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妇人良方集要
31658900000018

第18章

妇人大便不通方论

夫大使不通者,由脏腑不调,寒热之气,结於肠胃;或经血过多,内亡津液宜用三 散,或四物加青皮,或七宣丸,麻仁丸,选而用之。

愚按

前症或大肠津液乾 ,或血虚火烁,不可计其日期,饮食数多,必待腹满胀自欲去而不能者,乃用猪胆汁润之。

若妄服苦寒辛散之剂,元气愈伤,或通而不止,或成中痞之症。

大抵血虚火燥,用加味逍遥散。

气血俱虚,用八珍汤。

燥药伤血,用四物、连翘、甘草。

克伐伤气,用四君、川芎、当归。

内热作渴,饮汤脉实,用竹叶黄 汤。

内热作渴,饮冷脉涩,用因物送润肠丸。

肝胆克脾土,而不能输送,用小柴胡,加山栀、郁李仁。

肠胃气虚而不能传送,用补申益气,加芍药、厚朴。

积热而秘结,用清胃散加芍药。

其有热燥风燥,阳结阴结,皆不宜损中气,治者审之。

附治验

妇人痰喘内热,大便不通,两月不寐,脉洪大,重按微细,此属肝肺肾亏损。

朝用六味丸,夕用逍遥散,各三十馀剂,计所进饮食百馀碗,腹始痞闷正前所谓血虚火烁也,以猪胆汁导而通之,用十全大补汤,调理而安。

附方

通神散:治大便实热不通,其证心腹胀痛,手不得近,心胸烦闷,而欲饮食者。

大黄炒、芒硝、槟榔、桃仁杵、郁李仁汤浸去皮酒炒各一两。右为末每服二钱,粥饮调。

大麻仁丸:治肠胃风结,大便常秘,而欲饮食者。大麻仁别研如膏、大黄炒各二两、槟榔、木香、枳壳麸炒一两,右为末,入麻仁,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水下。

皂角丸:治大肠经有风,大便秘结而不坚实者。皂角炒去子、枳壳麸炒等分右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下。

苏麻粥:顺气滑肠用紫苏子、麻子仁,水研取汁,煮粥食之。

润肠丸:治伏火风热,大肠乾燥,若因失血,或因肾虚,当滋肾水,最忌此丸。

麻子仁、桃仁去皮尖另研各一两、羌活、当归尾、大黄煨、皂角仁、秦艽各五钱,右另研为末,炼蜜丸,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汤送下,如直肠乾涩用猪胆汁导之,亦忌前药。

妇人老弱风人便秘戒用利药方论初虞世云:「肺主气,肺气不降,则大肠不能传送,宜用杏仁、枳壳、诃子等药。

若老弱风人,津液短少,大便秘涩,用胡麻、杏仁、麻仁、阿胶、皂角之类。

每见用月利之药,大便虽通,精血复伤,反致他病。一男子,病风淫末疾或用 药利之,患肺痿,咯脓血,至大便不通而死,惜哉!

愚按

前症若胃强脾弱,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小便数而大便难者,用脾约丸。

若阴血枯槁,内火燔灼,脾肺失传,大便秘而小便数者,用润肠丸。

此丸若用之於热甚气实,与西北禀厚者,无有不效。若用於东南及虚热而气血不足者则脾愈弱而肠愈燥,反致虚痞矣。

此东垣先生之治法也。其搜风顺气丸,中贵及西北人用之多效,东南人用之无不致害附治验

一老妇大便欲去而难去,又不坚实,腹内或如故,或作胀,两关尺脉浮大余以为肠胃气血虚弱,每服十全大补汤,加肉蓰蓉,去後始快,若间二三日不服腹内仍胀,大便仍难。

搜风顺气丸:治痔漏肠风,风热闭结,元气充实者。车前子一两五钱、大麻子微炒、大黄五钱半生半熟、牛膝酒浸、郁李仁汤泡、兔丝子酒浸蒸晒为末、枳壳麸炒、山药各一钱,右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白汤送下。

子和脾约丸:麻仁一两二钱半、枳壳麸炒、厚朴姜制、芍药各一两、大黄四两蒸、杏仁去皮尖炒一两二钱,右为末,入杏仁膏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用滚汤送下,内杏仁研烂。

妇人泄痢秘结方论

经云:「春伤於风,夏必飧泄。」

盖木刑土也,土不能渗泄,则木气胜,故津液燥而秘,不可专以风治。

张氏母,年七十,患痢频数,腰脚拘挛,百方不愈,用蒺藜、酸枣仁,治之即愈。

黄鲁直苦秘结,亦用前药而愈,故受症有不同也。

愚按

前症若因足三阴亏损,发热作渴,胸膈不利,饮食善消,面带阳色,脉洪而虚肢体倦怠者,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

脾经气虚,补中益气汤。

脾经郁结,用加味归脾汤。

气血俱虚者,八珍加肉 蓉。

肾经津液不足者,用六味地黄丸。

胃火消铄津液,竹叶黄曹汤。肝木侮脾土,小柴胡加山栀、郁李仁、枳壳。

膏粱积热,清胃散加山栀、郁李仁、枳壳。

若燥在直肠,用猪胆导之。

附治验

老妇大便,月馀不通,痰喘内热,不得就枕,脉洪大,重按细微。朝用六味丸夕用逍遥散,各五十馀剂,计进饮食百馀碗,小腹始闷,此火燥而消铄也以褚胆汁润之,用十全大补而安,後仍不通,用八珍倍力 蓉,常服而通。

治风人大便或秘、皂荚子,右为末,蜜丸桐子大,短服三十丸,煎蒺藜子酸枣仁汤咋一心下,良久,末利再服,渐加至百丸,以通为度。

蒺藜汤:用蒺藜炒忤去刺三两,酸枣仁炒香一两,每用五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送下前丸。

大五柔丸:治脏气不调,大便难利,或为秘结坚硬。大黄饭上蒸焙末、枳壳去穰麸炒、白芍药末、葶苈炒为末、牛脂熬油、苁蓉酒浸焙各一两、桃仁百枚去皮尖、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研炒黄别杵,右和匀,炼蜜丸桐子大,米饮下三十丸,日三服,以利为度。

二仁丸:安康郡太守苦风秘,予处此方,用之甚效。杏仁去皮尖面炒黄、麻仁别研、枳壳去攘面炒为末、诃子炒去核为末,右用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温水下,未利增之。

蜜导法:用好蜜四五两,石器中微火熬,不住手搅,候可丸。以蛤纷涂手,捏如指长三寸许,入大孔内,以手掩良久 通,未通再作,文璐公泄利,求速效用石脂。龙骨等药,便秘累臼甚苦。余告曰:「此燥粪在直肠,药所不及请以蜜导之。」下结粪四五十枚而愈。

通气散:治虚人忧怒,以致伤肺与大肠,不能传送。陈皮、苏叶、枳壳面炒木通各一钱,用〔水煎服。皂角丸、苏麻粥亦佳。

皂角丸、苏麻粥亦佳。

妇人泄泻方论

论曰:「泄泻之证,因肠胃虚冷而邪气乘之。」

经云:「春伤於风,夏必飧泄。」

盖气伤肝,肝木旺而克脾土,属外因也:若七情不平,脾气受伤,属内因也;

若饮食生、冷伤脾,马不内外因也。

大法寒者温之,热者凉之,滑者涩之,温者燥之。

愚按

前症若生冷所伤,用六君、木香、砂仁。

辛热所伤,用二陈、炒连、山栀。

面食所伤,用六君、神曲。

米食所伤,用六君、谷蘖。

饮食不时而伤,用四君子汤。

饮食过多而伤,用六君子汤。

饮食停滞,人叁养胃汤。

脾气虚弱者,用六君、升麻、柴胡。

脾气虚寒,六君、木香、炮姜。

肝木乘脾者,六君、柴胡、芍药。

肝火克脾者,六君、芍药、山栀。

中气虚而下陷者,补中益气汤。

郁结伤脾者,济气归脾汤。

肾气虚者,五味子散。

脾气虚者,二神丸。

脾肾虚者,口神丸。

命门火衰者,八味丸。

真阳虚败者,固真丸。

仍与滞下方叁用。

附治验

侍御沈东江之内,停食腹痛作泻,以六君加木香、炮姜而煎,後复作,传为肾泄用四神丸而安。

侍御徐南湖子室,泻属肾经,不信余言,专主渗泄,以致不起。一妇人年五十不食夜饭,五更作泻,二十年矣,後患痢,午前用香连丸,午後用二神丸各二服而痢止,又用二神丸数服,而食夜饭,不月而形体如故。

吴江史玄年母,素有血疾,殆将二纪,年居泄泻,饮食少思,面黄中满,夏月尤甚治血之药,无虑数百剂,未尝少减。余以为脾肾虚损,用补中益气汤,送二神丸复用十全大补汤,煎送前丸,食进便实,病势顿退,若泥中满忌叁、术,痰痞忌熟地便泄忌当归,皆致误事。

桂香丸:治虚寒滑泄腹痛,或呕吐不食,手足逆冷。附子炮、肉豆蔻炮、丁香、桂心、白茯苓各一两、木香炮、白乾姜炮各两半,右为末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

胃苓散:治脾胃所伤,吐泻不止,水 不分,即五苓散合平胃散。右每服五七钱用姜枣水煎,空心服,仍节饮食。

木香散:治脏腑虚寒,下泄米谷,口舌生疮,或呕吐不食。木香煨、破故纸炒各一两、良姜、缩砂炒、厚朴制各三钱、赤芍药炒、桔红、桂心、白术各半两、胡椒、吴茱萸炮各一两、肉豆蔻煨、槟榔一钱,右为末,每服三钱,用猪肝四两,批薄,以药掺拌,量入水醋盐葱姜 乾空心顿食或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粥饮下,日三服。

府传赵宜人,患泄泻,诸药无效。诊之曰:此肝肾虚也。服前散而愈。经曰泄痢前後不止,肾虚也。又曰:诸厥固泄,皆属於下。下谓:下焦肝肾之气也门户束要,肝之气也,肝气厥而上行,故下焦不能禁固而泄痢,肾为胃关,门户不要故廪不藏也。

香连丸:治痢疾,并水泻暑泻腹痛,不问赤白神效。黄连净二十两、吴茱萸去枝梗十两,二味,热水拌和,入磁器内,置热汤顿一日,同炒至黄连紫黄色去茱、用连色,每末四两,入木香末一两,淡醋米饮为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冶下,久痢中气下陷者,用补中益气下。中气虚者,用四君子下。

中气虚 ,加姜桂。

三黄丸:治热痢腹痛,或囗舌生疮,咽喉齿痛,及一切虚火之症。黄苓、黄连黄柏各炒等分,右各另为末,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白汤下。

芍药汤:治热痢便血後重。经曰:溲而便脓血。此气行而血止也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後重自除。芍药炒一两、当归、黄连炒各半钱、槟榔、木香、甘草炒各二钱、桂二钱五分、黄芩炒五炒,右每服十两水煎,如不减,加大实。

此症多因中气虚弱,脾气郁结者,治当审察。

二神丸:加五味二两、吴茱四两,名四神丸,治睥肾虚弱,侵晨五更作泻或全不思食,或食而不化,大便不实,神效。破故纸四两炒、肉豆蔻二两生用,右为末,用大红枣四十九枚,生姜四两,切碎,同枣用水煮熟,去姜,取枣肉和药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下。

五味子散:治肾经虚弱,大便不实,或夜间成五更泄泻。五味子炒二两、吴茱萸半两,右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调下,其效如神,米糊为丸,亦可。

白术芍药汤:治脾经受湿,水泄注下,後重腹满,形体倦怠,不欲饮食或暴泄无数水 不化。白术炒、芍药炒各二钱、甘草炒一钱,用水煎服。

茯苓汤:治湿热泄泻,或饮食伤泻。白术炒、茯苓各五钱,右用水煎食前服,一方有芍药等分,名白术散。

渗湿汤:治寒湿所伤,身重腰冷,如坐水中,或小便秘涩,大便溏泻此症多因坐卧湿地,或阴雨所袭而致。苍术炒、白术、甘草炒各一两、乾姜、茯苓各二两、陈皮一两、丁香各二钱半,右每服四五钱枣水煎。

防风芍药汤:治飧泄身热,脉弦腹痛及头 。防风、芍药炒、黄芩炒各二钱用水煎服。

妇人协热下痢方论

论曰:「痢赤黄,米 不化,作渴呕逆,小便不利,心胸烦燥,脉虚大而数此胃经经虚热,津液不分,并於大肠所致,先用五苓散,次用玉粉丹四味阿胶丸为主。」

愚按

前症若胃气虚弱,用补中益气汤。

肝木侮脾土,用六君子汤。

郁结伤脾土,用归脾汤。

命门火衰,用八味地黄丸,馀叁各论主之。

附治验

妇人五月间患痢,日夜无度,小腹坠痛,发热恶寒。余以为脾气虚弱用六君子汤送香连丸,二服渐愈,仍以前汤送四神丸,四服全愈。至七月终言隋 卧,四肢不收,体重节痛,囗舌乾燥,饮食无味,大便不实,小便频数洒淅恶寒,凄惨不乐,此肺脾肾虚而阳气不伸也,用升阳益胃汤而痊。

玉粉丹:蛤粉、硫黄等分,右为末,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米饮下。

四味阿胶丸:黄连炒、赤茯苓二两、芍药炒三两、阿胶炒燥一两右为末,以醋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饭下。

妇人滞下方论

经云:「春伤於风,夏生飧泄。」

盖风喜伤肝,然春时肝木反克脾土,以致滞下赤白, 急後重,先服神术散次用五苓散等之类。

烦渴腹痛,小便赤涩,脉洪数为热,用白头翁汤之类。

脉虚弱为伏暑,用香薷散之类。

如风邪下血,用胃风肠。

腹痛呕逆,手足俱冷,六脉微细,为脏腑虚寒,急用四顺附子汤,炙气海,丹田二穴。

久痢肠滑,用理中汤,加肉果、诃子,或十全大补汤,加木香、肉果之属,若一方

一郡所患相类者,乃属疫症。

愚按

东垣云:「太阴经受湿,水泻变脓血,脾传於肾者,谓之贼邪,难愈。

先痢而後泻者,谓之微邢,易痊。若厥阴经下痢,脉沈微,手足逆冷用麻黄小笛命汤汗之。

若身冷自汗,小便自利, 微呕吐,用浆水相温之。若脉疾身动,下迫声响用白术芍药汤。脉沈身静,饮食不入,用姜附汤。身体沈重,四肢不举,用术附汤。」

窃谓前症者,饮食停滞,用六君子汤,以补脾胃,消饮食。

若胃气下流,用补中益气汤,以补脾肾升元气。

若虱伤肠胃,宜用神术散,以补脾胃,解外邪。

若痰积中焦,宜用六神丸,以补脾胃,化痰滞。

大凡脾胃虚弱,宜补中气,调饮食。

附治验

老妇食後,因怒患痢, 急後重,****脱下。此脾气下陷,用大剂六君,加附子肉蔻、煨木香各一钱,吴茱五分,骨脂、五味各一钱五分,二剂,诸症悉退惟小腹胀闷,此肝气滞於脾也。与调中益气,加附子、木香五分,四剂而愈。

後囗内觉咸,此肾虚水泛,与六味地黄丸,二剂顿愈,又以饮食失宜,大便不实四肢逆冷,此脾胃复伤,与六君加附子五分,及八味丸而愈。

先太宜人,仲夏患痢腹 ,去後无度,烦渴饮汤,手按腹痛稍止,脉鼓指而有力此真气虚而邢气实也。急用人叁五钱,白术、茯苓各三钱,陈皮、炙草、附子升麻各一钱,服之 睡觉而索食,脉症顿退,再剂而安,此取症不取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