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不仅是每个人的快乐回忆,更是影响日后性格的关键时期。完美型的人在童年也跟其他孩子一样犯过错误,但是他们并没有受到长辈善意的引导和劝告,而是换来了严厉地批评和职责。这让一号年幼的心灵非常受伤,他们会牢牢记住做错事而被批评的痛苦,并坚信只要自己不出错,就一定不会遭受批评,因此他们身体里出现了一位严厉的批评家,时刻监督自己,确保不会出错。
完美型的人在这位严厉的批评家的监督下,时刻处于惶恐之中。不管做什么事,都会再三考虑,直到把可能出现的结果、可能达到的目标、需要制定哪些计划、计划能否实现、潜在的问题等等全部分析透彻,他们才会行动。他们害怕自己会出错,所以总是尽量把工作做到完美。
苛求完美,就会害怕批评,完美型的人总是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因此,他们总是生活在严肃之中。他们对于批评非常敏感,稍微一点批评都会让他们感到非常痛苦。
某建筑公司部门经理孙俊的家境不是很好,读大学期间,他靠跟随做装修的叔叔打工来赚钱交学费。那时候,学习和打工几乎占去了他所有的时间。他负责的是粉刷墙壁。在工作的时候,他总能听到心里一个声音在对他说:“一定要做好!一定要做到最好!”为了把工作做到最好,他甚至常常返工数次,直到自己满意为之。在返工的时候,他常常想到很多应该做却还没做的事情,为此感到深深的自责,比如,他会因为没来得及回家吃饭而自责,会想到没把时间用在学习上而自责,会突然想起从图书馆借的书还没换而自责……总之,在他看来,自己不管怎么做,都有很多错误,所以他又常常生活在害怕被批评的恐惧中。
完美主义的问题正是在于“恐惧缺憾”,害怕令人失望,避免感到内疚。完美型的人就是这样,总是生活在害怕被批评的恐惧中,所以往往喜欢不断地鞭策自己,让自己做到更好,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求面面俱到,做到尽善尽美,这的确会让他们形成强迫症性格。他们会制定下各种标准和行事准则,要求自己和他人按照这些标准和准则做事,不允许存在任何差错,因为他们觉得稍有差错就会受到批评和指责,童年的痛苦记忆让他们极力想要逃避这种经验。不能容忍美丽的事物有所缺憾是一种正常心态;对许多人来说,追求尽善尽美也是理所当然。
然而,如果真的犯了错,完美型的人也不会逃避责任,而会积极地面对并改正错误。但是,苛求完美的他们又常常矫枉过正。因为一旦犯了错误,他们就会变得格外警惕,对每个环节都进行细细地揣测和考虑,直到确认没有漏洞了才会采取行动。而过多的警惕会让他们变得神经兮兮,整天处于紧张状态,无法正常工作。
魏一舟是某公司的业务主管。一次,他们公司与香港的一家公司合作,魏一舟按照香港那边的负责人给他的银行账号去汇款。银行账号是对方以手机短信形式发给他的,他确认了好几遍,确认无误之后才把钱打过去。可是,第二天一上班,他就被交到了经理办公室。经理脸色很难看,问他:“你把汇款账户写成多少了?”魏一舟一愣,马上意识到汇款账户可能出错了。原来他在填写账号的时候,落下了最后一个数字,那个数字在短信里换了行,导致他没有注意到。虽然最后损失挽回了,但是一号性格的魏一舟却从此变得更加小心翼翼,每次遇到财务问题或者其他数字业务都心惊胆战地核对十几遍,甚至还要找别人帮他核对,哪怕是下班回家以后也常担心自己会出错而半夜返回公司核对账目,搞得大家都说他紧张过度。
完美型的人特别注意细节、要求规矩、标准很高、缺乏弹性、自我怀疑、自信心低落、不允许犯错、注重外表的呈现、追求秩序与整洁、无法信任他人。所以完美主义的追求容易引发许多交际问题和人际冲突。
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完美,完美型的人能看到自己的错误,并且知错能改,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知错能改并不代表着要过分苛求,每个人的能力有限,只要是尽心尽力去做就行。周围的人并不会太过注意你的过错,所以,完美型的人真的没有必要把自己想得太重要。
完美主义的心态能够让他们不断追求卓越,但是矫枉过正就是吹毛求疵,还会起到反作用。一件已经完成的工作,其中一点点无关痛痒的小瑕疵并不影响整个工作,而苛求完美的他们若是放弃最后的结果,转而投向那个小瑕疵,就有些避重就轻了。如果是关系重大的错误,的确应该改正,但像这种无关痛痒的瑕疵,根本不需要关心。虽然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但是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完美型的人也要适当学会灵活变通,在改正错误时注意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