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老虎是鳞翅目,夜蛾科,切根夜蛾亚科夜蛾的幼虫,俗称土蚕、切根虫等。为害作物的有20种左右,为害严重的主要有3种,即小地老虎、黄地老虎、警纹地老虎。小地老虎在我国发生2~7代不等,长城以北2~3代,华北3~4代,长江流域4~5代,华南6~7代。华中和华东以老熟幼虫、蛹和成虫越冬。华南可终年繁殖,无越冬现象。成虫昼伏夜出,喜食花蜜、糖醋液及其他发酵物,对黑光灯也有较强趋性。成虫产卵量大,可达1000粒左右,卵多散产在土块缝隙、枯草上和多种杂草的叶片背面。1~2龄幼虫昼夜活动,咬食嫩茎、叶片,3龄以后白天潜伏在表土下,夜间为害。瓜苗定植伸蔓后,幼虫逐渐转入瓜田为害,咬断嫩茎,并拖入穴内取食,4~6龄暴食。幼虫有假死性,一遇惊就蜷缩成环形。小地老虎适宜温度为18℃~26℃,相对湿度为70%,高温对其生长发育不利,30℃左右成虫羽化不全,产卵量下降,初孵幼虫死亡率增高。黄地老虎在西北地区1年发生2~3代,华北和东北3~4代,越冬虫态在新疆主要以老熟幼虫越冬,华北以2~6龄幼虫越冬,少数以蛹越冬。越冬场所为麦田、绿肥、休闲田及田埂、沟渠、堤坡附近等。越冬幼虫在3~4月再次为害,老熟后化蛹,第1代幼虫为害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黄地老虎不耐高温,到第2代时,受高温抑制,田间发生量很少。越冬代成虫喜趋食大葱和芹菜的花蜜,卵散产在土面和作物根茬、杂草的叶背。幼虫昼伏夜出,1~2龄幼虫将叶咬成小孔或缺刻,或在表土下蛀食根茎部或爬至苗顶端切断嫩头取食。警纹地老虎在西北1年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化蛹,4~5月成虫羽化,第1代幼虫5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害。第1代成虫7月上、中旬出现,第2代幼虫10月上、中旬老熟入土越冬。警纹地老虎喜干旱,常生活在土壤湿度15%~28%的地方。地老虎的天敌种类较多,共有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近20种。捕食幼虫的除蚂蚁、蟾蜍外还有很多种步甲,蜘蛛类有丁纹豹蛛、食虫瘤蛛等。寄生天敌有夜蛾瘦姬蜂、甘蓝夜蛾瘦姬蜂,还有赤眼蜂寄生地老虎卵,以及寄生蝇多种。
对地老虎的防治方法,杂草是地老虎卵的寄主,也是幼虫向栽培寄主迁移为害的桥梁,因此要精细整地,除尽杂草,铲除田埂土内的蛹,也可种些芝麻诱其产卵后烧毁,也可用泡桐叶诱集幼虫消灭。药剂防治可用2.5%溴氰菊酯、20%杀灭菊酯等,还可用辛硫磷、敌百虫、乙酰甲胺磷、50%甲胺磷乳油、40%甲基异柳磷、40%乙基异柳磷等防治地老虎。拌种参考金针虫防治方法。
或用50%甲胺磷1份加水5~7份,拌种100份。用50%辛硫磷0.5千克,加适量水,喷拌在125~175千克细土中,施在幼苗根际附近,每亩撒毒土20千克。还可用1份50%甲胺磷乳油拌和1000份细沙,或20%除虫菊酯、50%敌敌畏各1份拌和2000份细沙,用50%辛硫磷、2.5%溴氰菊酯,在防治适期地面喷撒,对几种地老虎均有很好防治效果。2.5%敌百虫粉在翻耕后地面喷撒2次,每次每亩3千克,或90%敌百虫、50%敌敌畏1000倍液,在作物幼苗和杂草上喷雾。用90%敌百虫或50%辛硫磷以药∶水∶饵料按1∶10∶100的比例,将药水喷在碾碎炒香的棉籽饼或油渣上,搅拌均匀,或用鲜草代替饵料,铡成碎草,拌入药剂,每千克药可拌鲜草120~130千克。毒饵或毒草在傍晚撒到幼苗根际附近。
140.怎样防治种蝇?
种蝇又名灰地种蝇,俗称地蛆、根蛆,属双翅目,花蝇科。种蝇是多食性害虫,幼虫为害瓜类、豆类及十字科植物。幼虫蛀入初萌发种子的胚乳,使种子不能发芽而腐烂。蛀入幼苗茎内为害则造成死苗。1年可发生2~6代。种蝇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虫在温暖的场所也可越冬。翌春羽化的成虫先在粪肥和开花的植物上进食,成虫对未腐烂的粪肥或发酵的饼肥有很强的趋性,所以田间施用未腐熟的肥料能吸引成虫产卵,或将肥料中的蝇卵或幼虫带入田间。成虫需补充营养一段时间方可产卵,产卵前期的长短因温度而异,温度高时产卵前期短,反之则长。成虫在中午前后比较活跃,瓜播种后,在瓜苗根部土中产卵,以有机肥附近和正在萌发的种子周围产卵最多。幼虫孵化后,即钻入寄主嫩茎内为害,造成瓜苗萎蔫,易枯死。种蝇一般卵期2~4天,在较干的土壤中孵化率低,幼虫3龄,15℃时,幼虫期为2周,25℃时为1周。幼虫老熟后在植株附近土中7~8厘米深处化蛹。20℃左右蛹期2周,完成一代约20天。
对种蝇的防治,设置诱蝇器,取大碗或小盆放于瓜地中,每块地2~4个,诱剂配方为糖∶醋∶水为1∶1∶25,加入少量90%敌百虫,拌入锯末,放入碗内,盖上盖,在成虫活动时间,每天取出鉴别种类,统计诱集的成虫数,诱剂应隔5天再加半量,10天换一次。当蝇量突增,雌雄比例接近1∶1时,即是盛发期,应立即进行防治。
可用2.5%敌百虫粉,每亩1.5~2千克,90%敌百虫1000倍液或21%增效氰马乳油3000~4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杀灭菊酯、20%菊马乳油3000倍液,间隔7天,连续喷2~3次。对幼虫可药剂拌种或播种时撒毒土、灌药等,方法与防金针虫相同。还应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施用充分腐熟肥料要均匀,深施,不要露出地面,以免招引成虫前来产卵。也可在肥料上覆一层毒土,或用敌百虫粉拌入有机肥施入土中。瓜类、豆类进行浸种催芽,浇底水后播种,早出苗,则受害轻。严重发生地块,不要施粪水,可施化肥,或勤浇水,可抑制地蛆活动,淹死部分幼虫。
141.怎样防治瓜蚜?
瓜蚜又名棉蚜,俗称腻虫、蜜虫,属同翅目,蚜科。寄主有75科,280多种植物,我国有113种。其中越冬第一寄主有花椒、石榴、木槿、鼠李等木本植物,草本植物有夏枯草、车前草、苦荬菜等,侨居第二寄主有棉花、瓜类、豆科、菊科等植物,以棉花和瓜类为最重要寄主。成蚜和若蚜在瓜叶背面和嫩茎上吸食汁液,造成叶片背面卷缩,植株生长受抑制。蚜虫分泌的蜜露,受霉菌寄生后,叶片上产生霉污,影响光合作用,造成植株早衰。蚜虫又是传播病毒病的媒介。除棉蚜外,还有桃蚜也能为害瓜类,也是病毒病传播媒介。瓜蚜每年发生20~30代,以受精卵在第一寄主芽周围越冬。春季从越冬卵里孵化出来的干母全部是无翅胎雌蚜,其后代为干雌,大部无翅,仍营孤雌生,少数为有翅迁移蚜,干雌的下代大部分为有翅迁移蚜,成长后飞往第二寄主,其后代为侨蚜。侨蚜又可分为有翅侨蚜和无翅侨蚜,在瓜类或其他第二寄主中蔓延为害。晚秋产生有翅蚜陆续迁回第一寄主,雌雄交配,产卵越冬,这是全周期型。在亚热带南部和热带地区及温室中,全年营孤雌生殖不产越冬卵,称不全周期型。瓜蚜生活周期短,增殖快,早春晚秋10多天1代,春季6~9天1代,夏季4天左右1代,故在适期内种群可迅速扩大。干旱或在暑热期间,小雨或阴天气温下降,对繁殖有利,种群数量迅速增高。暴雨常使种群数量锐减,有翅蚜对黄色和橙色趋性最强。瓜蚜的天敌有213种,其中体内寄生的有蚜茧蜂科、蚜小蜂科、跳小蜂科和金小蜂科26种。捕食性天敌有瓢虫、草蛉、食蚜蝇、食蚜瘿蚊、捕食螨、花蝽、猎蝽、姬蝽等。菌类有蚜霉菌、一种轮枝孢菌,在温室中可控制黄瓜上的蚜虫。
对瓜蚜的防治,控制蚜虫在温室内繁殖,往田间扩散,可在瓜苗出土后及移栽前1~2天,使用40%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2.5%鱼藤精乳油600~800倍液,21%灭杀毙乳油4000倍液等喷雾,杀灭幼苗上蚜虫,务必均匀、周到地喷到叶背面,做到瓜苗带药定植,保护早期苗不受蚜害。当瓜蚜点片发生时,可用30%乙酰甲胺磷加水5倍涂瓜蔓,或用40%氧化乐果乳油加入聚乙烯醇缓释剂涂茎,用药剂1份、聚乙烯醇0.1份、水7份,将聚乙烯醇倒入开水中冲化,冷却后再倒入药剂,均匀混合,将药液横涂在子叶上边的茎上,也可将药剂直接加水7倍涂茎,但药效期较短。大面积可用生物药剂BtA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吡虫啉乳油1000倍液,70%艾灵乐水分散剂4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800倍液喷雾防治。有翅蚜对黄色有趋性,而银灰色则有忌避作用,可在瓜田设置黄色板,涂上凡士林或机油诱杀蚜虫,也可用此作为测报方法。瓜田可用银灰色塑料膜覆盖,以驱蚜虫,还能增温、保墒。也可在田间挂放银灰色薄膜条,驱避有翅蚜降落在寄主上传播病毒病。
142.怎样防治瓜叶螨?
叶螨属于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又称红蜘蛛,俗称火龙。
为害瓜类的叶螨有朱砂叶螨、二点叶螨、截形叶螨、土耳其叶螨。
叶螨是多食性害虫,是瓜类、粮食作物、蔬菜、果树上常见的重要害虫。叶螨以成虫和若虫在叶背面吸食汁液,形成淡黄色斑点,叶渐渐失绿枯黄,直至干枯脱落,影响瓜的产量和品质。叶螨每年发生10~20代,主要以雌成虫过冬,在10月迁至杂草、作物落叶和土缝中越冬。高温地区冬季在杂草、绿肥上仍可取食,并不断繁殖。春季温度6℃时,即可出蛰为害,温度上升到10℃以上时,开始大量繁殖。繁殖方式以两性生殖为主,也可营产雄孤生殖。
一般3~4月先在杂草和其他寄主作物上取食,4月下旬至5月中旬迁入瓜田,在杂草多的田边植株为害较重,先是点片发生,以后随着大量繁殖,以受害株为中心向周围扩散,先为害植株下部叶片,然后向上蔓延,借爬行、风力、流水、农业机具等传播。叶螨发育最适温度为25℃~29℃,最适宜相对湿度35%~55%,故少雨干燥季节和地区为害严重,夏秋多雨对其有抑制作用。叶螨的天敌较多,有捕食性叶螨、捕食性蓟马、深点食螨瓢、小花蝽、草蛉、草间小黑蛛、三突花蛛等。
对瓜叶螨的防治,应进行轮作,冬前铲除田内杂草,翻耕土壤,减少成螨越冬条件。早期在基部叶片为害时,摘除老叶销毁。
合理施肥,促使瓜苗茁壮。苗期结合防治蚜虫,用40%氧化乐果、50%甲胺磷、50%久效磷涂茎。杀螨剂种类比较多,可根据田间叶螨的发生情况选用。在叶螨发生初期,使用杀卵、杀幼若螨效果好,不杀成螨,对卵有抑制孵化作用的药剂有5%尼索朗2000倍液、50%阿波罗5000倍液。在叶螨发生量较大时可使用对卵、幼若螨和成螨全杀的药剂,这些药剂有20%三氯杀螨醇1000倍液、20%双甲脒1000~1500倍液(25℃以下使用700~800倍液)、20%牵牛星3000~4000倍液。在有其他害虫同时发生需要兼治时,可使用40%乐果1000~1500倍液或20%灭扫利3000倍液,或10%虫螨灵(联苯菊酯)4000倍液防治。喷药时应注意喷布叶片背面、枯蔓嫩梢、花器及幼瓜等,均匀周到。如无其他害虫同时发生,尽量不使用有机磷和菊酯类全杀性药剂,以保护天敌,其他杀螨剂均对天敌安全。
143.怎样防治美洲斑潜蝇?
美洲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斑潜蝇有多种,可为害瓜类的主要是几种多食性斑潜蝇,为害较重的除美洲斑潜蝇外还有南美斑潜蝇、番茄斑潜蝇等。其中以美洲斑潜蝇传播快,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后两种在局部地区为害较重。美洲斑潜蝇寄主广泛,有21科,100多种植物。有葫芦科的瓜类;茄科的番茄、茄子等;十字花科的白菜、萝卜等;菊科的茼蒿、生菜、莴苣等;伞形科的芹菜、芫荽等;百合科的葱、百合等;藜科的菠菜;苋科的苋菜;睡莲科的荷花等。其中以豆类、瓜类及茄子等作物受害最重。斑潜蝇以幼虫在叶片中潜食叶肉,形成隧道,弯曲盘绕,一般端部较大,粪便排出在隧道两侧。幼虫食去叶肉,影响光合作用,重者叶片枯萎、早落,果实被阳光灼伤,甚至整株枯死。它还能传播几种植物病毒。在华南地区1年可发生17~20代,华中地区1年发生9~11代,华北地区1年发生6~10代。此虫对温度变化较敏感,喜暖怕冷,温度20℃~30℃适合其生长发育,30℃以上死亡增加。春末夏初气温上升,生长速度加快,为害加重,夏季完成1代约需15天,冬季在广州需60天。以夏天秋季为害最重,冬春季较轻,遇温度持续1周35℃以上,则生长发育受抑制。田间幼虫有自然死亡现象,也有寄生蜂寄生。5~10月为发生盛期,在此期间出现两个高峰期,第1次在5月上旬至8月下旬,第2次在9月中旬至10月下旬,第2次为最高峰。夏秋季卵历期为2天,幼虫期6天,幼虫老熟后咬破隧道上表皮爬出隧道外化蛹,一般落地化蛹,也有在叶片表面化蛹的。蛹期约8天。成虫在9~10时和14~16时活动较强,卵孵化和成虫羽化大多在此阶段。成虫羽化后当天开始交尾,次日即可产卵,卵多产在叶片背面,每雌虫产400~500粒,产卵时刺伤叶片,将卵产于上下表皮叶肉中。成虫多在刺伤处吸取植株叶片的汁液为害,在叶片上造成近圆形刻点状凹陷,成虫寿命10~15天。
对美洲斑潜蝇的防治,由于此虫附着在寄主植物上,可远距离传播,应杜绝传入。此虫对苦瓜、苋菜和烟草为害较轻,与这些作物套种,能减轻为害。早春及时清除田间和地边杂草及栽培寄主老叶,田间发现被害叶片及早摘除集中烧毁。收获后及时清除残株老叶烧毁,可降低虫口密度。美洲斑潜蝇寄生蜂主要有姬小蜂科的釉姬小蜂、茧蜂科的潜蝇蜂、分盾细蜂科的分盾细蜂。一般寄生率可达20%,不施药时,寄生率可高达60%。因此,保护和利用斑潜蝇寄生蜂是控制美洲斑潜蝇暴发为害的主要途径之一。利用成虫趋黄色的习性,用黄色粘蝇纸、黄盘、黄板诱杀。准确掌握防治适期,以幼虫1~2龄时防治最好。还要注意农药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常用药剂有1.8%阿维菌素乳油、1.8%爱福丁乳油、1.8%虫螨克乳油3000倍液,1%灭虫灵乳油2000倍液,40%绿菜宝乳油2000~3000倍液,10%烟碱乳油、2.5%功夫、20%杀灭菊酯1000倍液,18%杀虫双600倍液等。幼虫有早晚爬到叶面上活动的习性,故在傍晚和早晨打药效果好。
144.怎样防治瓜蓟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