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如何实现节水农业
31623500000011

第11章 怎样在坡耕地上进行高沟垄种植法?

在坡耕地上,因地制宜地推广等高沟垄种植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收到蓄水、拦泥、保肥及增产的效果。即在坡地上所有耕作措施都是沿水平等高线进行,这样坡地上自然形成许多等高蓄水的犁沟和作物行,可以拦截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增加雨水的入渗率。

将顺坡或斜坡耕作的坡耕地变为横坡耕作时,改耕前,应根据地形坡度划分地块,确定改耕后水沟和道路位置,以免水流紊乱而加剧冲刷;地块应改造成既便于畜力和机械耕作,又为将来逐步建成水平梯田打好基础。改耕时间最好在秋耕进行,以减少墒情的消耗。改耕后2~3年内,最好种密植作物(如小麦),以加强水土保持。横坡耕作必须固定向下翻土,以逐步减缓坡度,加速坡地变梯田。改耕后,利用小地形渗蓄水分,因而结合深耕效果更好。坡地深耕深度为25厘米左右,考虑到雨水冲刷,以分期深耕的效果较好。

(1)山地水平沟种植法。主要适用于25°以下的坡耕地。可以种植小麦、糜子、马铃薯等多种作物。它的特点是:播种时,沿坡地等高线开沟,紧接着施入底肥,然后用耩子冲沟,使土肥拌匀。行距根据坡度大小而定,陡坡地自上而下,行距50~60厘米;缓坡地自下而上,行距40厘米。随开沟随下籽,小粒种子点在沟内半坡上,马铃薯等大粒种子,可播入沟底。采用通行条播,然后用犁再耕一犁进行覆土并及时镇压。覆土深度以不超过6~7厘米为宜。覆土后要做到沟垄明显,无土块,无露籽。播种第2行时,要先空一犁的宽度不耕,再如上法播种第2行。中耕时结合培土,使原来的沟改为垄,原来的垄变为沟,以达到拦泥蓄水的目的。

试验证明,此法一般可增产20%~60%,减少土壤冲刷23%~85%以下。

(2)垄作区田。是一种在坡地上有效蓄水保土增产的耕作方法。在播种时,先从坡地下边开始沿水平等高线开犁,向下翻土,将肥料和种子均匀地播在犁沟的半坡上,接着回犁盖土,然后空一犁再耕一犁,如此往返操作。空犁之处,翻土成垄,犁过之处,则成为沟。中耕培土时,再将土壅到行间,使原来的沟又变成了垄,原来的垄则变成了沟。为了避免集水冲毁沟垄,应在各条沟中每隔1~2米筑一个稍低于垄的横土挡,即成为垄区田。

试验证明,在同样降雨的情况下,垄作区田比当地传统耕做法(平作)减少径流量77%,减少土壤冲刷量88%。可使马铃薯增产8%~21%,谷子增产77%。但垄作区田不便于进行耕耙保墒,苗期土表蒸发量较大,一般只适合于20°以下的坡地和年降雨量在300毫米以上的地区。应特别注意保墒工作,播种后应进行打土块、镇压等,以利出苗。

(3)中耕培土。它是采取等高条播的播种方法,出苗后结合中耕除草,在作物根部培土起垄,以便拦水保土增加产量,适宜于20°以下的坡耕地。具体做法是在播种时采取隔犁条播,行距一般50~60厘米,后进行镇压。在雨季前结合中耕在作物根部培土成垄,并每隔1~2米作一土挡,以防止横向发生径流。据试验,在同样雨量的情况下,土壤冲刷可减少95.9%,使谷子、马铃薯增产30%左右。

(4)坡地麦田夏闲期集水保墒。对于坡地麦田,在小麦收获后,立即用翻转犁沿与坡向相垂直的等高线每隔50厘米做一个垄沟,垄沟耕作带宽25厘米,空耕带宽25厘米。耕深12~20厘米,耕后翻土覆盖在空耕带上,形成一条高度为10~15厘米的土垄。这样便在坡耕地上沿坡向形成一个个宽50厘米,深22~35厘米,沟垄相间、虚实并存的U形水平沟,以达到拦截径流的目的。在沟底打孔,称为耕翻地孔,或在沟底深松,称为耕翻深松,还可增加水分入渗的深度。冬小麦播种前10~15天,每公顷施碳铵、过磷酸钙各750千克,耕翻耙平,小麦播种时只耙不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