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小型零售企业会计、税务、审计一本通
31824800000023

第23章 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主要的审计问题

7.3.1收不入账、东窗事发的问题

【例7-8】2009年11月,佳庆公司与华为超市签订协议,将本企业的专有技术出售给华为超市,双方协议价格300万元,华为超市于12月5日预付了200万元价款。华为超市在取得该无形资产后,又转手出租给了博开公司,出租协议价款100万元,为避免缴纳税款,华为超市要求博开公司将款项直接支付佳庆公司,抵顶欠款。华为超市无形资产实际入账价值为200万元。审计人员在审计佳庆公司相关账务时,发现该企业处置某一无形资产时,其价款却来自不同企业,经询问佳庆公司得知该资产只出售给了华为超市。佳庆公司出示了合同原本,双方成交价格300万元,由此发现华为超市隐藏收入100万元的事实。

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华为超市采取了收入不入账的操作手法,但是合同却露了马脚,其购买的无形资产没有按规定要求入账。无形资产是公司为了生产、经营由股东投入、自行创造、购入等方式而持有没有实物形态,但在一定期间能为公司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非货币性的长期资产。

在会计和审计实务中,无形资产的确认应符合以下特性:

(1)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

(2)无形资产属于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3)无形资产持有的目的是使用而不是出售。

(4)无形资产在创造经济利益方面存在不确定性。

(5)无形资产取得具有有偿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十三条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第十四条规定:无形资产在确认后发生的支出,应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第十九条规定:企业出租无形资产时,所取得租金应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规定予以确认;同时,还应确认相关的费用。

由于无形资产的价值具有相对的不确定性,在审计中必须对其存在性、归属性和会计处理的合法性给予一定的关注。无形资产的审计可采用以下特殊审计程序:

(1)索取并审阅被审计单位无形资产明细账,逐一检查与无形资产相关的文件、资料,了解其内容和计价依据、所有权等;

(2)审查无形资产当年增加,关注入账价值中资本化支出和费用的划分是否合理;

(3)审查无形资产摊销期间估计的合理性及其本期摊销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是否合规;

(4)审核本期无形资产转让、出租等处置的合法性及其会计处理;

(5)检查无形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是否适当披露。

7.3.2延长年限、少计费用的问题

【例7-9】华为超市2009年3月1日向乙公司购买某项专有技术,支付价款240万元,双方合同约定该项专有技术的受益年限为8年,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该项无形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为10年。华为超市认为使用时间不止10年,决定按12年进行摊销。

分析:

案例中,华为超市摊销年限的选择既超过了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也超过了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将使当年费用少计,利润虚增。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十五条规定:无形资产的成本,应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如果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了相关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该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按如下原则确定: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但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受益年限;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有效年限;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法律也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受益年限和有效年限二者之中较短者。如果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10年。因此,该公司应按受益年限和有效年限二者之中较短者8年进行摊销。

工作小窍门:无形资产的审计方法

1.获取或编制无形资产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结合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与报表数核对是否相符。

2.检查无形资产的权属证书原件、非专利技术的持有和保密状况等,并获取有关协议和董事会纪要等文件、资料,检查无形资产的性质、构成内容、计价依据、使用状况和受益期限,确定无形资产是否存在,并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

3.检查无形资产的增加:

(1)检查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是否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入账,并检查确认价值是否公允,交接手续是否齐全;涉及国有资产的,是否有评估报告并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评审备案或核准确认;

(2)对自行研发取得、购入或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检查其原始凭证,确认计价是否正确,法律程序是否完备(如依法登记、注册及变更登记的批准文件和有效期);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3)对债务重组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无形资产,检查有关协议等资料,确认其计价和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4)检查本期购入土地使用权相关税费计算清缴情况,与购入土地使用权相关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4.检查无形资产的减少:

(1)取得无形资产处置的相关合同、协议,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2)当土地使用权用于出租或增值目的时,检查其是否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5.检查被审计单位确定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依据,分析其合理性。

6.检查无形资产的后续支出是否合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7.检查无形资产预计是否能为被审计单位带来经济利益,若否,检查是否将其账面价值予以转销,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8.结合长、短期借款等项目的审计,了解是否存在用于债务担保的无形资产。如有,应取证并记录,并提请被审计单位作恰当披露。

9.检查无形资产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

7.3.3模棱两可、摊销费用的问题

【例7-10】2007年1月,华为超市每年以10万元的租金租赁某公司厂房作为经营场所,租赁期8年。开始经营时,华为超市只是购置了货架、收银电脑等,并未进行装修。2009年3月,华为超市为改善工作环境,决定对厂房进行重金改建装修,共耗资100余万元。但该费用是记入“长期待摊费用”还是“管理费用”,财务人员模棱两可,由于不是本企业的固定资产,华为超市决定按管理费用直接摊销,账务处理为借记“管理费用”,贷记“银行存款”或“现金”,年末企业未进行任何纳税调整。

分析:

该超市一次性摊销改建装修费用,并未按税法规定进行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规定,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应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四)项所称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自支出发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摊销,摊销年限不得低于3年。因此,华为超市应按照合同规定的剩余租赁年限进行摊销,就其多摊销的部分纳税调整。

工作小窍门:长期待摊费用的审计方法

1.获取或编制长期待摊费用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减去将于1年内(含1年)摊销的数额后与报表数核对是否相符。

2.抽查长期待摊费用的原始凭证,查阅有关合同、协议等资料,确定是否真实性,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3.检查摊销政策是否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复核计算摊销额及相关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前后期是否保持一致,是否存在随意调节利润的情况。

4.检查被审计单位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是否在发生时直接计入管理费用。

5.对于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检查相关的原始资料(如承租合同、装修合同和决算书等),确定改良支出金额是否正确,摊销期限是否合理,摊销额的计算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6.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将预期不能为其带来经济利益的长期待摊费用项目的摊余价值予以转销。

7.检查长期待摊费用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注意剩余摊销期1年以内的长期待摊费用是否在资产负债表中的“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项目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