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学生不可不读的橙色历史经典
31805200000015

第15章 完璧归赵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这件事让秦王知道了,想把美玉占为己有,便派人送信给赵王,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那块“和氏璧”。赵王看了信,心里想:不答应吧,怕秦国兴兵来犯;答应吧,又怕上了秦王的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跟大臣们商量,想找一个合适的人出使秦国。

这时,一个叫缪贤的大臣推荐自己的门客,说他可以担当出使秦国的任务。这个门客就是蔺相如。他见到赵王后,主动提出拿着宝玉出使秦国,并表示:秦国把城池割让给赵国,我就把玉留在秦国;秦若不给城,我一定把宝玉完整无缺地带回赵国。赵王点头同意了。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看。

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儿。他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城换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于走上前去对秦王说:“大王,这块‘和氏璧’虽然外观很好看,可是有一点小瑕疵,让我指给您看。”秦王一听有毛病,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拿到和氏璧,后退几步,背靠柱子,愤怒使得他的头发竖起将帽子顶起。他说:“大王只顾观赏宝玉,根本不提交城之事,可见您并无诚意,所以我将璧收回。大王要是逼迫我,我就撞死在这根柱子上,这块宝玉也一块儿撞碎。”

秦王怕宝玉真的撞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呢?”说着,他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蔺相如说:“这是块天下难得的宝玉,大王只有举行一个盛大的典礼,我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说:“好!就这么办吧!”然后派人送蔺相如到客舍休息。

蔺相如知道,秦王根本不打算给赵国那十五座城池。当天夜里,便叫手下人穿着破衣服,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秦王斋戒五天后,在正殿里隆重地接待了蔺相如。蔺相如对秦王说:“我看大王并无诚意,因此早将和氏璧送回赵国了。我并不是想违约,秦国比赵国强大,如果大王您做出高姿态,先交出十五座城池,赵国一定不敢不将宝玉拱手相送。我知道这样做是欺骗了您,请您把我煮死吧!不过,也请您先好好考虑一下该怎么做。”秦王恼怒万分,但又无可奈何,心想,杀了他不但得不到宝玉,还把秦、赵的关系弄僵了。只得放他回去了。

就这样,蔺相如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胆识圆满地完成了这次出使秦国的任务。

■知识链接

和氏璧的来历

春秋时,一天,楚人卞和在荆山下见一凤凰栖于一块石头上,依“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之说,他认定山上有宝,经仔细寻找,卞和终于在山中发现了一块玉璞。卞和捧着它去见楚厉王,楚厉王让玉工辨识,玉工说是石头,所以楚厉王以欺君之罪断了卞和的左足。后来,武王即位,卞和又把宝玉献给了武王,武王又以欺君之罪断了他的右足。文王即位后,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哭干了眼泪后又继续哭血。文王见了,派人问原因,卞和说:“我很伤心,我进献的宝玉被说成是石头。”文王得知,就派人雕琢那块石头,果然得到了一块美玉,为了纪念卞和,文王把这块美玉称之为“和氏璧”。后来,和氏璧传到了秦国,经过精工良将的加工,把和氏璧雕琢成玉玺,李斯在上面刻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小篆。秦始皇驾崩后,他的孙子子婴把玉玺献给了汉高祖,和氏璧从此成为传国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