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求人不如求已
31355800000015

第15章 自强者自立——遇事不求人,首先要自强(4)

我们常常听到很多人抱怨“很忙”、“没有时间娱乐”、或者是“已经好几年没有看电影”,这样抱怨的人犯了一个最大的毛病:太强调自己的重要性,认为自己是不可取代的。事实上有很多时候,不是他真的没时间,而是自己放不开。这种人总是口口声声说“等我有时间”、“等我有空”……结果他一辈子都没等到时间,一辈子都没享受到生命。

如果你时间安排得好,你就可以去听音乐会、看表演、做自己想做的事。时间管理的第一个原则是:对每一件事都尊重,包括对休闲的尊重。心情是可以创造的,时间是可以掌握的,善于安排的人,永远不会喊“忙”,因为他知道自己要什么和不要什么。

有人通过对百年来活跃于世界实业界的人士进行调查发现,这些人成功的关键在于,他们都善于利用闲暇时间去学习。

什么是闲暇时间呢?一般地说,闲暇时间就是可以供人们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业余时间,也有人称之为“八小时之外”。但是,严格地说,真正的闲暇时间应该排除用于家务、饮食等方面的时间,即完全可供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

自由,是闲暇时间的一个特点。一般来说工作时间不能自由支配,工作时间的流向是基本确定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限制性,例如在工作时间里,务工的不能从医,从医的也不能务工。然而,闲暇时间却截然不同,它没有强行规定人们的去向,自由度很大,基本上可以凭自己的兴趣加以选择。在闲暇时间中,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可以去充分从事能够反映自我个性的有价值、有意义的活动。

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喜欢在闲暇时间捕捉蝴蝶和甲虫,他利用闲暇时间积累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昆虫标本。成为第一个昆虫分类学家。达尔文从小就对打猎、旅行、搜集生物标本有着浓厚的兴趣,上大学时他就利用闲暇时间广泛采集植物、昆虫和动物标本,后来业余爱好发展成为专长,成了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在近、现代自然科学领域做出了奠基性贡献的第一批科学家,有许多都不是以研究自然科学为职业的人。如达·芬奇是弗朗西斯一世的大臣;天体力学和现代实验光学的奠基人刻卜勒的正式职业是编辑;现代生理学的奠基人哈维的职业是医生;现代实验磁学的奠基人基尔伯特是御医;创立解析几何的笛卡尔是军官;与牛顿同时发明了微积分的莱布尼兹是外交官……

善于利用闲暇时间,就要确立闲暇时间是一笔宝贵财富的观念。当代著名的法国未来学家贝尔特朗·德·菇维涅里指出,在未来的社会中,人感到最主要的不是能用于买到一切的钱,也不是商品,而是业余时间——这种时间可给人以知识文化。

有人算了一笔账,虽然对于正在工作和学习的人来说,在一天里闲暇时间几乎等同于工作时间,但从一生来看,闲暇时间却几乎相当于四倍的工作时间。闲暇时间是有志者实现志向的大好时光,是创业者艰苦创业的良时美辰。另外,在闲暇时间里,人们的体力和脑力得到了补偿,家庭关系更加和睦,社会交往不断扩大,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进一步融洽;在闲暇时间里通过开辟“第二职业”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通过业余学习和高尚的娱乐,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改善和提高,人格得到充分的修养和完善。对脑力劳动者来说,闲暇时间有时比冥思苦想更能促进思想上的突破,它能激发人的心理潜力,使大脑皮层在几十年里收藏的各种材料、经验一一沟通,产生新的思想闪光。如果只把“八小时以内”看作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天,而把闲暇时间只当做这三分之一时间的附属品,怎么能指望享受一天快乐的生活呢?又怎么能指望取得人生的更大成功呢?

科学地安排闲暇时间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也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开发式,就是把闲暇时间作为开发自己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时间;二是结合式,闲暇时间与工作时间是相互反馈、相互影响的,结合式实际上就是把闲暇活动作为本职工作的延伸与扩展,专业知识的储备和补充;三是陶冶式,即在闲暇时间里从事多种有益活动,以陶冶性情,增长学识;四是调剂式,即闲暇活动与工作互相调剂,比如脑力劳动者在闲暇时间最好是干些体力活,室内工作者在闲暇时间最好到室外去,工作是逻辑思维的闲暇时间应以形象思维为主。调剂的另一层意思是做到紧松、忙闲、劳逸、张弛相结合。既不是只张不弛、张而忘弛,搞得很紧张,也不要弛而不张、弛而忘张,并力戒一味求闲,闲上加闲,提倡张弛结合,劳逸适度。

总之,闲暇时间是可贵的,闲暇时间是惊人的。据一所世界体育中心调查发现,一个70岁的西方人,一生的工作时间是16年,睡眠时间是19年,剩下的便是闲暇时间。可见,所谓时间管理,就其本质来说,主要是对闲暇时间的管理。

8.自强者不是为了薪水工作

有些人不知道用自己的青春汗水换取资源和机会,却总是在微薄的薪水里算计来、算计去,这种人必然会因小失大,最终没有什么大的作为。

许多商界名人开始工作时,收入也不是很高。但他们从来都没有将眼光局限在目前的收入上,而是一直努力地工作。在他们看来,金钱只是暂时的财富,而能力、经验才是永久的财富,而且这种财富将永远都属于你。

所以在工作时,要时刻地告诫自己:要为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而努力。无论现在的工资收入是多还是少,都要清楚地意识到那只是从工作中获得的很小的一部分。你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去接受新的知识,培养自己的能力,展现自己的才华。因为你获得的这些东西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在你未来的资产中,他们的价值远远超过了现在你所积累的货币资产。

老板可以控制你的薪酬,但他无法阻止你在工作中获得工作的能力,也无法阻止你的这种能力在将来获得丰厚的报酬。当你从一个新手、一个对行业知识缺乏的新员工成长为一个熟练、高效的管理者时,你实际上已经获得了人生的升华。你在将来的职位上或独立创业时,可以充分发挥这些才能,从而获得更多的财富。

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在为薪水而工作,如果你能够做到不为薪水而工作,你就超过了芸芸众生,从而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俾斯麦在德国驻俄国的外交部门工作时,薪水很低,但他并没有因此而不努力工作,他的勤奋比薪水更宝贵的东西,他在那里学到了很多外交技巧,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决策能力。这为他后来扩大德国的疆土,进行有效的国内改革是有很大帮助的。

一个人如果总是为自己到底能拿多少工资而大伤脑筋的话,他又怎么可能看到工资背后能获得的成长机会呢?他又怎么能意识到这些从工资中获得的技能和经验对他未来的生活将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呢?这样的人只会在无形中将自己困在装工资的信封里,永远也不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同样,一个人如果总以高薪酬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那么他是不大可能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也不会有真正的成就感。薪酬固然是工作目的中的一个,但它不是最终目的。也就是说,你获得最多的并不是装在信封里的工资。

除了工资,工作还给你带来了很多机会。一方面,你有机会从上司和同事身上学习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另一方面,你也有机会锻炼自己,发现自己的潜力,增强工作能力,使自己成为更有作为的人。

纽约的一位富商的奋斗史可能会给我们一些启示。在他初到纽约的时候,只是在商店里替人扫地,薪酬一周只有6美元。后来又找了一份工作,每周是14美元。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努力,一直很勤恳地工作。几年之后,他进了一家纽约的大公司,成了一位商务代表,年薪是3000美元。由于工作努力,业绩显著,在他最初合同尚未到期时,就获得了一份长达10年的高薪酬的新合同,并且进入了该公司的高级管理层,成为公司合伙人之一,成了一个百万富翁。

其实,在他最初工作的时候,他的一个朋友就对他说过:“你工作不挣钱而且那么累,每天加班到深夜,这样你能发财吗?”但是这位富商并不那么认为,他觉得任何工作都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即使是在店内扫地时,他也在观察老板是怎样和客户打交道的。他总是在不断地观察、学习、总结,如果不工作的时候,他也尝试着和客户交流,了解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有时他也会向老板请教一些经营方面的问题,时间久了,他就积累了许多经商的经验。虽然,当时只有6美元的薪酬,但他却学会了如何经商。这些经商的经验岂是6美元可以买到的?所以他觉得工作的时候要为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考虑。不论你从老板那里拿到多少薪酬,你都要知道自己每天从工作中学到了什么。

所以,工作是一个学以致用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发展的机会。你可以在工作中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比如行政能力、决策能力、社交能力等等,而所有这一切都远远超过了你得到的工资的价值。当你从一个新手、一个无知的员工成长为一个熟练的、高效的员工时,你实际上已经大有收获了。

我们可以试着比较一下。两个具有相同背景的人,一个热情主动,积极进取,对自己的工作总是精益求精,总是为公司的利益着想;而另一个呢,则喜欢投机取巧,总嫌自己的薪水太低,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试问,如果你是公司的老板,你会雇佣谁,或者说你会给谁更多的发展和晋升的机会呢?

那些只为了钱而工作的人是最没有追求的人。对于工作的人来说,工资固然是必须的,因为你需要有钱去买面包黄油,需要有钱租房子、交电话费等等。但是,你还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应该努力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所以不论你的薪酬有多低,不论你的老板多么不器重你,你都要努力认真工作,都要毫不吝惜地投入你的热情和精力。工作上投机取巧也许只是给你的老板带来一点点损失,但是它却往往可以毁掉你的一生。要为自己的工作感到骄傲、自豪,要以主人和胜利者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的工作。你应该有这样的决心:能干到最好,就不允许自己干到次好。

虽然世界上到处都是精明、才华横溢、受过良好教育以及很有天赋的人,但令人吃惊的是,有许多才华过人者却只挣到很低的收入。在美国,只有不到5%的人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人们总认为医生和按摩师一毕业,美元就会滚滚而来,其实他们中许多人在财务上困难重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只有一项技能,所以他们挣不到大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部分人需要学习并掌握不止一项技能,只有这样他们的收入才能获得显著增长。为了赚钱,只有一项技能的人只能努力工作。

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说,“工作的意义就是‘比破产强一点”。

然而,不幸的是,这句话确实适用于千百万人,因为学校没有把财商看作是一种智慧,大部分穷人都“按他们的方式活着”,这些方式就是:干活挣钱,支付账单。

还有另外一种可怕的管理理论这样说:“工人付出最高限度的努力工作以避免被解雇,而雇主提供最低限度的工资以防止工人辞职。”如果你看一看大部分公司的支付额度,你就会明白这一说法确实道出了某种程度的真实。

所以,我们要经常问自己:我每天忙碌的目的是什么?未来的日子又该怎么过呢?

想挣更多钱的人对自己要有一个长远的眼光。为了金钱和生活安稳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应该去寻找另一份工作,以从中学到另一种技能。如果想学习销售技能的话,最好进入一家拥有连锁营销系统或称为多层次市场的公司。这类公司多半能够提供良好的培训项目,帮助人们克服失败造成的沮丧和恐惧心理,而这种心理往往是导致人们不能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一个人不应该终生只在该行业里只学习一种有价值的技能,因为如果被这一行业所抛弃,一生所学的技能对于其他行业便毫无用处。一位拥有10万小时驾驶大型运输机记录的高级飞行员,每年能挣15万美元,可一旦下岗,就很难找到一个收入相当的工作了。

对于过去的人来说,从一家公司跳槽到另一家公司被看作是一件“坏事”,而今天人们却认为这是精明之举。既然人们愿意从一家公司跳到另一家公司,而不愿意寻求更深入的专业知识,那为什么不寻求多“学”、进而多“挣”呢?尽管从短期来看,你可能因此挣得较少;但从长期来看,你将从中获得巨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