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实用养生保健中草药
31616400000014

第14章 味部(2)

解轻粉毒:以三年陈酱,化水,频漱之。

治汤火烧灼未成疮:豆酱汁敷之。

治人卒中烟火毒:黄豆酱一块。调温汤一碗灌之。

治疬疡:酱汁研石硫黄作泥,以生布揩破,敷疡上。

治妊娠下血:豆酱二升,漉去汁,熬令燥,末,酒服方寸匕,日五六服。

治妊娠尿血:豆酱一大盏(微焙令干),生干地黄二两。上捣罗为末,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一钱服之。

治手足指掣痛不可忍:酱清和蜜,温涂之。

[禁忌]

痘痂新脱时食之则瘢黑。

沙糖

[释名]

让蔗糖汁流人樟木槽,取起来煎成糖。清的就是蔗糖,凝结成沙的是沙糖。

[性味]

味甘,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

主治心腹热胀,口子渴。润心肺和大小肠热,解酒毒。腊月间用瓶封好,窖在粪坑中,得了风热毒气的病人,绞汁服用治疗效果非常好。沙糖有和中助脾缓肝气的作用。吃多了,会使人心痛,生长虫,肌肉瘦消,损牙齿并导致牙龈肿痛。和鲤鱼一起食用,会消化不良生蛔虫;与葵同吃,生流癖;与笋同吃,不易消化,身重不能行。

饴糖

[释名]

饴糖是用麦曲或谷芽同各种米熬煎而成的,古人的零食大都为饴。

[性味]

味甘,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

主治补虚,止渴去血,益气力,止肠呜咽喉痛。治吐血、消痰、润肺止嗽,健脾胃补中。治疗吐血跌打损伤瘀血的人,将饴糖熬焦用酒服用,能下恶血。

疗伤寒引起的咳嗽,将饴糖放在蔓箐、荞头汁中煮沸,马上服下去,治疗效果非常好。脾弱食欲不振的人食用少量的饴糖能和胃气。也可以作配药,解附子、乌头之毒。凡是腹胀、呕吐、便秘、龋齿、眼红忌用,小儿消化不良也不要食用,因为饴糖生痰动火最厉害。甘属土,所以患肾病要少吃甜的,甘伤肾,骨痛而齿落,都指的是这一类病。

[附方]

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治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一匕下痛而不可触近:蜀椒二合(炒,去汗),干姜四两,人参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纳胶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治卒得咳嗽:饴糖六两,干姜六两(末之),豉二两。先以水一升,煮豉三沸,去滓,纳饴糖,消,纳干姜,分为三服。

治伤寒大毒嗽:饴糖于蔓菁、薤汁中煎一沸,顿服之。

治成哮喘:胶饴拌轻粉,熬焦为丸,噙化。

治大人小儿顿咳不止:白萝卜捣汁一碗,饴糖五钱。蒸化,乘热缓缓呷之。

治大便干结不通:饴糖拈成指头大,用香油涂拌绿矾末,塞谷道内。

治胎坠不安:饴糖五钱,以砂仁泡汤化服。

治诸鱼骨鲠在喉中:饴糖不拘多少,为丸如鸡子黄大,吞之,又渐作大丸,再吞。

治误吞银环及钗者:饴糖一斤,一顿渐渐食尽,多食之。

治误吞稻芒:白饧频食。

服药过剂闷乱者:饴糖食之。

治蛟龙症病:凡人正二月食芹菜,误食蛟龙精的,为蛟龙病。病发则似痫,面色青黄。每次服饧五合,每天三次,吐出蛟龙,有两头可验证。吐蛔虫的不要服用。

[禁忌]

显热内郁,中满吐逆忌服。

豆豉

[释名]

用大豆蒸熟,每一斗加盐四斤,花椒四两,春季三天时间,夏季两天时间就可做成。

淡豉

[性味]

味苦,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

主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懑闷,虚劳气喘,两脚疼冷,没有六畜胎子诸毒和时疾热病发汗。捣未能止盗汁,除烦;生捣为丸服,治寒热风,脑中生疮;煮服治血性腹泻腹痛;研末涂阴茎生疮。另治疟疾阴虚发热,解毒除胀和犬咬。下气调和,治伤寒温度,发斑呕逆。

蒲州豉

[性味]

味咸,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

主治解烦热毒,寒热虚劳,调中发汗,通关节,杀腥气,伤寒鼻塞。陕州豉汁也能除烦热。

[附方]

治伤寒:伤寒有数种,不能分别时,现用一药可兼治。凡刚觉头痛、身热、脉洪一二日的,便以葱豉汤治疗。用葱白一握,豉一升,棉布裹好,水三升,煮一升,顿服取汗。再次制作,加葛根三两;再不出汗,加麻黄三两。

治鼾喘痰积:凡雨天便发,坐卧不得,饮食不进,是因肺窍久积冷痰,遇阴气触动而发。用此药一服即愈,服至七、八次,即出顽痰数升,药性也随之而出,就断根了。用江西淡豆豉一两,蒸捣如泥,加入砒霜末一钱,枯白矾三钱,做成绿豆大的药丸,每次用冷茶或冷水送下。

石蜜

[释名]

石蜜就是自沙糖,凝结成饼块像石头的是石蜜,轻白像霜的是糖霜,坚白像冰的是冰糖。

[性味]

味甘,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

主治心腹热胀,口干渴,聪耳明目、轻身,使人肌肤润泽,精力旺盛,不易衰老。把枣肉、巨胜末做成药丸含在口中,可润肺气,助五脏,生津液。润心肺燥热,治嗽消痰,解酒和中,助脾气,缓肝气。

[附方]

润肺气,助五脏精:石蜜和枣肉、巨胜末丸,每食后含一两丸。

治腹紧(一作"腹中紧张"):白糖,以酒二升煮服。

治中虚脘痛。食鱼蟹不舒,啖蒜韭口臭:糖霜点浓汤饮。

解盐卤毒:糖霜多食。

治烫火伤:白糖一两,梅片一钱。用砂锅将白糖炒黑、成块为度,加冰片研细末,用香油调涂伤处。

[禁忌]

有痰湿者不宜服,久食则助热,损齿。

调饪类

盐麸子

[释名]

树的形状如椿树,叶子是两两相对而生,叶子很长,上面有锯齿,面上青色,背面白色,叶子很长,上面有锯齿,面上青色,背面白色,有细毛,味道是酸的。正叶的下面,枝在两边,有直叶贴在树干上,像古时候的羽毛一样。核外面包着的一层薄皮上附有一层盐,所以叫盐麸子,小孩喜食。

[性味]

味咸,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

主治消痰去疟,治咽喉热肿,止渴,解酒毒,治黄疸及寒热咳嗽,生发去头屑,生津降火、化痰润肺,滋润膀胱,消毒止泻,收汁治风温眼病。

[附方]

治年久顽癣:盐麸木子、王不留行。焙干研末,麻油调搽。

治骨折,毒蛇咬伤:盐酸树鲜叶烂敷患部。

[性味]

味酸成,性平。

[功效主治]

去风,化温,消肿,软坚。治感冒发热,咳嗽,腹泻,水肿,风湿痹痛,跌打伤肿,乳痈,癣疮,消酒毒。

[附方]

治咳嗽出血:盐肤木根一两半至二两。合猪肉炖服。

治腹泻:盐肤木根水煎服。

治慢性痢疾:五倍子根五钱,苍耳草根五钱,臭草根、黄豆、生姜各一钱。煨水服。

治水肿:盐肤木根一至二两。水煎服。

治骨折:盐肤木根、前胡。捣烂敷伤处。

治瘰疬:盐肤木根、破凉伞、凌霄根、酒糟。共捣烂敷。

治疟疾:盐肤木根煎汁加红糖服。

治麻疹不易出或出而不透:盐肤木根切片,取三钱至五钱,水煎服。

治毒蛇咬伤:盐肤木鲜根二两。水煎,加醋少许内服,余下的药液洗伤口。

根白皮

[功效主治]

主治各种骨鲠。方法是用醋煎浓汁饮下。曾有人被鸡骨所鲠,用此法服三腕,骨便吐出。

[附方]

治慢性支气管炎:盐肤木根皮一两,枇杷叶三片。水煎服,加冰糖少许。

治水肿:盐肤木根皮一至二两。水煎服。

治跌打损伤:鲜盐肤木根皮、鲜口木根皮各等量。捣烂敷。

治黄疸:盐肤木根皮五钱,黄栀子根五钱。水煎服。

治小儿疳积:盐麸木根皮四钱,叶下珠(连果实的全草)二钱。用猪瘦肉二两炖服,以汤同药煎服。

治毒蛇咬伤:盐肤木鲜根皮捣烂敷脑后。

筚茇

[释名]

正月苗丛生,高有三四尺、茎像箸。叶子青色圆形像蕺菜,宽二三寸像桑叶,表面光滑厚实。三月开花,花为白色。七月结指头大小的子,长二寸多,青黑色像椹子。九月收来晒干。也是种调料。

[性味]

味辛,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

主治温中下气,补腰脚,杀腥气,消食,除胃冷,阴疝和胸腹胀痛。

霍乱冷气、心痛血气、水泻虚痢、呕吐反酸、产后泻痢,与阿魏合用更好,和诃子、人参、桂心、干姜,治脏腑虚冷肠鸣,又治头痛,鼻塞、牙痛。能动脾肺之火,多用,令目昏。其根名叫荜勃没,心腹胀满,食不消化,阴汗疝嵌水肿,妇人宫寒不孕。

腰肾冷,除血气。

[附方]

治伤寒积冷。脏腑虚弱。心腹症痛,胁肋胀满,泄泻肠鸣,自利自汗,米谷不化:荜拨四斤,高良姜、干姜(炮)各六斤,肉桂(去粗皮)四斤。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粒,米饮汤下,食前服之。

治飧泄气痢。腹胀满。不下食:荜茇半两,肉豆蔻(去壳,半生半煨)一两,干姜(炮)半两,诃黎勒(半生,半炮,去核)一两,自术三分,甘草(半生半炙,锉)半两,木香(半生半炒)一两。上七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空心米饮调下,日晚再服。

治气痢:牛乳半斤,荜茇三钱。同煎减半,空腹顿服。

治脾虚呕逆,心腹痛。面色青黄,腰胯冷疼:荜茇、木香、附子(炮裂,去皮脐)、胡椒、桂(去粗皮)、干姜(炮)、诃黎勒皮(焙)各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一两半。上八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粥饮下十五丸,日三。

治虚劳脾胃宿冷,不思饮食,四肢怠惰。心下胀满,脐下结痛,及痃癖气块等病:荜茇(炒)、诃子(煨,去子核)、干姜(炮裂)、人参各一两,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胡椒各半两。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空心食前。

治痰饮恶心:荜茇,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用清粥饮调下半钱。

治妇人血气不和。疼痛不止.及下血无时。月水不调:荜茇(盐炒)、蒲黄(炒)。上等分,为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吞下;如不能饮,米汤下。

治瘴气成块,在腹不散:荜茇一两,大黄一两。并生为末,人麝香少许,炼蜜丸梧子大。每冷酒服三十丸。

治牙齿疼痛:荜茇、胡椒。上二味等分,捣罗为末,化蜡丸,如麻子大。每用一丸,内蛀孑L中。

治偏头痛:荜茇为末,令患者口中含温水,左边疼令左鼻吸一字,右边疼令右鼻吸一字。

治鼻塞脑流清涕:荜茇、香附、大蒜。杵作饼,纱衬炙热贴囟头门上,用熨斗火熨透,其涕自止。

缩砂密

[释名]

就是砂仁,树茎高有三四尺。叶有八九寸长,宽半寸。三四月开花,开在根下。五六月结果实,果实很香,是调味品。

[性味]

味辛,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

主治虚劳冷泻,积食不消化。治各种痢疾,腹中虚痛下气,温暖肝肾。也治咳嗽,癫痫抽搐,霍乱转筋,止痛保胎。治脾胃中气结滞不散,补肺醒脾,养胃益肾,理元气,和中焦,驱散寒饮胀痛,呕吐。止阴道出血,除咽喉口齿浮热,化铜、铁、骨鲠,又能发出酒香味。

[附方]

治妊娠胎动:由于偶然碰到,或者跌跤,动了胎气,孕妇痛不可忍,可把砂仁放在铜杓中炒脆为末,每次用温酒送服二钱,一会儿便感觉腹中的胎儿安定下来了。

治鱼骨鲠:砂仁、甘草等分为末,用布包起来含在口中,随唾沫咽水下去,一会儿鱼骨头就会随痰吐出来。

治误吞诸物,金、银、铜钱等不化的东西:喝浓煎的砂仁汤,东西就会下。

和胃气,消宿食,理腹痛,快膈,调解:沉香一两,缩砂仁、乌药各二两,净香附四两,甘草(炙)一两二钱。上除沉香不过火,余四味锉焙,仍同沉香研为细末。每服一钱,用温盐汤无时调服,或空心烧盐调下亦好,紫苏、枣汤尤妙。

消食和中,下气止心腹痛:砂仁炒研,袋盛浸酒,煮饮。

治痰气膈胀:砂仁捣碎,以萝卜汁浸透,焙干为末。每服一二钱,食远,沸汤服。

治气虚肿满。痰饮结聚。脾胃不和。变生诸症者:人参一钱,白术二钱,茯苓二钱,甘草七分,陈皮八分,半夏一钱,砂仁八分,木香七分,生姜二钱。水煎服。

治冷滑下痢不禁,虚赢:缩砂仁、炮附子(末)、干姜、厚朴、陈橘皮等分。为丸。日二,服四十丸。

治遍身肿满,阴亦肿者:缩砂仁、土狗一个,等分。研,和老酒服之。

治小儿滑泄,肛头脱出:缩砂一两。去皮为末,每用一钱,以猪腰子一片批开,入药末在内,绵系,米泔煮熟,与儿食之,次服白矾丸。

牙齿疼痛:缩砂常嚼之。

治一切食毒:缩砂仁末,水服一二钱。

[禁忌]

阴虚有热者忌服。

山柰

[释名]

根、叶都像生姜,发出樟木香气,当地人像吃生姜一样吃它的根,切开晒干,皮变成红黄色,里面的肉是白色,做菜时做香料用,

[性味]

味辛,性热,无毒。

[功效主治]

主治暖中,除疟疾邪气。治受凉引起的心腹痛,寒湿病,霍乱,牙痛。

[附方]

治心腹冷痛:山柰、丁香、当归、甘草等分。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下。

治一切牙痛:三柰子二钱(用面裹煨熟),麝香半钱。为细末,每用三字,口噙温水,随牙痛处一边鼻内嫉之,漱水吐去,便可。

治风虫牙痛:肥皂一个,去穰,内入三赖,甘松各三分,花椒、盐不拘多少,以塞肥皂为度,用面包,炼红,取研为末,每日擦牙。

[禁忌]

阴虚血亏,胃有郁火者忌服。

白芷

[释名]

根有一尺多长,白色的,粗细不一样。枝干离地五寸以上。三四月长出嫩叶很柔软,紫色的相对长出,有三指宽。花是乳白色的,进入三伏后结子,立秋过后苗枯死。二月、八月是采集晒干做调料。

[性味]

味辛,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

主治女人白带多且带血丝,闭经阴肿,受风头痛,流泪。能滋润肌肤,使它变得白嫩,面色细润,可用来做化品口,治疗风邪,呕吐不止,两胁气懑,头昏眼花,红眼病以及眼球结膜增生。还可去面部的疤痕,补胎漏滑落,化瘀血,补新血,治乳疮,颈淋巴结结核,肠风痔瘘,皮肤病。白芷能止痛排脓,止心腹血刺痛,妇女经常流血不止,还有腰痛及子宫大出血等。解除手阳明经的头痛,中风寒热,以及肺经风热,头面皮肤燥痒。治流鼻血,牙齿痛,眉棱骨痛,大肠风秘,小便带血,妇女血风晕,翻胃呕吐,能解砒霜毒,蛇毒,刀剑等金属伤后的毒。

[附方]

治口臭:用香白芷七钱,捣成末,分做五次服,每天饭后用开水送服一次。

治头痛及目睛痛:白芷四钱,生乌头一钱。上为末,每服一字,茶调服。患眼睛痛者,先含水,次用此药人鼻中,其效更速。

治诸风眩晕,妇人产前产后乍伤风邪,头目昏重及血风头痛,暴寒乍暖。神思不清,伤寒头目昏晕等证:香白芷(用沸汤泡洗四、五遍)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多用荆芥点腊茶细嚼下。

治半边头痛:白芷、细辛、石膏、乳香、没药(去油)。上各味等分,为细末,吹入鼻中,左痛右吹,右痛左吹。

治眉框痛。属风热:黄芩(酒浸炒)、白芷。上为末,茶清调二钱。

治鼻渊:辛夷、放风、白芷各八分,苍耳子一钱二分,川芎五分,北细辛七分,甘草三分。白水煎,连服四剂。忌牛肉。

治肠风:香白芷为细末,米饮调下。

治大便风秘:香白芷炒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人蜜少许,连进二服。

治痔疮肿痛:先以皂角烟熏之,后以鹅胆汁调白芷末涂之。

治带下,肠有败脓,淋露不已,腥秽殊甚。脐腹冷痛:白芷一两,单叶红蜀葵根二两,芍药根(白者)、白矾各半两(矾烧枯,别研)。为末,同以蜡丸如梧子大,空肚及饭前,米饮下十丸或十五丸,候脓尽,仍别以他药补之。

治肿毒热痛:醋调白芷末敷之。

治痈疽赤肿:醋调白芷、大黄等分。为末,米饮服二钱。

治刀剑伤疮:香白芷嚼烂涂之。

[禁忌]

阴虚血热者忌服。

廉姜

[释名]

它的形状像姜,生长在沙石中,味大近于臭。

[性味]

味辛,性热,无毒。

[功效主治]

主治胃中冷,吐水不下食,温中下气,消食益智。

[附方]

治肺痨咳嗽:山姜、干姜、核桃仁各五钱。蒸蜂蜜一两服。

治胃气痛:山姜一两。煨水服。治喘咳:山姜适量。泡童便二天,取出晒干,用一两泡酒半斤。每日早晚各服五钱。

风湿关节冷痛:山姜、石南藤、香樟根、红禾麻各一两。煨水服。

益智子

[释名]

它的叶子像蓑荷,有一丈多长。它的根上有小枝,八九寸长,没有花颗果实,大小像小枣一样、黑色的核,白色的皮,核小者为好。

[性味]

味辛,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

主治遗精虚漏,小便频数,益气安神,补不足,利三焦,调气。夜尿,多,可取二十四枚子入盐同煎后服用。治风寒反胃,和中益气,令人多唾。治心气不足,梦遗赤浊,热伤心闷,吐血,血崩等症。

[附方]

治小便频数,遗尿:益智仁、白茯苓、白术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白开水送下。

治口臭:益智仁一两,甘草二钱。为末常舐。

芥辣

[释名]

南方人用芥辣和水研烂,调入食物中,有的和醋研细,拌索粉和豆腐来吃,味道很辛香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