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务实作风:把一切工作落实到位的职业精神
31653900000014

第14章 一切从实际出发——企业员工应树立的十种做事心态(3)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竞争形势的日益严峻都要求我们必须及时采取有效行动,不论结局如何,如果我们能够积极地行动起来,并且把握住整个行动过程,这本身也意味着一种成功。而且当我们积极地采取行动之后,我们就会离目标更近,即使行动失败,我们也能够从失败的行动中吸取有用的经验教训。如果你因为各种理由的存在而迟迟不肯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那么事情就会一直得不到及时解决,最终你会为自己的拖延和犹豫而付出巨大代价。

4.坚持到底——尽全力实现目标

克服困难:永远不在挫折面前退步

在任何一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人们都会不可避免地遭遇到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困难,这些困难或者来自任务本身,或者来自周围的环境,有时也可能来自他人的恶意阻挠。无论困难来自哪里,也无论它们对我们的行动产生怎样的阻挠和破坏,只要我们坚持到底、永不退缩,困难总会在我们面前退缩。事实上,大多时候,我们的失败并不是由于困难的存在而造成的,造成失败的真正原因常常是我们的意志提前向困难举手投降了。

当我们反省过去的一次次失败经历时,往往会发现,大多时候,只要我们再坚持一点、再努力一点,问题就迎刃而解,困难就会被彻底击败,但是我们却在此之前率先放弃努力了,结果我们只能与成功失之交臂。

有些员工认为,上级分配给自己的任务困难太大了,根本就不可能完成。其实“不可能”只不过是未尝试罢了,如果你尝试着接受这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并且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尽到自己的全部努力;当遇到困难时勇敢面对,而且哪怕每次努力只能前进一小步也要坚持下去,一次次小的努力经过日积月累就会完成任何伟大的事业。

困难和挫折是无所不在的,正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我们的知识和才能才有了用武之地,如果每项工作只要顺其自然就可以轻易完成,那我们在企业当中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也正因为有了无所不在的困难和挫折,所以我们内在的自我潜能才能得到更深层次的挖掘和利用,如果事情总是一帆风顺,那我们自身就不会获得更大的进步。所以,逃避困难的行为不仅是不现实的,而且还极不利于我们自身的进步和企业的持续发展。为此,我们不仅不能逃避困难,而且还应该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来主动迎接困难,通过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克服困难、实现成功。

不仅逃避困难的行为是不现实的,当困难来临时试图挥出重拳将其一举歼灭的行为同样不现实,困难无时不刻存在于我们的工作中,当我们打败一个困难之后,前面往往还有更大的困难等待着我们。面对在工作中一次又一次的困难,我们惟有坚持到底、勇往直前,如果我们中途放弃、不再努力坚持,那我们此前树立的远大目标就会永远地与我们遥遥相望,而且每当我们想起这些目标,我们就会感到它们在遥远的前方冷冷地嘲笑我们的懦弱和半途而废。

每一次艰巨的任务都蕴含着巨大的挑战、难以克服的困难或接连不断的问题,但同时也蕴含着成就事业的机会。如果我们能够看清困难背后的现实意义,抱着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每一项任务,一步一步地坚持努力,那我们终将克服这些困难、远大的目标也会在这一步一步的努力中最终得以实现。

如果我们害怕困难,把执行任务过程中的每一次挫折都看做天塌般的灾难,如果因为恐惧而在挫折面前退步,那么困难永远都不会得到解决,它们永远都是我们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和拦路虎;如果我们不被困难所吓倒,如果我们勇敢地迎接挑战并且尽自己的全部努力来克服困难,那么困难就会被我们所打败,它们就会成为我们成功道路上的垫脚石,在克服困难过程中形成的坚强意志、大无畏的勇气、坚定的信心以及汲取到的宝贵经验和教训,这些都会为我们日后取得更大的成功创造有利条件。

克服惰性:永远不满足即有的成功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外在的困难固然难以克服,但是对于每个人来说,最难克服的并不是这些外在的困难,最难克服的困难永远都是出在自己身上的弱点,其中最突出的弱点就是自己的惰性。尽管所有企业都用各自特有的规章制度等来规范员工行为,以防员工懒惰、懈怠,但是如果员工本人没有克服自身惰性的意识,那无论企业的规章制度多么健全、执行起来多么严格,那也是治标不治本。对于员工本人来说,如果把自己获得成功的希望仅仅放在公司制度的约束或者上司的监督管理上,那这种希望实现的可能就很渺茫。真正的成功源于自己对成功的强烈欲望以及自己为此付出的坚持不懈地全部努力。

赛义德·侯赛因·纳赛尔曾经说过:“真正的成功,意味着不满足于实现任何有限的目标。”对于纳赛尔的这句话听说过的人颇多,但是真正能体味出其中深义并且在实践中将其贯穿始终的人却很少。在企业内部,有些员工或许会以薪酬达到一定水平为目标,有些员工或许会将职位晋升到一定高度为目标,还有一些员工可能会希望自己成为公司的骨干以及所在行业的精英。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但是当这些目标实现之后,我们是否就该停止努力呢?我们是否就可以满足于现在已经实现的目标呢?

康利民中专毕业之后很幸运地在一家合资企业找到了工作,为此他的同学们都对他羡慕不已,而他自己也有些沾沾自喜。来到这家合资企业之后,康利民发现企业内部的晋升机制十分健全,他希望自己能够晋升到部门经理的职位,可是他知道自己学历不高,工作经验也不多,于是他在工作中认真向老员工们学习专业技能,而且还利用业余时间到学习班参加自学考试。两年之后,他成功地拿到了本科文凭,而且由于专业技能过硬、工作主动性强,他终于如愿以偿地被提升为部门经理了。公司对部门经理的要求自然比对普通员工的要求更高,为此康利民不得不逼着自己继续努力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学习,康利民已经能够得心应手地处理部门经理职责之内的事情了。对于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康利民感到十分满足,而且他知道公司的发展势头很好,只要自己一直在这个位置上干下去,高额的薪酬和丰裕的生活就有了充分的保证。可恰恰因为公司的发展势头很好,公司对内部所有员工的要求一直在不断提高,而康利民却忽视了这一点,他在部门经理的位置上优哉悠哉地干了半年之后,突然被人事部叫去谈话,原来他又被降到了普通员工的职位,原因则是随着公司的发展他的能力已经不能完全胜任部门经理一职,更重要的是他根本就没有努力促进公司的持续发展。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而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形势尤其激烈,在激烈得近乎残酷的形势下,企业的发展不会停步,因为一旦停步很可能就意味着被淘汰出局。身为企业的一员,所有的员工同样不能停止努力,不能满足于已有的一点点成就,如果我们满足于眼前的成功、不再坚持努力,那不仅会失去日后的成功机会,而且终究会有一天把眼前的成功也挥霍一空。

眼前取得的成就只是我们过去一段时间付出努力的回报,这份回报或许会在一段时期之内保持辉煌、发挥作用,但是竞争形势如此严峻,如果我们从此放弃努力,那这份回报必定会逐渐消逝,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罢了。更何况,真正的成功是没有止境的,当你已经取得一系列成就之后,如果你继续努力,那你就会在这些成就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成就;如果你被自己的惰性捆住手脚,那么无论未来的发展空间有多大,你都无力在其中施展才能了。这就像是体育界的比赛一样,也许你通过一段时期的努力拼搏获得过全国冠军,这份冠军的光环会令你在一段时期之内享受同行的羡慕和全国人民的崇拜,但是如果你就此不再努力,那么当下次比赛来临时,站到冠军台上的就会是你的竞争对手,而头上的这份光环会顿然失色。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全国冠军之外还有洲际冠军和世界冠军,成为全国冠军之后的你原本可以站在眼前的台阶上看得更远、以便跳得更高,如果你利用眼前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挖掘和发挥内在潜能,那你就会离未来的目标越来越近;但是,你一旦停滞不前,那么眼前的台阶就会是你一生踏上的最高点。

5.专注工作

——始终热爱自己的工作

除非喜爱自己所做的事,否则永远也无法成功。

——成功学家戴尔·卡耐基

转变消极的工作态度

尽管社会上一直在倡导积极的工作态度,但是在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周围总是存在着两种人——一种人衷心地热爱自己的工作,另一种人则是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无比的厌烦。

热爱自己工作的人总是能够从工作中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他们积极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总是能够从工作中发现令自己感到振奋和开心的事情,当工作过程中出现麻烦和问题时,他们会想方设法地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和改善。正是因为他们如此看待自己的工作,并且在工作过程中付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和全部热情,所以他们总是能够在工作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业绩,他们的上司和老板会因此而对他们的工作感到满意,他们的生活水平会不断得以改善、工作能力会不断得以提高,最重要的是,他们离成功越来越近了。

与热爱自己工作的人相反的就是那些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厌烦的人。他们不能从工作中得到一点点乐趣,听听他们当中一些人的抱怨:工作压力太大、工作时间太长、午餐时间太短、老板过于苛刻、奖金给得太少,凡此种种。结果呢?他们要么根本无法完成公司规定的任务,要么就是敷衍了事地做完了工作,但是却没有一件事做到位。对于这样的员工,大多数管理完善的企业都不会给他们以任何奖励,更不会给他们以晋升的机会,就像他们抱怨工作一样,上司和老板也会对他们产生颇多抱怨。于是,这类员工便有了更多抱怨的理由……长此下去,形成恶性循环,最终这些人只能被他们所厌烦的工作所抛弃。

究竟是什么使一些员工对工作厌烦至极?是工作本身缺少乐趣?还是公司环境过于压抑?抑或是这些员工当真身负沉重的压力?且不论这些原因是否存在,即使存在,这些原因也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使人们感到工作厌烦的根本原因不是其他,就是人们自己,人们自己消极的心态。消极的心态使人们无法踏踏实实地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他们只是一味地在工作中寻找不利于自己的负面因素。

为什么说消极的心态是导致人们对工作感到厌烦的根本原因呢?我们可以作一个简单的试想,如果一家企业的某位员工对自己正在从事的某项工作缺少乐趣,而且这位员工认为是这项工作本身太过枯燥,那企业可以把这位员工调到其他工作岗位上,结果会怎样呢?让我们听听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先生的说法:“那些认为工作缺少乐趣的员工无论从事任何工作都不会提起精神,因为使他们感到厌烦的并不是工作本身,而是他们自身看待工作的态度。”消极的工作态度决定了这些员工从来不会认认真真地把一件工作做好,他们一定也渴望实现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但是却不知道要想得到这些首先要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说:“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当我们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时,就会从工作当中发现足够的乐趣。为此,每一位员工都应该热爱自己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当我们对工作充满热情的时候,我们在工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是积极向上的,而且最终完成的工作质量必定是优秀的,反映出的工作效率也是惊人的。

是否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几乎决定了一个员工的所有未来。对工作消极应对的员工,他们从工作中得到的必定是一系列负面因素,比如工作质量的低劣、工作效率的低下,以及由此引起的自身处境的恶化等;尤其是碰到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或其他困难时,态度消极的员工更会一筹莫展,最终甚至于还会彻底地失去工作。

对工作持消极态度的员工其实是在幻想工作上的一切都尽如人意:薪酬高、福利好、奖金多、工作轻松、同事主动帮自己把难事做完、老板对自己宽松有加……正因为他们有了这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抱怨,可是这种幻想永远都是幻想。要想实现事业上的成功惟有改变这种消极的工作态度,全心全意地专注于工作,并且在工作中付出自己的全部努力。

看到超越日常工作之外的东西

有人认为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保持自己对工作的热爱,比如说,我们可以成天想着自己的工作,但是却很难从工作中发现令人振奋的东西,相反,从工作中发现令人烦躁和压抑的东西却总是容易得很。这种观点显然是在错误地理解“专注工作”这一基础上形成的,真正的专注工作,不仅仅是时刻想着自己的工作,而且还要想着怎样把工作做到更好,并且要切切实实地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

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就是要始终保持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热爱,并且把这种由衷的热爱贯穿于实际行动当中。并非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实际上,无论在企业刚建立,还是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最令企业领导头痛的问题正是企业员工不能专注于自己的工作、缺少对工作最基本的热情。企业员工缺少工作热情的行为,对于整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是一种极为严重的伤害,而对于员工自己的伤害更是不可估量。

不可否认,从我们日常工作本身来看,大多数工作都是琐碎单调的,比如销售人员需要经年累月地拜访客户、接线员需要在电话中一遍又一遍地传递讯息、打字员更是要不断地在键盘上用手指进行敲击;即使是那些经理级的人物,每天也要被写计划、开会、打电话、作总结等日常事务缠得脱不开身……但是如果我们把自己看待工作的眼光上升一个高度,超越于日常工作之外,我们就会发现原本琐碎单调的工作其实都可以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都可以使自己离预定的成功更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