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身体健康枕边书
31447900000038

第38章 中老年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11)

由于老年性痴呆患者大多体质差,肾功能减退,故极易造成药物在体内积蓄,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因此,药量应严加限制。用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并且密切注意患者对药物的反应。药量应限制在一般成人剂量的1/3~1/2。如果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后症状无改善,切勿盲目加药。当患者伴发精神症状时,应积极地进行治疗。对体质弱、食欲差的患者应适当补充维生素,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注意水电解质平衡。虽然促进脑代谢的药物(如脑复康等)的疗效难以肯定,但也可试用之。除少数有明显兴奋躁动或有合并症或有反社会行为者需要住院治疗外,大多数的患者应在自己的家中接受治疗。

对大多的患者而言,实施正确的心理治疗和精心护理比药物治疗更为重要,特别是在疾病的早期,病情尚未充分发展时更是如此。虽然要使已丧失的记忆、理解、抽象思维等能力完全恢复正常是不可能的,但通过适当的心理治疗可合理地使用残存的脑功能,使患者的行为能维持在普通水平或社会允许的范围内。为改善或保持患者的记忆功能,可让患者读每天的报纸,看电视,听收音机,按规定的时间核对钟点,到附近熟悉的街上按列好的清单购买物品,鼓励患者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

如果病情许可,可让患者适当参加社会活动和做一些手工劳动。如果患者存在定向障碍,可实施“定向治疗”,在门上或墙上等地方贴上醒目的标志或给予诸如时间、位置等简单的信号,以帮助患者正确定向。在治疗中,禁止独出心裁地随便改变患者已经熟悉了的生活环境。如果改变环境,应根据具体条件,对患者进行有计划的训练,或用简练、明确的词句反复介绍环境中的事物,以使患者的思想行为能尽快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患者家人对患者是否关心,是否配合治疗,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成败。不论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治疗,也不能对患者持厌恶或敌视的态度。

老年性痴呆的饮食疗法

中医认为,老年性痴呆多为年老体虚,五脏疲惫,肾阴亏乏,精血不足,心肾不足,髓海空虚,脑脉失养所为故步入花甲之年后,应注意养阴益肾,填精补髓,以改善记忆,增强智能,消除疲劳,以防止老年性痴呆的发生。可选用下列食疗方。

羊骨粥羊骨1000克,大米100克,细盐少许,葱白2茎,生姜3片,莲米10克(研细)。将羊骨洗净,捶破,加水煎汤,以汤代水,加大米、莲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细盐、葱白,生姜,早晚温热服食。可补肾填精,聪脑安神,壮骨生髓,适用于肾精亏乏,脾胃不足之老年性痴呆等。

胡桃首乌炖猪脑胡桃仁、何首乌各15克,天麻6克,猪脑1副,调味品适量。将天麻切片,首乌布包,猪脑去筋膜备用,锅中放清水,天麻,胡桃,首乌,文火炖沸后,下猪脑,煮至脑熟,去药包,调味服食。可以脏补脏,以形活形,养血补肾,育阴填精,适用于老年人五脏亏虚,髓海不充所引起的心悸,失眠,记忆下降,痴呆、健忘等。

鱼头炖冬菇鲢鱼头1个,冬菇、肥肉,调味品各适量,人参粉3克。将鱼头切为两半,放入葱、姜、料酒腌2小时把肥肉片,鱼头,冬菇同放盆中,加清水,食盐适量,上笼蒸至30分钟左右,再放入黄瓜丝,葱花,香菜,味精姜末,香油参粉即成。可聪脑明目益智,适用于肾阴不足,髓海不充所致心悸,失眠,步态不稳,视物模糊,痴呆等。

猪脊髓甲鱼汤猪脊髓200克,甲鱼1只,调味品适量。将甲鱼用沸水烫死,去甲壳,内脏,头、爪,猪脊髓洗净备用,将甲鱼肉与葱,姜同放锅中,武火烧沸后,改文火煮至甲鱼肉待熟时,下猪脊髓、煮沸、再下胡椒,味精、精盐、料酒等,煮熟服食。可补气血,填肾精,强腰脊,聪脑目,对老年性痴呆,脑动脉硬化,脑萎缩等,有良好的补益食疗作用。

牛肉胶冻牛肉1公斤,黄酒250克,元肉15克。将牛肉洗净,切成小块,放锅中,加清水适量,武火烧沸后,转文火煎煮,每小时取肉汁一次,加清水再煮,如此反复四次,将四次所取肉汁约2000克用文火续煮至肉汁粘稠时,调入黄酒、元肉碎末、续煮至肉汁稠粘,停火候温装瓶,每晚温服1小杯。可益气养血,健脾开胃,适用于中老年人脾胃亏虚,心血不足,健忘失眠,体弱消瘦,纳食减少等。

白木耳炖肉白木耳15克,精猪肉500克,大枣10枚。将木耳泡开,去根蒂、杂质、洗净,猪肉洗净切片,冰糖捣碎,大枣去核,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武火烧沸后,转文火炖至白木耳熟透即成。可补胃益中,适用于脾胃亏虚所引起的虚劳百疾,眩晕,乏力,动则喘息,健忘,心悸,失眠,多梦等。

补脑宁神羹猪脑(或牛、羊脑)2副,银耳,黑木耳各6克,香菇6朵,鹌鹑蛋3只,首乌汁2茶匙,精盐,味精等调味品各适量。将二耳,香菇发开,洗净,二耳切碎,香菇切丝,鹌鹑蛋煮熟,去壳备用,猪脑去筋膜,上锅蒸熟后切碎,同放入开水中煮透,下鹑蛋,首乌汁及调味品等,煮沸,加适量淀粉勾芡即成。可补脑明目,宁心安神,适用于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之眼目干涩,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精力不集中等。

花生粳米粥花生米45克,粳米60克,冰糖适量。同入砂锅内,加水煮至米烂汤稠为度。每晨空腹温热食之。花生米中的卵磷脂是神经系统所需要的重要物质,能延缓脑功能衰退。

羊脑羊脑1个,蒸熟后调味食用。有益肾健脑的功效。

桂圆红枣水桂圆10个,红枣10个。放适量水煎服,每晚睡前服。适用于老年性痴呆患者夜间失眠、易惊、烦躁不宁。

紫菜蛋汤紫菜10克,鸡蛋2个。炖汤。适用于老年痴呆患者饮食辅助治疗。

饮食营养预防痴呆症

对于人类,尤其用脑较多的人,大脑需要的能量较多,虽然大脑的重量不足人体重量的1/40,但是耗氧量却占全身忌耗氧量的1/4,因此热量的满足是大脑健康的首要因素。在日常生活饮食中,需要注意主食的摄入量不能低于机体的需要量,以满足机体所需要的糖类。

老年人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为1克/(公斤体重·日)左右,如果供应不足,机体各组织细胞包括大脑细胞交会迅速衰老。蛋白质的数量固然重要,质量同样也很重要,其氨基酸的比例要齐全,卵磷脂的含量要丰富,这样才能有益脑的代谢,有益于构成神经组织。

鸡蛋是最佳蛋白质之一,同时含有大量卵磷脂,老年人1~2个/日便可以满足机体需要;乳类、瘦肉类均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豆类及其制品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豆类及其制品含有优质蛋白质达40%,含有164%的卵磷脂。另外,老年人适量补充些鱼类有利于脑细胞的健康,因为鱼类中含有脑神经传导所需要的重要物质。

脂肪的供给量控制在占食物热能的20~50%为宜,50~60g/天,包括食品中所含的油脂与烹调用油。胆固醇量控制在300mg/天以内,不宜过分限制,若限制太严将影响其他营养素的摄入,若胆固醇过低还可能影响组织的修复和免疫功能。碳水化合物应控制在占总热能的60~65%,特别要减少仅能产生热能而无其他营养素的食糖。

中老年人的营养食谱

我们的日常膳食是由谷类、杂豆类、动物性食品(包括鱼、肉、奶、蛋类等)、豆类制品、蔬菜与烹调用油,再加干鲜果品这六类食物构成,各类食物各有其营养特点,都要经常食用。下面列出具体食谱作为例子:

(1)中年人食谱举例

对象:45岁男性,轻体力劳动者。

本食谱供能量2400千卡,蛋白质80克,其他营养素基本符合中年人要求。

早餐:小米粥(小米50克)花卷(标准粉50克)咸鸭蛋(50克)。

午餐:大米饭(粳米150克),炒肉末豌豆(肥瘦猪肉30克、豌豆100克、植物油5克、味精、盐适量),炒肉丝芹菜(瘦猪肉20克、芹菜150克、植物油5克、味精、盐适量),虾皮黄瓜汤(黄瓜50克、紫菜2克、虾皮8克、植物油1克、精盐适量)。

晚餐:馒头(标准粉150克),葱爆羊肉(瘦羊肉50克、大葱25克、植物油6克、盐适量)素拌菠菜(菠菜150克、麻酱10克、味精、盐适量),丝瓜汤(丝瓜25克、面筋20克、香菜适量)。

晚点:西瓜200克。

(2)60岁老年人食谱举例

对象:60岁男性,轻体力劳动者。

以下食谱供能量2000千卡,蛋白质71克,其他营养素基本符合老年人要求。

早餐:馒头(标准粉40克),牛奶卧鸡蛋(牛奶250克、鸡蛋40克)。

午餐:烙春饼(标准粉70克),炒合菜(猪肉25克、绿豆芽100克、菠菜100克、韭菜20克、粉条20克、植物油10克、酱油、盐适量),红豆小米粥(小米35克、红豆15克)。

晚餐:米饭(粳米150克),香菇烧小白菜(小白菜200克、香菇10克、植物油15克、高汤、葱、姜、料酒、盐适量),炒胡萝卜丝(肥瘦猪肉10克、胡萝卜50克、冬笋50克、植物油5克、姜、酱油、盐适量),菠菜紫菜汤(菠菜50克、紫菜10克、鸡汤、料洒、味精、盐适量)。

晚点:桔子50克。

(3)70岁老人食谱举例

对象:70岁男性,极轻体力劳动者。

本食谱供能量1800千卡,蛋白质65克,其他营养素符合老年人需要。

早餐:花卷(标准粉50克),牛奶(牛奶200克)。

午餐:发面饼(标准粉150克),肉丝炒韭菜(猪肉丝25克、韭黄120克、植物油8克),虾皮三丝(虾米皮10克、菠菜50克、土豆70克、胡萝卜80克、植物油5克),海蛎汤(海蛎肉10克、高汤300毫升、香菜少许)。

晚餐:米饭(大米100克),葱椒带鱼(带鱼75克、葱、姜、花椒、醋、白糖适量,植物油6克),小白菜日蘑汤(小白菜70克、干口蘑10克、粉条20克、油1克、汤300毫升)。

晚点:桔子50克。

老年人三餐热能分配:早餐占30%,午、晚餐各占35%。

中、老年妇女可按上述食谱各城去部分粮食、油脂,以减少200~300千卡能量。

(第十节)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世界范围的、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的健康问题。目前全世界约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目前认为,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显微结构受损、骨骼脆性增加,从而导致骨骼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升高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现象。当具备上述现象,患者又伴发有因骨质疏松引起的某些临床症状,如腰背疼痛时就称为骨质疏松。

由于骨质疏松在无声无息中进行,因此在早期病人可无任何感觉,以后有的仅有腰背疼痛。有的病人则由于脊椎压缩性骨折而矮了一截,比原来身高“缩”了2~3厘米甚至10厘米。有的则导致脊柱后突,后者又引起胸廓畸形,影响肺功能。更有甚者,则出现骨折。骨折的部位以椎体、股骨颈和腕部为多见。股骨颈骨折不但多见,而且危害最大,骨折一旦发生,需长期卧床,从而使活动大大受限,体力和健康水平急剧下降,抵抗力降低;易发生皮肤损害、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感染。

骨质疏松无特殊症状,需借助x线摄片和骨密度捡查等方法来诊断。当骨质疏松能在X线片上显示出来时,一般矿物质已丢失30%~50%,往往已有十余年漫长的积累过程。

在正常人群中,约有5%~10%患有程度不等的骨质疏松症。其中40岁以上可达10%~25%,60岁以上竟高达30%~50%。女性在绝经期的前后,骨质疏松发病呈直线上升,约为男性的4~10倍,患病率高达40%~65%,70岁以上者几乎达到100%。

据统计,全世界有髋骨骨折病人160万,预计2050年将增至450万以上。对上海城郊10429名老年人群调查表明,骨折发生率为156%,城市居民多于郊区,女性比男性多见。

骨质疏松的分类及症状

骨质疏松症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此类又分为两型,即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第二类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第三类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常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

骨质疏松的常见症状有:

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疹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中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着。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着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骨质疏松的原因

骨质疏松曾被认为是老年人的专利,然而,今天的研究发现,钙的流失其实从中年就开始了。大部分人的脊椎骨质量,在25~30岁之间到达巅峰,而长骨(例如腰骨)则在35~40岁之间到达巅峰。过了此巅峰年龄后,体内各处的骨骼开始减低密度。

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原因有骨折、激素疾病、饮食中蛋白质及钙的含量低、骨软化、骨老化、女性绝经、钙-磷不平衡、缺乏运动、长期黄疽、胃切除、乳糖不耐症等。

缺乏钙质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因素,它将导致骨骼裂痕增多、身高下降、臀部及背部疼痛、脊椎骨弯曲。男性的骨质量约比女性多30%,故此症主要影响女性。约25%过了更年期后的妇女受此症影响。缺乏女性荷尔蒙是造成停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的主因。

女性是患骨质疏松症的最危险因素。科学家们还认为骨质密度下降的速度和遗传也有关系。另外黄种人和白种人比黑种人患病率高,其它容易患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包括:大量饮酒导致降低骨质密度,吸烟,长期服用类固醇药等。

易患骨质疏松症的人群

绝经期后的妇女妇女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由此而造成体内骨骼的正常生理代谢即骨吸收与骨形成之间的平衡被打破,骨吸收明显高于骨形成。

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患者这类患者甲状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增高,促进体内破骨细胞活性增加,使骨钙溶解,从而造成骨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