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不可不知道的老狐狸说话法则
31372200000024

第24章 善于引导别人的说话(3)

正当他心急如焚,想割让荥阳以西之地求和不成又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情绪低沉地对陈平说:“天下纷乱,何时才能平定呢?”陈平见刘邦身处危难之地仍思安定天下,志向坚定不移,就毫不隐晦地说:“项王为人,恭敬有礼而仁爱,一些守节之士、好礼之徒多追随他左右,然而他对于爵位和封邑却看得太重,有点舍不得,天下有才之士也因此不愿归附他。现在大王傲慢而无礼节,品行清廉之士不愿屈节归附,不过大王能慷慨厚赐功臣,使得一些贪利无耻,品行不正,没有节气的人也多归顺汉王。果如能各自除去其缺点,兼袭两者的优点,就可以指挥平定天下了。”陈平直言陈述了刘、项二王各自的优劣,并指出只有集二者优长于一身才能一统天下,这给绝望中唉声叹气、精神萎靡的刘邦一线希望,仿佛于一片黑暗的苍弯下看到了指示前进方向的一盏耀眼明灯。陈平没有止言于上述分析,反而更尖刻地刺激刘邦说:“大王您爱侮辱人,故不能得到廉洁有节操的人士。”此话刚出,刘邦已面红耳赤。为了“定天下,成一统”,刘邦对这样尖锐刺耳的话仍能接受。所以陈平得以继续地往下献计说:“我想现在有几个可以乱楚的人,那就是项王的正直臣子范增、钟离昧、且龙、周殷等。项王为人善猜忌而且相信谗言,大王假如能拿出数万黄金,进行反间之计,来离间他们君臣,使他们彼此起疑心,这样一定造成他们内部自相残杀。然后汉军借机起兵进攻,如此必定能够破楚。”

陈平的话跌宕起伏,既有入木三分的分析,又有忠言逆耳的指责,刘邦纵然受到刺激,但觉得他的话切实可行,给他能破楚的新策略,所以欣然接受了陈平所言,慷慨拿出四万金,交与陈平,随便他去运用处理,不过问黄金的出入。

陈平利用所支配的大量黄金,在楚军中积极地进行反间活动,散布流言说钟离昧等诸王为项王带兵,功劳很多,可是仍不能分封土地为王,所以常想和汉军结为一体,来消灭项家,分割其地而称王。项羽果然中计,猜疑钟离昧等人,并派人到汉军中以探虚实。他的这一举动又为陈平进一步离间楚之君臣提供了千载良机。陈平抓住这一机会,指使侍从抬上上等的餐具,装满丰盛的食品。等到见了楚王的使者,却假装很惊奇地说:“我还以为是亚父范增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者。”于是命令拿去上等的餐具、食品,另以粗劣的餐具、食品给楚王的使者使用。楚王使者受到如此羞辱,满腔愤怒,回到楚营后,立即把整个情形向项王汇报,有勇无谋的项王果然被这一小技所蒙蔽,更加猜疑范增。范增本想加紧攻下荥阳城,此时已得不到项羽的信任,他的建议始终不被采纳。范增心想:我一颗忠心做事为楚王,只想助楚王一统宇内。现在正是消灭对手的绝好时机,楚王听信谗言,不用自己,不如离去。于是他生气地对项王说:“天下的事大致上已经定了,君王好自为之吧!望准许我回去。”范增解甲归田,一路且忧且恨,将至彭城,背部毒疮发作而死。

陈平于是在夜间从荥阳城东门放出二千个女人,楚军以为汉军出战而攻击之,陈平却和汉王从西城连夜离开。

陈平在楚汉战争中,屡以奇计辅佐刘邦,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丰功伟绩。他在刘邦被项羽围困于荥阳,眼望前程茫茫,心灰意冷又束手无策的紧要关头,顿生一计,反间范增,使刘邦转危为安,项羽却因此而失去一个唯一的老谋深算的谋臣范增。

陈平实施这一反间计得以成功的原因,就在于他把握准了项羽生性好疑、吝啬爵邑的不足,对症下药,散布谗言,终使团结一心的楚国君臣离心离德,尤其是使唯一替项羽出谋划策的谋臣范增解甲归田。实行反间必然分析反间的可行性,如果缺乏接受反间的主客观因素,再妙的计策不但行不通,反而会带来更大的不利。假如项羽用人不疑,对功臣大加赏赐,那么陈平的反间计绝不会成功。

这是一个最关键的时刻,项羽中了陈平的离间计,与自己的军师决裂,乃至失掉灭刘邦的时机,注定了他日后乌江自刎的悲剧结果。

离间谋略,古往今来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都很重视,并且经常使用。但是,如何能使离间成功,那要看你是否知敌。项羽围困荥阳反胜为败,两次中离间计。开始陈平就建议,指派人员四处宣传,说:“项王的部下钟离昧、龙且、周殷想投降汉王。”话风一吹到顶羽耳边,项羽便起了疑心,几位得力下将,只能弃楚归汉。这说明,无法信赖他人的狭小肚量,是值得非议的。像项羽这刚愎自用,不能容人的还为数不少,其结果很容易中别人的离间计,最终使那些可遇不可求的贤德人才无法施展他们的雄图。

老狐狸认为,不恣意打断别人的话,代表着对别人的尊重,同时也表示自己愿意将别人的话听完全,我们千万不要因为不喜欢一个人,就认为他说的话毫无价值,就通过恣意打断他的话来侮辱他。其实,这种做法,最终遭受损失的往往是自己。

让别人感觉到自己占主导地位

老狐狸认为,在谈话中,让别人感觉到占据主导地位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种感觉对他们来说很好,他们自然也愿意将谈话进行下去。安禄山在通过杨贵妃的关系得宠于唐玄宗的过程中,就一直让杨贵妃和唐玄宗处于主导地位,甚至不惜认杨贵妃为养母,以取悦于她。

安禄山是一个出身于营州的胡人。幽州长史张守首先发现他武勇善战,让他做军中的战将,而且屡立战功。但是在开元二十四年四月与奚、契丹的作战中吃了败仗,张守问他战败之罪,决定将他处斩。行刑时,安禄山大叫,“杀我安禄山,还有谁能破契丹?”

张守忽有所悟,命令停止行刑,决定派人把安禄山送到长安,请玄宗处置。玄宗因为不忍为一次战败之责而失去一员镇边的战将,于是就赦免了安禄山。

安禄山口齿伶俐,又善于阿谀逢迎。他千方百计谋求发迹显达,妄想称霸朝堂。平日,从将相到宦官,不论尊卑,他都要进行笼络,遇有机会便设宴相请,或行贿送礼,以取悦于人。同时又不间断地摇唇鼓舌,自我吹嘘。因此,唐玄宗听到的都是对安禄山的赞美之声。有人说他是一员勇将,有人说他是忠臣,于是,唐玄宗在温泉宫初幸杨玉环的第二年,擢升安禄山为营州都督。

他利用自己的胡人身份,故意在玄宗面前装出一副呆头呆脑的样子,以装疯卖傻来骗取玄宗的宠信。有一次,玄宗引他与太子李亨相见。安禄山对太子故意直立不拜。左右催他行礼,他却故作糊涂地反问:“臣为藩人,不识朝仪,不知太子是什么样的官?”玄宗信以为真,便告诉他太子是储君,“朕百岁之后,传位于太子”。安禄山这才做出恍然大悟的样子谢罪说:“恕臣愚钝,只知陛下,不知太子。臣罪该万死。”一边说,一边对太子行礼。玄宗见此,感叹不已,特别对他的淳朴坦诚赞许不已。

安禄山当上了都督以后,更加卖力地取信于玄宗,同时,由于他在边疆又立下了战功,于天宝元年,被封为平卢节度使。天宝四年,即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的那一年,他又大破奚和契丹,更加得到了玄宗的宠幸,命他兼任御史大夫,后又兼河东节度使。

安禄山是个大腹便便的巨汉,但每次入朝见玄宗时,他都是欢快地跳起胡人之舞,以取悦于玄宗。有一次,玄宗指着他的大肚子问,“爱卿的大肚腹内,到底装满何物?”安禄山答道:“并没有什么稀奇之物,这里满装的都是对陛下的赤胆忠心,故而如此庞大。”玄宗爱其应答机敏,又大加赞赏。

细心的安禄山很早就发现了杨玉环在玄宗心中的地位,所以他想方设法要取得杨玉环的信任,以便借她的裙带关系实现他的狼子野心。一天夜里,安禄山又进宫晋见玄宗,他看到玄宗和杨玉环并排坐在一起,首先向杨玉环行礼拜见。玄宗一见,面露愠色,责其无礼。安禄山坦然答道:“如陛下所知,臣乃胡人。胡人之礼,总是以女为先。所以臣依胡俗,先朝拜国母。国母乃是大唐的母亲,臣得拜见如此花容月貌的国母,实在是荣幸之至。”杨贵妃听后心花怒放,玄宗也随之放声大笑。于是,安禄山又趁热打铁说:“臣请为国母跳胡人之舞,为国母遣怀。”然后,他就做出滑稽的姿态,开始为杨玉环跳舞。

在杨玉环的要求下,玄宗十分信任安禄山,把长安御苑的永宁园赐给他做为私邸。又让他与杨家一族的杨国忠、韩国夫人、秦国夫人、虢国夫人结成兄弟之谊。安禄山一见玄宗对自己如此信任,又心生一计,突然提出了一个古怪的要求:“陛下既已深知臣对陛下的忠诚决不亚于任何臣子,因此,臣冒昧奏请,容臣将美丽的国母娘娘,奉为臣的母亲。”听安禄山这样说,唐玄宗并不责怪,反而觉得安禄山是个值得宠信的人,因为尽管安禄山是个魁伟的大汉,却能说出这样情同儿戏的话来。于是玄宗笑呵呵地问安禄山,“莫非这也是胡人的习俗吗?若奉贵妃为母,朕又是你的什么人?”“此事何须臣再奏明。臣本是陛下的赤子。”就这样,安禄山成了杨贵妃的养子。

由于得到了玄宗的特殊批准,杨玉环的这个“儿子”可以自由地进出除了皇帝和宦官们才可以出入的地方。唐代有“三日洗儿”的风俗,小孩生下三天之后,母亲要给他洗澡。天宝十年(751)正月三日,亦即安禄山过罢生日的第三天,杨贵妃对安禄山“作三日洗儿”。安禄山为了让杨贵妃高兴,不仅像个婴孩般地让她给自己洗澡,洗完后还躺在安禄山用锦绣料子特制的大被服中,让宫女们抬着他在庭院中转来转去,从此宫中皆呼安禄山为“禄儿”。玄宗听说这件事以后,责备安禄山太过分了,安禄山笑嘻嘻地说:“陛下所言甚是,虽是母后,这样戏耍孩儿,也未免太过分了。臣乃陛下赤子,对臣如此胡来,成何体统,嘿嘿。”面对安禄山这副嘻皮笑脸的样子,玄宗也是哭笑不得。就这样安禄山利用自己可以自由出入宫禁的特许,与杨贵妃打得火热。

安禄山凭借着与杨玉环的裙带关系,赢得了玄宗的宠幸,也赢得了充分的准备时间,终于在天宝十四年发动了叛乱,攻城掠地,直逼长安。玄宗不得已,带着杨玉环及其他人逃往西蜀避难。途中,由于护驾的士兵愤于杨国忠及杨玉环的误国,杀死杨国忠,并逼迫玄宗在马嵬坡这个地方将杨玉环用白绫绞死。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安史之乱。

老狐狸认为,在谈话中,让人自我感觉居于主导地位,实际上是让谈话中的人显得重要起来。只有他们觉得自己很重要,才愿意将谈话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