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求人不如求已
31355800000014

第14章 自强者自立——遇事不求人,首先要自强(3)

吴士宏本来不会打字,但是本能告诉她,到了这个地步,还有什么不会的呢?她点点头,只说了一个字:“会”。“一分钟可以打多少个字?”“您的要求是多少?”“每分钟120字。”她不经意地环视了一下四周,考场里没有发现一台打字机,马上就回答:“没问题!”主考官说:“好”下次录取时再加试打字!”

吴士宏就这样过五关斩六将,顺利地通过了主考官的眼睛。

实际上,吴士宏从来没有摸过打字机。面试结束,她就飞快地跑去找一个朋友借170元钱买了一台打字机,就这样没日没夜地练习了一个星期,居然达到了专业打字员的水平。

吴士宏被录取了,公司“忘记”考她的打字水平了,可是这170元钱,她好几个月才还清。

吴士宏终于成了这家世界著名企业的一名普通员工,可是她扮演的不是白领,而是一位卑微的角色,主要工作是泡茶倒水,打扫卫生,用她自己的话说,“完全是脑袋以下的肢体劳动”。她为此感到很自卑,她把可以触摸传真机作为一种奢望,她所感到的安慰就是自己能够在一个可以解决温饱问题而又安全的地方做事。

可是作为一名服务人员,这种心理平衡很快就被打破了。

一天,吴士宏推着平板车买办公用品回来,门卫把她拦在大门口,故意要检查外企工作证。她没有外企工作证,于是在大门口僵持了起来,进进出出的人就像看大街上耍猴的那样,个个都投来一种异样的目光。作为一位女性,她的内心充满了屈辱,充满了无奈,可是她知道这份工作得到不易,没有发泄出来,可是她内心咬着牙齿在说:“我不能这样下去!”

此后的另一件事情,在她的内心深处留下了更深的印象:

有个女职员,香港的,资格很老,动不动就喜欢指使人给她办事,吴士宏就是她的主要指使对象。

一天,这位女士叫着吴士宏的英语名字说:“Juliet,如果你想喝咖啡就请告诉我!”

吴士宏一时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不知这位自以为是的女人说什么。这位女人说:“如果你喝我的咖啡,请你每次把杯子的盖子盖好!”

吴士宏本来是一个很会忍气吞声的人,这次女性的温柔全都不见了,因为她认为那女人把自己当成偷喝咖啡的小毛贼了,这是一种人格上的侮辱。她顿时浑身颤栗,就像一头愤怒的狮子,把埋在内心的满腔怒火全部发泄了出来……

吴士宏想:有朝一日,我要去管公司里的任何一个人,不管他是外国人还是香港人!

甘愿自卑,就只能沉沦下去,不肯自卑,就会产生无穷的推动力,吴士宏每天除了工作时间就是学习,就是寻找着自己的最佳出路。

最终,与她一起进的,她第一个做了业务代表;她第一批成为本土的经理;她成为第一批赴美国本部进行战略研究的人;她第一个成为华南地区总经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南天王”……

大概这些都没有多大意思,吴士宏还登上了(中国)公司总经理的宝座。

吴士宏为什么成功,我们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她从来没有真正害怕过什么东西,即使不会的东西也是这样,她身上有一种常人无法捉摸的勇气。

6.忍耐力决定你能走多远

做人当忍,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却是难于上青天。俗话说:“心字上头一把刀,忍得过来是英豪”,所以一个人能否成功,能否自强,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于他有多大的忍耐力。

为什么做人“忍”字尤其重要?有人冒犯了你,需要忍;当有人与你争名夺利的时候,需要忍;有人委屈了你,需要忍;当有人嫉妒你,也需要忍。总之,中国人需要忍的地方太多了,以致有人说中国人活得太累,累就累在需要忍的事情太多。但累也好,不累也好,忍是现实需要,在很多情况下,只有忍让才能相安,所以古人概括了一句关于忍的至理名言:百忍成金。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他人有了难处或要求或产生某种欲望,只要不是太过分,又在合乎情理的范围内,不妨对此忍让几分。有时,由于人们产生种种要求,可能会做出一些使人不如意的事情,这时,如果出于对人的体谅,就会进行忍让。

春秋战国时期,孟尝君曾担任齐国宰相,家中养了许多食客。其中有一个与孟的小妾私通。有人向孟报告情况,并进言道:“身为人家的食客,却与主人之妾私通,天理不容,理应处死!”孟尝君却淡然说道:“喜爱美女是人之常情,此事不宜再提。”之后,孟不仅不再提及此事,反而对这个食客施之以惠。他召来那个食客说:“你在我门下已经多日,一直没有适合的位置安置你,对此我十分不安。时下卫国国君与我交情甚笃,我想替你备好车马银两,送你到卫国做官去”。

那个食客来到卫国,受到卫王的器重。不料,后来卫国与齐国关系紧张,卫国欲联合诸国一齐攻打齐国。此时,那个曾受惠于孟尝君的人向卫王进言道:“臣之所以得以来到卫国,全仗孟尝君不计臣的无能与过错,将臣推荐给大王。臣听说齐、卫两国的先王曾经约定,未来两国的子孙后代要世代友好,决不彼此攻伐。现在,陛下却欲联合他国一齐攻打齐国,这不仅有悖于先王的约定,而且也有负于孟尝君的一番情谊。恳请陛下打消攻打齐国的念头,不然,臣愿死在陛下面前!”卫王觉得他说得有理,也特别佩服他的情义,于是取消了联合攻打齐国的念头。人们说,这是孟尝君的仁义和忍让救了齐国。

从这件历史典故中可以看出,忍让不但会使人佩服,而且有时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巨大回报。

这里还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寓言。龟比兔子的腿短,自然跑得慢。偏偏龟敢和兔子赛跑。到了赛场,它们在同一起跑线上,只听一声令响,乌龟一步步地向前跑去,而兔子一溜烟不见了踪影。临终了,观众们看到,乌龟尽管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却仍然一步步越过终点线,取得了胜利。而兔子呢,还是不见踪影,最后总算在途中发现了急起直追的兔子,可是为时已晚。原来兔子低估了乌龟的实力,中途打起了瞌睡,醒来时,已失去了夺冠的希望。这里自然有兔子轻敌的成分,但关键还在于乌龟锲而不舍的忍耐力,一步一个脚印地累积,如果乌龟一开始就放弃了,兔子轻敌也不会输。

人们都知道世界大发明家爱迪生进行了上万次的试验,才发明了给人类带来光明的灯泡,可是你知道在这背后要忍受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无休止的乏味枯燥的失败重复。当时他试验用过的灯丝材料——植物纤维已达6000种,但他觉得不满意。在偶然中他发现蒲葵扇的竹丝效果比较好,可是世界上的竹子有1200种,分布在全球各地,为了找到最好的竹丝,他要求助手们把1200种竹子的样品全部找出来,逐个进行试验比较。他从公司中挑选了20人的调查队,拨出10万美元,分赴世界各地。爱迪生本人到了西印度洋群岛及牙买加岛。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找到了1200多种竹子,试验下来,发现日本竹所制的碳丝最好,寿命可达1千多小时。直到19世纪初,市场上的灯丝原料仍然采用日本的竹丝。但爱迪生感觉灯丝的寿命还可以延长,于是他又发明了化学纤维取代竹丝,最后又把目光转向耐热金属方面,经过了上万次实验,终于发明了由钨丝做的白炽灯,一直用到今天。

这就是成功者的忍耐力。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办事效率有高低。但对大多数人来讲,最头痛的问题却是——缺乏耐力,从而做自己想做的事,常常是半途而废。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当然是必须要强化自己的耐力,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专项上,结果会怎样?结果你会发现自己突然强大起来了,做成了自己想做的事。

哈特葛伦在年轻时曾是一名挖沙工人,长年累月的劳作使他萌发了必须要成就自己的人生事业的欲望——成为研究南非树蛙的专家。按照哈特葛伦所受的教育,本来他不具备这方面的才能,但他从1969年开始,就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了研究的专项上,他每天都收集150个标本,共作了大约300万字的笔记,终于找到了南非树蛙的生活规律,并从这些蛙类身上提取了世界上极为罕见的一种能预防皮肤伤病的药物,从而一举成名,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并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哈特葛伦曾经问过一位年轻人是否了解南非树蛙,年轻人坦白地说:不知道。博士诚恳地说:“如果你想知道,你可以每天花五分钟的时间阅读相关资料,这样,5年内你就会成为最懂南非树蛙的人,会成为这一领域中最具权威的人。”

年轻人当时未置可否,但他后来却常常想起博士的这番话,觉得这番话真的道出了许多人生哲理。这位年轻人开始像博士一样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专项上,最后终于获得了成功。你也许知道他的名字,他是一个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叫做伍迪·艾伦。

无独有偶,18世纪的伦敦有一位青年,希望成为一个作家,但样样事看来都好像同他作对。他仅读了四年书,他的父亲因为不能付债,被捕入狱。这位青年饱尝饥饿的痛苦,最后,他找到一份工作,在一间老鼠肆行的货房中黏贴黑油瓶上的签条。夜里他睡在一间惨淡的顶室中,同两个来自伦敦贫民窟的肮脏顽童住在一起。他对于他的写作的能力缺乏信心,只是在深寂的夜里偷偷地出去,将他的第一篇稿件付邮,以免人家嘲笑他。最后,伟大的一天来了,有一篇被接受了。实际上他没有得到一先令的报酬,但一位编辑称赞了他。他非常兴奋,以致在街上无目的地游荡,泪流满面。你或许也己听说过那个孩子,他的名字叫狄更斯。

在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替代坚韧和耐心,教育不能替代,父辈的遗产和众人的垂青也不能替代,而命运则更不能替代。一句话,秉性坚韧,是做人的特征之一。要想获得巨大的事业成就,可以没有其他卓越品质的辅助,但绝不能没有忍耐这种可贵的品德。

7.自强者懂得时间管理

针对时间管理,有人问:“时间不是一分一秒地走掉了吗,还怎么管理?”的确,时间是不等人的,没有人能“控制”时间,所谓的时间管理,正确的定义应该是“自我管理”。控制了自己,把时间用在应当用的地方,你就“控制”了时间。

天下没有什么秘诀或大师可以教会人控制时间,真正需要控制的只有自己。那些口里经常喊“忙”的人,就是失落“心”的人,因为,“忙”字拆开来,就是“心亡”。有心的人,永远不会喊忙,他的生活方向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要管理时间,就需要先管理自我,发掘自己浪费时间的毛病,才能对症下药。根据调查研究,一般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包括拖延、能力低下、缺乏计划、沟通不良、授权不当、犹豫不决、缺乏远见与无法贯彻始终等等。换句话说,大多数浪费时间的毛病都是自找的。

很多人希望面面俱到,于是拼命把过多的责任加在自己身上,结果发现自己能力不足,从而产生挫折、丧失信心。专家建议,端正态度,再排定先后顺序,订出远期和近期目标,是时间管理的必要步骤。这个原则,大至拟定人生方向,小至每天、每月、每年的行事日程,都应谨守。譬如,你发觉自己一天精力最旺盛的时候是在上午,就应把最重要的事排在这段时间内处理。一天中精力最差的时段,如果是在下午五六点,那就去做些无关紧要的事。

有句话说得好:“有效的时间管理,就是一种追求改变和学习的过程。”时间是公平的,不管是谁,一个人一天永远只有24小时,强者可以过得很从容,弱者却会把自己弄得凌乱不堪,“没有时间”绝对不是借口,那是你自己的选择。

事实上,如果时间运用合理,还可以忙里偷闲。一个人要知进能退,要懂得拒绝,有些事情是不是值得为它去拼命?如果不值得,干脆就放掉,另起炉灶。如果遇到一些一个人处理不了的事,自己没办法解决,就去寻求外援,集思广益,找别人一起分担。