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失足成千古恨
明代画家唐伯虎是家喻户晓的大才子。他从小聪颖好学,29岁获乡试第一名,成为江南年轻的“解元”。但他看不惯昏庸腐朽、尔虞我诈的黑暗官场,此后不再追求功名利禄,在姑苏研究佛经,画画作诗,过起隐居生活。由于他所作的诗篇,多讽刺丑恶世态、炎凉社会,故被人广泛传诵,声名鹊起,一些贵族王公也盼望能与之结交。
一日,江西宁王派随从聘请唐伯虎去为王妃画像。唐伯虎推辞不掉,遂前往。至宁王府为王妃画完像以后,又被宁王挽留多住几日。其间,唐伯虎与王府一些文人常接触交谈,吟诗作画。不久,无意中竟发现宁王正准备聚众谋反篡夺王位。唐伯虎虽然对当时的黑暗现实不满,但也不愿成为叛匪的同党,如果这次被卷入宁王的叛逆阴谋中去的话,这岂不是人生一大失足,将成为千古罪人吗?
于是,他思索良久,想出一巧妙计策。他开始假装犯了疯病,成天喝酒说胡话,哭哭笑笑,疯疯癫癫,甚至在粪便中高枕而卧。终于,宁王信以为真,以为他真的犯了疯病,无奈之中把他送回了姑苏。
唐伯虎离开宁王府后,一些文人从他的床底下发现了两句诗:“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劝诫他人不可附逆失足而成千古恨事,若到那时则悔之晚矣。
“清风两袖”“留清白”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朝于谦这首充满正气的《石灰吟》正是他一生的生动写照。
于谦自幼勤奋学习,潜心研读经史典籍、兵书名著,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探求自古至今天下兴亡治乱的道理,并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留心学习古代卓越人物的行事大节。
当时在朝中专权的太监王振,是个贪得无厌的坏蛋,许多大臣都奉承他、贿赂他,凡是进京的官员,至少得贿赂他100两白银。有一次,于谦要上京城奏事,动身时两手空空,只有简单的行李。有人劝他带点东西去,于谦说:“我也带东西去的。”他举出双臂挥着衣袖,笑笑说道:“我带的就是这两袖清风啊!”从此“两袖清风”或“清风两袖”就成了为官清廉的著名成语。为此,于谦专门写了一首诗: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间阎话短长。
这是说,手巾、蘑菇等本来是供民众用的,如果拿来做了拉关系的礼品,那么有用之物反而成为灾害了。我于某人只能带着两袖清风上京城,免得街头巷尾的百姓说短道长。这首诗充分表达了于谦清正廉明的高尚品格和光明磊落的无私胸襟。
于谦带着“两袖清风”去见王振,王振心里恨死了他,便无中生有地诬陷他,把他判了死罪。但这样的逆行倒施激怒了山西、河北等地的数万人民,他们上书请愿。王振见众怒难犯,才不得不释放于谦。
后来,当明英宗再登皇位,于谦被昏君、奸臣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时,抄家的人发现于谦“家无余资”。
于谦不仅诗写得光明磊落,人更是做得光明磊落,只有言行一致的人才能留英名在人间,受到后人敬仰。
与《石灰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他的另一首著名的《咏煤炭》,借对煤炭品格的吟咏,抒发作者自己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情怀,赞颂了为人类造福而甘愿牺牲自我的伟大献身精神: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无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雪地祭诗
金圣叹(1608—1661年),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批评家。
清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笼络全国各地人才,采取科举考试制度,但金圣叹却不去参加。一年,金圣叹的朋友们又劝说他一起去参加科考,以取得官名,金圣叹又坚决地拒绝了。
过不多久,考试结果出来了,金圣叹的好朋友没有一个考中的,考中的人全是些不学无术的家伙。落榜的考生们非常气愤,纷纷聚在孔庙商议。这时,金圣叹也来了,他气呼呼地对大家说:“你们在这儿商议有什么用?朝廷的科举只不过是对有钱人设的,你们不送银两,哪来的功名?我早已打听明白,那些中榜的考生都向主考官塞了大把大把的银两,所以他中榜了,你们却没有。这就叫‘有钱能使鬼推磨’。现在连孔圣人也向财神菩萨磕头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他的一席话激怒了在场的落榜考生。这时,不知谁愤愤地喊了句:“为什么我们不为孔圣人发丧呢?”于是,这些落榜考生抬着孔夫子的牌位,沿街大哭,一直将孔夫子的牌位哭送到财神庙,真如出丧一般。末了,他们还把孔夫子的牌位摆放在财神菩萨的面前。
这件“大事”很快一传十,十传百,不几天就传到了京城。皇帝大发雷霆,立即传下圣旨,将这帮闹事的读书人统统抓起来杀头,他们竟敢戏弄孔圣人,真是大逆不道。圣旨一下,首当其冲的就是金圣叹了。
开斩的日期到了,刑场周围站满了围观的人,街头巷尾传来一阵阵哭声。天地好像也在悲哭,好好的天,飘起了漫天白雪,不一会,天地全白了。面对如此凄惨的景象,金圣叹没有流泪,却泰然自若地对景吟诗一首:
天公何故惜金郎,万里河山作孝堂;
日出东方来祭奠,家家户户泪汪汪。
围观的人听得真切,个个悲愤不已。雪还在飘舞,一代才子就这样陨落了。
郑板桥吟诗骂巡抚
郑板桥是清代有名的诗人、画家。他为人正派,看到当时政治腐败,贪官污吏横行,就弃官回到扬州老家务农。
一天郑板桥有事要进城,就拄着拐杖,背着竹篮上路。从外表看是个标准的老农。路上要过一条河,他上了渡船,付了船钱,找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坐下。可是刚要开船,岸上突然一顶大桥抬来一个官员,衙役们大声喊道:“巡抚曹大人要过河,船上所有人都得赶走。”船家听了不敢怠慢,赶紧把船上的人都赶下船去。可是郑板桥说自己有急事,和船家软磨硬泡不肯下船。船家无奈只好说:“那就请你到后艄委屈一下,前舱让给巡抚老爷坐。”郑板桥只好到后艄蹲下。
巡抚大人到了船上,在前舱官位上坐下,悠闲地观看河面风景,两边垂手侍立的衙役,大气也不敢出一声。
郑板桥蹲在后艄,越想越气,什么曹大人,还不是贪赃的狗官,把老百姓都赶下船,还把老子挤到这里,骂他一顿才解气呢。他略一沉思,高声吟道:
可惜青龙偃月刀,华容道上未斩曹。
至今留下奸臣种,逼得老夫蹲后艄。
这诗被前舱曹大人听到了,马上火冒三丈,怒气冲冲命人快把吟诗人捉来。一声令下,衙役们如狼似虎,连打带骂把郑板桥拖到曹大人面前,曹大人正在生气,下狠心要好好惩治一下吟诗人。当衙役把郑板桥推到面前一看,大吃一惊,原来这老农是他的老师郑板桥,曹大人赶快下座,把老头扶到上座,跪下磕头。衙役们见势,也一个个跪下磕头求饶,曹大人赶紧向郑板桥说:“这班奴才冒犯老师,应该严加惩处。”郑板桥笑笑说:“这些人有的是狗仗人势,有的是背着主子作恶,但更多的是上行下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如何处置,应三思而行。”
说着船已到岸,郑板桥下了船,头也不回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