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不可不知道的老狐狸说话法则
31372200000036

第36章 不要为了说话而说话(2)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伟大导师列宁,在面对劳动群众发表演讲时,最善于运用听众日常生活中能够感知的形象来表达复杂深奥的政治问题。在《什么是苏维埃政权》这篇广受欢迎的演讲中,他说:“日益吸引每个国家工人的新政权的实质就在于:从前管理国家的总是富人或资本家,而现在第一次是由遭受资本主义压迫而且人数最多的阶级来管理国家。在世界上,我们俄国第一次这样建立了国家政权,没有剥削者参加,只有工人和劳动农民组成群众组织——苏维埃。而国家的全部权力都交给苏维埃。”这些再朴实不过的语言,直观明了,准确实在地回答了“什么是苏维埃?这一新政权的性质是什么?”这两个关键问题,解除了人们心头的疑惑。

我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在一生坎坷而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演讲始终是他宣传民主的有力武器。他以演讲阐明观点,宣传真理,以演讲发号施令,激励斗志。1905年,他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公开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革命号召,建立起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基础。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一周年后,在《民报》创刊一周年庆祝大会上,孙中山又发表《三民主义》演讲。他在演讲中,满怀爱国主义情感,以富有哲理的论述,质朴通俗的语言,进一步系统阐明了三民主义。

说到民生主义,他又以大灾大祸防止要比扑灭容易的道理作类比,说明它虽非燃眉之急,但却必须高度重视。“凡是大灾大祸没有发生的时候,要防止它是容易的;到了发生之后,要扑灭它却是极难。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在中国却还是幼稚时代,但是将来总会发生的,到时候收拾不了,又要弄成大革命了。革命的事情是万不得已时才用,不可频频伤国民的元气。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正是最大的责任。”

孙中山博学多识,才高八斗,青少年时代就积累了广博的学识。在香港西医书院学习的五年时间里,除刻苦钻研医学本科知识外,还广泛研读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学、军事学、历史学、物理学、农学等,尤其爱读《法国革命史》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同时,在课余时间,他还十分重视进修中文。尽管如此,中山先生在这篇演讲中都没有用“之乎者也”来卖弄自己,而是以最朴实、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形象化的说明,革命要成功,首先就要唤起民众的觉悟,获得民众的支持,让民众做革命的主力军。革命理论的传播就成为必要的前提,革命理论要为人民理解和掌握,才能发挥它的无穷威力。孙中山的演讲以听众为中心,以听众接受为目的,他深入浅出的演说正符合了大多数人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所以,他的理论才能深入人心。

以简洁准确而又通俗易懂的语言痛陈时弊深刻揭示社会现实,在这方面,我国现代文学的旗手鲁迅先生堪称楷模。

鲁迅的演讲,其友人许寿裳评价说:“深入浅出,要言不烦,恰到好处。”许广平在《鲁迅回忆录》中描述说:“以朴素的、质直的、不加文饰的讲话,款款而又低沉的声音,投向群众。”“雄辩地驳斥了异端邪说,摈弃了弥漫世间的乌烟瘴气,给听众如饭醇醪,如服清凉散。”在鲁迅的一生中,曾多年执教,多次演讲,直接谆谆教导青年,鲁迅的每一篇演讲,都是一篇精彩的战斗檄文。

鲁迅的演讲矛头直指吃人的封建礼教和黑暗的社会现实,思想深刻,讽刺辛辣,深受广大青年学生的欢迎和喜爱。他虽然身材矮小脸色冷白却目光有神、思维如电,话语中透出不可辩驳的力量,似乎他就是“真的声音”的化身。1927年2月鲁迅应香港青年会的邀请,赴港作了《无声的中国》和《老调子已经唱完》两篇演讲。在《老调子已经唱完》中,鲁迅郑重地指出,许多国家都出现了新的声音,只因中国的老调子还没有唱完。这是因为“以自己为中心的人们,都绝不肯以民众为主体,而专图自己的便利,总是三反四复地唱不完,于是,自己的老调子固然唱不完,而国家却已被唱完了。”封建统治者掌握了文化,就是要巩固他们自己贪婪的权力,至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却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之内。

鲁迅又指出,外国帝国主义者尊重文化,不过是一种利用的手段来造成更多驯服的奴才。中国的文化确实是用来侍奉主子的,外国人愈是赞美这种文化,中国将来的苦痛会愈深,所以应该放弃这唱了多年的“老调子”。“中国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是用很多人的痛苦换来的。无论中国人、外国人,凡是称赞中国文化的,都只是以主子自居的一部分。”所以“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总要历险,只有这两条路。”这样的结论是对彻底消除封建主义残余的最好回答。

老狐狸认为,在谈话的时候一定要将意思表达清楚,要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来表达完全自己的意思。

开口请人帮忙有学问

老狐狸认为,开口请人帮忙有学问,其中最大的学问在于要舍得花费。

越国的着名救亡功臣范蠡,在勾践击败吴国之后,深知功高震主的后患,便功成身退,据传他带着西施隐姓埋名当了商人。他发了大财,化名为陶朱公。

有一次,他得知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关进了监牢。他决定让三儿子带着很多的黄金去楚国救二儿子。但大儿子哭着说:我身为老大,如不让我去救,我无脸见人。不得已,陶朱公只得让大儿子去。并告诉他,只要把黄金交给楚国的庄生,什么也不要说,就赶快离开楚国回来。大儿子按父亲的话,把全部黄金送给了庄生。庄生说,你赶快离开楚国,回家去等你弟弟回去。但大儿子不放心,在楚国另一贵人处住下来等候消息。

庄生上朝对楚王说,昨天看星相,大王应大赦天下,于楚有福。楚王听信,决定第二天中午宣布释放包括陶朱公二儿子在内的犯人。大儿子所住的那个贵人知道了这个消息,赶紧向大儿子表功,说是他向楚王说情,明天你弟弟就会放出来。大儿子一看,这位贵人毫不费力就救了二弟,心痛给庄生的钱。便假装向庄生告别,来到庄生府上。庄生立刻知道了大儿子的用意,便叫大儿子把金子拿回去。大儿子果然这样做了。

庄生连夜进宫告诉楚王,说外界谣传,大官商陶朱公的儿子在楚杀了人,贿赂了大王您左右的人,所以大王才准备特赦。楚王一听,怒气冲天,下令杀了陶朱公的二儿子。然后再宣布大赦天下。大儿子看到所有犯人都赦免了,自己等到的却是二弟的尸体。陶朱公明白,大儿子从小在勾贱卧薪尝胆时受苦,舍不得钱财。所以,派他去舍财救人,救回来的一定是尸体。

对于那些开口请自己帮忙,很舍得花费的人,也需要留一个心眼。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如袭击虞国,虢国就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国,虞国也会出兵相助。

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议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良马和美壁,送给虞公。献公哪里舍得?荀息说:大王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了,等灭了虞国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吗?献公依计而行。虞公得到良马美壁,高兴得嘴都合不拢。晋国伐虢,虞公得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虞国大臣宫子奇再三劝说虞公,这件事办不得。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虞公却说,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

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很快就取得了胜利。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产分了许多送给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带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虞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国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