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励志与成长
31829000000011

第11章 正直为我们挑起事业的大梁

做人要圆,其目的是为了工作更加顺利,事业更加壮大。人生获得更大的成功,而不是投机取巧,不择手段,最终与自己追求人生事业成功的目的相反。如果是那样的话,那就真正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了。

美国教育培训行业中的一个年轻人,曾师从8位事业有成的老师,其中4位老师还拥有自己的私人飞机。这位年轻人曾问过其中的3位老师:“我这一辈子怎么才能像你们这么富有,把生意做得非常大,并且非常的稳定呢?”

奇怪的是,3位老师的答案竟然雷同:如果你要成功,那你就要永远做正直的人,永远做正确的事。

年轻人开始不明白,特别是听第一位老师说这个人生哲理后,他心想:“哎呀,老师就是老师。”他认为老师的身份决定了老师爱唱高调,做老师的,就是平日里自己做了坏事,也一定要教育学生为人正直,这是他们的职责。

当年轻人问另外一位老师的时候,他的态度更加真诚。那天早上他送这位老师回国,在机场吃早餐的时候,他说:“老师,您马上就要走了,我不知道我一生还能见您几次,您告诉我,我想把生意做大,最根本是什么?”这位老师回答道:“你记住:永远做正确的事,永远做正直的人。”年轻人听后,心中的疑惑就更深了。

当他第三次拿这个问题问他的又一位老师时,得到的还是这个答案。他不得不认真地去思考了:他们为什么在不同的场合,给我一样的回答呢?随着这位年轻人生意上业务的扩大,他的团队不断壮大,他开始懂得老师们说的确实是一个真理。

个人单枪匹马闯天下的英雄时代早已过去,现在是一个集体与集体之间合作、竞争与对抗的时代。一个人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他一定要有一个自己的团队。在当今时代,除了文化艺术上独创性很强的艺术大师之外,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是身在团队,并且处于其巅峰或者顶层。所有的成功者都有一个自己的团队。那么,这些团队成员为什么会跟随他们呢?其中重要的原因,是这些成功人士本身为人正直、做事正确,以此赢得了团队成员的信任。只有有了信任,人们才会跟随着你。

正直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品格。每个领导都需要跟随者,跟随是一种信任行为,也就是对领导者有信心。而正直就具有这么一种力量,它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在发生竞争或冲突时,正直的品格能让领导者动员机构的、政治的、心理的以及其他的资源,从而满足跟随者的动机。当跟随者的动机得到满足时,就有了领导。

做领导、做管理的人如果不正直,他的跟随者就不会有安全感。下属不会盲目跟随某人,一个人也不可能与任何机构永远拴在一起。最难得的人才就是有办法领导一群集体从事创造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欲成大事者最重要的素质就是正直。无论一个公司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方式,正直都是领导者不容妥协的一个原则问题。

做领导管理的如此,做员工的同样也应如此。一个人如果为人不正直,人品低下,让人怀疑,招聘负责人怎会选择他,上司又如何放心把重要的任务交给他,做老板的更不会留这样一个人在办公室。为人若不正直,必会为自己找工作增加一道道自己筑起的高墙。可以这样说,为人正直,让人信任,是一个人谋取事业发展的一大保障。

培根说:“即使那些行为并不坦白正直的人也会承认,坦白正直地待人是人性的光荣,而真假相混则有如金币、银币中杂以合金一样,也许可以使那金银用起来方便一点,但是把它们的品质却弄贱了。”雨果也曾这样说过:“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个正直的人,却是为人的正轨。”在任何一个时代,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把正直作为自己终生追求的内在品格。

美国的富兰克林能获得众多的支持者,这跟他的正直有很大的关系。做事公正,尽自己的能力,致力于公益事业,说话做事以诚待人,这一切为富兰克林赢得了极大的声誉与支持。

富兰克林在他的自传中这样写道:“我越来越相信,正直是人与人在交往中获得幸福的最重要的东西。”

正直的力量强大而持久,它能使人胸怀坦荡,使人具有道德感并且遵从自己的良知。正直的人有一种内在的平静,他们能够经受住挫折甚至是不公平的待遇。马丁·路德是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他一生坚持自己的正义事业,即使是在被判死刑时,他对他的敌人还是这样说:“去做任何违背良知的事,既谈不上安全稳妥,也谈不上谨慎明智。我坚持自己的立场,上帝会帮助我,我不能做其他的选择。”

朝鲜谚语中也说:“正直是人一生之宝。”伟大的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曾经对美国建筑学院的师生们发表讲话,他说:“这种名誉指的是什么呢?比如,什么是一块砖头的名誉呢?那就是一块实实在在的砖头。什么是一块板材的名誉呢?那就是一块地地道道的、名副其实的板树。什么是人的名誉呢?这就是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弗兰克·劳埃特·赖特本人就是如此,他一生奉行此项原则,不愧为一个忠实于自己做人标准的人。

我国明朝时的左英纶,为人正直,居官有节。他历任知县、知府,几次调迁,百姓均用万民伞相送。他一生为官,能得善终,全身而退。左英纶明白,这全凭自己摸索出来的“五硬”心得。晚年时,他把这“五硬”心得写进了《示儿》一文,用以叮嘱子女:“丈夫遇权门须脚硬,在谏垣须口硬,人史局须手硬,拒贿赂赃钱须心硬,浸润之谮须耳硬。”

这“五硬”心得,用现代白话文来说,就是:大丈夫在权贵门前不腿软,任谏官要敢于直言,做史官要秉笔直书,拒受贿赂赃款要坚决不心软,当别人向自己进谗言时不要轻信。概而言之,也就是为人须正直。

这“五硬”看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不少官员上任之初并不贪,有人来行贿送礼,也能表示拒收。可是由于自己“心太软”,架不住人家花言巧语,于是半推半就受了不义之财,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来者不拒,多多益善。之所以如此,归根结底,是因为其为人不够正直而心存贪欲。有了正直,这“五硬”自然撑得起来。

正直,可以为我们挑起事业的大梁。

有了正直,支持、信任、友谊、爱情、钦佩和尊重等等,都会随之而来。有了正直,成功就不会太远,名利也会不追而自来。人们似乎对正直具有一种近于本能的识别能力——而且不可抗拒地被它所吸引。其理不为物化所论,其事却为世事所明。

我们提倡做人要圆,也是指在为人讲究诚信、正直的范围内。至于如何把握其中的分寸,不妨参考一下富兰克林的说法:“说服人的唯一妙方,是先投其所好,然后再改变他的想法,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要坚持公正的原则。”我们投其所好,那是为了双方共同的利益,而非偏离诚信、正直,不讲原则。同样,做人要圆,其目的是为了工作更加顺利,事业更加壮大,人生获得更大的成功,而不是投机取巧、不择手段,最终与自己追求人生事业成功的初衷相反。如果是那样的话,那就真正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