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实用养生保健中草药
31616400000019

第19章 木部(3)

主治风水毒肿,去恶气,心腹痛,霍乱中恶。能清入神,宜酒煮而服。治各种疮肿,宜人膏中。还可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暖腰膝,止转筋吐泻冷气,破腹部结块,冷风麻痹,皮肤瘙痒。也能补右肾命门,补脾胃,痰涎,脾出血,益气和神,治上热下寒,气逆喘息,大肠虚闭,小便气淋,男子精冷。

[附方]

治各种虚寒热:冷香汤,用沉香、附子等分,加水一盏,煎至七分,露一夜,空腹温服。

治骨冷久呃:用沉香、紫苏、白豆、蔻仁各一钱,为末,每次用柿蒂汤送服五七分。

治肾虚目黑:用沉香一两,蜀椒去籽,炒出汁,取四两为末,再用酒糊成梧子大的丸,每次服三十丸,空腹用盐汤送下。

治心神不足(火不降,水不升,健忘惊悸):朱雀丸、用沉香五钱,茯神二两,为末,炼蜜和成小豆大的丸。饭后用人参汤送服三十丸,一日二次。

治大肠虚闭:用沉香一两,肉苁蓉酒浸焙二两,各研末,以麻仁研汁作糊,和成梧桐子大的丸。每次用蜜汤送下一百丸。

治痘疮黑陷:用沉香、檀香、乳香等分,燃于盆内。然后抱小儿在盆上熏,即起。

治胸隔痞塞,心腹胀满。喘促短气:香附(炒,去毛)四百两,沉香十八两半,缩砂仁四十八两,甘草(日)一百二十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人盐少许,沸汤点服,空心食。

治阴虚肾气不归原:沉香磨汁数分,以麦门冬、怀熟地各三钱,茯苓、山药、山茱萸肉各二钱,牡丹皮、泽泻、广陈皮各一钱。水煎,和沉香汁服。

治脾肾久虚,水饮停积,咳嗽短气,小便不利:沉香一钱,乌药三钱,茯苓、陈皮、泽泻、香附子各半两,麝香半钱。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熟水下。

治七情伤感,上气喘息:人参、槟榔、沉香、天台乌药。上各浓磨,水和作七分盏,煎三五沸,放温服。或下养正丹尤佳。

治胸中痰热。积年痰火:半夏曲八两(用姜汁一小杯、竹沥一大盏制),黄连二两(姜汁炒),木香一两,沉香二两。为细末,甘草汤泛为丸。空心淡姜汤下二钱。

治伤寒虚痞。气逆呕吐:沉香(锉)一两,青橘皮、陈橘皮(并汤浸去白,焙)、胡椒、香子(炒)、栋实(锉,炒)、荜澄茄(炒)各半两。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半盏,酒半盏,人葱白一握,煎至半盏,去滓热服。

治胃冷久呃:沉香、紫苏、白豆蔻各一钱。为末。每服五七分,柿蒂汤下。

治大肠气滞。虚闭不行:沉香磨汁八分,以当归、积壳、杏仁泥、肉苁蓉各三钱,紫菀一两,水煎,和沉香汁服。

治胞转不通,或过忍小便所致:沉香、木香各二钱。为末。白汤空腹服之,以通为度。

金樱子

[释名]

它的果实大如指头,形状如石榴但长些。它的核细碎而且有白毛,如营实的核而且味很涩。四月开白色的花,砟秋季结果实,也有刺。呈黄赤色,形状像小石榴。

[性味]

味酸、涩,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

主治因脾虚导致的泄痢。止小便次数多,固涩精气,久服使人耐寒轻身。

[功效主治]

主治各种腹泻,驱肠虫。和铁物混合捣成粉末,有染须发的作用。

[功效主治]

可治痈肿,嫩叶研烂,加少量盐涂于患处,留出一头泄气的孔。另可以治愈金疮出血,五月五日采叶后,同桑叶、苎叶等分,阴干后研成末敷上,血止伤口愈合,即为军中一捻金。

[附方]

治久痢不止:罂粟壳用醋炒后,加金樱花叶及子等分,制成末,和蜜制成芡子大的丹丸。每次服五七丸,用陈皮煎汤服下。

治肾虚遗精、尿频,遗尿,脾虚久泻:金樱子30~50克。水煎服,每日1剂。或取金樱子数千克,水煎2次,去渣,浓缩成膏,每服15~30毫升,每日2次,连服15~30日。

治乳糜尿:金樱根30克,黄毛耳草30克,贯众、车前草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

治子宫下垂:金樱子30克,锦鸡儿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治白带:金樱子根90克,猪瘦肉100克。加水炖烂,去渣,食肉喝汤。

治糖尿病,尿多面黑:金樱子20克,鸡蛋2个。将金樱子水煎去渣,再将鸡蛋打入煮熟,连汤分2次食之。每日1剂。

治小儿遗尿:金樱根20~30克,鸡蛋1枚。加水共煮,吃蛋喝汤。

治腰脊酸痛:金樱根50克,杜仲10克,猪脚1只。加水炖烂,吃肉喝汤。

黄柏

[释名]

又叫黄檗、檗皮、檗木,属芸香科;落叶乔木,高1020米;树皮外层灰色,表面有纵向沟裂,内皮鲜黄色;小枝通常灰褐色或淡棕色,罕为红橙色、浆果状核果圆球形,成熟时紫黑色,有5核、花期5~6月。果期9一10月,产于华北及东北各地。生于山地杂木林中或山谷溪流附近。

[采集加工]

3-6月间采收。选十年以上的黄柏,将剥下的树皮晒至半干,压平,刮净粗皮(栓皮),至显黄色为度,不可伤及内皮,刷净晒干。

[性味]

性寒,味苦。

[功效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热痢,泄泻,消渴,黄疸,痔疮,便血,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

[附方]

治小儿热痢下血:黄檗半两,赤芍药四钱。上同为细末,饭和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食前米饮下,大者加丸数。

治痢疾:黄柏300克,翻白革450克,秦皮300克。将翻白草、秦皮全部及黄柏200克,共水煎两次,合并煎液,用文火浓缩成膏状,将剩余100克黄柏研细粉加入膏中,搅匀,低温烘干,研细粉。每服一二克,日三次。

治妊娠及产后寒热下痢:黄檗一斤,黄连一升,栀子二十枚。上三味,细切,以水五升,渍一宿,煮三沸,服一升,一日一夜令尽。呕者加橘皮一把,生姜二两。

治小儿热泻:黄檗,焙为末,用米汤和丸粟米大。每服一二十丸,米汤下。

治消渴尿多能食:黄檗一斤,水一升,煮三五沸,渴即饮之,恣饮数日。

治伤寒身黄,发热:肥栀子十五个(擘),甘草一两(炙),黄柏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治筋骨疼痛:黄檗(炒)、苍术(米泔浸、炒)。上二味为末,沸汤入姜汁调服。二物皆有雄壮之气,表实气实者,加酒少许佐之。

治热甚梦泄,怔忪恍惚,膈壅舌干:黄檗(去粗皮)一两。捣罗为末,入龙脑一钱匕,同研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至十九丸,浓煎麦冬汤下。

治白淫,梦泄遗精及滑出而不收:黄檗一斤(放新瓦上烧令通赤为度),真蛤粉一斤。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酒下。

治下阴自汗,头晕腰酸:黄柏三钱,苍术四钱,川椒三十粒,加水2000毫升,煎至600毫升。每次100毫升,一日三次,二日服完。

降阴火、补肾水:黄檗(炒褐色)、知母(酒浸,炒)各四两,熟地黄(酒蒸)、龟板(酥炙)各六两。上为末,猪脊髓、蜜丸。服七十丸,空心盐白汤下。

降心火,益肾水:黄檗三两,砂仁一两半,甘草一丽。上为细末,稀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九,用肉苁蓉半两。切碎,用酒一大盏,浸一宿,次日早空心煎三四沸,去滓,以清酒送下。

治时行赤目:黄檗,去粗皮,为末,湿纸包裹,黄泥固,煨干。每用一弹子大,纱帕包之,浸水一盏,饭上蒸熟,乘热熏洗。一丸可用三五次。

治小儿蓐内赤眼:黄檗,以乳浸,点之。

治口中及舌上生疮:捣黄檗含之。

治小儿重舌:黄檗,以竹沥渍取,细细点舌上。

治口疳臭烂:黄檗五钱,铜绿三钱。共为末掺之,去涎,愈。

治唇疮痛痒:黄檗末,以野蔷薇根捣汗调涂。

治肺壅。鼻中生疮,肿痛:黄檗、槟榔等分。捣罗为未,以猪脂调敷之。

治奶发,诸痈疽发背:捣黄檗末,筛,鸡子白和,厚涂之。干,复易。

治痈疽肿毒:黄檗皮(炒)、川乌头(炮)等分。为末调涂之,留头,频以米泔水润湿。

治男子阴疮损烂:①煮黄檗洗之,又白蜜涂之。②黄连、黄檗等分,末之,煮肥猪肉汁,渍疮讫,粉之。

治小儿脐疮不合:黄檗末涂之。

治小儿脓疮,遍身不干:黄檗末,入枯矾少许掺之。

[释名]

树木像橘但小些,高有五七尺。叶如橙、多刺。三四月开白花,到八九月长成果实。

[采集加工]

在九月十月采摘的为枳壳。现在的人用汤泡去苦味后,蜜渍糖拌,当作果品很好。

[性味]

味苦、酸,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

主治风痹淋痹,通利关节,劳气引起的咳嗽、全身酸痛,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肠风,安胃止痛功能,可治遍身风疹,肌中生麻豆恶疮,肠风痔疾,心腹结气,两胁胀痛,关膈壅寒。健脾开胃,通调五脏,下气,止呕逆,化痰。治反胃霍乱泻痢,消化不良等病症。破胸中气滞引起的结症肺气,以及肺气水肿,利大小肠,除风耳聪明目、轻身,使人肌肤润泽,精力旺盛,不易衰老。炙热熨痔肿。

[附方]

治后脱肛:枳壳煎汤浸泡,稍后即可回纳。

治直肠脱垂:枳壳3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

治子宫脱垂:枳壳15克,蓖麻根15克。水煎去渣,对鸡汤服。每日2次,连服3~5天。

治胸膈满闷作痛:积实30克。烘干,研细末,每次用6克,米汤送服。

治胃下垂:枳实35克。水煎2次,去渣,分3次,饭前半小时服。每日1剂,连服5~7天。

治肠胃无力性消化不良:枳壳(去瓤)30克,鸡内金6克。水煎2次,分2次饭前服。

治风疹。瘙痒不止:枳壳适量。麦麸炒黄,研末,每次6克,水煎服。

梧桐

[释名]

梧桐的皮白,叶似青桐,而果子肥大可以吃。梧桐的花蕊细,坠下如百霉;它的荚长三寸左右,由五片合成,长老后就裂开像箕一样,种子长在荚上面,多的五六颗,少的二三粒,种子的大小如胡椒,皮有皱纹。

[功效主治]

主治发背,则将叶烤焦研末,用蜜调敷,干则更换。

梧子

[性味]

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

捣成汁涂于头部,拔去白发根,必然生出黑发来。和鸡蛋烧存性,研成末掺,治小儿口疮。

木白皮

[功效主治]

烧存性研末和乳汁,涂黄赤色须发,治肠痔。

[附方]

治头发旱白:梧桐子10克,何首乌20克,黑芝麻10克,女贞子3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0~30天。

治伤食腹泻:梧桐子、山楂、莱菔子各10克。共炒焦,研细末,每服5克,温开水送服,每日服3次。

治痈疖肿毒:梧桐叶适量。烘干,研细末,生蜜调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治风湿筋骨痛:梧桐树根30克,猪脚1个。加水、酒各半,炖烂,去药渣,加盐少许服之。

治蛔虫病:梧桐子10克。炒香,剥壳嚼食之。

治水肿:梧桐花15克,冬瓜皮50克。水煎服。梧桐花、麻油各适量。将梧桐花烘干,研细末,麻油调涂伤处,1日数次。

胖大海

[释名]

又叫安南子、胡大海、大海子、大洞果。属梧桐科。胖大海的种子。落叶乔木,高十五丈。树皮粗糙而略具条纹。种子梭形或倒卵形,长18-25毫米,直径12毫米,深黑褐色,表面具皱纹;子叶大,长12毫米,宽lO毫米,半圆形,胚乳丰富。产于越南、印度、马来西亚、泰国、苏门答腊等热带地区。

[采集加工]

4-6月,由开裂的果实上要取成熟的种子,晒干。

[性味]

性凉,味甘淡。

[功效主治]

清热,润肺,利咽,解毒。治干咳无痰,喉痛,单哑,骨蒸内热,吐衄下血,目赤,牙痛,痔疮漏管。

[附方]

治干咳失音,咽喉燥痛。牙龈肿痛:胖大海五枚,甘草一钱。炖茶饮服,老幼者可加入冰糖少许。

治大便出血:胖大海数枚,开水泡发,去核,加冰糖调服。

巴豆

[释名]

树高一二丈,叶如樱桃却更厚大,初生为青色,后逐渐变黄变红,到十二月份叶开始凋落。二月渐渐复生,到四月花发如穗,微黄色。五六月结实作房,生的为青色,八月成熟。

[采集加工]

至八月熟后则为黄色,自己渐落,这个时候才可以收捡。用时应去壳。巴豆房像大风子壳,却更脆薄,子和仁都像海松子。巴豆最能泻人,新采的好,用时去心、皮,熬令黄黑,捣如膏服。

[性味]

味辛,性温,有毒。

[功效主治]

开通闭塞,泄壅滞,利肠道和尿道,去恶肉,杀虫,通利关窍。可治伤寒温疟寒热,大腹水胀,女子月闭烂胎,金疮脓血,风歪耳聋,喉痹牙痛,水肿,痿痹。可排脓消肿,除风补劳。服用太多中巴豆毒后,可用冷水、黄连汁、大豆汁解。

[附方]

治寒实结胸,无热症者: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心皮,熬黑,研如脂),贝母三分。三味为散,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赢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

治心腹诸卒暴百病。心腹胀满,卒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大黄一两,干姜一两,巴豆一两(去皮心,熬,外研如脂)。上药各须精新,先捣大黄、干姜为末,研巴豆纳中,台治一千杵,用为散,蜜和丸亦佳。以暖水若酒服大豆许三四丸,或不下,捧头起,灌令下咽,须臾当瘥;如未瘥,更与三丸,当腹中鸣,即吐下便瘥,若口噤,亦须折齿灌之。

治寒癖宿食,久饮不消,便秘:巴豆仁一升,清酒五升。煮三日三夜,研,令大熟,合酒微火煎之,丸如胡豆大,每服一丸,水下,欲吐者服二丸。

治痞结瘕瘕:巴豆肉五粒(纸裹打去油),红曲三两(炒),小麦麸皮一两(炒)。俱研为细末,总和为丸,如黍米大,每空心服十丸,白汤下。

治阴毒伤寒心结,按之极痛,大小便秘:巴豆十粒,研,入面一钱,捻作饼,安脐内,以小艾炷灸五壮。气达即通。

治小儿痰喘:巴豆一粒,杵烂,绵裹塞鼻,痰即自下。

治寒痰气喘:青橘皮一片,展开,人刚子一个,麻扎定,火上烧存性,研末,姜汁和酒一钟,呷服。

治夏月水泻不止:大巴豆一粒(去壳)。上以针刺定,灯上烧存性,研细,化蜡和作一丸,水下,食前服。

治气痢:巴豆一两,去皮心,熬,细研,取熟猪肝和丸,空心米饮下,量力加减服之。牛肝尤佳。或以蒸饼丸服。

治小儿下痢赤白:巴豆(煨熟,去油)一钱,百草霜二钱(研末),飞罗面煮糊丸,黍米大,量人用之。赤用甘草汤,白用米汤,赤白用姜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