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黄金二十年
31439800000018

第18章 人生五十,护肝润肠(3)

睡觉也讲究规则么?对,睡觉就和交通一样都讲究规则,大马路上你不懂得交通规则就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同理,睡眠不懂得睡眠规则就等于无效睡眠,甚至还会伤及你的身体。比如说,23点至凌晨3点为子丑时,胆肝经最活跃的时候,肝胆要回血,“躺下去回血,站起来供血”。如果你每晚22点钟左右躺下,静静得不要说话,到23点的时候,也就睡着了。肝胆开始回血,把有毒的血过滤掉,产生新鲜的血液,到一百岁也没有胆结石,也没有肝炎、囊肿一类的病。如果你天天熬夜到1点多,肝回不了血,有毒的血排不掉,新鲜的血生不成,胆又无法换胆汁,所以这些人容易得胆结石、囊肿、大三阳、小三阳各种病症。

睡觉要关窗,不能开风扇、不能开空调,人生病很多都与此有关,因为人在睡眠之中,气血流通缓慢,体温下降,人体会在表面形成一种阳气层,这种阳气层它使人叫“鬼魅不侵”,什么意思呢,阳气足的人,不做恶梦,就是这种阳气,占了上风。开空调,开风扇,情况就不一样了,开窗户,窗户走的是风,风入的是筋,如果开空调,也有风,风入筋,寒入骨。早上起来,身上发黄,脸发黄,脖子后面那条筋发硬,骨节酸痛,甚至有人就开始发烧,这就是风和寒侵入到了筋和骨头里的缘故,这也就是气受伤了。如果说晚上睡觉不开窗,不开空调,不开风扇,连房门也关上,效果最好。如果热,把房门打开,把窗户关上,效果就差了一点,但是他不至于第二天早上起来浑身乏力,后背僵硬。

有人把客厅的空调开开了,把卧室的门打开,和直接开空调睡觉是差不多的,开了空调以后,空调那个寒进了骨了,所以心里发冷,心在哪,心在脑髓,脑为髓之海,骨髓里有寒,那肯定心里就寒了,怎么办,补肾阳、补中气,什么时候补到心里不冷,烧就退了,寒走出去了。

另外要强调的是睡觉时要肢暖,四肢要暖,因为四肢是阳之本,这个大家都知道了,四肢不暖,肯定是肾阳不足,应该在睡觉之前把手脚捂暖,手脚和肚脐、背后的命门都要盖好。

养肝有秘诀,脾胃先护好

《金匮要略》一书中提到:高明的医生见到肝病,就应该想到它会影响到脾胃,应该首先顾护、调理脾胃;如果脾气旺盛,不受邪气侵犯,就不用去补它。

肝病患者最出现的症状是什么呢?胃口变差、恶心、腹胀、厌油等胃肠道症状,而不是黄疸、肝区疼痛等肝脏“自身”的症状。这就说明,古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观点还是有一定根据的。也就是说中医里关于养肝先护脾是有道理的。其实,人体是一个整体,肝脏有问题,并不仅仅影响脾胃,其他脏腑也是会受到影响的。相比之下,古人似乎独独对脾胃特别重视,这和脾胃自身的功能密切相关。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问是不是患上了肝病就一定不能治疗呢?肝细胞的再生跟身体的营养状况是密切相关的。慢性肝病患者本身消化能力就比较差,如果此时没有及时得到营养的补充,其病情的恢复就会受到限制。除此之外,调理脾胃对治疗肝病还有“先实未受邪之地”的作用。什么意思呢?意思也就是先稳定未被敌人攻击的后方,从而稳定自己的根基,为持久治疗打下基础;另外调理脾胃还能截断病情的发展,既然疾病的传变规律是这样的,那么稳定脾胃功能就可以使疾病不再加重。

脾胃怎么调理?多吃补品,多吃一些滋补的“好东西”就解决问题了吗?当然不是,要不然医生也不会要求肝病患者尽量少吃油腻的东西,多吃清淡的东西。因为古人所讲的是“当先实脾”,并不是说“当先补脾”。到底何谓“实”脾呢?其实“实”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只要是能使脾胃功能保持正常、不受邪气侵犯的措施,都可以算是“实”。

那么,对肝病患者来说,具体又应该如何养护脾胃呢?中医学认为,胃、脾是脏腑气化升降的枢纽,为气血生化之源。而“动为纲,素为常,酒少量,莫愁肠”则是保养脾胃的四大要诀。

动为纲:指适当的运动可促进消化,增进食欲,使气血充足,精、气、神旺盛,脏腑功能不衰。那么如何以运动来强健脾胃呢?

健运脾胃主要包括,温中健运法和培元益气法。长期练习这两种方法可调整和增强脾胃功能,增加胃肠蠕动,促进饮食的消化和吸收;同时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慢性溃疡、虚寒型胃痛便秘、久泻、月经不调等症,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温中健运法

按揉腧穴:以右手劳宫穴分别按住中脘、神阙(脐)、气海和关元穴,依次按揉各穴,每穴2分钟。

摩全腹:用一手手掌或两掌重叠,男性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女性反之,以脐为中心,从左下腹开始,经关元穴与中脘穴,先按顺时针方向摩腹,3分钟;然后按逆时针方向摩腹,3分钟。

揉神阙(见图②):以一手内劳宫穴对神阙穴,按逆时针方向,或顺逆各半,按揉神阙穴5分钟。

按揉足三里:以一手大拇指指腹按揉足三里穴,3分钟。

培元益气法

摩小腹:先以一手掌面或两掌重叠,内、外劳宫穴相对,男性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女性反之,以掌心对于脐和关元穴,依次分别按揉两穴位,每穴2分钟;然后将手移于左下腹,以关元穴为中心,经曲骨穴与脐,先顺时针方向摩小腹部,3分钟,再逆时针方向摩小腹部,3分钟。

击腰骶(见图⑥):双手握拳,交替以拳背有节律地击腰骶部,40至60次。

揉震关元(见图④):以掌心对关元穴,先按顺时针方向揉关元穴36次;后按逆时针方向揉关元穴,36次;然后再以一定压力置于关元穴后上下震动,5分钟,注意不可憋气;最后轻轻按揉关元穴,1分钟。

素为常:少吃油腻的食物,多吃蔬菜。日常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以便清理肠胃。进食要温凉适当,以免热伤粘膜,寒伤脾胃。

酒少量:不要嗜酒无度,以免损伤脾胃。

莫愁肠:思虑过度易伤脾胃。久之会气血生化不足,使精神疲乏、心悸气短、健忘失眠、形体消瘦,从而导致神经衰弱、肠胃神经官能症、溃疡病等。所以,必须注意性格、情操及道德的修养,做到心胸豁达,待人和善。遇事不要斤斤计较、苦思冥想,更不要对身外之物多费心思。

此外,得肝病时间短的患者,他们一开始多数是以实证为主的,以湿热者多见。湿热会影响脾胃运化功能,从而出现口干、口苦、口臭、恶心、腹胀、大便排出不爽等症状。他们的舌质一般偏红,苔白腻或黄厚腻。这时清热利湿就是“实脾”的方法,因此这类患者适宜用一些黄连、黄芩、车前草、鸡骨草、布渣叶、土茯苓等清热利湿的药物。当然,茵陈蒿、溪黄草、田基黄等清肝胆湿热的药物也是对症的。

如果患者平时身体就比较虚弱,属于脾胃虚弱型的话,那他很可能就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热象,反而表现为以湿为主的情况,如头重身困、疲倦乏力、腹胀、不想吃东西等。这时,我们在治疗方面就要知道变通,不是清热为主,而是要以祛湿健脾为主。此时,常用的药物就变成薏米、藿香、茯苓、白术、苍术等。

久病的患者,如果其身体状况之前一直比较好,突然出现胃口不好、厌油等症状,那多数是因为脾胃不能有效地运化食物,这种情况也可能与患者过早过多进补导致食滞有关。所以,这时的治疗应以消食导滞为主,用的药多是鸡内金、谷芽、麦芽、神曲等。

久病但原本身体就虚弱的患者,到了疾病的后期,可能会出现疲倦、纳差、大便稀烂等情况,这时就要使用健运脾胃的药物,如四君子汤、陈夏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等,使脾胃运化正常,从而有效地缓解症状。

除此之外,肝病患者对于脾胃的调理还跟天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居住环境(岭南多湿)、饮食特点(酒客多湿)等有关。所以。以上所讲的仅限于一般的调理。如果要治疗疾病,还是应该根据中医的辨证结果来使用药物或食疗。

便秘,小病不小

便秘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人身上,虽是小病,但却极易反复,导致长期治疗效果不佳,给患者生活上带来极大的不便,甚至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且便秘可以诱发或加重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甚至导致患者致残或死亡,且便秘患者发生肠癌的几率远高于正常人。

便秘是一种复杂的临床常见病,影响因素很多,发病年龄在50岁以上,病程为7个月~9年,除外器质性病变(如肿瘤、结肠息肉、克隆病、结肠炎等)所致肠道狭窄及由药物引起的便秘,且均排除肠道或肛门器质病变所引起的便秘。患者的主要表现时大便秘结,面色萎黄无华,时作眩晕,心悸,甚则少腹冷痛,小便清长,畏寒肢冷,舌质淡,苔白润,脉沉迟。在中老年人中,约60%左右有不同程度的便秘。

平时判别便秘只要仔细注意一下便可。常人食物进入胃肠,经过消化、吸收最终将残渣变成粪便排出体外大约需要24~48小时,两次大便间隔时间一般应该是1~2天。但由于每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排便习惯可明显不同,有的人每日或2~3天大便1次,也有一些人一天大便2~3次,虽然排便间隔或次数不同,但只要大便不稀,不干燥硬结,排便时不费力,都属于正常状态。如果因为某些原因,使粪便在大肠内停留时间过久,粪便内所含的水分被过量吸收,粪便变得干燥坚硬,排便时伴有时间延长,难于排出,肛门坠胀、疼痛,或引起了腹胀、腹痛、多屁、食欲不振、头晕乏力等症状,正常的排便规律被打乱,排便次数减少,间隔时间延长,严重者排出的大便像羊屎样,呈小球形颗粒状。如果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并伴明显排便困难,这种情况就称为便秘。

便秘虽不是什么大病,但却十分痛苦,且可导致一些并发症,宿便堆积在肠道里,不断产生各种毒气、毒素,造成肠内环境恶化、肠胃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新陈代谢紊乱、食欲及睡眠差、精神紧张等。中医认为,便秘主要由燥热内结、气机郁滞、津液不足和脾肾虚寒所引起。因此当我们遇到便秘后首当其冲的应当是润肠,促进肠道里蠕动。

便秘后我们应当怎么做呢?首先来说大部分人会选择最为方便简单的饮食入手,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利于排便的饮食。

蜂蜜甘蔗汁:蜂蜜、甘蔗汁各l杯,拌匀,每日早晚空腹饮。适用于热秘。

黄芪玉竹煲兔肉:黄芪、玉竹各30克,兔肉适量,加水煮熟,盐调味服食。适用于气虚便秘。

首乌红枣粥:何首乌30克,红枣10枚,冰糖适量,粳米60克。先将何首乌水煎取药汁,再与红枣、粳米共煮煮粥,粥成人冰糖,溶化后服食。适用于血虚便燥。

芝麻核桃粉:黑芝麻、核桃仁各等份,炒熟,研成细末,装于瓶内。每日1次,每次30克,加蜂蜜适量,温水调服。适用于阳虚冷秘。

鸡薯羹:鲜白毛鸡矢藤15~30、白芯番薯200克(切细),煎水,加适量片糖服用。

黄芪笋鱼汤:黄芪10~20克、党参15~30、黑芝麻12~24克(布裹)、玉竹15~30克、陈皮5、笋壳鱼100~150克,煲汤。适用鱼气虚便燥,津液不足之便秘。

将橘皮洗净:切细丝,加白糖、蜂蜜适量,煮沸,冷却,每次1汤匙,每日服3次,可治便秘,经常喝点蜂蜜水,也可解除便秘之苦。

雪耳大枣汤:雪耳10克,大枣15枚,冰糖适量,隔水炖1小时后服食。适用于便结难解,头晕心悸,面色黄苍白者。

百合汤:百合50克加水煮至熟透,加蜂蜜适量服食。适用于便结如羊粪,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者。

首乌红枣粥:首乌20~30克,大米60克,红枣10枚,冰糖适量。首乌先煎,再加大米、红枣煮粥,适合于血虚便秘。

酸奶:每日饭后或饭前两小时左右喝一杯酸奶,可治疗便秘。

此外还有核桃、柚子、葡萄柚、地瓜(红薯)、糙米、苹果、熟香蕉等。香蕉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糖分,具有很好的润肠通便功能。不过,这种作用只有熟透的香蕉才具有,生香蕉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当然,如果你是一位对食物十分敏感或是对食物不太感兴趣的好动者,你不妨用自己的双手,坚持以下自我按摩法,相信也能起到通便的作用。

按摩腹部,增加肠道“运动量”。

摩腹:仰卧于床上,用右手或双手叠加按于腹部,按顺时针做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摸,力量适度,动作流畅。约3~5分钟。

按揉天枢穴:仰卧于床上,用中指指腹放在同侧的天枢穴上,中指适当用力,顺时针按揉1分钟。

掌揉中脘穴:仰卧于床上,左手的掌心紧贴于中脘穴上,将右手掌心重叠在左手背上,适当用力揉按1分钟。

推肋部:仰卧于床上,两手掌放在体侧,然后用掌根从上向下推两侧肋部,反复做1分钟。

按揉关元穴:仰卧于床上,用一手中指指腹放在关元穴上,适当用力按揉1分钟。

提拿腹肌:仰卧于床上,两手同时提拿捏腹部肌肉1分钟。

按摩腰骶,让你的肠道“扭”起来。

推擦腰骶部:坐于床上,两手五指并拢,以掌根贴于同侧的腰骶部,适当用力自上而下地推擦数次,直至腰骶部发热为度。

按揉肾俞穴:坐于床上,两手叉腰,两拇指按于两侧肾俞穴上,适当用力按揉1分钟。

按摩四肢,声东击西。

按揉合谷穴:以一侧拇指指腹按住合谷穴,轻轻揉动,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合谷穴是全身四大保健穴之一,也是清热止痛的良穴,可以有效缓解因便秘造成的头晕、饮食不振、情绪烦躁、黄褐斑、痤疮和腹痛等症。

按揉支沟穴:以一侧拇指指腹按住支沟穴,轻轻揉动,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支沟穴是治疗便秘的特效穴。

按揉足三里穴:坐于床上,两膝关节自然伸直,用拇指指腹按在同侧的足三里穴上,适当用力按揉1分钟,感觉酸胀为度。

按揉三阴交穴:坐于床上,两膝关节自然伸直,用拇指指腹按于同侧的三阴交穴上,适当用力按揉1分钟,感觉以酸胀为度。

以上的自我按摩法能调理肠胃功能,锻炼腹肌张力,增强体质,尤其适于慢性便秘的人。但必须坚持早晚各按摩一遍,手法应轻快、灵活,以腹部按摩为主。

暂时解决了便秘问题,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为了防止下次再复发,那么平时我们就应当着重防预,真正做来防患于未来。每天早晨起床后饮用一杯温白开水,或加入少量食盐的有淡咸味的白开水,可以增加消化道水分,有利于排便。养成大便的卫生习惯。每天晨起或早饭后或睡前按时解大便,到时不管有无便意都要按时去厕所。只要长期坚持,便会养成按时大便的习惯。平时要多吃含纤维素的蔬菜(韭菜、芹菜、菠菜等)和新鲜水果。要鼓励老人适量喝水或饮用蜂蜜水,大枣、芝麻和胡桃等,这也有润肺通便的作用。坚持体育锻炼能改善胃肠的蠕动,提高腹部和会阴部肌肉的肌力,从而有利于保持老年人大便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