗脱传》,正值描写布家姐妹一生的《Devotion》影片上演,我赶快去和她们见面。夏绿蒂在生前见到自己的成功,爱弥儿却寂然死去。在银幕上,只强调她们家庭间的爱,却并没有传记上的那股寂寞气氛。

《王尔德传》是一出热闹戏,他生活在当时的上流社会间,以智慧和辩才赚得了他社交的地位。灯红酒绿。几曾寂寞过。四十岁后虽身系图图,出狱后虽流亡法国,但是他仍旧并不甘于寂寞。

王尔德自称为天才,去美时,美国海关问他有没有东西要报关?他说:“没有。有之,就是我的天才。”我只能把他的话归入幽默。如果真出自衷心,他这位天才就很难为我这凡人了解。自然我更不能了解他的:“我这本书只预备出三册,一册给自己,一册给天堂,一册给英国博物院,博物院的那一册是否要给还没有决定。”和:“要我选十二本最好的书,不可能的,我才写了五本。”

最近英国名作家S.Maugham选了二十本世界名著,其中有爱弥儿布朗脱的一本。爱弥儿年轻早天,她在三十岁左右就完成了一本不朽的杰作,应该也归在天才之列。幸亏她这位天才以凡人的姿态出现,我还能了解她。至少我能了解她屏绝外界交游的埋头苦读,我能了解她为家庭的自我牺牲,甚至我依稀能了解她给狗咬后把烙铁烫伤口的粗犷。我就不能懂得王尔德的到处自称天才。

也许,天才和白痴,都应该是寂寞的。在芸芸众生里,和他们水准相同的太少了。

在英国的近代作家里,我独爱以《李贝嘉》(Rebecca)一书成名的Daphn—edu—maurier。我不知道在英国或是世界文坛上,她占的第几把交椅,在我的心目中,她永远是一颗辉煌灿烂的星。

我曾搜遍她的小说,伤心的是我未能买到她写的传记。在英时适值她写的一本《ThKingssGen—eral》出版,我抢先赶买一册。反复细读,百读不厌。我曾把它全文戏译。我的译文虽只有和我一人见面,但翻译她的书籍,本身就是一种愉快。

有人说她只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知道怎样讲得动听;有人说她是好莱坞的理想作者,字里行间全是戏剧。我喜爱她,倒不一定是为她书中故事的结构——有几本结构我并不太喜欢——我只是爱上了她神采飘逸的笔调,她的笔一清如水——女人的笔!

她十日写完她的《She Kings General》我却花了许多个十天才把它译完。我一面译一面学习她的英文。如果我能写英文,我希望能得她的神韵。离英时听说她正在着手写一本《The Roving Forty》纪念她的四十生辰。我一直打听她是否已脱稿。对她的作品,我有如饥如渴的怀念。

我更渴念的,自然是祖国的文学。在我的渴望未能满足时,我也常感慨文坛上的静寂和荒芜。是不是因为中国的文人不太受人重视?是不是因为在乱离世界,大家都搁下了笔?是不是过早的鼓励促使了天才们的夭折,是不是没有严格的批评使他们失去了进取之心?是不是大家都像王尔德一样把Genius用于生活,只把Talent用于工作?

外国的文学,无论结构技巧文字怎么超群,总没有中国的气息。即令生活在外国文学的天堂里,依然有满怀“远适异国”之悲。为此来台以后,我又重读了《红楼梦》、《水浒》、《三国》。无论入地狱入天堂,我总希望听到祖国的声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