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病,包括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由于小儿患该病后不易定位,统称泌尿道感染,一般为细菌性感染。小儿泌尿道感染症状不典型,又不会诉说,最常见的就是烦躁不安、尿频,常易延误诊治,使感染持续或反复发作而影响小儿健康成长,少数可发展成慢性肾盂肾炎。所以,如发现孩子有不安的表现,应对该病保持高度警惕。
泌尿道感染可见于小儿任何年龄,以新生儿、婴儿发病率最高。新生儿期男孩多见,6个月以后女孩增多,两岁以后女孩发病率数倍甚至10倍于男孩。
初次患泌尿道感染的新生儿、所有年龄的女孩和1岁以下的男孩,主要的致病菌仍是大肠杆菌,而在1岁以上男孩主要致病菌多是变形杆菌。对于10~16岁的女孩,白色葡萄球菌也常见。
如果急性泌尿道感染没有得到合理治疗,或服药疗程不够,会使急性泌尿道感染迁延不愈,病程至6个月以上,或多次复发,肾实质损害显著,肾脏功能持久不能恢复,这时就成了慢性泌尿道感染。其表现为反复出现急性发作症状,精神萎靡、乏力、消瘦、发育迟缓、贫血、高血压等,逐渐发展为肾功能不全。该病只要在急性泌尿道感染时认真治疗,特别是做到坚持按规定的疗程服药,很少会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泌尿道感染的急性期应多休息,直到症状消失。应多饮水,使尿量及尿的次数增多,以“清洗”泌尿道。呋喃坦叮、磺胺异恶唑、庆大霉素、吡哌酸、氨苄青霉素等均可选用口服治疗。只需遵医嘱服1~2种抗菌药物即可,服药时间一定要坚持1个月左右,重症病儿还可能需要延长。治疗过程中,有些药物,如呋喃坦叮,会使病儿有消化道反应,所以应在饭后服药为宜。
泌尿道感染的预防包括:注意个人卫生,不穿紧身内裤,勤洗外阴,以防止细菌入侵;及时发现和处理男孩包茎、女孩处女膜伞、蛲虫感染等;及时矫治尿路畸形,防止尿路梗阻和肾疤痕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