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精彩课堂: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31359400000021

第21章 心理定向与管理(4)

④病句有几处。批改过程中,要留心作文中的病句,一遇到病句,就要画上线,并注明病句类型,最后在文后批语中,要写清楚病句有几处,每处病句减1分,最多减5分。

⑤标点符号有否有明显错误。特别强调句号、叹号、引号、问号的使用。有明显错误之处,一处扣1分,超过5分便不再多扣。

以上5条,是写文章最基本的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实践,这几条要求就能够掌握了,熟练掌握之后,再过渡到后5条要求。

⑥看中心思想是否鲜明、集中。这两点在作文指导时已经具体论述过,进行作文批改时,再结合具体例文进行实际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⑦看文章的选材。包括三点:ⅰ.是否围绕中心;ⅱ.是否符合生活实际;ⅲ.是否具有代表性。这一点尤其要得到强化,在第一点做到的基础上,随着作文水平的提高,再进一步提出选材具有典型性的要求。

⑧看段落结构。主要包括三点:ⅰ.段落层次是否清晰;ⅱ.过渡是否自然;ⅲ.开头和结尾是否相互照应。

⑨看表达方式。看其是否符合作文指导的具体要求。如写记叙文,要求夹叙夹议,就要重点看文章是不是做到了。写说明文时,要求说明中要有描写的成分,看文中有没有涉及。写散文,要求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自然要着重看文章结合得怎么样。

⑩看语言是否凝练、顺畅、透切。语言凝练就是要求不重复啰嗦、简要精练。顺畅是指文章读起来不拗口,不疙里疙瘩。透切是指文章有精辟的见解,能抓住事物或问题的本质。

后五条的要求,每条5分,没有做太具体的规定,完全由批改人酌情给分。一般情况下,我们的作文批改都在语文课上进行,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抽签互批。要求每个人都要在作文后面写出到至少十个方面的具体批语,一般情况同学们写的批语的篇幅都要有一页作文本那么多,有时批语最多可达到500字之多。

一个同学曾问我:“老师,你觉得我最爱上什么课?”“不是体育,就是美术!”“都不是,我最爱上批改作文这堂课。”“什么原因?”“因为我特别愿看别人的作文,也很愿给人家挑毛病。”

1984年,我在我的两班学生中进行调查:是老师给批作文好,还是互相批改好。当时共有106名同学投票,98人认为学生互相批改好。只有8名同学认为是让老师批改好。而这8名同学,大家发现都是刚到班级不久的学生,他们还没有体会到互相批改的好处。

2.学生互相批改作文的好处

①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加强学生间交流。每个学生都有学习别人作文的机会,同学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大家成绩的提高。

②让学生在连续多次的批改实践中对于作文的基本要求理解更透彻。他会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自然也就增强了自己的作文能力。

③每次批改作文,用抽签法一般都会换一个人,每人只批一篇,负担不重。每次都批改不同人的作文,不会产生厌倦情绪,看不同的同学对自己的评语,当然也很有新鲜感,有积极性。增强了同学间发现错误的能力,让同学之间研究写作的风气更浓厚了。

④节省教师时间,让授课更有针对性。教师可将节省来的时间用开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互批作文的好处不胜枚举,当然,互批作文也一定有它的缺点,若学生的自力能力差,弊端可能会更明显。但实践经验显示,其利远大于弊。

但无论如何我不会再回到被两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的老路了。如果一定要进行变化,那就是得再探索更好、更科学、更有效的批改之路。

课外内容,讲些什么

我授课过程中,教材内容涉及较少,讲得快,留时间讲课外内容或给学生复习。有的外省市教师来听课,连听了我四节课,我给学生讲的都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的文章。他们问:“你讲这些跟考试有关系吗?”“直接关系很小。”“那为什么还要讲?”“讲了以后,对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教材讲完了,只增讲这些内容吗?”“不一定。”一般说来,我喜欢选五个方面的文章,在语文课上给学生讲。

1.讲名篇时文。

人物传记和离学生的生活近的报告文学深受学生欢迎,语文课堂上我便时常给学生讲人物传记和讲报告文学。

连续几届毕业班,其最后一学期,我都将星期五那节语文课设为文学欣赏课。1988年5月,学生毕业前,有一次我外出开会前跟同学们说:“老师自明天起又要出去开几天会。”很多同学喊起来:“老师晚走一天吧!晚走一天吧!”“为什么?”“明天是星期五。”我一时还没反应过来:“星期五怎么了?”“星期五有文学欣赏课。”原来如此,我少上过很多语文课学生不曾着急过,少上一节文学欣赏课,而且是毕业前夕,学生反而倒着急了,可见学生对文学欣赏课的喜欢程度。

1981年学生毕业前夕,我给学生读陈祖芬写的报告文学《当代青年》。写的是上海青年王毅杰,为伸张正义受伤住院后,反而用两个半月时间完成所剩两年多的大学课程的学习,考上了研究生,又用一年时间学习了三年的研究生课程,考上了留美研究生的事迹。王毅杰的事迹感人,陈祖芬的文章更生动、深刻、感人。这样的报告文学,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学生们的自信心。那一年写优秀知识分子的报告文学《追求》,我是含着眼泪读,学生也是含着眼泪听的,学生们都被知识分子对祖国母亲的赤子之情深深感动。几年以后学生还清楚地记着那篇《追求》,在写给我的信中也时常提及。

这以后,历届学生毕业前,我都会选一些好的报告文学介绍给学生,以引导学生更多地想到人民、想到国家,从长远的角度看待人生、看待升学、看待前途和理想。

1984年读了鲁光写的《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同学们深深记住了中国女排的一句话:“苦是一服灵丹妙药,我们要想强大起来就得天天吃它。”受到这篇文章的启示,同学们才想出了通过在教室内做仰卧起坐和俯卧撑,来磨炼自己意志的方法。

去年学生毕业前,我读的最后两篇传记文学是《陈独秀的最后五年》和《贫困中的马克思》。前一篇使学生理解如果一个人背离了党的宗旨,背离了高远的人生目标,他精神上的痛苦是永恒的、深刻的。后一篇则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的领袖,共产党的创始人真正是全心全意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他们个人无任何私利可图。马克思的牺牲精神是后世共产党人学习的典范,是共产党人的骄傲。那些钻进党内的贪污腐败分子,绝不能代表共产党,相反他们正是要从共产党中清除的毒瘤。

我从教第一届学生开始,就向大家讲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的事迹,讲了一年又一年,讲了一届又一届,海伦·凯勒在许多学生的心中成为楷模。她自幼双目失明,经过努力学习,最终获得博士学位。还有后来成为印度教育部长的塔哈·侯赛因的事迹也一直鼓舞着一届又一届我的学生们。

虽然讲这些内容而会占用一部分课堂时间,但这些文章带给学生精神的鼓舞力量,给今后的学习带来的推动力,都无一例处地表明这种做法是有用的。

2.讲教育、心理学方面的资料。

教育教学改革不仅会引起个别人的非议,被说成是“不懂教育的胡闹”,个别人甚至说:“只有三段五环式的课才是好课,才是懂教育理论的课。”

为取得教改的成功,自然要取得支持,最重要的支持者不是社会,不是家长,而是学生。若学生支持老师改革,愿意同老师一起共同努力探求更高效的教学方法,真心诚意地跟老师一起去实践,尽管社会上有些人不理解,甚至非议,但其对改革所起的阻碍作用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向学生介绍教育的现状,是取得学生理解支持的方法之一。介绍除了许多人学过的那本教育学之外,还有国内外许多版本的教育学,和许多种教育理论。

又有许多位教师来听课,我问同学们:“今天咱们复习,讲新课文,还是介绍国外教育动态呢?”几乎所有同学都喊:“介绍国外教育动态。”“那么好吧,我们学习《加拿大教育一瞥》这篇文章。”文章逐步介绍了加拿大教育的学制、课程设置、管理方式和教学方法。学生们听得非常认真,只听一遍就记住了大部分内容。同学们最感兴趣的是在加拿大有的中学没有固定的教学班和课程表,每位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当天所要学的科目和所要去的教室。这种教法,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同样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人才。

语文课上,我们学过许多介绍国外教育情况的文章。例如:《美国教育掠影》、《日本山口县的中小学教育》、《苏联教育改革的四个问题》、《哥伦比亚少年教改营》。美国有的中学,有近百种选修课,全国中学累计有二百多门选修课。有的学校还别出心裁的设立了“实习牢房”以使学生品尝犯罪之后的痛苦,从而避免产生犯罪心理。日本山口县一些学校,故意让学生赤着脚参加多项活动,他们认为这样有利于学生心理和生理的成长。哥伦比亚有个少年教改营,里面的管理人员,银行、商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全由犯过罪的少年担当,以唤醒他们做人的尊严,结果他们把这座小城镇管理得非常出色。我们班人数比较多,因此我们讲了法国的百人教学班的情况以做比较,具有针对性。

苏联教育是我介绍的最多的。我曾简单向学生介绍过凯洛夫、赞可夫、巴班斯基和苏霍姆林斯基。我介绍过巴甫雷什中学重视课外活动的情况,学生们竟然心驰神往,希望我们班也能每天用半天时间搞课外活动以达到巴甫雷什中学那样的效果。尽管苏霍姆林斯其《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的最后一条建议是前99条建议对学生保密,但我仍多次在语言课上用大量篇幅进行其中的讲解。我在尚未悟出保密的奥秘时,就先采用了这种适合于我的一切向学生公开的做法。我问学生:是在课上讲还是坚持保密?学生都欢迎我能给他们适当的介绍。

当然,国内对教育情况我也经常介绍给学生们。我到上海育才中学参观后,给他们介绍“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教学方法。到过北京十二中,给他们介绍注重实践,注重动手能力,注重勤工俭学的事迹。到东北师大附中后,给他们介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到兴城南一小学后,便向学生介绍他们小学音乐班那使人永生难忘的表演。

我到香港考察回来,把香港严格的校规介绍给学生。在一所中学我们看到一张给学生处分的牌示:一名同学因吸烟,批评两次仍不改悔,便给予开除学籍的处分。我所去的十几所香港中小学,学生一律穿校服,并且所有的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我对这些文章、资料的学习,通过对这些教改实验的介绍,学生开阔了眼界,同时明白了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很多条途径。与国内外教改卓有成效的学校相比,我们搞的一点改革试验实在是微不足道了。

语文课上,我也常常讲些关于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讲感觉、知觉、习惯、品质、行为的养成,讲人的良好性格培养。

讲这些内容对于学生了解教育、参与教学、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具有很多的好处。

3.讲学习方法。

我认为,是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很大上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学好语文。十年来,我一直注重引导学生注重学习方法。每教一届学生,我都会不止一次地组织大家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与此同时,我也在语文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学习方法。

1979年,我又是零散地讲优秀同学的学习经验,讲我自己的自学体会,也读一些报纸杂志上介绍的学习方法。

1981年冬,我到苏州开会,在某书店发现日本研究学法的专家田崎仁先生写的《中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本小册子,便立即给全班同学每人买了一本。从那以后,我经常选其中的某一节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