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诗词故事(新课程百科知识)
31391500000001

第1章 先秦两汉

众人皆醉我独醒

楚国大诗人屈原出生于楚王同姓的贵族,最初曾得到楚王的信任,担任三闾大夫,以及左徒的要职。在他任职期间,楚国的内政外交均取得了一些成就。可是屈原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才能,特别是他的果敢执法的精神,却遭到旧贵族的反对。他们对屈原横加诬陷,离间他和楚怀王的关系,导致楚王疏远了他。相传屈原于农历五月初五在湖南湘阴的汨罗江投江自杀。这是诗人在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爱国志向积郁胸中、屡遭小人谗言诬陷终被流放异地的境况下所做出的最终选择。

据说,屈大夫在投入汨罗江前遇到一个驾着小舟的老渔翁。老渔翁见他容貌憔悴、脸色苍白,口中自言自语,似在吟诵诗句,就问他:

“您不是楚大夫吗?为何会来到这里?”

屈原仰天长叹息了一声,答道:

“世上的人都是污浊不堪的,独有我是清白的;世上的人又都是混混沌沌的,又独有我是清醒的,所以,我就被怀王流放到这儿了。”

渔翁听后,也长长叹息了一声,接着又说:

“屈大夫,既然世上的人都是污浊的,那么您也可以随他们一样啊;既然世上的人都是混沌的,你也可以和他们一样饮酒取乐、忘却尘世烦恼啊!你为什么偏要坚持己见以至于遭怀王流放呢?”

屈原冷笑一声,说:“我岂能用我清白的身体和高尚的节操,去使它们受到玷污呢?我宁愿投入江中,葬身鱼腹,也决不会让世上的灰尘弄脏了我的身体和节操。”

话毕,屈大夫一边吟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一边缓缓迈步踏入江中。

屈原的诗篇中,还有两句是反映有志之士为了追求理想不顾上天入地的百折不挠精神的,那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的这两句话,却被我们后人看作是一种追求救国、强国之路精神的象征。

风萧萧兮易水寒

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作为“人质”被扣在秦国,受尽屈辱。太子丹不堪受辱,设计逃回燕国,并发誓要报仇雪恨。

那时,秦国大将樊于期得罪了秦王,秦王下令杀他。樊于期逃往燕国,被太子丹收留。

燕国国力弱小,无法与秦国对抗。太子丹决定寻找一位勇士前往秦国刺杀秦王。经过燕国贤者田光推荐,太子丹结识了剑客荆轲。田光把太子丹的意图告知荆轲后便自刎而死,以此来激励他承担并完成刺杀秦王的任务。

太子丹封荆轲为上卿,用最高的礼遇接待他。荆轲对太子丹说:“我决心为您献出生命,但是我不能够轻易地接近秦王,希望能用樊于期的头颅和燕国督亢地区的图籍作为进献秦王的礼品,引诱秦王召见我,那我就有机会了。”

樊于期听后说:“能杀秦王,我宁愿一死。”说完割断喉咙,自刎身亡。

于是荆轲带着助手秦舞阳,准备渡易水前往秦国。太子丹乘坐马车来到易水边上相送。这时,秋风把易水边上的桐树吹得萧萧作响,河水泛着阵阵寒光,水边已有一只木船整装待发。

荆轲与太子丹等人下车来到岸边亭中饮酒作别。荆轲有个朋友叫高渐离,善于击打一种称为“筑”的乐器。这时,他击起了筑,荆轲一饮而尽,掷落酒碗,朗声高唱: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歌声悲壮雄浑,令人激奋,使人感伤。

不幸的是,荆轲刺杀秦王未获成功,反被秦王侍从击倒而死。

此后,这两句诗一直成为无数为国事而牺牲的壮士们的共同心声和呐喊。

楚霸王悲壮的吟唱

秦亡,项羽攻破函谷关,自封“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自此,秦汉之争开始。

项羽勇猛无比,长盛不衰。刘邦多智,蓄势待发。公元前203年,刘邦依靠韩信、彭越等人,终于打败项羽,将之困于垓下。此时形势对项羽十分不利。一日夜间,四面传来楚地的歌声。霸王大惊,心想刘邦难道已占领楚地,若非如此,汉营中怎会传来楚地之歌?心中焦虑,起身独自饮酒。虞姬一旁皱眉默默相陪。霸王命人将他心爱的千里宝马——乌骓马牵来,抚摸它的毛发,喂它吃了点饲料,才唤人将之牵出帐外。霸王又紧握虞姬的双手,双目充满慈爱、怜惜地端详了她片刻,忽然长长哀叹一声松开虞姬的双手,举杯一饮而尽,蓦地拔出腰间剑,伸指轻弹,昔日龙吟虎啸之声此时也成迁回低沉之调,随后,霸王吟唱起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声音低沉而苍凉,一向刚强坚毅的脸上已溢满泪水。最后一句似乎在问:虞姬啊虞姬,你怎么办呢?虞姬站起身,说:“大王,我也唱几句。”接着唱道:“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音调凄冷哀怨。歌罢拔剑自刎。项羽又惊又悲,痛苦不已。

东方破晓,项羽不敢多停留,率部下拼死突围,八百勇士拥着他向南冲杀,汉军五千骑兵紧追不舍。乌江边上,有一船夫,愿载项羽东归,可伺机东山再起,但项羽拒绝上船,仰天长叹:“吾无颜见江东父老!”亦拔剑自杀,一代枭雄灰飞烟灭。

好一个西楚霸王,好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只可叹,英雄气短!若随船夫渡江而去,怎可知他日不会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