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过去称之为“烂喉痧”。患儿突然发热,体温在38℃~39℃之间,重的很快达到39℃~40℃,这时常见呕吐、咽颊炎。发热1~2天,皮肤出现弥漫粟粒状丘疹,皮疹从颈部、胸背的上部及腋下开始,数小时遍及全身。面部充血潮红,红晕以两颊最明显,与口唇对照,唇的四周皮肤明显苍白,通常叫做“口周苍白圈”;冬春季多发,传染源是猩红热病人和带菌者,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偶可通过被污染的牛奶或其他食物传播。由于本菌不耐热及干燥,因此通过污染用具、玩具、衣服等传播者很少。人群普遍易感。
猩红热的具体预防措施如下:
(1)在该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儿童出入公共场所。
(2)与该病有接触史的儿童,可服预防药,如大青叶或板蓝根,煎汤代茶饮,连服1周。
(3)室内温度应在18℃~20℃为宜,湿度应在50%~60%之间。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应垂挂窗帘、门帘,最好为红色。如果没有红色,也应以深色为佳。
(4)禁绝一切秽气、臭气及其他难闻的怪味。严禁焚烧纸类、布类,因这种气味可以使透泄正常的麻疹陷下去,造成毒邪内陷的恶果。
(5)被褥要干燥洁净。勤为孩子剪指甲,以防因搔痒而抓破皮肤。保持口腔清洁,咽部及时上药。
(6)饮食要清淡,多饮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