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居家养老护理
31699100000021

第21章 居家照护技能(3)

2.压疮表现

压疮早期表现为受压部位皮肤发红,翻身解除受压30分钟后,皮肤颜色不能恢复正常。或者用手指压发红部位不变白也是危险信号。此时若及时去除原因,可阻止压疮的发展。临床上根据压疮发展的不同阶段一般将压疮分为四期。

(1)Ⅰ期压疮、淤血红润期。此期为压疮初期,表现为受压部位皮肤红、肿、痛或麻木。此期如能及时发现,去除致病因素,可阻止压疮的发展。

(2)Ⅱ期压疮、炎性浸润期。如局部组织血液循环继续得不到改善,上述Ⅰ期压疮进一步发展,出现皮肤发紫,皮下形成硬结,皮肤出现水疱。

水疱易破溃而形成溃疡。

(3)Ⅲ期压疮、浅度溃疡期。皮肤水疱扩大、破溃,浅层组织坏死,创面有渗出液,伴感染者创面有脓液覆盖。

(4)Ⅳ期压疮、坏死溃疡期。压疮继续发展,坏死组织深入皮下、肌层,边缘呈黑色,有臭味,脓液较多。感染继续向周围和深部组织扩展,可达骨膜,重者可引起脓毒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三、压疮的预防

压疮是可以预防的。预防压疮的关键在于消除诱发因素,做到“六勤”:

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护理长期卧床老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以预防压疮的发生。

(一)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1.定时翻身

长期卧床的老人,鼓励和协助经常变换体位,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每小时翻身一次。经常坐轮椅的老人,臀部长时间受压,也易发生压疮,所以要提醒他们每隔1小时用手臂撑起来或由照护者协助站起片刻,臀部离开轮椅,解除压力,防止压疮形成。

2.分散压力

可使用气垫床、水床等或用软枕垫在身体的空隙处,使支撑体重的面积加大,降低骨突处皮肤所受的压力,以防止压疮的发生。但必须记住,不管采用何种设施,不能忘了经常翻身,这是因为压力仍然存在,即使较小的压力,压迫时间过长,同样会发生压疮。

(二)保持皮肤的清洁、完整

1.保持皮肤清洁

根据需要每日用温水清洁老人的皮肤。避免使用肥皂或含酒精的清洁用品,以免引起皮肤干燥。对大小便失禁者,应及时用软毛巾擦洗皮肤,局部可涂凡士林软膏,以保护、润滑皮肤,但严禁在破损的皮肤上涂抹。对出汗明显的老人,特别要注意腋窝、腘窝、腹股沟等易出汗的部位。擦洗过程中,动作应轻柔,不可过度用力,防止损伤皮肤。

2.预防皮肤损伤

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御系统。皮肤一旦破损,受到汗、尿、粪便或渗出液的浸渍,极易发生压疮或感染,因此要保持皮肤完整。协助老人翻身、更换床单、衣服时,应将老人抬离床面,切忌拖、拉、推,以免损伤皮肤。使用便盆时应协助老人抬高臀部,不可硬塞、硬拉,便盆应光滑、完整,不可使用有破损的便器。老人不能直接卧于橡胶单或塑料单上。保持床单的清洁、平整、干燥、无碎屑,保持老人衣着的平整、干燥,以免摩擦损伤皮肤。

(三)预防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是压疮发生的原因之一,也是影响压疮愈合的重要因素。对易出现压疮的老年人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保证营养的供给。维生素C及锌在伤口的愈合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易于发生压疮的老人应予补充。另外,对有水肿的老人应限制水和盐的摄入,积极对因治疗。

(四)促进皮肤血液循环

1.检查、按摩受压部位

老人每次翻身后,要仔细检查局部受压部位皮肤情况。对受压局部进行按摩,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但如果局部皮肤发红则不主张按摩,按摩反而会加重组织损伤。按摩方法分受压处局部按摩和背部按摩。

(1)局部按摩 蘸少许50%酒精或白酒,用手掌的大、小鱼际紧贴皮肤,压力均匀,由轻到重,由重到轻,按向心方向按摩,每次3~5分钟。

(2)背部按摩 老人取侧卧位或俯卧位,照护者两手掌蘸少许50%酒精或白酒,用手掌的大、小鱼际,以环形方式进行按摩,从尾骶部开始,沿脊柱两侧向上按摩,至肩胛部时用力稍轻,再以环状动作沿背部的两侧向下按摩至臀部,然后再用拇指指腹蘸50%酒精或白酒,从尾骶部沿脊柱按摩至颈部。

2.加强肢体活动

对长期卧床的老人,鼓励每日活动手脚各关节。不能自己活动的老人,进行被动活动,保证关节的活动性和肌肉张力,并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减少压疮发生。

四、压疮的治疗

1.局部治疗

对Ⅰ期压疮的处理主要是增加翻身次数,防止局部受压、受伤,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抵抗力,可遵医嘱使用红外线照射。对Ⅱ期压疮,尽量避免局部水疱破溃,大水疱请护士处理,按要求换药,切忌局部继续受压。有坏死创面的压疮,请护士定期换药处理。

2.全身治疗

压疮是全身和局部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局部组织变性、坏死的过程,除局部处理外,全身性的治疗亦非常重要,如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治疗心肾疾病防皮肤水肿,加强康复锻炼促进肢体活动等等,都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措施。

第四节 饮食与排泄照料

一、老年人饮食要求

老年人由于体内消化、吸收器官发生了退行性改变,加上活动量减少,机体所需要的能量也随之减少,所以老年人的饮食要求发生了改变,饮食数量减少,质量要求变高。

(一)老年人饮食要求

1.荤素搭配,营养素齐全

老年人的饮食同样需要多样化,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适量供给优质蛋白质,控制精制糖、盐、胆固醇、脂肪,特别是动物性脂肪的摄入,供给富含维生素和钙、铁的食物;主食应提倡米、面和杂粮混食;副食需注意控制盐和腌制品的摄入,如咸菜、腐乳等。

2.食物要容易咀嚼、消化和吸收

老年人牙齿缺损多见,咀嚼能力低下,而且消化吸收能力减退。所以,蔬菜要切细,肉类最好制成肉馅或将肉的纤维横向切断;尽量使用蒸、煮、炖烹饪法,少使用煎、炸、炒的方法。对于吞咽困难的老人,食物应去骨、剔刺、切细、煮软,制成黏稠度高的食物,易于吞咽。

3.食物宜清淡,少盐少糖

老年人的味觉、嗅觉减退,喜好味道浓厚的食物,导致过度使用盐、糖等调味品。食用过多的盐和糖对健康不利,可以增加高血压、心脏病的发生。

如果老人因食物味道太淡而影响食欲,可以用醋、姜、蒜等来调味。

4.食物中要有丰富的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对预防便秘和肠道肿瘤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老年人胃肠蠕动功能下降,易发生便秘,应多食含有丰富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和粗粮。

5.食物的色、香、味齐全

食物烹饪时应注意其色、香、味,以增进老人的食欲,在不违背老人饮食原则的前提下,要照顾老人的口味,多样化调配食物。

6.食物的温度要适宜

老人的感觉功能减退,过热的食物可造成口腔黏膜的损伤,过冷导致胃肠不适,特别是鼻饲饮食更要注意食物的温度。

(二)进食环境要求

良好的进餐环境可以增加老人的食欲,所以进餐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室内空气新鲜

室内空气新鲜,没有异味。对于不能入厕的老人,餐前半小时给予便盆排尿或排便,使用后开窗通风。

2.环境清洁

餐桌、凳椅要干净,没有水渍、污渍;根据老人的习惯准备好餐具,餐具定人使用,用后及时清洗,并定期消毒。

3.和谐的就餐氛围

尽量让老人与大家共同进餐,多与老人交流,了解老人的需要,创造和谐氛围。

(三)老人准备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不要挑食、偏食,进食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避免吃得过饱;进餐时集中注意,不谈笑,慢咬细咽,避免呛咳与误咽;不宜进食过冷或过热的食物。

2.安置正确的进餐体位

(1)坐位进食 能起床的老人,尽量下床,采取坐位进食。进餐时要保持老人上半身挺直,身体略向前倾,保证食物顺利、安全进入胃内;对不能下床的老人,抬高床头或身体背后用棉被、软枕或支架加以固定,协助坐位或半卧位进餐。不要让老人的上身后仰状态进食,这样食物容易进入气道,发生呛咳,甚至发生窒息而危及生命。

(2)对不能抬高上身的老人,可采取侧卧位进食。

3.有规律的身体活动

协助老人每天进行身体锻炼和活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促进胃肠道的蠕动,保持大便通畅,增进食欲。

二、喂食、喂水

老人因各种原因失智失能,常需要照护者协助或给予喂食、喂水。

(一)喂食

1.目的

协助老人进食,满足机体营养需要。

2.准备工作

(1)物品准备 餐具(碗、汤勺、筷子、吸管)、清洁用具(肥皂、毛巾、漱口杯)、床上小桌。

(2)环境准备 餐桌、餐具清洁,桌椅稳固不摇晃。

(3)照护者准备 穿着整洁、洗手。

3.操作程序

(1)能下床自己进食的老人

1)向老人解释,老人同意后协助老人洗手,准备餐具。

2)搀扶老人(或步行、轮椅),就坐餐桌前。

3)手边放清洁小毛巾,胸前围餐巾。

4)摆放食品,主动介绍食物。

5)餐后协助老人清洁面部,漱口,洗手。

6)搀扶老人(或步行、轮椅)离开,鼓励老人稍做休息(或活动),如需卧床应采取半卧位或右侧卧位。

(2)不能下床的老人

1)向老人解释,老人同意后扶助老人坐起(或抬高床头),协助老人洗手。

2)床上摆放小餐桌,手边放清洁小毛巾,胸前围餐巾。

3)摆放食物和餐具,鼓励老人自己进餐(必要时在旁协助)。

4)餐后协助老人洗手、漱口,整理用物。

(3)吞咽困难的老人

1)向老人解释,老人同意后协助老人取半坐位(或坐位),协助洗手。

2)手边放清洁小毛巾,胸前围餐巾。

3)先喂适量温水以湿润口腔,再小口喂固体食物,送入口腔健侧,鼓励老人吞咽。

4)餐后协助老人洗手、漱口,整理用物。餐后需卧床者应采取半卧位或右侧卧位。

4.注意事项

(1)根据老人情况选择恰当的餐具,鼓励老人自行进食,如老人使用筷子等餐具不便,可适当改装餐具,以适应老人的需求。

(2)喂食速度视老人情况而定,不要催促老人,便于其咀嚼和吞咽;每次喂食1/3汤匙,固体、流质食物交替喂入,避免噎食。

(3)上肢有活动障碍时,可选择勺把加大、加粗的汤勺,餐具下面设有吸盘以便固定。

(4)对视力障碍的老人,在进餐前应主动告知食物的名称、摆放位置,可按时钟平面图放置,如6点钟放饭,12点钟放汤,3点钟放菜等;鱼类等食物应先将鱼刺去除。

(5)吞咽困难的老人,不宜选择圆形、滑溜或带黏性的食物,食物宜去骨、切细、煮软,必要时将食物用粉碎机打成糊状。

(二)喂水

1.目的

协助老人饮水,满足机体对水分的需要。

2.准备工作

(1)物品准备。水杯、吸管、餐巾、清洁用具(肥皂、毛巾)等。

(2)环境准备。用具清洁、整齐。

(3)照护者准备。穿着整洁、洗手。

3.操作程序

(1)向老人解释,老人同意后协助老人取坐位(或半坐位),洗手。

(2)协助老人颈下、胸前围餐巾,将清洁小毛巾放在老人手上。

(3)将水杯递给老人(或用吸管),饮水完毕擦去老人口角旁水痕,叮嘱老人尽量保持饮水体位10分钟。

(4)整理用物,协助老人取适当体位。

4.注意事项

(1)最好采取坐位,身体稍向前倾,以防发生呛咳或吸入性肺炎。

(2)保证老人每日饮水量1500毫升左右,夏天或出汗时要适当增加。

避免夜间饮水过多,使排尿次数增加而影响睡眠。

(3)温度适合,特别在使用吸管时,要防止烫伤发生。

(4)吞咽有困难的老人,可用吸管或汤匙喂水,将水送入口腔的一侧,小口缓慢下咽,以免呛咳。

三、鼻饲

鼻饲是将导管从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

(一)目的

对不能自行经口进食的人,用鼻饲管供给食物和药物,以维持其营养和治疗的需要。

(二)准备

1.鼻饲液准备

(1)常用鼻饲液有牛奶、豆浆、汤类、果汁等;固体药片要碾成粉末状,加温开水调成混悬液。

(2)每次鼻饲液量200毫升左右,温度以38~40℃为宜,并备好温开水。

2.人员准备

(1)照护者。穿着整洁、洗手。

(2)老人。最好取坐位;不能起床的老人,抬高床头取半卧位。

3.环境、物品准备

环境清洁,无异味;灌注器清洁,每天更换;备手电筒。

(三)操作程序

(1)向老人解释,老人同意后取坐位(或半卧位),颌下垫餐巾。

(2)检查鼻饲管有无滑出,用手电筒检查老人口腔,检查有无鼻饲管盘旋于口咽部。

(3)连接灌注器于鼻饲管末端,回抽胃液,确认鼻饲管在胃内。

(4)注入少量温开水,再缓慢注入鼻饲液,最后注入少量温开水冲洗鼻饲管。

(5)鼻饲结束后抬高鼻饲管,反折鼻饲管末端,用纱布包扎好,妥善固定。

(6)整理用物,洗手。

(四)注意事项

(1)每次鼻饲前应回抽胃液,确认鼻饲管在胃内而且通畅;观察胃液的颜色、量,如有异常,暂停鼻饲。

(2)每次鼻饲前注入少量温开水后观察反应,如无异常再进行喂食,鼻饲完毕后再次注入少量温开水,以防鼻饲液存积于管中变质造成胃肠炎或堵塞管腔。

(3)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毫升,间隔时间大于2小时,鼻饲液温度以38~40℃为宜,灌注速度宜缓慢。新鲜果汁与牛奶应分别注入,防止产生凝块;药片碾碎溶解后注入。

(4)每次灌注鼻饲液后应反折鼻饲管末端,避免注入空气,以免引起腹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