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学生不可不读的橙色历史经典
31805200000019

第19章 玄武门之变

唐朝建立不久,李世民和皇太子李建成之间,就为争夺皇位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本来,唐朝的建立,李世民出力最多,功劳最大,被封为“秦王”。他身边又有尉迟敬德、秦叔宝、李靖等著名将领,所以,他的势力无人能比。李建成在太原起兵之后,也统领一支军队,打过一些胜仗,虽然没有李世民那样雄厚的实力,但是,他有太子这个合法的身份。因此,一大批皇亲国戚都聚集在他的周围。李建成长期留守在关中,在京城长安一带有坚固的基础,甚至宫廷的守军,都在他的控制之下。他还把齐王李元吉拉拢过去。这样说来,在争夺王位的斗争中,李建成和李世民是旗鼓相当的。因此,李世民手下的谋士建议李世民先动手除掉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

公元626年6月的一天,李世民上奏说李建成和李元吉****后宫。李渊当即决定质问此事。次日一大早,李渊的一个妃嫔把这个消息通知给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人决定不去朝廷而是径自入宫去见父亲把事情说清楚。宫城北门玄武门的禁卫总领常何原本是太子亲信,但已被李世民策反。这时,秦王李世民亲自带100多人已经埋伏在玄武门内。李建成和李元吉刚一到玄武门就发觉事情不妙,立即掉转马头往东宫跑,只听有人喊:“太子、齐王,为什么不去上朝?”李元吉回头一看,正是死对头李世民。他急忙取弓搭箭,一连向李世民发了三箭,但没有一箭射中。李世民举起弓一箭就射中了李建成。李建成从马上摔下来,断了气。在这种危急情况之下,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李元吉也顾不上太子李建成了,急忙向西逃去。这时,大将军尉迟敬德及时赶来一箭射死了李元吉。

三弟兄火并的时候,唐高祖正在海池中乘船游玩。忽然看见尉迟敬德匆匆赶来,高祖就问:“你来这里干什么?”尉迟敬德说:“太子、齐王叛乱,秦王恐怕惊动陛下,特派臣来护驾。”高祖大吃一惊,忙问:“太子、齐王现在何处?”尉迟敬德说:“已经被秦王杀死了。”高祖十分难过,吩咐游船靠岸,回头对大臣裴寂等人说:“想不到今天会有这样的事发生,你们看怎么办?”有人说:“建成、元吉本来就没有大功,秦王功德盖世,深得人心,理该立为太子。”高祖说:“我本来也是这样想的。”尉迟敬德忙说:“外面还没有完全平静,请陛下降旨,要各路军队都接受秦王指挥。”高祖立即派人传旨结束了这场政变。

玄武门之变3天后,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短短2个月后李渊退位了,李世民登基,这就是唐太宗。

■知识链接

清明的“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唐朝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由于他在位时年号为贞观,所以人们把他统治的这一段时期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唐朝第一个盛世,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贪污的时代。中国官场的贪污病菌是无孔不入的,以至占绝大多数的国人都认定贪污是人类社会的不治之症,只要是有“官”的地方就避免不了贪污。但在李世民统治下的中国,皇帝率先垂范,官员一心为公,吏佐各安本分,滥用职权和贪污渎职的现象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尤为可贵的是:李世民并没有用残酷的刑罚来警告贪污,主要是以身示范和制定一套尽可能科学的政治体制来预防贪污。在一个精明自律的统治者面前,官吏贪污的动机很小,贪官污吏也不容易找到藏身之地。

唐太宗时期的刑罚

唐太宗认识到人命至重、不可妄杀的法政政策,规定死刑需三复奏(外地五复奏)复审批准后方可行刑,这就不难让人们想起贞观四年(630)全国判死刑才29人、贞观六年(632)全国死刑犯290人,太宗审查时令全部290人回家过年、待来年秋收后回来复刑,结果290人均准时到来,无一人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