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口水医学上称之为流涎。造成流口水的原因很多,有生理和病理两类因素,婴幼儿期的流口水往往是生理现象。新生儿口腔内的腺体细胞未发育成熟,所以唾液分泌很少,每天只有5~50毫升左右。3~4个月的婴儿唾液分泌开始增加,每天约200毫升。5~6个月后由于婴儿的食物由液体逐渐过渡到固体,因咀嚼而刺激唾液腺分泌增加。6~8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牙,萌出的牙齿刺激口腔内的神经也会引起口水增多,加上此时小儿的吞咽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吞咽动作不协调,不能把口腔内过多的口水及时吞咽下去,婴儿的口腔又浅,因而发生流口水现象。这是一种生理现象,无需任何治疗,随着年龄增长和口腔深度的增加,牙齿萌出,吞咽功能进一步完善,小儿掌握了用吞咽来调节过多的唾液,流口水的现象会自然消失。
病理性流口水常见于小儿发生口腔溃疡、鹅口疮、扁桃体炎等口腔病变时,因病儿疼痛剧烈,进食困难,有时连咽口水都感到疼痛难忍,以致出现流口水。患其他疾病,如患面神经麻痹、脑炎后遗症、先天性脑发育不全等神经系统疾病,唾液分泌过多或吞咽功能障碍时也会引起口水外流,此时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小儿流口水时,家长要做好下颌及颈部的皮肤护理。因婴幼儿皮肤娇嫩,口水呈酸性,对皮肤有一定刺激性,轻者局部皮肤发红刺痒,重者因糜烂而继发感染。家长应用手帕或纱布及时将口水擦干,并经常用温水进行清洗,然后涂以油脂。用清洁的口罩,既卫生,吸水性又强,可随湿随换,很实用,用它代替围嘴可减少口水对局部皮肤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