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书香醉我
31498400000021

第21章 悦读,不会闪了你的腰-读方圆《一心不乱》

一册小书在手,随手翻阅,读来轻松,会心处莞尔一笑。翻这样的书我相信是一种悦读。同事方圆女士的《一心不乱》就是这样的一本书。方圆崇尚的写作方式是随性写作。美食、美文以及远方的美景都是她的所好。办公室常有方圆的包裹,不是当当网寄的图书,就是她网购的这个城市无法买到的好吃的。读我所爱,食我所好。应该说,无论对灵魂,还是口腹,这个女人都会款待自己。

《一心不乱》是部率性之作,它的可贵之处是,既无忸怩之姿,也无顾怜之态。那种淡然的写作心态是最本色的,她的书中我们读不到无名的闲愁,读不到无尽的卖弄,读不到无边的矫情。本书分两大块,一半是读书的,大概是作者所说的"一心不乱"的雅事;而另一部分则是"声色货利"的俗事。关起门来一心不乱地读书与推开门从容走近声色货利的世俗生活,二者说来有些矛盾,但想来也是统一的,真实的。

就阅读和生活态度而言,方圆有几分小资,也有几分老土。我说她小资是基于她的阅读取向及行万里路的悠悠;我说她老土,就是对银川小吃的迷恋,以至于晚上带上北京的朋友满巷子找"杂碎"。伪小资是很会装的,比如段子里说的盛装吃麦当劳,喝芝华士等等。方圆出生在书香门第,就读书来说,她的父亲,既是良师,更是益友。据她说,有些书,大概是正人君子眼里的可能有毒的书,父亲觉得可以看,但不说,老先生只是会意地把它放在书架明显的位置。大书概意思是:孩子,看吧,看完放回去便没事了。这岂止是父女间的理解,这是读香书人的默契。在本书的"不过一书生"中,作者写自己的阅读心得、阅读经历,如与王国维、老舍、巴金、黄仁宇、南怀瑾、黄永玉、海子、王小波等大家神交,也有醉与我们身边的作家诗人甚至摇滚歌手雅聚抑或是清谈,如石舒清、莲子、苏阳我等等。

读书交游说来是风雅之事,然而,作者丝毫没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自恃。相反,本书第二部分"没有神明的日子",写的是平淡而真实的生活。至于吃袁那应该是本能,是无师自通的事。就像她读书挑剔作者、出版社,讲究版本一样,她对在银川的吃也在行。《长在银川吃在银川》里写了有的已消逝了的许多银川老店里的小吃,她不但记得店面招牌,大碗小碗的单价,甚至是蘸的蒜汁、撒的蒜苗、香菜等等。每每写来,情趣盎然,如数家珍。

作为一个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作者的文字流露出了对那个近乎是小镇子的老银川生活的怀恋。作者偶尔把眼光投向似乎行将远去的"老银川"的市井小民,感受他们的本真与欢乐。我一直觉得现在的都市人离生活远了,远到我们连最近的邻居都不愿理睬。你能想象一个书香女人笔下的市井小民、引车卖浆者流?在提及这些小人物时,有时你分明能感觉到作者在咧着大嘴笑,最次也是捂着嘴自己乐。她笔下那个卖呱呱糖的良田妇女:糖是"俺们家是良田的,自己打的,农闲着呢,啥也没掺,就是落了点土。"作者用白描手法写了这样一位郊区大嫂,尽管没有半句评述,但我能感觉到,她对这位憨实的大嫂的善意,而且糖也一定买了而且吹吹土吃了。还有《洗澡》里,那个澡堂子搓澡的大嗓门陕北婆姨,她"手法专业且从不打马虎眼,解痒得很"。当然,我能感觉到作者更喜欢她身上的那种来自乡间的质朴气息。

她笔下也有现代人关于婚姻及生活审美困惑及其他,然而,困惑之余,文字间流露更多的是达观和幽默。如《阶段性已婚干物女》《要爱情不要婚姻》等,这些文章表现出的是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思无邪》中,作者逛街,面前走过一摩登女郎,朋友一口咬定是只"鸡"。作者困惑,而且追上去看了,确认很美。而朋友更确信自己的经验,说再美她也是一只"鸡"。作者最后还在耿耿于怀,她甚至希望这个城市最美的女人能亲口告诉自己,她只是一个时尚女郎。其实,方圆的困惑不是没有道理。这是流行服饰的娼妓化带给我们的尴尬。我甚至也愿意相信,那个丁香一样的女人就是良家妇女,哪怕她风情点风骚点,但绝不是一只"鸡"。如果谁不信,请把那些荣登过世界时装大展的模特们穿过的衣服借来穿上在银川步行街走两圈,肯定会被认为是一只"鸡",甚至是一只被薅秃了毛的"资深老鸡"。

有位著名作家说阅读是世界上最危险的事。说来有点玄虚,我不苟同。我不相信一次不堪的阅读能闪了自己的腰。我觉得别人的文章好了咱读,不好了朝天一扔或对地一砸骂声"狗日的"。如果因一本书乱了心神和方寸,我确信那不是书的错。要知道,《红楼梦》中读《西厢记》的是玉洁冰清的林黛玉,而不是别的"骚蹄子"。所以,我还是坚持开卷有益。我对自己和别人的书的阅读期待不高,我们不要故作高深地神化阅读的功能和后果。一本书,只要让人读了有所思、有所乐,就足够了。方圆自由写作,率性生活,她的文字很真实、很从容,看不到刻意的技巧或雕琢,一如她"一心不乱"或"声色货利"的生活。在这个装×盛行的时代,还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