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催款讨债36计
31807300000009

第9章 围魏救赵催款计

引子围魏救赵这一兵法,在军事上是指要避开敌人坚实的部分,而向敌人的弱点发起攻击,这样比较有利于消灭敌人。运用到经营活动中,则是乘虚生产新产品,开辟新市场,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争得一席之地;运用到催款活动中,强调要用迂回战略,找到牵制债务人的致命之处,迫其主动还债。

围魏救赵这一兵法的原文解语是:“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该解语中“共敌不如分敌”的意思是:集中攻打强大的敌人,不如设法分散它而后再消灭它;“敌阳不如敌阴”意思是对付敌人的强硬之处不如对付其虚弱之处。这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思路:即面对顽敌,正面进攻效果不佳,不如想法迷惑对方,诱使它分散兵力、放松警惕,并瞅准时机向它空虚的后方作迂回包抄,发动突然袭击。

围魏救赵最早见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这个成语是对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中军事家孙膑谋略思想最好的概括。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释中山的旧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这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如直打赵国都城邯郸,既解旧恨又一举双得。魏王从之,欣欣然似霸业从此开始,即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齐威王应允,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魏国救得的孙膑为军师,颁兵出发。这孙膑曾与庞涓同学,对用兵之法,谙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将他聘得,当时庞涓也正事奉魏国,庞涓自觉能力不及孙膑,恐其贤于己,遂以毒刑将孙膑致残,断孙两足并在脸上刺字,企图使孙不能行走,又羞于见人。后来孙膑装疯,幸得齐使者救助,逃到齐国。

且说田忌与孙膑率兵进入魏赵交界之地时,田忌想直逼赵国邯郸。孙膑制止说:解乱丝结绳,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争美,不能参与捕击,平息纠纷要抓住要害,乘虚取势,双方因受到制约才能自然分开;现在魏国精兵倾国而出,若我直攻魏国的都城大梁,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后方,那庞涓必回归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定会自解。我们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军必败。田忌依计而行,领兵直奔魏国的国都大梁。正在围攻赵国的庞涓,听到后院起火的消息,急忙班师回救。齐军在魏军必经之地桂陵严阵以待,利用有利地形与魏军交战。魏国部卒长途跋涉,疲惫不堪,遭此突袭,当下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部,逃回大梁。齐师大胜,赵国之围遂解。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故事。

案例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体制改革加速,我国新闻出版领域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不但传统图书出版单位在人事、营销等领域频频出招,而且民营书业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资料显示,仅仅在北京地区,目前就有5000多家以图书出版、经销为主要业务的文化发展公司,其选题准确、出版迅速、经营方式灵活多样带动了整个图书市场的繁荣。

面对蓬勃发展的书业及其诱人的高利润,不少人蠢蠢欲动。在成功的经营者背后,则有为了金钱无所不用其极之人,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

2003年初,贵州某学院教师吴法在北京经营图书零售业务,业务量逐渐扩大之后,开始独家代理雄鸡出版公司在西南地区的工具书销售业务。由于采取先发书,后付款的代理方式,吴法先后从雄鸡出版公司提走60余万元的工具书,仅返回款项6万多元,从中侵吞了54万元,然后只身逃往贵阳大肆挥霍,音讯全无。3个月后,雄鸡出版公司经理徐生发觉上当,怒火中烧,当即准备花钱雇人去贵阳绑架吴法。这时,徐的同事赵生向他提供了一条极有价值的线索:原来吴法在2002年9月通过省教委有关人士打通关节,花高价在R大学进修在职博士研究生,其导师赵某某正是赵生的堂兄,因现在还未通过论文答辩,故尚未取得毕业文凭和博士学位。

徐经理得知这一信息后,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与赵生如此这般,一番耳语,赵生也不住点头微笑。这天晚上,赵生把其堂兄邀到一家饭店与徐经理见面,酒过三巡,把吴法骗钱、赖账一事全部说与赵教授,并请赵作主。赵某某听说此事,心中又惊又怕。惊讶的是自己的博士生竟会干出这般无耻、愚蠢之事;害怕的是这种丑事一旦张扬出去,反映到校方,必将对自己几十年来辛勤教书育人树立的清誉造成恶劣影响。酒桌上,赵教授向徐经理许诺,“我的这位学生年轻,干出蠢事,望海涵。我会出面向他施压,催促他尽快还钱。”并告知徐经理,吴法在学校某处尚存有近50万元准备转手倒卖的法学教材,可作抵押。徐经理心中暗喜,在回家的路上与赵生笑谈道,“今天这桌酒真是值得!打蛇打七寸,我们总算抓到了对手的要害,吴法若想要拿学位,就不怕他不还钱。”赵生也忍不住心中喜悦,“是啊,这一招‘围魏救赵’用得真妙!吴法还有50万的教材嘛。哈哈!明天就把它扣下来。”

不出一星期,吴法接到其导师3个电话,被晓以利害后,迫于压力只得赶到北京向徐经理赔礼道歉。他解释说,这3个月来自己到贵阳、昆明一带催款,所以才耽搁了许久,当场归还了欠款和利息约55万元。徐经理亦对赵生感激不尽,“老赵,多亏你这一招啊!真是兵不血刃,坏账得以全部收回。”

围魏救赵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催款活动中,要认清形势,抓住要害,乘虚取势,对赖账人形成制约。一旦牵制住赖账人的致命之处,就不愁他不回心转意,从而追回欠款。正像围魏救赵故事中孙膑劝说田忌时所做的那个形象比喻:“要解开纷乱纠结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推硬拉,只能用手指慢慢地解开;要劝解打架之人,不能直接参加进去打斗,只能动口劝说”,催款同样如此。

催款的本来目的就是要平息债务纠纷,理顺债务关系,尽量收回欠款,使债权人的财产免遭损失,所以整个催款过程都要以这个目的为行动指南,采取适当的方式排解纠纷。债权人遇到拖欠货款现象或面对无耻的赖账人时,千万不可出于一时义愤而偏离了本来的目的、盲目蛮干,采用一些过激甚至暴力手段去催讨。这样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惹火烧身,乱上添乱。

在“吴法赖账欺诈案”中,徐经理得知被骗真相后,顿时怒火中烧,暴跳如雷,最初的念头说是“花钱雇人去贵阳绑架吴法”,幸好明智的同事赵生加以劝阻,并支以高招,才取得事半功倍的圆满结果。如果照他最初的念头行事,徐经理不一定能够收回欠款,自身反倒会吃官司。

因此,面对阴险狡诈、卑鄙无耻的赖账者,债权人需要镇定自若、稳住阵脚,千万不可乱了方寸,反倒中了对方的圈套。所谓兵不厌诈,债权人及催款人在催款活动中应该讲求策略,灵活运用兵法,采取适当、有效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切忌凭借一时冲动采用一些不明智的做法。

“未经债务人许可,强行拿走债务人财物或者以暴力手段威逼债务人交出自己的财物抵债”、“捕风捉影,散布谣言,恶意中伤,损害债务人的名誉和人格,或者以债务人的私生活及其隐私相要挟,威胁债务人家庭成员的人身安全”等等。“以各种手段限制债务人的自由”无助于债款的回收。实际上,这些做法都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催款人如果以此法来讨债,其催款行为的性质就改变了,问题也变得更加严重。催款人不但不能平息债务纠纷、完成讨债任务,反而会使自己身陷囹圄。

综上所述,催款人在催款活动中要始终牢记根本目的,采取适当手段,积极、主动地努力工作,千方百计地完成自己的讨债任务。当遇到顽固的赖账人时,应该冷静地分析,积极寻找能够牵制对方的办法,如赖账人急于得到的东西、赖账人害怕失去的东西等等。一旦找到了债务人的弱点,抓住其要害,就不必正面出击,可以迂回包抄,断其后路,施加压力,迫其就范。

古人早就对围魏救赵这一则兵法有过精辟的诠释:“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其意为,对敌作战,好比治水,敌人势头强大,就要躲过冲击,如用疏导之法分流;对弱小的敌人,就抓住时机消灭它,就像筑堤围堰,不让水流走一样。

俗话说,运用之妙,存于一心。卤莽的行动只能带来更坏的结果,而巧妙运用斗争策略却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催款人员要善于学习斗争策略,建立自己的斗争哲学。围魏救赵催款计,其精要之处在于有效地牵制赖账人。上面的案例启发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换位思考,多角度来考虑问题。遇到狡猾、无耻的赖账人,正面催讨无效就以侧面进攻。应该从各方面收集情况,了解赖债人心理上的弱点和商务安排中的缺陷,乘其不备,攻其要害(当然手段须合法),挫折对手、牵制对手、使其按我方的部署行事,最终不得不偿还债务,赔偿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