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务实作风:把一切工作落实到位的职业精神
31653900000003

第3章 直面企业员工的“务实”作风(2)

20年前,在我国如果有谁在企业中拥有一份固定工作,那便是拥有了令人羡慕的“铁饭碗”,而20年后的今天,人们已经不再对这样的“铁饭碗”心怀羡慕,甚至会亲手将这“铁饭碗”打碎。员工跳槽现在已经成为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有无数企业家因为留不住优秀人才而苦恼困惑;而“跳槽”二字在员工眼中也不见得尽是鲜花与掌声,更多地还是无奈与虚空。

有人用“人心浮躁”来形容现在的社会风气,在这种浮躁的环境下,曾经催生过一些昙花一现的流星企业,但是流星划过天空的那一瞬之后,那些企业就从此销声匿迹。面对人心浮躁的社会环境,一些企业员工既慨叹自己的壮志未酬,又不满足于现有的发展空间。这样的现实造成了这样的结果:一方面,企业的领导挖空心思,费劲心机寻找企业所需要的千里马;然而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的优秀人才又因为得不到重用而频频跳槽。企业埋怨现在的企业员工没有忠诚度;而跳槽的员工却带着被伤痛的心,慨叹天下之大却没有自己的归宿。如何突破横在企业与员工之间的隔阂?如何使企业与员工能够各得其所而不是互相埋怨和伤害?

能够解决企业与员工之间矛盾的根本途径就是一种务实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当中,如果缺少一种被企业员工和领导人所共同接受的企业文化,那么这家企业的人才活动和企业的发展永远都是两张皮,二者之间是脱离的,永远没有互相促进、互相推动的可能。即使有些企业建立了所谓的企业文化,但是如果这种企业文化不是建立在务实的基础之上的,那么这种文化就如同虚设,企业不仅达不到留住人才并在人才的努力推动下持续发展的目的,而且还会使人才产生被愚弄、被轻视的感觉。

如果企业能够建立一种求真务实的企业文化,始终坚持以实效来作为考核人才的重要标准,那么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就很容易在企业员工内部形成,这种工作作风一经产生,就会显示出巨大的力量:具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人才会得以重用,他们会在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平台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不凡的业绩;凡是愿意踏踏实实工作的员工都可以在企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在做好每一件小事的过程中他们可以体验巨大的成就感。而在企业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企业也会一步一步地向前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当然了,务实企业文化的建立并不全靠企业领导的努力,企业员工同样有责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这种企业文化的建立和维护贡献全部力量。况且,仅仅依靠企业领导的努力也不可能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求真务实的企业文化。其实任何一位企业家都希望自己的企业内部能够形成一种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的企业文化,但是招聘来的员工良莠不齐,有些员工不但不维护企业领导精心创建的企业文化,反而还通过懈怠、投机等方式来破坏这一文化。很多企业文化就是因为受到了某些员工的破坏而失去效力的,结果遭到破坏的企业文化就不能再为企业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了,最终企业面临的不是优秀人才的跳槽,就是留下一些平庸无能而又不愿踏踏实实工作的员工。

现实中的一些企业领导埋怨企业内部没有真正能够推动企业发展的优秀人才,而企业内部的员工又埋怨企业领导不重视人才。这种互相埋怨还会引来一种恶性循环,最后双方矛盾达到一定程度时员工就会跳槽,而企业只有继续招聘新人。可是当员工跳槽到其他企业时,如果仍旧不踏实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那很可能还要进行不得已的下一次跳槽;而企业内部如果没能建立或保持一种高效务实的企业文化,那么招聘的新人很可能还会走过去员工的老路。如此循环往复,无论对于企业,还是对于员工个人来说都是极为严重的伤害,而且这种伤害还十分持久。

其实大多数企业都是以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的,在这种目标的指导下,企业必定会关注内部员工创造的实际业绩。对于这一点,企业员工应该心知肚明,在此基础之上,企业员工就可以知道,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是务实恳干、能够创造实效的员工,如果员工个人真能做到不断成长、不断完善,在推动企业发展中成就事业,那么对于这样的人才企业必定会持以热烈欢迎的态度。

没有一家企业不欢迎踏实苦干的务实型人才,那么作为一名希望成就一番事业的企业员工,我们就必须具有博大的胸襟和深邃的思想和远大的眼光,任何时候都不抱有投机想法、不存在任何侥幸心理。只有做到了这一点,企业员工才能在求真务实的企业文化中与其他员工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促使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伟大事业的成功。

3.务实使理想与现实

实现强力契合

务实使理想着眼于现实

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大致意思是作者问几位日本中学生:“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学生们的回答各不相同,有的回答“当老师”、有的回答“当记者”,还有些学生回答“当护士、当职员……”其中有一位小姑娘竟然羞答答地说:“当新娘子。”面对同样的问题,中国学生的回答虽然也多种多样,但是网络却与日本学生明显不同,有些中国学生回答“数学家、文学家、音乐家……”有些学生则回答“发明家、企业家……”听到学生们具有如此远大的抱负,中国的师长们则一派陶然。

从学生们的回答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中日文化之间的差异,日本人是务实的,中国人的某些想法未免过于好高骛远。在中国,几乎所有人从小就接受“要具有远大理想”的教育,对此,笔者深有感触:小时候语文老师布置一篇题为《我的理想》的作文,结果笔者就在作文中实事求是地提出“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就是我的最大理想”,老师对于作文本身的评价笔者已经忘记了,只是老师的一句话令笔者至今记忆犹新:“成为一名教师,你就这么点儿理想啊?”言辞之间大有鄙视之意,至少当时小小年纪的我都能听出此意。

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理想固然要远大,但是这种远大必定需要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如果脱离了现实,那么再远大的理想也是空谈。理想应该着眼于现实,这本来是一个人尽皆知的道理,但是很多接受了高等教育并且有着一定社会阅历的企业员工却把这一道理远远地抛到了脑后,他们完全抛开自身实际而大谈空谈所谓的理想,最后理想没有实现,眼前工作也被弄得一塌糊涂。

企业员工必须学会正确处理客观现实与远大理想之间的关系,而务实正是远大理想与现实工作的结合点。务实,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并不是不提倡企业员工树立远大的事业理想,但任何理想的树立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只有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才能树立科学的、真正适宜于自身未来发展的理想。

务实使得理想的树立真正来源于现实、更贴近于现实,并且能达到更好地指导现实的作用。对于企业员工来说,只有坚持务实的科学态度,做好自己眼下的本职工作,我们的事业才能顺利发展,我们理想的实现才有坚实的基础。为了使理想更着眼于现实,我认为,企业员工在树立理想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着眼于自身实际

企业员工在树立理想时首先应该从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对什么感兴趣、能够干什么。如果连自己目前的处境都不清楚,那大谈理想就显得有些操之过急和不切实际了。再说,只有对自己的内在能力和外在环境有了充分的认识,在日后树立理想时才不至于过于盲目。

曾经有一首赞美诗这样写道:

带引我,仁慈的灯光……

让你常在我脚旁,

我并不想看到远方的风景,

只要一点就好了。

如果不着眼于自身实际,那么最终树立起来的理想就无异于空中楼阁,经不起现实的任何检验。就像赞美诗中表现的意义一样,远方的风景固然美丽,但是如果灯光只照远方而不照眼前,那我们连眼前的困境都迈不出,远方的风景就更是可望而不可及了。

2.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

实现理想的前提是对自己有一个科学而准确的定位,如果对自己的定位本身是不科学的,那么在此基础之上的理想就不会合理。企业员工对于自己的定位必须结合整个社会环境和企业环境,如果仅仅局限于个人范畴,那这样的理想就会过于狭隘和短视。

伟大理想的实现靠每一个今天的把握

现在的很多企业员工迫于竞争的压力都把成功的希望放在遥远的未来,“将来总有一天我会超过中国的李嘉诚”、“我一定会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这些理想不能不说是远大,但是对于眼前的工作,他们却无心做好,“这些事情太琐碎了,我可不想把大好的时光浪费在它们上面”;“今天实在是太累了,剩下的这点事情还是等明天再做吧”。

其实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靠的就是每一天的把握和每一件小事的认真努力来缩短,就如托马斯·卡莱尔曾经说过的一样:“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而要做手边清楚的事”。如果没有每一件身边小事的努力,没有每一天的把握,那么理想对于我们而言永远都是一个未知数。

威廉·奥斯勒,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创建者,牛津大学医学院的钦定讲座教授——这是英国医学界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他一生中做出的成就数不胜数,令许多年轻人钦仰,同时人们认为他能取得如此伟大成就的原因必定是有特殊的天分,而且还有远大理想的指引。但是当他在美国耶鲁大学进行演讲时,他说自己的头脑和大多数人一样普通,他成功的原因只不过是每天都生活在“完全独立的今天”里。

威廉·奥斯勒教授对耶鲁大学的学生说:“横渡大西洋时,当船长揿下一个按钮,船的几个章就立刻被彼此隔绝成几个完全防水的隔舱。你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要比那条船精美得多,所要走的人生历程也要远得多,我要奉劝大家:要学会怎样控制一切,要活在一个‘完全独立的今天’里面,这才是人生历程中确保理想实现的最好方法——隔断一去不复返的昨天,隔断尚未到来的明天,用所有的智慧和热诚,尽自己最大努力把今天的事情做得尽善尽美,这样你们的理想才会实现”。

生活在“完全独立的今天”。是啊,我们的今天只有一个,可是人们总是把今天的一章时间用在昨天的抱怨和明天的忧虑上,结果呢?我们的理想可谓远大,我们的才智也并不逊于他人,但是理想对于我们来说却始终是可望而不可及,这是为什么呢?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没有把握好每一个今天。如果我们实实在在地把今天应该做的事情一一做到尽善尽美,这就是对未来做的最好准备,也是实现远大理想的惟一途径。

理想与现实之间是存在巨大差距的,否则理想就不能称其为理想,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我们既不能只盯眼前、不顾未来,又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让自己的理想与现实接轨,不再好高骛远才能务实、才能贴近现实;把握好每一个今天才能把握未来。

如果没有对现实中的每一天的认真把握,那么任何远大的理想都只能成为虚幻的梦想。对于这一点,企业员工必须有一个比较清醒和深刻的认识,并且要在实践当中真正地做到把握好每一个今天,也只有如此,远大的理想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所以,当我们面对问题或压力时,与其慨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还不如行动起来把握每一天以缩短这一差距;与其把成就事业的希望放在遥远的将来,还不如从现在开始做起,从手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当我们努力奋斗之后,就会发现,其实理想就是现实,而不是在现实之外。

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或差距,企业员工必须树立求真务实的观念,必须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只有观念务实、工作务实,才能保证理想的实现。现在的大多数企业都很注重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如果把空有一腔抱负和远大理想的企业员工与具有实干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员工相比,企业更注重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因为企业现有的发展需要员工脚踏实地创造出实实在在的业绩,而不是画饼充饥的虚幻未来。也就是说,你的未来也许是美好的,但是如果你做不好今天的工作,那么企业今天的发展就要受到限制,你的眼前就会遇到严重问题,未来就会成为未知数,而要想看到美好的未来,首先你就要专注于眼前的工作,解决掉今天面临的问题。

4.世界500强企业选用人才的

重要标准——务实

世界500强企业需要真才实学者

同其他企业招聘员工的基本流程一样,世界500强企业同样是从求职人员的简历开始进行人才选拔工作的。如果说,世界500强企业在这一工作中与其他企业有什么不同,那么最大的不同可能就是它们在查阅求职人员的简历时更注重求职者的知识技能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而不是简历本身是否华丽、毕业学校的名气是否够大以及求职者拥有的证件是否够多等。

毕业前夕,上海某知名大学的高材生林某某和同学朱某某一起参加了通用公司在上海的人才招聘活动。林某某在校时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多次获得大奖,为了得到招聘方的重视,林某某特意花了几天时间制作了一份令自己非常满意的个人简历:这份简历将近20页,其中包括大学几年的各科成绩表、长达4页的自我介绍、各种各样的证书和奖状复印件,还包括一页设计精美的个人宣言。可是令林某某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在第一轮就被淘汰了,而平时学习成绩不如自己的朱某某则进入了后面几轮的考核。这是为什么呢?当林某某看到朱某某的简历时,他似乎明白了其中的奥妙:与自己的华丽厚实的简历相比,朱某某的简历则简单得多,他的简历只有一页纸,上面清醒地列出了个人基本情况,在所获奖励和实习经历等栏中朱某某则下了一番功夫,他结合通用公司对自己目标职位的要求,在简历中充分体现了自己的能力特点。

对于这两位同学的经历,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的一名人力资源工作者这样认为:“我们需要的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人才,而且面对为数众多的求职者,我们的招聘工作非常繁忙,所以我们更希望简历能够体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真实准确’的要求。而且简历只是就相当于一件外衣,如果求职者在这件外衣上花费了过多的心思,那反而会淡化自身的内在能力,可以说有时候过于华丽的简历不但起不到预期的作用,反而还会起到喧宾夺主的负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