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书香醉我
31498400000051

第51章 听智者言读圣贤书

黎先耀先生推出的《中外名家书话经典》(两卷本)──《读书美谈》和《书林佳话》是中外名家关于读书随笔的精品荟萃。其中不仅有名人读书的方法、艺术、情趣等,还有他们爱书、买书、借书等趣闻轶事。可以说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任何一位向学者来说,都将有所启发和教益。读罢此书,我的感受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王国维先生所说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读书治学三境界亦是美谈。这里还有鲁迅的《随便翻翻》、南怀瑾的《读古书的方法》、林语堂的《读书的艺术》、李敖的《要把金针度与人》等等,不一而足,它们均为劝读良言,言之切切,概无说教之嫌。

书籍是会提高人的,从野蛮到文明,从庸俗到高尚,书籍能给人以智慧和力量。我们从书中寻觅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及改造它们的东西,读书越多的人便越有见识。秀才不出门,可知天下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鲁迅一支笔能令反动军阀寝食不安,惶惶不可终日;为什么钱书对洋人的吹捧不屑一顾,并对亲自上门造访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的汉学专家以犀言相讥,让人家热脸蹭了个冷屁股,很没面子。如先生所言,"人谓我狂,不知我之实狷……"就像我们的一些商家做广告时动不动打出×××国际金奖的幌子,许多作家不注重修炼内功,或自我炒作,或互相吹捧,不就是谋求有似于斯的"认可"吗?有人甚至恨不得扒光了裤子往上冲,藉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哪怕只赚点浮名或是混个脸熟。有道是:坐拥万卷,何假南面百城。钱书,老夫子一个,你牛个啥?不就是因为你拥有了别人不曾拥有的知识么?对了,这已经足够了。山登绝顶我为峰。钱钟书先生就是一个登临书山绝顶的攀援者。他根本无须自我标榜,或哗众取宠。

中国古代的君王也有不少是饱读诗书的,即或有不读书的,他们大多也能认识到读书的好处,即使在愚惑民众的同时,也没忘了给儿孙请学识渊博的老师"陪太子读书"。刘项从来不读书,大概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只能将其界定为草莽英雄。梁高祖"三日不读谢玄晖诗,便觉口臭",我不知是真到如此境界,还是附庸风雅。大家知道,毛泽东酷爱读书,即使在戎马倥偬的战场也时常手不释卷,正是这广博的知识充盈了他广阔的胸怀。所以,在他眼里,秦皇汉武只是"略输文采",唐宗宋祖也仅"稍逊风骚",他"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如此的豪迈和自信,也就自然使他成为主苍茫大地沉浮的风流人物。也许有人说,你说刘邦不读书,然而《大风歌》似乎也不像是一个文盲所作。窃以为,昔日高祖还乡时踌躇满志、情满意得,想当初他在咸阳见到威风八面的秦始皇时不无感慨"大丈夫当如此也"。"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正是触景生情的偶一为之,就其诗而言,不过相当于现在的"三句半",我以为没什么创作难度。试想如果刘邦能读点诗书的话,他的表达也不会如此粗糙。他的后代汉武帝刘彻,读了点书就是不一样,《秋风辞》则能显现几分文采。

中国象棋有一种先攻"七星卒"(兵三进一或兵七进一)的开局叫"仙人指路",笔者以为,看看这两本书,您也许会得到"仙人"般的指点,从而自在地徜徉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