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最优秀的执行者
31510200000009

第9章 精神比能力更重要(2)

而杨丽却不这么想,她觉得自己工作这一年确实有很多的感想,而且她也想借此机会向公司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于是,她精心制作了一份图文并茂的年终总结,阐述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对公司的看法、建议,每一部分都有详细的数据和直观的图表作为依据。

这份报告获得了老总的赏识,结合这一年来杨丽的工作表现,他认为这个犯傻劲的员工应该在更适合的岗位上成长,决定大力提拔她。

杨丽没有让老总失望,在新的岗位上她一如既往地以“傻乎乎”的精神把每项工作都努力做完、做好,很快就担任了部门经理这样重要的职务。

看上去,杨丽好像的确有点“傻”:别人不做的她去做,别人应付她认真。但这种“傻”,体现出的却是大智慧!

正是这种“傻”,让起点比很多人低的杨丽,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很多自认为有能力的人。

做的时候心甘情愿,付出的时候无怨无悔,不计较、舍得干,这种精神,表面看起来是“傻乎乎”,实际却是“会舍才会有得”的大智慧,这也正是最好的执行者能创造工作和自己发展奇迹的关键所在!

如何让执行更到位

为什么很多时候执行的效果会不尽如人意?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人一接到任务,第一个反应就是。“好烦人,整天不是做这个就是做那个,真不想做”、“事情都成堆了,赶紧做完拉倒”。“无所谓,拖一拖再说”……

一有这样的想法,必然会造成两个后果——一是马马虎虎,不是想着如何做好,而是想着如何省事,赶繁完成,应付过去;二是不会主动去思考如何才能散得更到位,结果必然会大打折扣。

新华网上登了一篇题目为。“职场人士切忌犯这样的错误”的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我需要到北京参加一个会议,而且在路上我也向同行的A经理(安排他在北京有其他事)透露了我第二天早上8点要参加会议的信息。到北京后由于需要拜访一个朋友,所以就在朋友家附近找了一个酒店入住,但是一查地图,却发现所住的酒店离开会的地方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

在酒店与朋友聊了一会儿后,朋友邀请到他家去参观一下他的新家。由于我的名片用完了,明天开会需要准备一些名片,所以在准备去朋友家之前,我把A经理叫了过来,告诉他把U盘里的会议邀请函给打印出来,另外,我的名片用完了需要去帮我做一盒名片。

在朋友家玩了一会儿,已经是晚上7点,朋友要请客吃饭,我就打电话让A经理也一起过来吃饭。吃饭时多说了会儿话,回到酒店时是晚上9点多了。为了看一下名片的质量,我让A经理把邀请函和名片给我,他居然说他没去做。

我一听就蒙了,急忙拿上U盘就冲出酒店,到外面的街上找打字复印店去打印邀请函和做名片。但是,由于时间太晚,街上很多打字复印店都关门了。我只得挨街去找,谢天谢地,找了几条街后,有一家打字复印店由于给客户赶一份资料,还没有关门。

邀请函打印完毕,要打印名片,店老板讲时间太晚了,名片即使做也得第二天来拿。开会时间不允许,我百般请求。麻烦店老板加班,今晚无论如何把名片给做出来,为了节省时间,我把名片内容设计简化一些。经过再三请求,老板终于答应给我做名片。

拿到做好的名片已经是3个小时后了,在回酒店的路上我尽量克制着怒火。回到酒店,A经理还没有休息,我强压怒火告诉他,由于他下午没有做名片给我带来这么多麻烦。谁知A经理却表示他很委屈,原因是我在给他交代做名片和打印会议邀请函时没有交代他急用,如果是我交代急用,他当时会马上去做的。

这件事我也有责任,也就没再批评他,但是,今后类似的或者其他的事情,我不敢再让他去做了。

很多人都可以从A经理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表面上看起来,A经理好像也有自己的理由:你又没有交代名片和邀请函要急用,这怎么能怪得了我?这就是典型的被动、应付式执行者的思维方式:你说什么我就做什么,你不说,我就不会去做。

这和机器人有什么区别?作为下属,就有责任为领导承担责任,替领导分忧,如果凡事都要领导说了才做,那领导累不累?要下属做什么?还不如干脆自己去做更轻松。

如果是负责任的执行,A经理完全可以做得很好。我们且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并给大家在遇到类似的情况时提供借鉴:

领导交代的事情,要第一时间去做

入住酒店之后,A经理完全有时间将这些事情做好,而不应该一拖再拖,更不需要非得让领导强调“这些需要急用,你赶紧去做”。

主动领悟领导的意图

既然领导已经说了第二天要参加会议,A经理就应该立即想到,特意来参加会议,名片和邀请函第二天肯定就要用。这么简单的事情,稍微用一下心就可以想到,难道还非得让领导交代“明天早上8点急用,你最好今天下午6点之前就准备好”?

领导交代的事情,要及时回复

只要是领导交代的事,不管做了还是没做,都要及时主动给领导一个回复。做了,可以让领导放心,没有做,说明一下原因是什么,好让领导有一个回旋的余地,不至于发生半夜打印不了名片和资料这样的事情,让领导陷入被动,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如果没有达到领导的要求,就应该主动承担责任

在没有完成领导交办任务的情况下,A经理完全可以自己出去想办法把名片和邀请函做好,不能让领导一个人去大街上找复印店。

能保证做到上述四条,被动的应付就开始转化为主动的负责了。

做工作的主人翁

我们都知道,同样去买一样东西,如果是自己花钱买,很多人可能都会非常用心地精打细算,不辞辛苦地货比三家,买的东西质量要好,价格还要便宜。但如果是给单位买东西,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方便和省事,至于质量是不是最好,价格是不是最便宜,都无所谓,反正花的不是自己的钱。

一个最好的执行者,不会把自己的事和单位的事分得那么清楚,他们会把单位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

一旦有了这样的心态,他们时时都会考虑:我怎么才能做得更好?哪里还需要改进?如何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怎么样才能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蒋巧玲是着名化妆品品牌。“羽西”的总经理,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件事情让她印象特别深刻。

当时,她刚刚担任中国区的产品经理。因为国内销售的羽西产品都要从境外进口,为了让国内的消费者能够在第一时间体验到最新的产品,只要新产品一推出,她总在第一时间订货。

但事实上,因为需要办理各种相关进口手续,加上翻译说明书所需要的时间,新产品在国内面市的时间往往要比境外晚6~9个月。

这样一来,货是订了,但因为相关的手续没有办齐,没法发货,产品只能积压在境外的仓库里,相关物流、关税等费用在订货时必须付清,所以,公司不少钱都压在里面,而没有产生任何效益。

为此,蒋巧玲的上司把她叫过去,狠狠地批评了一通,毫不留情地质问她:“如果你用的是自己的钱,你会这么早订货吗?会让产品积压在境外而产生:不了任何效益吗?”

蒋巧玲羞愧地低下了头,低声说:“如果是自己的钱,一定会慎重!”

从那以后,她改变了以往的订贷方式,办好一切手续后,再下订单。

这件事情对蒋巧玲的影响很大,从那以后,做很多事情之前,她总会想起上司的话,思考如果这是自己的事,她会怎么去做。这种想法,让她对每一件事情都不敢有任何马虎,总是想好了再去做。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心态,她越来越受到重用,最终成为羽西的总经理。

其实,不仅仅是蒋巧玲,优秀的人往往都具有这样的品质。

在有关韩国总统李明博的传记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