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开创智慧人生的九大法则
31508100000006

第6章 巧妙提高执行力

敢于承担责任

很多人为什么喜欢推诿?原因无非是两条,一是嫌麻烦,二是怕承担责任。

有了这样的心态,就算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都不愿意做,都恨不得把责任推给别人。

而最好的执行者,绝不允许推诿,既然问题出现了,就一定要解决。

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夕,我们应邀为北京的酒店行业做培训。在分享如何将执行做到位时,该酒店的总经理谈到这样一件事。

几年前,他在一家酒店担任大堂经理。

有一天,他听到前台传来争吵的声音,马上走了过去。

原来,一位客人想要兑换外币,但是,在签支票时,不小心把名字写错了位置。按照规定,这样的支票没法兑现外币。

服务人员请他重新签一张支票,这让客户很不高兴,他只带了一张支票。他大声责怪服务员为什么不事先告诉他名字要写在哪里。服务人员也觉得挺委屈,小声嘀咕说:“明明是你自己写错了,凭什么全怪在我头上?”

客人一听,火气更大了。大堂经理看到这些,连忙上去道歉,并且让客人先别着急,他给银行打电话,看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

他马上给银行打电话,几经周折,终于弄清楚,解决的方法并不难,客人不需要重新签支票,只要在正确的位置再写一下名字就可以了。

一听这么容易解决,大堂经理的态度又那么好,客人的火气一下子消了,说:“太感谢你了,要不我就要拨打投诉电话了。”

就这样,一场风波被化解了。

这个学员现在已经成为一家国际星级酒店的负责人,他总结这件事情时,说了这样一句话:“难是因为你不敢去面对。敢负责,就没有什么难事。”

客人的名字签错了位置,只要服务人员主动打个电话,就能很轻松解决了。就是一个电话的问题,没什么难的。但为什么服务员却连这么简单的事情也做不到?就是因为推诿。出了问题,先把责任推到客人身上,自己不去想办法解决。

属于自己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就绝不要推诿。假如每个人都不愿意承担,把责任推给别人,那企业怎么发展,个人又哪来的机会?所以,从现在开始,决不推诿。

做,立即去做

拖拉是把现在就应该去完成的任务推到以后,今天的事推到明天,明天的事再推到后天,推来推去就打了折扣,甚至没有了结果。

可能,我们都看过这样的情景:

情景一:

周一早会上,老总公布了新的工作方案,交代秘书整理好会议记录,第二天交给他。秘书想,明天交给老总就行,来得及。于是,这件事一直拖到下班。

晚上回家后,看到吸引人的电视节目,她又对自己说:“一会儿再工作吧,先放松一下!”看完电视已经是深夜了,秘书已经没有心情和精力去完成任务了。

第二天早上,当她两手空空站在老总面前时,领导对她的表现很失望。

情景二:

老总让策划人把策划案在下午5点前做出来,策划人认为还有好几个小时呢,不着急,手上还有别的工作,就先忙别的去了,迟迟不动笔。

快到时间了,策划人一看来不及了,就草草制作了一个策划案交给了领导。领导看完,沉着脸说:“你用心做了吗?拿回去重新写。”

事情不到最后一刻决不动手去做,结果可想而知。

要想执行到位,就不能允许“拖延”的念头出现;只要想到了,就立即去做,别给自己找任何借口。

关于台湾首富郭台铭的一个故事,至今都被人津津乐道。

有一次,一位美国客户到台湾考察。几家电脑公司都想争取到这个客户,都做好了迎接的准备。

客户到达的当天,一家电脑代理公司的协理王先生早早就来到了机场,本以为自己已经够早了,没想到刚一到,就看见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代工制造商——广达电脑董事长林百里带着四五个业务员已经等候在那里了。

这一来,王先生的信心顿时减了一半,自己级别不高不说,而且只是一个人,人家可是董事长亲自带队,无论从阵容还是实力,自己都没法竞争。但不管怎么样,既然来了,还是得跟客户打个招呼,建立一下联系,说不定以后还有合作的机会。

飞机降落之后,客户走了下来,正当大家都准备上去迎接的时候,却惊讶地发现,和客户一起有说有笑走下来的还有一个人——郭台铭。

原来,得知客户要来台湾考察的消息之后,郭台铭马上了解了客户的飞机航班信息,在客户转机时,一同坐上了飞机。

就这样,飞机还没有降落,项目已经谈得差不多了。

永远比别人早一步,这就是郭台铭。

假如郭台铭和其他人一样,在机场等待客户下飞机,那这次的机会能不能给他,真不一定。

在工作中,我们可能做不到像郭台铭一样,但起码我们可以学习他那种做事的精神。任何时候,都不要给自己的惰性找借口,对付拖延的最好办法,就是做,立即去做。

脚踏实地做事

中国共产党创立人之一李大钊有句名言:“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弛于空想,不骜于虚声,而唯以求真的态度做塌实的功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

最好的执行者往往能够脚踏实地,把工作落实到位。他们不仅仅做事踏实,说话也很实在。

前不久看了张建华的书——《骨干是折腾出来的》,其中讲了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起来很轻松,听的人也很愉快,可是,批评训练中不认真的战士,就有些难了。

他想:都是朝夕相处的战友,大家一个寝室住着,有的还比自己年纪大,指名道姓的话很不合适。

于是,他很笼统地说:“今天训练,有些同志表现不够刻苦,希望今后努力。”每个战士都很自在,因为说的不一定是自己。

正好连长在一旁路过,听到张建华的话很不满意,说:“就5个人,你还‘有些同志’。你直接说,是谁?”

这件事对他影响非常大,是啊,才5个人,还要说“有些同志”。为什么不敢指名道姓,为什么会浮于表面、不敢一抓到底?说白了,还是不敢承担责任,怕得罪人。

没错,这样自己是落了个“老好人”的名声,却会因此损害团队的发展。

如果连点名批评都不敢,那么那些做得差的战士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怎么可能达到改正错误、促使整个团队健康发展的目的?

最好的执行者拒绝空浮,他们不仅说话实在,做事也是抓实、抓细,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执行工作。

着名职业经理人李开复在《给中国学生的第六封信:选择的智慧》一文中提到:

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件事情。当我从中国回到微软总部后,发现刚接管的部门有一个项目存在方向上的偏差——开发团队并没有把用户摆在第一位,而只知道研究一些看上去很“酷”的技术,我就毅然终止了该项目的研发。

当时,有一位员工问我:“你怎么能够确定你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像windows这样的产品也是经历了10年左右的市场检验后才站稳脚跟的。你凭什么笃定这个项目不会在未来收获惊喜呢?”

其实,我之所以能够快速做出抉择,主要还是因为我在此前的工作中已经有了类似的教训。

我曾经在SGI公司领导200余人的团队,研发一套世界最先进的三维漫步技术。这套技术能在10年前的硬件上营造出美丽的三维效果。但在做这个项目时,我们完全没有考虑用户和市场的需要,开发出来的三维体验并没有针对某一个特定的客户群,而是想解决所有客户的问题。结果,最终的产品无法利用SGI现有的营销渠道,产品对硬件及网络的要求也超出了普通用户的承受能力,我们这个项目最终被取消,技术被公司出售。

这件事对我的打击非常大,因为我手下的200余人都需要寻找新的出路,有的人甚至因此而失业,我深感愧疚。但另一方面,我也从惨痛的教训中吸取了足够的经验。

李开复之所以毅然终止了该项目的研发,一是有教训,二是他明白,作为一个优秀的执行者,必须不求空名和项目的“好看”,而要有实际的效果。

当实际的效果与空名和好看的形象矛盾的时候,毫无疑问以实际的效果作为选择的基本依据,这样的做法,正是决不空浮的表现,值得每个执行者好好学习。

事杂则心累

法国《兴趣》杂志曾经对人一生都在做什么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是:每个人站着30年,睡着23年,坐着17年,跑着1年零75天……而英国广播公司委托人体研究专家对一生进行的量化分析是:沐浴2年,等候入睡18周,打电话2年半,等人回电话14周,无所事事两年半。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每个人站着的30年里在想什么,而你在等候入睡的几年里又在干什么?也许这时大多数人的心兵已经开始交战,他们接触到太多、太杂的信息,并为此而心累。

其实这只是人为地在自己的思想上加压造事而已,谁都有因外事而心烦的时候,但你却不能因此而让自己心兵大动,让你的心永远处于矛盾与矛盾的交战中。这时你就不要被动地接触太多、太杂的东西,而应该让你的心灵在复杂的世界里不受污染,甚至变得更加纯清。这就像所谓的“禅不立文字,以心印心”之说。

有位僧人拿着一本珍贵的经书找到六祖慧能请教其中达摩祖师训示的禅之精髓,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真指人心,见性成佛等问题。慧能听后马上说道:“教外别传,要师父干吗呢?不立文字,就应该烧摔你手里的书。”然后真的把那本经书烧了。

我们的人生就像一本珍贵的经书,我们出生时,那是一本纯洁的无字书。但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及所接触东西的增多,这本无字书就会变成有诗、有文、有哭、有笑的小说。而小说的内容就是我们对世界上所有东西的记录。有些人心里的东西太多、太杂,那他的人生小说就会变得无章可循,但有些人却可以把一本小说再变成一本有别于童年的无字书。

这就像禅不拘于任何形式和成见一样,它追求的是一种心的解脱、净化和空明。六祖慧能的焚经之举如当头棒喝在他的弟子心中投下一颗净化心灵的石子,让他们懂得去领悟人世的真谛和佛法的精妙。

清华艺术系陈丹清教授的辞职信中就这样感慨道:现在中国为什么很少出现一些在某一领域特别拔尖的人,估计和学太多太杂的东西有关!同样的道理,你为什么被生活所累,也跟接触太多、太杂的东西有关。

禅不拘形式,而生活中杂七杂八的东西也不是你人生的真谛,它们只是你心灵的灰尘,你要过滤它们,不让它们成为你心累的理由。别太在意,别接触太多、太杂的东西,透视琐事、忘却不幸、藐视挫折,这何尝不是一种心灵的释放、人生的升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