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求人不如求已
31355800000018

第18章 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自己的实力(3)

可能你还会由于家庭或者环境而抱怨不如别人,陷入自卑的心理状态之中。其实根本没有这个必要!先不要说现代社会已经平等地给了人发展的机会,即便在等级森严、尊卑分明的时代,你也能数出很多出身穷困,历尽艰难却最终取得成功的人物。孟子早就已经说过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古人还能够做到这样,作为现代人的你还有什么理由为出身的低微,为环境的污浊而丧失了信心呢?

(3)不因挫折而不振

有的人曾经非常自信,可是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和挫折以后,信心崩溃了。这时应该如何做呢?

首先要明白的是,不管工作还是学习,挫折与失败都是很难避免的,遭受挫折和失败仅仅说明你没有成功,并不是和“无能”划上等号。而且,失败仅仅说明你在这一方面的知识还不够,或时机不成熟,条件尚不允许,还需要继续努力,而不能成为你信心不足,陷入自卑心理状态的理由。

其实,在生活中先败后胜的例子太多了。法国著名小说家莫泊桑从小便进行写作,直至30岁都没有作品获得成功,典型的文学界小卒。后来,莫泊桑几经周折才发表了《羊脂球》。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成了著名的小说家。想一想,如果他当初受到了挫折和失败以后,陷入自卑的心理状态之中,因而放弃了写作,那么,文学宝库中岂不是会损失一批难得的珍品吗?

其实,即便真的历尽失败,无法成功,事实证明你的确“不是这块料”,那也没有什么自卑可言。你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在这一方面不行,并不能说明你所有的方面都不行。每个人的条件不同,追求的事业也不同,有的人读书不行,但是动手能力很强。英国有一个青年,他发奋学习生物学,想做一番事业。可是,他接连失败,人到中年仍然一事无成。后来,无聊之下,他随便写了一些介绍小动物、植物方面的科普文章,没想到却大受欢迎。就这样,他放弃了为之付出大量精力的研究,转向写科普作品,最后成为了一个深受大众喜爱的科普作家。

自卑是一种自己压抑自己的精神压力,是人们奋发上进的阻碍力。自卑从自我怀疑和自我压抑起步,以自我消沉和自我埋没而结束。过分自卑就等于自毁。所以,只有打破了自卑的层层堡垒,树立起坚强的信心,你的生命才能散发出激情的火花。

6.信念是成功者生存的基石

我将坚定不移地追求理想,我将永不妥协地寻求价值,我充满激情,决不含糊其辞,决不向命运低头。总有一天,别人会听到我的声音,知道我的名字。

纵观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大都是有信念的。高尔基曾宣称:“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把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巴甫洛夫也指出:“如果我坚持什么,就是用炮也不能打倒我!”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道理很简单:人们只有对他所从事的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念,才会采取相当的行动,而只有采取了行动才会获得成功。朋友,如果你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那么就不要让自卑泯灭了你创造的热情!

李嘉诚在谈到他的经营秘诀时说:“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光景好时,决不过分乐观;光景不好时,也不过度悲观。”其实这就是一种成功者特有的自信。自信才能不被外力所左右,自信才可能有正确的选择。

亨利·比彻博士曾经做过一个试验。他以100个医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他将这些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50人。第一组人分配了红色胶囊包装的兴奋剂,第二组人则分配了蓝色胶囊包装的镇定剂。可是实际上,胶囊里面的药粉却被博士调了包,但学生并不知道。结果两组学生的反应都如先前所以为的那样,吃了红色胶囊的一组很兴奋,吃了蓝色胶囊的一组则很平静,由此可见,他们的信念压制住了身体对药物的化学反应。

亨利·比彻博士的研究结果说明,与其说是药物使病人身体康复,不如说是归功于病人的信念。这就是诺曼·卡曾斯所说的:“吃药打针不是绝对必要,但康复的信念不能没有。”

我们都知道,被誉为天才的人大都获得了成功。很多人也就接受自己不能够成功是因为别人是天才而自己不是。别人成功应该是理直气壮,而自己失败也是理所当然。

其实失败者永远也不会明白,自己曾经在某一方面也是天才,只是自己被别人操纵了,最后变得自己如果不被别人操纵就有点找不到要走的路。在这种情况下,天才也只能平庸平凡了,也就老老实实地做一辈子穷人了。

事实上,缺钱只是人生困境的一部分,走投无路的也并非只有贫者。一切困境中的人,一切什么都看不到希望的人,只要你还有希望,还有梦想,还满怀着激情在奋斗,只要你还没有走到头,你就不能算是穷人。

穷人也有穷人的希望,穷人也有穷人的优势。穷人所有的,也许正是富人所缺的。富人富不过三代,穷人也穷不过三代,世界总是在运动中达到平衡。所以,穷人不能放弃希望,穷人不能没有自信,穷人更要知道穷的原因,更要找到路在哪里。

这就是自信的力量,这就是自信创造的奇迹。每个人必须笃信自己是有用之材,否则,枉在世上活一遭。

首先你要自信自己是个有用的人,只要你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获得成功,就会精神充沛,豪情万丈,活得有滋有味。如果你自己都觉得萎靡不振,一事无成,可以想象这种生活是一个什么样子。胸无大志,自认为是多余的人,甚至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这等于是精神自杀,这样的人怎么会有一个成功的人生呢?

其实,不管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每一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我们作为普通人,即使想做一个为国家、民族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机会或许很少,能力也许不够,但因为我们的存在,世界才变得如此可爱,因为我们努力,事业才变得如此辉煌。你的真心付出,令家庭幸福,让亲情维系,这不就是生活吗?你的劳动创造了财富,得到了回报,这不就是贡献吗?天生我材必有用。

当然,自信是有基础的,没有真才实学,盲目自信那是自狂,是不会有结果的,靠骗靠吹只能得逞于一时,一旦雪化石出,终将自取其辱。

生活中,才能并不出众、表现平平、安分守己的人是大多数,但是平凡不等于平庸。伟大出自于平凡,我们的信心多一分,成功就近一步。

7.天生我材必有用

每个人的一生都要历尽坎坷,有的人认准目标,无论什么困难都不畏惧,从而走进了成功的圣殿;有的人面对挫折、知难而退,从而落进了失败者的队伍。

人生,充满了丰富深邃的内涵;人生,闪烁着斑斓陆离的色彩。每个人的人生经历虽然不尽相同,有的如柏油马路平坦笔直,有的如盘山小道九曲回肠;有的如钱塘江潮汹涌澎湃,有的如西子湖水波光潋滟。但不管是哪种境界,都值得思索,值得玩味。

选择怎样的人生之路,谱写怎样的人生篇章,完全取决于你自己。而对自己人生目标的规划,又来源于对自我的正确评估。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形成之一,是区别于社会意识的人类意识形成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人类对于自身与周围的人和物、以及与环境的因果关系的一种认识。包括自我观察、评价、体验、监督、教育、控制等形式。给自己一个正确的评价,才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正确的定位。而一经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就要全心全意地投入进去,倾注自己的全部热忱和努力。

任何人在其成长的道路上,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难免要经受各种困难的考验。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就把一个人能吃苦看作是其成才的一个前提条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孟子就说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为祖国争得荣誉的体育健儿,没有一个不是经过多年的摔打锤炼,赛前的刻苦拼搏,吃尽苦头、流尽汗水才取得来之不易的成就的。

“邓亚萍”这个名字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不仅如此,有的人在谈及她时还绘声绘色地将其描绘一番:矮矮的个儿,胖胖的脸,打起乒乓球来简直像只出山的小猛虎,出手快捷,攻势凌厉,左推右挡,勇不可挡,往往只几板就把对方制服了。

的确,邓亚萍在我国乒坛,乃至世界乒坛早已名声大噪,堪称“大姐大”。她自1986年13岁那年拿到第一个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的冠军开始,到1997年5月的第四十四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结束,在短短的11年间,她一共在各种全国性和世界性乒乓球大赛中拿到了153个冠军,其中尤其从1989年入选国家队到1997年的第十届乒乓球锦赛这9年的历史最为辉煌,仅在世界级别最高的奥运会、世界杯赛和世界锦标赛这三大比赛中,她独自一人就获得了18块金牌,并且还是国际体坛上惟一一个曾三次接受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为其亲自授奖的运动员。

但是,邓亚萍的成长之路,也是坎坎坷坷,历尽磨难。她4岁多时便表现了一个“铁娃”的本色,平时拼拼打打从不哭闹,并且玩什么都格外专注。这被在河南郑州市体委任乒乓球教练的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认定这是一块搞体育的好料。于是,父亲便“就地取材”,精心地培养爱女。

一晃5年过去了,邓亚萍在父亲的调教下,乒乓球技术已达到一定水平。为使她能得到更好的培养,父亲将她送到河南省乒乓球队去深造。然而,去后不久,便被退回来了,理由是个儿矮,手臂短,没有发展前途。这在小邓亚萍心灵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

令人欣慰的是,在父亲的鼓励下,倔强的邓亚萍并未因此一蹶不振,相反练得更加刻苦,并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拼出个人样来。

机遇终于来了。1986年是邓亚萍人生出现重大转折的一年。那一年,年仅13岁的她,临时顶替河南省代表队一名生病的运动员参加全国乒乓球锦标赛。赛前教练们都对她并不抱有什么期望,要她顶替上场纯粹是为了不使该队“弃权”。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矮个姑娘竟然接连击败了耿丽娟、陈静等在当时很有名气的国手,一举登上了冠军宝座,爆出了此届乒乓球赛的最大冷门,成为一匹令人注目的“黑马”。

赛后,这位被判为“无发展前途”的小姑娘,成了当时国家乒乓球队副总教练、女队主教练张燮林手下的一位女弟子。从此,邓亚萍在中国体坛的圣殿里将其那股在逆境中练就的“铁娃”本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经过各次大赛的历练,最终登上国际乒坛女霸主的宝座。

从邓亚萍人生发展的崎岖道路我们可以看出: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成才之路都是崎岖坎坷而且布满荆棘的。虽然有成功的光环在前方召唤,但追求成功的过程却是艰难的。这就好比在波涛中前行的航船,前方虽有光明的灯塔,但通往灯塔之路却随时会出现漩涡、暗礁,会有抛锚停船也会有船翻人落水的危险,但是既然已认定目标,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就只能勇往直前,丝毫不能退缩、动摇。

面对命运的挑战,只有选择做生活的强者,才能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在立志成才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寻找自己的位置。

请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放下包袱,打消顾虑,一往无前地去拼、去闯,找到属于自我的位置吧!

8.别让自己打败自己

每个人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生活幸福,都必须要有积极的自我意识,要敢于时刻对自己说:“我行!我坚信自己!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否则,就会被自己打败,生活一败涂地。

1862年9月,美国总统林肯发表了将于次年1月1日生效的《解放黑奴宣言》。在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一位记者去采访林肯,他问:“据我所知,上两届总统都曾想过废除黑奴制,《宣言》也早在他们那时就起草好了。可是他们都没有签署它。他们是不是想把这一伟业留给您去成就英名?”林肯回答:“可能吧。不过,如果他们知道拿起笔需要的仅是一点勇气,我想他们一定非常懊丧。”林肯说完就匆匆走了,这位记者一直没弄明白林肯这番话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