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最优秀的执行者
31510200000008

第8章 精神比能力更重要(1)

执行是一种精神

所谓执行,就是“完成任务的学问”。在任何单位,将任务完成得最好的人,就是最好的执行者。他们往往能获得最大的器重和发展。

那么,什么样的执行者能把任务完成到最好呢?最好的执行者和一般的执行者有什么区别呢?我们不妨来看一个故事。

不久前召开的一次跨国企业人才发展论坛上,一家跨圈企业中国区总裁郭先生的发展经历,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郭先生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外资企业做瞢通的行政工作。因为口才比较好,加上大学时一直担任文艺部长,所以公司举办活动时,都让他来当主持人。

按照惯例,每年年终的时候,公司都会召开全国代理商的大会,一是为了交流经验,二来也趁这个机会表达公司对大家的感谢。公司对每年的这个会议都非常重视。因为公司的总部在新加坡,董事长平时很少到中国来,但是每年大会的答谢晚宴,他一定会亲自参加。

这年年终的晚宴,原来一直担任主持人的同事因为生病住院,公司就把主持的任务临时交给了郭先生。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主持一个晚宴很简单,无非也就是多耍耍嘴皮子,把气氛弄得热烈些。

郭先生却不这么想。他觉得,不要小看这一顿晚宴,它可是最能体现人情味、增进感情、激发大家来年销售热情的最好机会。董事长和大家见一次面不容易,一定要创造出一种最好的气氛。

那到底该怎么做呢?他首先想到的是,既然见面,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肯定是互相介绍,能不能从这上面下工夫?

他开始认真琢磨起来,董事长和大家难得见一次,就算是以前和一些代理商见过,可能很快也就忘了。另外,每年都有新的代理商加入,还有一些代理商换了人,所以绝大部分的代理商,董事长是不认识的。

可能很多人会想,不就一个介绍嘛,那也太容易了,谁不会说啊?把董事长往大家前面一领,挨个说:“这位是山东的李总,这位是湖南的王总……”介绍完了,互相握个手,寒暄几句就完了。

但这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吗?可能被介绍的人都会这么想:“人家不过是例行公事,我们也就应付两句得了。”

那么,郭先生又是怎么做的呢?

通常,晚宴正式开始之前,董事长都会在贵宾室休息。郭先生利用这段时间,进去和董事长进行了简单的沟通,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和意图。

等大家都落座之后,他写了一张纸条,让人给董事长送了进去。

很快,晚宴正式开始,董事长简单做了一个开场白之后,他领着董事长来到了经销商桌前,开始挨个介绍:“这是山东的总代理。”

董事长一听,立即很热情地握住了对方的手,说:“山东的李总,您好您好,去年山东的销售做到××亿元,是中国区业绩最好的,非常感谢!”

李总一听,不觉一愣,心想:“我们可是第一次见面,他怎么知道我的名字?”随即,他觉得心里暖洋洋的。

接下来的介绍,董事长也都一一叫出了对方的名字。这让大家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受尊重,特有面子。

很多代理商董事长根本就没见过,怎么会知道他们的名字呢?原来秘密就在郭先生给董事长递的那张纸条上。

事先,他跟董事长做了一下沟通,建议介绍时董事长直接叫出对方的名字。这样,对方的感觉肯定会大不一样。等大家入座之后,郭先生把几个重点代理商的名字和去年销售排名的情况,按他要介绍的顺序写下来送进去,董事长只要记住对方的姓和销售业绩就可以。

董事长认同了他的想法。结果,这一年的晚宴,比以往任何一年的气氛都要融洽、效果都要好,不少代理商都表示,来年一定要做得更好。

这件事让他给董事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董事长参加过那么多次晚宴,别人都是人云亦云,唯有这位小伙子那么用心,自己没有想到、没有要求的,他都主动想到做到了,把工作做到了自己的心坎上。

通过这件事,郭先生很快被提拔。而每次提拔后,他都更珍惜机会,在干工作和完成任务时,都要做得出人意料,让人超乎意料地满意。这一来,不仅赢得了领导满意,也赢得单位里其他人越来越多的肯定。7年之后,他成为这家公司的中国区总裁。

不知道听了他的故事,你作何感想?论坛上,有人向他提问,同样一件工作,许多人都在做,为何其他人做不到他这样好的效果?而且他是第一次主持年终的代理商大会,为何能与众不同并且赢得了一般人想象不到的机会呢?

他的回答很简单:“没别的,不管干什么工作,我都要求自己,既然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

这句话,的确总结了最好执行者的关键特点,即在干任何事情时,他们总有一种不把事情做好就决不满足的精神。同样一份工作,他们和别人去做,往往有极大的区别。在别人手中,可能应付过去就可以了,其结果往往平平淡淡。但是,他们去做,就一定要与众不同,甚至光彩夺目。

我们再来看有“打工皇帝”之称的唐骏的一个例子。

1997年,微软公司在日本东京的帝国饭店举行一个新产品的全球首发仪式,唐骏作为主设计师,参与了接待比尔·盖茨的整个过程。

在首发式上,比尔·盖茨要做一个演讲。可能大多数人都会想:演讲就演讲吧,反正他经常做演讲,对他来说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何况,身为一个设计师,完全不用管比尔·盖茨演讲的效果如何,因为那不是设计师的工作职责。

可是,唐骏的想法却与众不同,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让比尔·盖茨的演讲达到最佳效果。

为此,唐骏特意研究了美国总统演讲的方式,包括他们上台之前是怎么走的,哪一种方式最好。之后,他画了一排脚印,只要比尔·盖茨沿着脚印就可以走到一个非常合适的位置,让观众感到更亲近,演讲效果也会更好。

不仅如此,在比尔·盖茨为演讲做准备的时候,等在外面的唐骏并没有像其他同事那样,趁着空档到走廊里抽根烟放松一下,而是一直在门口守着。他想,比尔·盖茨不懂日语,万一有什么事,一定需要帮助。

果然,过了一会儿,比尔·盖茨想去洗手间,但因为服务生不懂英语,他没法问清楚洗手间的位置。

这时,唐骏立即过去用日语向服务生问清楚洗手间的位置,然后亲自为盖茨带路。同时,考虑到洗手间离会议室比较远,他怕比尔·盖茨迷路,特意在洗手间外面等比尔·盖茨出来再带他回去。

不要说比尔·盖茨,换了任何人有这样的下属,都是莫大的安慰,都愿意把机会交给这样的人。

想一想,比尔·盖茨做过那么多次演讲,为什么为了让他的演讲效果达到最佳而在舞台上画脚印的却只有唐骏一个人?真的是唐骏就比别人聪明吗?未必。只是别人缺少他那种精神!

上述的两个故事,其实都谈不上轰轰烈烈,无论是郭先生接受的任务,还是唐骏要处理的问题,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都可能遇到类似情况。但是,为什么他们就能做到最好,而我们许多人往往就做不到呢?

这样的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进一步深思!

以前,我们总以为,执行就是一种能力,但实际上,执行更是一种精神。能力不够可以培养,但如果没有精神,就算有能力,恐怕也不能让它得到充分发挥!

只有具有“要做就做到最好”的精神,才会想尽一切办法、调动所有的潜能,把事情做到无可挑剔。

执行的境界,分为三个层次:

最好的执行境界:不做则已,一做就要做到最好。就像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郭为所言:“就算是擦桌子,你也要擦得比别人干净些。”

其次的执行境界:尽可能完成任务,但只满足于“过得去就行了”。

最差的执行境界:总是完不成任务,而且还经常怨气冲天。

如果希望自己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发展,你就要抱着“要做就做最好”的精神去做任何事情。这样,非凡的发展与机会,就在前面等着你!

最好的执行者具备的精神

“这个任务太难了,还是算了吧。”

“能做到这一步已经不错了,就算是结果有点不如意也情有可原。”

如果自己执行打了折扣、没有达到目标,许多人就会找出上述理由来为自己开脱。而这样的理由,只要找,何止千万条!

最好的执行者,决不会找这样的借口,他们一定具备“咬紧目标不松口”的精神,不懈地奋斗和努力。

有这样的精神,执行者的信心和斗志就会被空前激发出来,因此,在他们面前,没有什么工作是做不到、没有什么任务是完不成的。

有一次,海尔售后服务中心收到了一封用户来信,说自己家的冷柜出现故障,希望海尔派人去维修。

但是,或许是用户粗心,信封上只写了“浮山”两个字,没有留下详细地址。

这样的线索,还需要找吗?还能找到人吗?

大多数人可能都会选择放弃,但海尔的员工并没有将这封地址不详的信置之不理,而是立即派人前往浮山,拿着这封信一家一户地打听,直到晚上才在当地民警的帮助下找到了寄信的用户,并帮他修好了冷柜。

想一想,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么处理?

可能我们会想:连个详细地址都没有,怎么去维修?去不了也怨不了我们,只能怪客户太粗心。然后将信扔在一边,或者等着客户再次跟我们联系。

一般人会觉得,就算不去给客户维修,好像也合情合理,毕竟,谁会拿着这样一个地址,去做大海捞针、不可能的事情?

但真的是不可能吗?为什么海尔的员工却能做到,欺上压下非他们能力出众,有三头六臂?

其实,他们和我们一样,也只是普通人,他们多的,只是一种精神:永远对客户负责,只要认定了目标,就一定要做到。没有具体地址,可以挨家挨户去问,可以求助于当地的民警。

有了这种精神,什么事情会做不成呢?

曾经一度热播的军旅题材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中,有一段情节很让人感动。

上级安排狙击手顺溜去伏击日军司令员石原,伏击地点恰好就在顺溜姐姐家附近。给石原探路的坂田等人发现了顺溜的姐姐,兽性大发地强暴了她,并将她和丈夫都残忍地杀害了。

亲人在眼前被残杀,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惨痛的打击。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此时的顺溜就应该冲出去阻止坂田的暴行,最好能用他百发百中的枪法打爆这几个日军的头。

然而,顺溜自始至终都沉默着。

是顺溜胆小没有血性吗?是顺溜对姐姐没有感情吗?是顺溜不恨日军吗?都不是。让顺溜强忍着仇恨和愤怒继续潜伏的原因,是他没忘记自己的任务目标是什么——伏击石原。

如果他出去救自己的亲人,三天三夜的潜伏就失败了,伏击石原这个任务目标也就不可能完成了。从情理上讲,他这样做,也不能责怪他,可是从整个战役大局来讲,他这么做却可能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正是因为顺溜真正以一个最好执行者的思考方式来想问题,“咬紧”伏击石原这个目标不放松,真正做到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才痛苦地忍耐下来,最终完成了伏击任务。

顺溜只是个虚构出来的人物,剧情展现的环境距离我们也很遥远,但是他的精神却很值得我们学习。

正如中国卓越的政论家、出版家邹韬奋所说:“个人做事,在动手之前,当然要详慎考虑;但是,计划或方针已定之后,就要认定目标前进,不可再有迟疑不决的态度,这就是坚毅的态度。”

执行任务时,顺溜有着坚毅的态度,我们执行时也应该“咬紧目标不放松”。

对于一般的执行者来说,目标就像海上的浮灯,稍有波澜就隐没不见。而对于最好的执行者来说,目标却是灯塔,不论到达灯塔的道路上风浪有多大、困难有多少,他们都会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会舍才会有得”的大智慧

执行,很多时候需要一点“傻乎乎”。当然这个“傻乎乎”指的并不是真傻,而是不卖弄小聪明、不投机取巧。只要有价值、对单位有益的事,就会认认真真去做,而且不计较、不怕“吃亏”。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大智若愚”的精神。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很精彩的故事,题目是《最傻的员工成功了》,故事的主人公杨丽是一个只有高职学历的女孩,令人吃惊的是,她竟然用了短短三年的时间,就从普通的前台接待成为部门经理。

让她迅速脱颖而出的,正是她那种一般人难以做到的“傻乎乎”。

第一点“傻”:别人都怕吃亏,而她却是主动找“亏”吃。

杨丽刚到这家人才云集的大公司求职时,最后一轮考察要求她在人力资源部实习三天,任务是将公司去年的部分文件整理归类并在电脑里建档保存。

然而,就在杨丽忙碌了一天之后,下班前却传来了坏消息,总公司紧急通知暂停招聘新员工。这个消息让参加实习的其他人都忿忿不平,而杨丽却心平气和地继续工作,并对部长说:“这些文件我都整理了一半了,如果换成别人又要从头开始。活儿没干完心里不踏实,我明天再来,一个上午就足够了。”

第二天,杨丽果然又来到公司,把剩下的工作认真完成后才离开。

公司都已经明确表示不会招收她为员工了,她居然还不赶紧去找工作,而是白白给人家做工,相信大多数人看到这里都会觉得杨丽实在是很傻。

但是,故事的发展出人意料,两个月后,当这家公司完成调整,重新招聘员工的时侯,部长第一个电话就打给了“傻乎乎”的杨丽。于是,杨丽这个。“最傻的求职者”正式迈入了这家公司的大门。

第二点“傻”:别人在应付,她却下苦功。

一开始,杨丽在公司里的职位是前台接待。在大家眼里,这是公司里最“垃圾”的岗位,平时只要接听电话、做个来客登记就行了,虽然轻松,但却毫无前途可言,这种工作只要应付一下就可以了。

然而,杨丽却毫无怨言,她给自己立下了目标,要做到“问不倒、答得快”。不仅公司所有的电话号码和房问号,连公司的其他一些信息她全都背了下来。而且,她还做了一般的前台不会做的工作:详细记录每次例会、年会时各个部门报告的业务情况。这样,无论客户在电话里提出什么问题,她都能够最快地解答,做到让客户满意。

为了给来访客户留下最好的印象,她每天中午都把大厅打扫得干干净净。为了不错过客户的电话,她还少喝水,减少去厕所的次数。

知道的人都说,她这么做简直是在犯傻劲,不值得。到底值不值得,她用成绩回答了这些人。在一次接待客户的时候,杨丽发现客户对公司的业缋不太了解,兢礼貌地把公司的业绩等情况一一介绍清楚。客户觉得一个前台接待都能把公司的业绩说得这么详细,可见这家公司的确值得信赖,由此增加了合作的信心。

正是凭借这样出色的工作表现,仅仅一年的时间,杨丽便获得了优秀员工的称号和丰厚的奖金。

对没有前途的工作采取应付的态度,大概是很多“聪明人”都会做的事。但是,只有最好的执行者才能想到:没有不重要的工作,只有不重要的人,即使是不起眼的工作也要做到最好。

第三点“傻”:别人走过场,她却加倍认真。

按照公司的要求,年末的时候,每个员工都要写一份年终述职报告,大家都觉得上千份报告摆在老总面前,老总肯定没时间看,所以都敷衍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