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居家养老护理
31699100000005

第5章 老年人护理基本知识(1)

学习目标

1.掌握人体外观的基本结构。

2.掌握人体骨架、肌肉和内脏的基本组成。

3.掌握老年人心理特点、常见影响因素、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和日常护理措施。

4.掌握老年人各系统生理特点、患病特点及常见健康问题的日常护理措施。

5.思考如何延缓老年人生理、心理功能的衰退。

第一节 人体结构

一、人体外观

人体结构从外观上看,由头部、颈部、躯干(包括胸部、腹部)、四肢构成。

(1)头部 由颅部和面部两部分组成。颅部由颅骨和颅内组织组成。颅骨外由毛发和皮肤包裹,颅内有脑及被膜,是人体重要的神经中枢。面部有眼、耳、鼻、口等特殊的感觉器官,同时口、鼻是消化道、呼吸道的入口。

(2)颈部 上承头部,下接躯干,前方正中有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颈段,两侧有大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后方以脊柱颈段为支柱。颈部肌肉可使头部灵活运动,并参与呼吸、吞咽和发音等活动。在颈部最前端的皮下还有甲状腺,是维持人体基础代谢的内分泌腺体。

(3)胸部 胸部以胸廓为支架,胸腔内有心、肺、大动脉、大静脉、食管及气管。胸廓后面由脊柱的胸段构成,两侧各有12条肋骨,前面由胸骨连接,呈桶状,是参与呼吸的重要动力器官,同时对保护心脏和肺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胸部体表有乳房。

(4)腹部 腹部中央有肚脐,腹腔内有肝、胆、胰、胃、肠,是重要的消化器官;有肾脏、输尿管,参与尿的生成和排泄;盆腔及会阴部,女性有膀胱、子宫、输卵管、尿道,男性有膀胱、睾丸、输精管、尿道等泌尿生殖器官。

(5)脊柱 脊柱位于躯干后部中央,构成人体的中轴,有支撑体重,承托头颅,容纳和保护脊髓、神经根等作用。

(6)背部、腰部 背部、腰部位于躯干背面,背部有肩胛骨、肋骨、脊柱胸段,为骨性支架,构成胸腔的背面,保护胸腔内脏器;腰部有脊柱腰段,为骨性支架,有较为丰厚的肌肉组织,是腹部的背面,保护腹腔内脏器,也使腰部有较好的活动度。

(7)四肢 分上下肢,左右对称,上肢可分为肩胛、肩、上臂、肘、前臂、腕及手(包括掌、指)。下肢包括髋部、大腿、膝、小腿、踝及足。

二、人体骨架组成

人体全身共有大小骨头206块,由相关的软骨及关节连接成一个整体。

骨骼依形态又可分为长骨、短骨、扁平骨等。骨与骨之间借助结缔组织、软骨和骨相连结,构成人体的骨性支架,起到支撑重力,保护脏器的功能。关节是骨与骨连结的地方,关节是人体运动的基本结构。

骨骼、关节和肌肉构成机体的运动器官,在正常的神经系统支配下,机体才具备运动的基本功能。

另外,骨骼也是造血器官,主要是长骨的骨髓制造红细胞、血小板及部分的白细胞。

三、人体肌肉组成

人体肌肉有:支配运动的骨骼肌、分布于内脏和血管壁的平滑肌及构成心壁的心肌。前者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肌收缩牵拉骨骼产生运动,受意识控制,故又称随意肌。后两者不随人的意志而收缩,故又称为不随意肌。

人体骨骼肌有600块之多,约占体重的40%。骨骼肌按形态可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长肌多见于四肢,短肌多分布于躯干的深层,阔肌多分布于胸、腹壁,轮匝肌多呈环形,位于腔道开口处。

四、人体内脏组成

人体内脏主要分布在胸腔、腹腔、盆腔内。胸腔内有心、肺,有出入心脏的大动脉、大静脉、食管的胸腔段、气管等;腹腔内有胃、肠、肝、胆、脾、胰、双肾、输尿管,盆腔内有膀胱,女性有子宫、卵巢及输卵管等。

呼吸系统器官有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消化系统器官有牙齿、舌、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肝胆、胰腺等;泌尿系统器官有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循环系统器官有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生殖系统器官,女性有子宫、卵巢、输卵管,男性有睾丸、输精管等。其中每一系统的器官大都兼有其他功能,如肝脏是重要的消化器官,它分泌胆汁帮助脂肪消化吸收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同时也是机体代谢、解毒、排泄和内分泌的重要器官;肾脏是泌尿的重要器官,同时也是内分泌器;胰腺是消化器官,分泌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帮助消化,同时也分泌胰岛素,参与物质代谢。

第二节 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与日常照护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逐步衰退,又因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经济条件、人际环境、身体健康状况等的变化,老年人的心理、生理也随之发生变化,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一、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与日常照护

(一)老年人心理特点

1.感知觉减退

老年人感觉和知觉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表现为视觉、听觉下降,味觉、嗅觉、皮肤的触、温觉功能减退等,对老年人心理产生影响,使老年人易产生丧失感、隔绝感、衰老感等,也易出现老年人对外界信息的误解而引发矛盾,进而导致各种心理问题。

2.记忆能力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记忆能力下降主要表现为:机械记忆能力下降,老年人对需要机械记忆的如某些历史年代、门牌号码等缺乏意义联系材料的记忆能力下降,对与生活事件有关的或有逻辑联系的内容记忆保持较好。

老年人记忆的另一个特点是:往事记忆清晰,近事记忆模糊。老年人对过去的某些事件可以进行非常生动的描述,但对于“有无对人说过”这件事很快忘记,导致老年人反复唠叨往事。总的来说,老年人的记忆能力并非全面均衡下降。

3.思维能力下降

在日常生活中看起来很容易解决的事情,老年人往往考虑很久才做出回答,而且难免出错。同时老年人对事物的认识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常带有倾向性,解决问题的灵活性不够。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易与年轻人之间形成代沟,造成老年人的“落伍”感。此外,老年人由于退休等原因,思维的主动性降低,想象能力弱化,在生活、工作中缺乏创造性。

4.情绪改变

老年人情绪趋向不稳定,常表现为易兴奋、激惹、喜欢唠叨、与人争论,一旦强烈的情绪发生后需较长的时间才能平静下来。老年人在感情上变得比较脆弱,不喜欢听坏的或悲惨的事情。在生活中不愿谈生病、长肿瘤这类话题,不愿被别人说自己老了、快死了之类的话。

此外,老年人做事比较小心,容易出现担心、焦虑、抑郁心理。不喜欢听打打杀杀、恐怖、血腥的事情,看电视也是喜欢轻松欢乐的节目。有些老年人可出现心理行为的退化现象,表现得像儿童一样的幼稚、天真。

5.老年人的个性变化

老年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个体差异较大,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快乐型 这类老人通常身体健康,长寿者较多。他们能较好顺应退休后的角色,热爱自身,热爱生活,常以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来度过闲暇时间。

(2)慈祥型 这类老人性情平和,胸怀宽广,乐于助人,人际关系较好,善8943.Y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精神生活充实。

(3)孤独型 这类老人性格多内向,常常自责,很少向外表露自己,对一切事情持悲观态度。

(4)暴躁型 这类老人性格外向,脾气急躁,常常为小事而与他人争吵,造成人际关系不良。由于别人的“敬而远之”,使他们日益孤独,加上情绪不稳,易患心血管系统疾病。

(5)猜疑型 这类老人平时较少与他人接触交往,对现状不满,抑郁寡欢,嫉妒心强。

后三种类型为适应不良的个性类型,容易使老年人产生人格障碍,如孤独、固执、抑郁、强迫、疑病、自卑、幼稚化等。

(二)影响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常见因素

1.生理功能衰退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出现明显的衰退,特别是大脑功能的衰退、感官系统功能的下降,对老年人的心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身体功能的衰退,如牙齿的脱落、头发变白、性功能减退、行动迟缓、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等,使老年人产生了消极心理,加上周围人也把其当作“老人”来看待,更加重了这种心理。老年人一旦强烈地意识到自己已经“老”了后,便会对一般日常生活失去积极性,对平时的生活不再感到满足,丧失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从而加速身体的衰退,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心理状况,进入恶性循环。

2.离退休

老人因离退休从紧张而有规律的工作状态变为自由的赋闲状态,人际交往的范围大大缩小,来自单位同事、上下级之间的关心和帮助也随之减少,同时也因身体或疾病原因而远离社会,容易使老年人心理变得不稳定,如果不能很好地调节和适应,就会导致如离退休综合征、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3.家庭矛盾

离退休后,经济收入减少,家庭重心发生改变,老年人的家庭角色随之转换,原有的家庭关系会有所改变,家庭中会出现新的矛盾,家庭矛盾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4.丧偶

丧偶是重大的生活事件,对老年人的生活破坏最大,所带来的心理问题也最不易克服。“少年夫妻老来伴”,几十年的夫妻生活,一种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的平衡状态突然被打破,会使老年人感到生活无望、乏味,甚至一蹶不振、积郁成疾。

5.其他

如社会文化因素和死亡的威胁。老年人受到社会的尊重,这是使老年人人格稳定的重要因素。但如果老年人得不到社会、家庭应有的尊敬,被周围人所冷落,会使老年人丧失自信心,变得意志消沉。此外,由于同龄人的相继去世,再加上自身又患各种疾病,老年人会从心理上感到自己正在与死亡接近,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三)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

1.老年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终日唉声叹气,孤独绝望,反应迟钝,觉得生活没有意义,生不如死,活动减少,主动性差,还有食欲下降等生理表现,部分病人表现出心神不定,或出现自杀企图和行为。抑郁情绪很容易被忽视,往往发现老人有自杀企图时,才引起重视。

2.焦虑症

急性焦虑发作一般可以持续几分钟或几小时,以不安、惊恐为突出表现,经过一段时间后会逐渐趋于缓解。老年人慢性焦虑表现为敏感、易激怒,遇到稍不如意的事就心烦意乱,注意力不集中,有时会生闷气、好发脾气,还可伴有腹胀、恶心、食欲下降、睡眠障碍等。老年人严重焦虑状态可使血压升高而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应及时就医。

3.疑病症

患疑病症的老人由于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或器官的某些功能过分关注,怀疑自己患某种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经常诉说某些不适,但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多次求医就诊而又不相信医生的结论,常感周围的人不理解、不同情他的疾病。疑病症状多种多样,有轻有重,轻者可仅为全身不适、疼痛,严重者卧床不起,呻吟不已,情绪抑郁、焦虑等。

4.孤独感

孤独是老年人认为自己被世人所拒绝或遗忘而产生与世人隔绝开来的主观心理感受。退休在家,活动范围变小,生活节奏变慢,使老人感到空虚、孤独。儿女成婚“离巢”,或虽然共处一室,但由于代沟,家庭成员间共同语言较少,缺乏沟通,家庭关系趋于松散。另外,丧偶等因素也会造成老年人心理上的孤独感。有的老人因此大量地吸烟、酗酒,甚至产生冒险行为,严重时还有可能自杀。长期孤独会严重影响老人的身心健康。

5.睡眠障碍

老年人睡眠障碍最常见的是夜间失眠,表现为:

(1)睡眠时间缩短 睡眠时间随年龄的增加而缩短。老年人一般夜间睡5~7小时,白天可小睡一会儿。失眠老人晚间睡眠时间少于正常,并伴有一系列如头昏、疲劳、记忆力衰退等不愉快的体验。

(2)入睡困难 入睡时间比平时多一个小时以上。

(3)早醒 比平时提前醒来一个小时以上。

(4)睡眠浅,易醒 老年人慢波睡眠增加,快波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浅,觉醒次数增加,且不能很快再入睡。

(5)病态的假性失眠 个体持续一周以上具有睡眠时间大大减少的主观体验,但实际睡眠时间并未明显减少,或完全没有减少,又称缺乏睡眠感。

失眠虽不构成生命威胁,但可引起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烦躁不安、好发脾气以及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抵抗力下降等,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失眠原因复杂,常见有环境改变、情绪因素、药物原因、饮酒、喝浓茶或咖啡、镇静药戒断、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等。

治疗失眠首先要保持一个宁静的心境、愉快的心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适当遵医嘱使用镇静催眠药物。

6.空巢综合征

子女成年后相继离开家庭,形成老年人独守“空巢”,与老人原来期望的“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相差甚远,一生的辛劳换来了如此结局,老人会产生怨恨、失落、孤独、抑郁等消极心理,再加上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等,更加重了心理上的不适,久之,使机体免疫力下降,为疾病敞开了大门。

7.高楼住宅综合征

高楼住宅综合征是一种因长期居住于城市的高层闭合式住宅里,少与外界接触,很少户外活动,从而引起老年人生理、心理异常的一组症候群。老年人表现为性情孤僻、急躁、压抑、难与人交往及身体上的虚弱、抵抗力下降、骨质疏松等,甚至可因丧失生活的意义而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