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跟纪晓岚学说话
31821200000025

第25章 摸透人性,赞扬他人

有很多人自己没有显赫的才能、成就,只会成天唱高调,说自己怀才不遇是因为绝不向人谄媚,轻视甚至批评别人的成绩,而事实上,这些人多属无法出人头地之辈。

纪晓岚随皇上游至灵岩。这灵岩山峭壁悬崖,怪石嶙峋,十二奇石,六十胜景,无不引人入胜。君臣们拾级而上,每一处古迹皆有一段迷人的故事。

到了山顶的吴宫旧址,更是引人遐想不已。这当年为西施所筑的离宫别馆———馆娃宫内,吴王井、玩花池、玩月池、梳妆台、琴台石,无不令人心醉神迷。

在山顶俯瞰山脚,竹林森蔚,松荫夹立,稻畦相错,溪田如绣。更妙的是陇亩间红黄青绿几色交错,锦绣出“天下太平”、“万寿无疆”几个大字。皇上看了,万分喜悦,当即下令,“此一方田亩业主,格外免租。”纪晓岚心中想道:这地方乡官,真会煞费苦心,百计媚幸!转而又想,其情亦属可悯。

乾隆君臣在灵岩山寺游玩之际,忽然一块乌云飞临头上,顿时电闪雷鸣,大雨如注。乾隆君臣只好在殿中避雨。乾隆问道:“纪爱卿,这雨为何来得这样快呢?”纪晓岚应道:“云从龙,风从虎,万岁圣驾至此,故而云兴雨降。”乾隆听后当然高兴。一会儿雨停云收,在东方天空出现了两条彩虹,乾隆一时兴发,随之吟出了:

“谁把青红绒两条,半红半紫挂天腰”可是只吟出这两句话,却一时续不出下面的诗句。他灵机一动,转脸对纪晓岚道:“卿可续来!”

纪晓岚不假思索,随口吟道:“上皇昨夜銮舆出,故而空中架彩桥。”

乾隆点头称善。

现实生活中,讨厌别人对自己拍马屁的人少之又少。即使有,其实他内心的本意也必不尽然。

曾经叱咤风云的拿破仑,就有过这么一段历史。

拿破仑是个非常讨厌别人拍他马屁的人。有一次,一个随从对他说:“将军,您是最讨厌别人对您拍马屁的吧?”拿破仑笑着回答:“是的,一点也不错!”

事实上,这不就是那位随从一记响亮的“马屁”吗?

赞美别人,恭维别人,就算是对人“拍马屁”好了!其实都是人际关系上至高无上的“润滑剂”,而且这种美丽的言词又是免费供应,如此“于人有利、于己无损而有利”的事,又何乐而不为呢!

赞美是一种博取好感和维持好感最有效的方法。它还是促使人继续努力卖命最强烈的兴奋剂,这是由人性的本能决定的。

美国一位企业家这样形容戴尔·卡耐基:“他是一位会握着你的手,鼓励你、赞美你的人。在我的生活经验中,还没有碰到一个能赶得上他的人。有些人虽然拥有职权,但他们没有嘉许人的雅量,只会讥讽别人,像这样怎么能成就更伟大的功业呢?”

其实这位企业家是最能领会卡耐基精神的人。

有人说,在这位企业家的手里,赞美别人己成为一种异乎寻常的驱动工具。

把赞扬送给别人,就像把食物施给饥饿的乞丐。在许多时候,它就像维生素一样,是一种最有效果的食物。

在这个社会上,会说奉承话的人,似乎比较吃香。当一个人得到别人的奉承话时,心中总是非常高兴,脸上堆满笑容,口里连说:“哪里,我没那么好!”“你真是很会说话!”即使事后冷静地回想,明知对方所讲的是奉承话,却还是抹不去心中的喜悦。

因此,说奉承话是求人所必有的技巧,奉承话说得得体,更能增强你的个人魅力!

富兰克林在自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在约束自己言行的时候,使我日趋成熟,日趋合乎情理的时候,我曾经有一张言行约束检查表。当初那张表上只列着十二项美德,后来,有一位朋友告诉我,我有些骄傲,这种骄傲经常在谈话中表现出来,使人觉得盛气凌人。于是,我立刻注意到这位友人给我的忠告,并且相信这样足以影响我的发展前途。随后我在表上特别列上虚心一项,以专门注意我所说的话。现在,我竭力避免一切直接触犯或伤害别人情感的话,甚至禁止使用一切确定的词句,如:‘当然’、‘一定’等,而用‘也许’、‘我想’来代替。”

说话,是一个传递信息的过程。因此,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把话说好,不仅关系到说话者本人能否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还在于你所表达的思想、信息,能否为听众所接受并产生共鸣。也就是说,把话说好,关键在于能否把话说到别人的心窝里,打动人家的心弦。

深圳电车模范售票员王苹不但具有全心全意为乘客服务的热情,而且还有一口暖人肺腑的语言。口才,使她说话深深打动乘客的心弦,使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她是怎样工作的呢?请看:

有一天,车上的乘客很多,而这时又上来了一位抱小孩的妇女。于是王苹同往常一样对乘客们说:“哪位同志给这位抱小孩的女同志让个座儿。”但她连讲两次,无人响应。王苹没有着急,缓缓地站了起来,用期待的眼光看了看靠窗口的几位小伙子,提高了嗓音:“抱小孩的那位女同志,请您往里走,靠窗坐的几位小伙子都想给您让座儿,可就是没有看见您。”话音刚落,“忽啦”一声,几位小伙子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让座。这位女同志坐下以后,光顾喘气定神,忘记对让座的小伙子道谢,小伙子面露不悦的神色。王苹看在眼里,心中明白,她逗着小孩子说:“小朋友,叔叔给你让了座儿,你还不谢谢叔叔。”一语提醒那位妇女,连忙拍着孩子说:“快谢谢叔叔,快谢谢叔叔。”那小伙子听到“谢谢叔叔”时,连声说:“不客气。”

王苹的几句话为什么产生了这么大的魔力?因为她了解人们的自尊心,只有充分理解人们的自尊心,才能把话说到人家的心窝里。

美国著名的哲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人类的本质就是渴求为人所重视。”从某种意义来说,人类正是凭着寻求自尊的激情,才造就了古往今来的千千万万的丰功伟绩,从古老的长城,到现代的宇宙飞船。

我们与人说话,要想收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就要理解人们的合理需要,爱护人们的自尊心,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在谈话的时候就要经常注意“转换角度”,即善于“站到对方的立场上,从对方的观点来观察问题,如同用你的观点一样”。

如果在社交活动中不能根据交际对象的心理,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挫伤他人的自尊心,后果又将如何呢?

詹某心地善良,待人热情,常常给人以最无私的帮助,可是周围的人却有些厌恶她。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詹某在社会交往中违背了言语交际所应该遵循的原则。所以,虽然她主观愿望很好,结果却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熟人、同事、朋友之间为增进友谊而交际,说话“随便”一点儿本无可非议。但是,这种“随便”应该掌握一定的分寸,应该有一个限度,因为每个人心灵中都有自己神秘的一隅,交谈时,应该照顾对方的自尊,以免使人陷入难堪的境地。詹某却完全不考虑这些,她对一位因发胖而羞赧的女同事高声宣布:“哟,你又长膘啦?你爱人净弄什么给你吃,把你喂得这么肥啊?”发出这一串语言信号时,詹某本没有丝毫恶意,可是,这些话语无疑激起了对方的反感以至恼怒,使双方原本亲密的感情发生裂变,不仅达不到亲近的交际目的,而且极大地拉开了双方的心理距离。

失去丈夫是件最不幸的事。一位朋友刚刚死了丈夫,正处在悲痛之中,詹某却极端热情地邀请人家去看外国喜剧影片。她嘻嘻哈哈地说:“装什么假正经哟!谁不想开开心,乐一乐。”这种亲近别人的说话方式,无论如何是令人难以接受的,它无情地破坏了对方的心理平衡。

大家也许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有的人在行为上、物质上热心地帮助了别人,但由于在特定场合下措辞不当,使对方的感激之情烟消云散,化为乌有,詹某就是这种人。比如:她给一位新娘子买了一枚精巧的胸针,对方十分感谢,她却这样议论人家的衣着:你这身礼服剪裁得真不错,可就是颜色嘛———跟你里头的衬衫太不协调!干吗非这么桃红柳绿地搭配?该有点中间过渡色的东西点缀,平衡一下才好。”人们在办喜事时,总喜欢听些吉利话,新娘子爱美爱漂亮,为参加婚礼曾精心打扮过,她却说人家“桃红柳绿”。因此,尽管詹某的行动使交际对象感动,可是她的言谈却给对方增添了不快。由此可以看出,帮助别人时,应该多行动,少言语。詹某不了解这种情理,所以没有收到预期的交际效果。

詹某的言行,是探索言语交际规律的一面镜子,我们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应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