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学生不可不读的橙色历史经典
31805200000026

第26章 花木兰代父充军

花木兰生于北魏年间,是个出名的孝女。他的父亲是位老军人,后来因病退伍,在家颐养天年。不料匈奴起兵,进犯中原,边关屡屡告急,朝廷下令征兵抵抗。

一天,木兰正在家中织布,忽然一个军吏闯了进来,大声喊道:“皇上有旨,你家十五岁以上的男人全部都要上前线打仗。”木兰说:“我弟弟只有五岁,父亲已是年过半百,谁人能应征?”军吏不听,硬是把木兰父亲的名字写进了应征名册。木兰忧心忡忡,父亲年纪已大,怎么能让他上前线打仗去呢?但如果不去,就会被满门抄斩。于是,她购买了打仗用的马匹和盔甲,毅然决定改换男装,代父从军。

木兰刚入伍,被编入“骠骑营”。并在第一天就被派往前线。花木兰随着部队在漆黑的夜里渡过黄河。望着渐行渐远的家乡,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保卫家乡。虽然木兰是个女的,但和男的比起来,一点都不懦弱,打起仗来勇往直前,屡建奇功。然而,每当夜深人静,她总会想起年老的爹娘和年少的弟弟。这时,她禁不住会偷偷掉眼泪。为了不让别人发现她是女儿身,她总是穿着盔甲睡觉。

转眼几年过去了,木兰随军南征北战,建立了许多功勋。一次,木兰所在的“骠骑营”被敌人包围,她认真分析了战场情况认为:只有搬来援军才能有救。于是,她亲自率领20名最为精锐勇敢的骑兵突出重围,冒着生命危险搬来援军,拯救了全营200多名战士的生命。从此,军中的战士们都说花木兰是位勇敢的好男儿。

又经过几年浴血奋战。战争终于结束了,木兰随同“骠骑营”凯旋归来。因为这支精锐的骑兵部队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屡建奇功,而受到了皇帝的接见,并得到了嘉奖。功臣中有的升了官,有的领了许多金银财宝回了家。当皇帝问木兰要什么时,她却说:“我什么都不要,只要一匹骆驼,早日回到父母身边,和家人团聚,快乐幸福地生活。”皇帝欣然应诺了木兰的请求。

家人得知木兰要回来,都喜出望外。木兰的弟弟立即操刀宰羊,父母在则早已等不及了,出了城门向着大路口不住地张望。终于他们日夜思念的女儿归来了,望着一身戎装的木兰,老夫妻流出了幸福的泪水。等到木兰换上女儿装出来时,同行的伙伴都惊呆了,说:“我们并肩作战了十几年的木兰兄,原来是女儿身啊。”

■知识链接

“花木兰”对后世的影响

花木兰的故事是一支英雄的歌,悲壮的诗。《木兰诗》被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所诵读,多年来,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木兰从军》长演不衰。花木兰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使他们在保卫国家的战斗中做出惊天动地的壮举。人们为了纪念花木兰,在她的家乡虞城县建了木兰中学、木兰火车站、木兰宾馆、花木兰度假村、花木兰产业集团、花木兰民兵连等。商丘市还组建了花木兰武术协会、花木兰盘鼓队、花木兰舞龙队。每年的四月初八是木兰的生日,这一天人们都会前来祭祀。那时,小小的虞城县人山人海,庙会非常盛大。现在,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名字不但在我国家喻户晓,而且她的美名已传遍了全球。美国迪斯尼公司耗巨资制作的卡通片《花木兰》在全球上映之后,影响巨大。美国新闻媒体赋诗称赞:“古有神州花木兰,替父从军英名响;今有卡通‘洋木兰’,融中贯西四海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