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跟纪晓岚学说话
31821200000058

第58章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说话是不仅要会“看”,还要善“变”。

随机应变是指在与人交往中,自己或他人的语言出现意外情况时,能够灵活、迅速、恰当地动用口才进行处理,尽量避免或减少意外情况带来的损失。这具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弥补语言失误,避免造成尴尬;二是应付意外情况,维护自我的声誉;三是坚持正确观点,挫败无理刁难。在各种情况下应付自如,避免不良影响,赢得周围人的敬重。

纪晓岚生活的年代,正是鬼神之说盛行的时候,人们或多或少地相信,在这大千世界上,还到处游荡着一种人类以外又非动物的精灵。

据传在一个秋天的夜晚,纪晓岚在塾馆中读书到深夜,一个人打着灯笼去茅房。茅房早有一个人蹲在那里。在幽暗的灯光下,纪晓岚看不清那个人是谁,就问了一声:“谁呀?”“我是鬼。”蹲着的人低头说话。

纪晓岚听了一愣,看那“鬼”觉得也没什么可怕的,便笑着说了一声;“鬼也会屙屎,没听说过。”那“鬼”低头不语。

纪晓岚的灯笼没有地方放,看那“鬼”的大头顶平平的。

于是,他就把灯笼往它头上一放,说道:“你是个善鬼,这次你干点儿好事,给我顶会儿灯笼吧!”那“鬼”等纪晓岚解完手,把灯笼交还给他说道:“纪爷纪爷你好大胆!”纪晓岚笑哈哈地摸摸“鬼”的头,说道:“小鬼小鬼你好大的头!”然后他又狡猾地笑道:“小鬼儿,你为我顶灯笼,我也没什么可赏你的东西,就赏你块煎饼吃吧。”说着这话,他把一直捏在手中的那张刚才用过的手纸,塞进“鬼”的嘴里。

“鬼”闻到一股臭味,明白塞进嘴里的是手纸时,“嗥”地大叫一声,跑出茅房不见了。

纪晓岚也不追赶,笑得腰都直不起来了,同窗的学童听到叫声赶来时,纪晓岚一走三晃地笑着,大家莫名其妙,回到屋中询问,都听得大笑起来。但直到后来,也没搞清那天究竟是人是“鬼”。

这天,纪晓岚又去找四叔出题,一路上蹦蹦跳跳,嘴里还哼着四叔教给他的“对韵”:

姐对妹,

弟对兄,

小儿对老翁。

三姑唤四嫂,

二老戏双童。

家庭百十口,

世代四五重。

门前栽杨柳,

屋后长梧桐。

古宅秦砖覆汉瓦,

邻寺铁杵打铜钟……

纪晓岚一抬头,见已走到四叔屋内。四叔说:“你看屋里,还有什么物件没有对过?”纪晓岚看到婶母李氏正在里间做针线,坐在炕沿上,双腿下垂,一双小脚上穿两只红缎绣花软鞋,十分惹眼。就冲着四叔挤眼一笑,用手一指:“此物尚未对过。”四叔一笑,出一上联道:“三寸金莲瘦;”纪晓岚眨眨眼:“一双绣鞋轻!”说罢,笑不可支。

李氏一听这叔侄俩在拿她开玩笑,停下手中的针线,嗔怒着拿起炕上的笤帚,骂道:“小兔崽子,这也能用来作对吗?”容端急忙上前劝解:“谁人不有足?”纪晓岚提衣衿,上前佯施一礼,笑嘻嘻的说道:“何必动无名。”这一对答,把四婶逗笑了,说道:“去去去……”叔侄俩被李氏撵出屋来。

纪晓岚性喜玩耍。一日,要婢女梳上髽髻,状如蝉头,怪模怪样地去街上耍闹,迎面撞见常来他家行走的和尚惠明。惠明走到近前,笑着说:“五公子,都说您联语对得好,我出一联可否?”纪晓岚把头一歪:“尽管出来!”老和尚用手拨了拨纪晓岚的髽髻,出一上联道:“牛头喜得生龙角;”纪晓岚白了老和尚一眼,张口对道:“狗嘴何曾长象牙。”站在一旁的人,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老和尚也笑道:“五公子果然天资聪敏,将来定是栋梁之才。”此后,纪晓岚出口成章的本领在乡里传开了。人们常出对考他,他也常以妙句相对,出语不凡。纪晓岚在书馆里的功课每天都是早早完成。先生常是早晨布置,中午检查;午后布置,傍晚检查。书馆里十几个纪氏子弟,每次都是纪晓岚第一个背完功课回家。

那天傍晚,纪晓岚早早回到家里,找出陀螺和鞭子,等着叔伯哥哥纪昣放学后一起打陀螺。他等得心烦了,就跑回塾学里观望。

原来老师在水边闲走,看到人们把收割的芦苇垛起来,有的苫上了苇席。于是,便编出一个“苇草织席席盖苇”的上联要弟子们来对。学生们对不出,先生便把他们留下了,纪昣也在其中。

这会儿,纪昣见弟弟来了,便悄声把上联告诉了他,要他帮着对出一下联。纪晓岚稍加思索,便有了下联。他把手里拿着的小鞭子,朝哥哥一晃,说道:“下联不正在弟弟手中?”纪昣看着鞭子,眉头皱了起来,不解其中用意。

纪晓岚见先生走了过来,便替代纪昣对先生说:“学生有一下联,不知妥否?”先生说:“请你答来。”“学生对的是‘牛皮拧鞭鞭打牛。’”“苇草织席席盖苇,牛皮拧鞭鞭打牛。”先生吟咏一遍,便连连叫好。

接着,又出一上联要纪晓岚来对:

“鞭打黄牛背;”

学生们听着有趣,都跃跃欲试。先生见了,便要他们来对。连续对了几个下联,先生都不太满意。这时书馆外传来几声狗叫,纪晓岚应声说道:“学生对‘棍戳黑狗牙’。”师生听了哄堂大笑。先生赞扬纪晓岚大胆的想象,笑哈哈地让学生们放学回家。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是用来批评别人的油滑、投机、不诚恳的,可以说是一句骂人的坏话。

其实我们不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这句话。

“见人说人话”,就可以和“人”沟通。

“见鬼说鬼话”,就可以和“鬼”沟通。

见人说鬼话,见鬼说人话,那就不通了。

所以,“见人说人话,见鬼需要懂鬼话”是“沟通”的秘诀,也是和人相处、交朋友、给人好印象、了解对方的秘诀,这也是一种技巧、一种艺术,不仅仅是油滑、投机、不诚恳!

这句话也就是说:和对方交谈时,应尽量使用对方能够认同的语言,并说对方熟悉、关心的话题!

比如说,和有小孩的女性说话,可说说孩子教育和柴米油盐酱醋茶;和贸易公司职员说话,可说说经济问题……说得不深入没关系,只要你开口了,他们便会不由自主地告诉你很多关于他自己和工作上的事情,如果你还善于引导,他恐怕连心事都要掏出来了。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人际关系上是很有用的一招,它的厉害在于抓住人常以自我为中心的弱点,在言语上让对方的自我获得满足,对方的防卫意识便会松软下来,并且把你对他的客套、亲切,当成你对他的关心,于是就对你产生好感。结果是,你了解他已有三四分,他对你却还一无所知。

“见人说人话,见鬼懂鬼话”,虽不一定会和对方建立亲密的关系,但绝对是接近对方,和对方建立初步关系的好方法,如果你能这么做,那么保证你受益无穷。

不过,“说人话、懂鬼话”是需要学习训练的,也就是说,你要:训练自己和人交往时,多谈“您”,而少谈“我”;如果你喜欢谈“我”,那么你就很容易把别人对你的客套当成关心。多了解各种行业的特色和动态,学习不同族群的语言,了解多了,自然能够“见人说人话,见鬼懂鬼话”,什么人都可以交往了。

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职场上,有些人内心方正,有些人内心圆滑,有些人对外方正,有些人对外圆滑。从这个角度考察,人物呈现四种形态:内方外方,内方外圆,内圆外圆,内圆外方。因此,和不同品性的人物交往,要用不同的交际之道。

(l)对内方外方的人要诚实委婉

在职场的日常交往中,有些人直来直去,有棱有角,从而不太讨人喜欢。他们往往性太直,情太真,血太热,气太傲。他们往往处世认真,不留余地;做事投入,过于突出;活力四射,难免张扬;才华达人,忘记平衡。内方外方的人,表里如一、秉公立世,是对这些人的评价。“不为五斗米折腰”,是这类人创下的可歌典故。忠心耿耿的屈原、刚直无私的包拯,是这类人的典型代表。

同这种品性的人物交往,一要诚实。内方外方的人不会口蜜腹剑,不会阳奉阴违,是个值得信赖、值得尊重的人物,所以要待之以诚,关心爱护。如果对他们虚伪猜忌,往往会使他们产生强烈反感情绪,并且他们还会把这种不满表现在脸上,使你们之间的心理距离扩大。二要委婉。内方外方的人做事不灵活,言辞不变通,往往会使一些人陷入难堪境地,所以和他们交往,要注意婉转。当看到内方外方的人口无遮拦时,尖锐抨击时,要采用一个合适的方式转移主题,或者幽上一默,赞扬一句,巧妙地加以引导。内方外方的人是心地纯正、刚直无私的人,不应该因为他们曾经“刺伤”过你,就对他们计较,就对他们发火。

有位内方外方的大作家在如日中天的时候,接到一位青年的来信。这位青年说,要同他合写一部小说。大作家看后,心中有点生气,他在信中毫无保留地写道:“先生:你怎么如此胆大包天呢?竟然想把一匹高贵的马和一头卑贱的驴子套在同一辆车上。这位青年灵机一动,在回信的开头写道:“尊敬的阁下:您怎么这样抬举我呢,竟然把我比作马?”在信的后半部分,这位青年将自己的写作特长、潜力,合作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对青年成长的影响等等一五一十地写出来。大作家接到信后,哈哈大笑起来,立即回信道:“我的朋友:您很有趣,请把文稿寄过来吧,我很乐意接受您的建议。”在这个事例中,青年曲解原意,幽默风趣,言辞诚恳,出奇制胜,说服了大作家。

(2)对内方外圆的人要有礼有节

当直来直去会伤害别人自尊心的情况下,当有棱有角会使自己陷入难堪境地的情况下,当方方正正不能达到满意效果的情况下,有些人会采用圆滑变通的策略。明明是正确的,应该义无反顾地坚持,但因为坚持的阻力太大,就违心地装聋作哑;明明是错误的,应该理直气壮地驳斥,但为了一己私利,就压抑着默不作声。这些人,就是内方外圆的人。他们洁身自好,处世练达,谨小慎微,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因为聪明强干,而又锋芒不露,喜怒不形于色,在复杂的人际、利益关系中,亦往往游刃有余。在大厦将倾之际,内方外圆的人会和内方外方的人共同构成支撑濒危建筑的梁柱。洞明世事的诸葛亮、谦虚自律的曾国藩,是这类人物的典型代表。

同这种品性的人物交往,一要有礼有理。内方外圆的人虽然表面随和,但内心却是厌恶粗鲁,仇视邪恶,无礼无理的人是不能和这类人结为至交的。如果想缩短同这类人的心理距离,就必须表现出你的积极、健康、向上的交往心态。耻于见人、低三下四的言行举止,尽量在这些人面前少出现,如此,才能得到这类人物的认同。二要有节有度。内方外圆的人,即使对他人相当反感,也不会把不满情绪表现在脸上,他表面上对你很友好,但他的内心究竟如何却使你捉摸不透。因此,同他们交往,要讲究分寸,把握尺度,不要因为他的脸上挂着微笑,就得寸进尺,忘乎所以。

一位富有的华侨雷先生,想到贫穷落后的故乡考察办厂。接待他的王乡长非常热情,先是请他到酒店小聚,雷先生抹不过面子。只好“入乡随俗”了。但雷先生不擅饮酒,几杯下去,就面红耳赤,摇头拒饮了。可是王乡长为表达自己的“地主之谊”,哪能不让其喝足呢?于是说尽好词,劝其“再进”、“再进”一杯酒。雷先生不忘自己的谦谦君子风范,就勉强地多喝了几杯。酒后,王乡长为表达自己的“好客之情”,力邀雷先生“OK”一番,本来雷先生不喜欢唱歌,但为了不伤及王乡长的自尊心,便陪着他折腾了一个晚上。第二天,雷先生留下了I000元钱,用以支付昨天的招待费,便离开了这块贫瘠的家园。王乡长非常纳闷,雷先生一直兴致勃勃,为什么会突然离开?唉!王乡长不明白雷先生的特点:内心方正,看不惯王乡长的强人所难,看不惯王乡长浪费时间;对外却又圆通,不去当面指责,不丢自己的风度。如果王乡长在接待雷先生一事上有礼有节,恰到好处,那结果又会怎样呢?

(3)对内圆外圆的人要有板有眼

生活中,有些人长于研究“人事”,偏重于个人私利,该低的头就低,该烧的香就烧,该拉的关系就拉,该糊涂的事就糊涂,该下手时就下手。不但为人处世圆滑老到,而且内心对自己并无什么约束、戒律。

同这种品性的人交往,要有板有限。由于他们内心深处,并无什么必须遵守的做人原则,所以,可能使出表面华丽亮堂、实则损人利己的伎俩。对他们的不当做法,应该明确指正,不要因为太爱面子,便不好意思将实情说出口,使自己受委屈。另外,与内圆外圆的人合作,要有所保留,有所提防,不要过于相信他们。内圆外圆的人非常清楚自己的缺点,所以也害怕别人不讲义气,不守诺言。

某公司的陈雨,是典型的内圆外圆的人。有一件事就很能够说明这个问题。某同事到外地出差,笑嘻嘻地请其给他捎带某某商品。等到同事把买来的商品送到他手上后,陈雨却“忘记”了给钱。过了十天半月,陈雨非常严肃地,跟没事人似的问道:“我给你钱了吧?你可别不好意思。”谁能为百八十块的钱儿跟他认真呢?这样,陈雨就白白赚了同事一个小便宜,他为自己略施小计获得成功高兴不已。在这个事例中,陈雨抓住了人性的弱点,以获取个人的私利。对此,陈雨的同事不应该不把实情说出口,他应该明确指出陈雨确实没有给钱,如此既不会使自己受到损失,也不会得罪陈雨。

(4)对内圆外方的人要灵活变通

有些人张口是人民利益,闭口是党纪国法,但骨子里却装的是男盗女娼、个人私利。他们在台上慷慨激昂,俨然一副正人君子模样,台下却干些乌七八糟、见不得人的丑事。这种人在领导眼前、群众面前浑身都是一派正气,但自己心里却非常清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这样品性的人,便是内圆外方的人。因为搞言行两张皮,玩弄两面术,所以极具欺骗性。生活大舞台上,他们是出色的演员。罩着金色光环的贪官,披着华丽外衣的恶人,就是这种品性人的典型代表。他们很会包装自己,如果剥开这层包装,就会原形毕露。“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对他们恰如其分的评价。

同这种品性的人交往,要灵活变通。由于他们嘴上一套,心里一套,所以和他们打交道,既不能不听他们说的,又不能完全相信他们说的。如何交往,运用什么策略,采用什么方式,说出什么内容,要根据当时情况灵活变通,切不可被他们的“精彩论述”迷住了双眼,进入了死胡同。与这类人交往,首要的任务是根据各个方面的信息,分析出他的真实内心,然后再对症下药,巧妙引导。如此的话,就能够把他们带到正确的交往轨道上来。

李元想在出国留学之前,和恋人小薛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可是接待他们的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严主任说:“李元啊,你离登记年龄还差两个月呀!法律有规定,别说差两个月,就是差两个小时都不行。”没办法,两个人一脸惆怅地回到家里,闻听此事的他家邻居、在公安局上班的迟科长说:“身份证上也没有精确到出生时辰呀,怎么会差两个小时也不行呢?这个严主任定是个口是心非的人。按照我们地方规定,像你们这种情况,是应该予以照顾的。这样吧,明天你们再去一趟,就说你的叔叔、民政局李局长的同学、公安局迟科长说严主任神通广大,体恤民情,会积极争取领导支持,给一个照顾指标的。”第二天,这种说法果然发生了效力。严主任沉思了半天,对他俩说:“昨天下午,我们才接到上级文件,情况特殊的青年男女应该予以照顾。这样吧,你们填一下登记表格。事情就这样顺利办好了。

这位严主任是个典型的内圆外方品性的人,他表面上把自己装扮成一个道貌岸然、不循私情的人物,肚子里却装满了大鬼小鬼,为树“形象”,假话连篇。李元两人根据迟科长的提示,作了一下变通,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我们社会要想健康发展,就应该坚决不用严主任这样的人物担当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