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如何开发乡村生态旅游
31626100000016

第16章 什么是乡村?

乡村是相对城镇而言的概念,是土地利用的一种类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界线越来越模糊。行政边界、户口政策等人为的城乡界线正在逐渐消失,怎样界定乡村越来越难。综合人文地理学和人类生态学的研究经验,我们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对乡村地域进行判定:

(1)乡村用地类型。即土地的利用方式。一般来说,我们把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9个大类,分别是耕地、林地、牧草地、园地、水域、城镇及工矿用地、村镇居民点、未利用地和特殊用地。除城镇及工矿用地和特殊用地外,都是常见的乡村用地类型。当一个区域的用地类型包括耕地、林地、牧草地、园地、水域、村镇居民点、未利用地中的一种或几种,而且面积比例占绝对优势时,我们把这一区域定义为乡村。

(2)乡村生产方式。即大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是区域内主要的生产方式。一般根据从事大农业的劳动人口与区域总人口的比例关系来确定。根据城市地理学的研究经验,我们一般把农业从业人口超过80%的区域称之为乡村。

(3)乡村经济来源。即区域经济主要依靠何种产业来进行支撑的问题。我们把区域经济主要来源于第一产业(即大农业的收入)的区域定义为乡村。

(4)乡村文化。文化是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由于生存环境不同,孕育的文化也不尽相同,也正是由于文化的差异才使得广大乡村地域能够区别开来,形成不同的吸引力。如元阳梯田依托哈尼族的梯田文化,丽江黄山乡依托纳西族的东巴文化,香格里拉霞给村依托藏族的农牧文化。乡村文化包括很多方面的要素,如聚落类型、建筑风格、服饰、语言、生活方式、民俗节庆等。

所以,对旅游乡村的界定不能只从行政区划角度进行简单的划分,应该综合考虑上述4个方面的内容。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衡量乡村的标准也会随之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