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不可不知道的老狐狸说话法则
31372200000025

第25章 说话有些忌讳(1)

与人交谈,有些东西是十分忌讳的。比如自我炫耀和自我吹嘘,都明白无误地告诉别人自己的浅薄无知和自我满足。抓住别人的小辫子不放手,哪怕是玩笑,也都会让人产生极其厌恶的情绪。交谈的时候,不要泄露自己掌握的秘密。同时也千万不要自我感觉良好,很多时候只不过是一种情绪冲动下的幻觉。不喜欢的人不要当场伤害,要给人台阶下,也是一种自我尊重。此外不要试图阻止别人说什么,别人爱说什么是他们的自由。

不要自我炫耀

老狐狸认为,人不论多么有才华,运气多么好,都不应该去炫耀,尤其是在谈话中,当你炫耀的时候,你就失去了听众。而且很多时候,你会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

不要留恋你的影子——哪怕它很辉煌。要知道,当你望着你的影子依依不舍的时候,你正好背离了照亮你的太阳。

中国人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较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满招损,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样的格言、警句多如牛毛。不仅中国如此,国外也一样。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认为:“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见,只要看出同真理冲突,都愿意放弃。”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我从不歌颂自己,我有财产、有家世,我花钱慷慨,朋友们说我风趣,可是我绝口不提这些。固然我有某些优点,而我自己最重视的优点,却是我的谦虚。”可见,谦逊是我们人类共同珍视的美德。

炫耀自己是一个危险的陷阱,足以让人妒恨。炫耀自己的人,把大量精力放在显示成果、自吹自擂,或试图让他人信服自己的个人价值方面。这样做并不能获得他人的真心称道,却无疑是自掘陷阱。《三国演义》中的才子杨修的遭遇,就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杨修这个人极有才华,常人不能看出来的东西,他往往是一看便知其含义。但是他就是因为犯了炫耀自己这一处世大忌,从而招来了曹操的忌恨,也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一次,曹操命人给他的幕僚们送来一件礼物,上面写着“一合酥”。众人看了,均不解其意。杨修却恃才放旷,当着大伙说:“丞相让我们一人吃一口。”说罢,便打开盒子吃了一块,众人却不敢,他们连忙问杨修为何,杨修说:“这上面不明明白白地写着‘一人一口酥’吗?”众人恍然大悟,均夸杨修才智过人。可是,曹操本想玩一把深沉,却被杨修那么快就说破了,焉有不恨之理。

还有一次,曹操命人给自己的花园修了一道门,等到修好以后,曹操领众人去看,一时之间大伙议论纷纷,唯有曹操不言不语,他取过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便离开了。

众人见了,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可是这个杨修又是自鸣得意,说:“这还不明白,门中加活不就是一个‘阔’字吗?丞相嫌这个门修得太宽了,左右还不马上把它改修小一点。”后来,曹操听说门又改建了,一见正合自己的心意,十分高兴。接着听说又是杨修想出来了。曹操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心中对杨修却是更加忌恨。

这样的事还有很多,从而使曹操对杨修越来越忌恨,而这最后一次正好给了曹操一个借口。

曹操领兵与诸葛亮对阵,一时之间急攻不下,而且粮草又快用光。更糟糕的是,探马来报说马超、韩遂领西凉兵进攻曹军后方。曹操一时对是进是退犹豫不决,进吧,急切之间又难以取胜;退吧,又会遭人耻笑。当曹操正坐在营中为此事发愁就着一只鸡肋喝着闷酒时,夏侯渊进来请问当晚的号令,曹操顺口说道:“鸡肋!”

夏侯渊领命而去,在营外碰见了主簿杨修。当他听说当晚的口令是“鸡肋”时,便对夏侯渊说:“将军,我保证不出三日丞相一定会撤兵。你我还是赶快回营收拾行囊吧!”

夏侯渊问他何故,杨修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正如我们当前的形势,前进不会有什么结果,退兵又觉得不太甘心,丞相正在为退兵与否犹豫不决,现在马超、韩遂起兵捣我后方,丞相何等英明之人,他肯定会认识到后方的重要性。因此,我保证三日内丞相必然下令退兵。”

夏侯渊听他说的很有道理,便回营吩咐左右收拾行囊,准备退兵。

曹操由于心情烦闷,无心睡觉,便带了大斧巡视大营,他见到夏侯渊营内一片狼藉,众人都在收拾行囊,很是奇怪。他叫来夏侯渊问他在做什么。

夏侯渊据实作了回答。曹操一听,勃然大怒,喝道:“大胆匹夫,妄揣我意,惑我军心,实在可恶!”马上叫来左右将杨修推出辕门斩首示众。

可怜的杨修还没有来得及申辩一句,便已作刀下之鬼。而他也许至死都不明白,自己满腹学问,怎么丞相一怒之下便要取他性命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他太爱炫耀自己,这使一直自视为天下英雄第一的曹操十分难以接受。

或许,我们所自鸣得意的事,正好是别人的痛处,这时他们普遍会有一种心理——怀恨!这是一种进入到内心深处对我们不满的反击!我们说得口沫横飞,不知不觉已在失意者心中埋下一颗炸弹,多划不来啊!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与此情况刚好相反,我们越少刻意寻求赞同、越少刻意炫耀自己,我们却会获得越多的赞同和欣赏。要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更留心那些内向、自信,不随时随地表现自己的正确与成绩的人。大部分人都喜欢那些不自夸的、谦逊的人,他们总把自己藏在内心,而不是表现为自我主义。

老狐狸认为,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比较谦虚。如果你读的书很多,千万不要告诉别人,因为人家听到会考你的。谈话中进行炫耀,只会让别人觉得自己很是浅薄。如果浅薄的人都可以当朋友的话,那么这世界上没有人不可以当朋友了。

不要抓住别人的小辫子不放

老狐狸认为,与人交谈的时候,一定不要抓住别人的小辫子不放。很多现在已经很有地位很是成功的人,过去可能有并不光彩的经历。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揪住别人的小辫子不放。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做了皇帝后自然少不了有昔日的穷哥们儿到京城找他。这些人满以为朱元璋会念在昔日共同受罪的情分上,给他们封个一官半职,谁知朱元璋最忌讳别人揭他的老底,以为那样会有损自己的威信,因此对来访者大都拒而不见。

有位朱元璋儿时一块光屁股长大的好友,千里迢迢从老家凤阳赶到南京,几经周折总算进了皇宫。一见面,这位老兄便当着文武百官大叫大嚷起来:“哎呀,朱老四,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还认得我吗!当年咱俩可是一块儿光着屁股玩耍,你干了坏事总是让我替你挨打。记得有一次咱俩一块偷豆子吃,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还没煮熟你就先抢起来,结果把瓦罐都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嗓子眼儿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怎么,不记得啦!”

这位老兄还在那喋喋不休唠叨个没完,宝座上的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心想此人太不知趣,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短处,让我这个当皇帝的脸往那儿搁。盛怒之下,朱元璋下令把这个穷哥们儿杀了。这就是戳人痛处的下场。

在为人处世中,场面话谁都能说,但并不是谁都会说,一不小心,也许你就踏进了言语的“雷区”,触到了对方的隐私和痛处,犯了对方的忌,对听话者造成一定的伤害。其实,每个人都有所长,亦有所短,为人处世的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善于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夸奖对方的长处,而不要抓住别人的隐私、痛处和缺点,大作文章。切记:揭人之短,伤人自尊!

“揭短”,有时是故意的,那是互相敌视的双方用来作为攻击对方的武器。“揭短”,有时又是无意的,那是因为某种原因一不小心犯了对方的忌讳。有心也好,无意也罢,在为人处世中揭人之短都会伤害对方的自尊,轻则影响双方的感情,重则导致友谊的破裂。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有一群人在看电视剧,剧中有婆媳争吵的镜头。张大嫂便随口议论道:“我看,现在的儿媳真是不知道好歹,不愿意和老人住在一起。也不想想以后自己老了怎么办?”话未说完,旁边的小齐马上站了起来,怒声说:“你说话干净点,不要找不自在,我最讨厌别人指桑骂槐!”原来小齐平素与婆婆关系失和,最近刚从家里搬出另住。张大嫂由于不了解情况,无意中揭了对方的短而得罪了小齐。所以只有了解交际对象的长处和短处,为人处世才不会伤人伤己。

且看下面这个例子。

有一位年轻的姑娘长得很胖,吃了不少的减肥药也不见效果,心里很苦恼,也最怕有人说她胖。有一天,她的同事小张对她说:“你吃了什么呀,像气儿吹似的,才几天工夫,又胖了一圈儿。”

胖姑娘立马恼羞成怒:“我胖碍着你什么了?不吃你,不喝你,真是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小张不由闹了个大红脸。在这里,小张明知对方的短处,却还要把话题往上赶,这自然就犯了对方的忌讳,不找麻烦才怪哩。

所以,还是俗话说得好,“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要想与他人友好相处,就要尽量体谅他人,维护他人的自尊,避开言语“雷区”,千万不要戳人痛处!

与人谈话,千万不要揪住别人的小辫子不放。对于别人已经发生的笑话或者故事,也不要老是提起。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即使是最喜欢开玩笑的人,也很忌讳别人拿他的过去说事。如果我们总是因为一件事情而遭到别人嘲笑的话,我们心中自然很不好受。事实上,别人也未必安了坏心,只不过是随口提起。

我们要学会打心底尊重别人,就不要揪住人家的小辫子不放。真正的智者往往很是宽容,对别人过去发生的不快,从来都不会提起。试问,谁又愿意和一个经常揭开自己伤疤的人交往?

老狐狸认为,每一个人生活中都有很多的无奈,过去的日子或许并不光彩,现在成功了,有地位了,自然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尊重。对于过去的日子也很忌讳。因此,我们不要揪住人家的小辫子不放,老是取笑人家。即使你的取笑是无心的,但是对于别人来说却听得十分刺耳。而那些依靠小辫子去威胁和敲诈别人的人,不仅道德上让人不齿,而且他们自身也处在极其危险的境地。你让别人感觉到了威胁,别人一定会威胁你,因为没有谁弱小到失去了报复的能力。

不要自我吹嘘

老狐狸认为,自我吹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虚荣心是要不得的,自我吹嘘当然也要不得。自我吹嘘和自我炫耀还不一样。自我炫耀是那种有意无意地表现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而自我吹嘘则是直接地往自己脸上贴金。它比自我炫耀更要不得,更容易激起别人的反感。

自我吹嘘是虚弱的表现。只有弱者才需要自我吹嘘。一个人应该学会坚强,这种坚强不但是身体上的,而且是心灵上的。不需要通过自我吹嘘来表明自己如何如何。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最好少跟那些总是自我吹嘘的人交往。这种人不但不能增长自己的见识,相反会让自己变得虚荣起来。其实无论别人怎样突出,都和自己没有关系。你如果需要荣誉,需要地位,那么就要依靠自己来争取。我们认可的英雄是那种依靠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成功的英雄,而不是那种衔着金钥匙的英雄。古时候有一个尚书,他死后家道没落,到他孙子的时候已经很穷了,加上他的孙子十分的懒惰,到最后只能乞讨为生。有一天尚书以前的一个门生知道了这种情况,于是叫尚书的孙子到他家扛一袋米回去。尚书的孙子很是高兴,扛着米就往家里走。但是因为从小娇生惯养坏了,根本就扛不动。他四周看了看,发现有一个乞丐,于是他让乞丐来帮他扛,结果这个乞丐比他还不如,扛了两步就走不动了。他于是大骂乞丐说:“我是尚书的孙子,我扛不动情有可原,你一个乞丐怎么连这样的活都干不了。”乞丐瞪了他一眼说:“尚书又怎么样,我可是宰相的孙子。”其实一个家族以前有什么人,有什么功业根本和后来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有些人好像很习惯去认一个很有成就的祖先。

有一只麻雀很是高调,它飞到一个王宫附近,始终不停下来,它要向它的朋友展示一下自己。它的朋友问它说为什么不停到王宫屋檐上休息一会,麻雀很是骄傲地说:“我怕我一停在上面,这个宫殿就塌陷下去。”有一只老鹰听了很是生气,于是飞了过来,想抓住这只爱说大话的麻雀。麻雀很是惊慌,赶紧飞回到自己的家里。朋友又问它为什么如此惊慌,它强作镇定地回答说:“我怕我和老鹰打起来,一下子地动山摇,你们连安身的地方都没有。”它的朋友狂笑不止,谁也没有把它的话当真,只是觉得它像个小丑。其实自我吹嘘的人,很多时候在别人心目中就是这种角色。

生活中人们早已经对那些喜欢自吹自擂的人失去了信心,因为在他们看来,真正有能力的人往往是沉默的。那些吹嘘的人往往不学无术,除了一张嘴厉害一点,什么都没有。

有一个老父亲带着自己的儿子去打猎,一路上总是夸耀自己的箭术是如何如何高明。突然这个时候天上飞过来一只老鹰,儿子让父亲赶紧拉弓。父亲于是拉满了弓朝老鹰射了过去。结果没有射中,老鹰飞走了。父亲很是欣喜地对孩子说:“今天算是看见了奇迹,没有想到一只被射中的老鹰还会飞。”

其实,一个人不断地吹嘘自己,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他缺少信心。因为信心不足,所以他要通过吹嘘来让自己变得有信心起来。有些时候,人们为了赢得对方的尊重,往往会把自己摆到一个比较高的位置,比如,在求职的时候,为了让对方能够重视自己,就告诉对方自己曾经在什么地方做过多大的项目,事实上,这个项目可能就是他参与过,或者仅仅是他听说过。他在那个项目中所起的作用可能很小,甚至微不足道。正是因为他没有信心,他需要通过吹嘘来证明自己很是重要。如果有信心的话,他完全可以通过实力来证明自己。

人吹嘘多了就容易露馅。别人只要在一点上判断你撒了谎,自然所有的事情都不会再相信你。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谦虚,要知道真正的高人都是深藏不露的,真正的强者都是很谦虚的。

老狐狸认为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千万不要通过自我吹嘘的方式来获得,这种方式获得的尊重和信任必然不长久,人们也容易对这种人失去信心。

不要泄露秘密

老狐狸认为,在谈话中,不要泄露秘密,不仅是自己的秘密,包括别人的秘密也不要泄露。一个能谨守秘密的人,无论如何都是受人尊重的,同时也是能成就大事的。

隋朝的时候,隋炀帝十分残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许多官员也纷纷倒戈,转向农民起义军,因此,隋炀帝的疑心很重,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唐国公李渊(即唐太祖)曾多次担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处,广交英雄豪杰,多方树立恩德,因而声望很高,许多人都来归附。这样,大家都替他担心,怕遭到隋炀帝的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